拉結死、以撒壽終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04/09/gen-day111
【經文】創世記35章16~29節
拉結期望神再加添她一個兒子,神垂聽她的禱告,果真再加添給她,使得以色列成為十二族。但她的生命也因這個兒子而失去了。拉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要兒子,她得到了兒子,但也因此失去了生命,我們一生追求的,是否會讓我們喪失屬靈的生命呢?
在拉結來看,她雖得到兒子卻是痛苦的,因此她臨死前給兒子取名叫便俄尼(就是憂傷、痛苦之子)。但雅各卻不同,他雖然失去所愛的妻子,但卻沒有抱怨神,反而給兒子取名叫「便雅憫」,就是右邊之子,是尊貴的、有能的,也表明好運氣,這是他信心成長的見證。
生命常會面對「生」和「死」,就如雅各親眼看見便雅憫出生,也目睹母親的奶媽和愛妻的死亡。這些事都不在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人力無法勝天。「死亡」這種生命中無法逃避的不如意,有時會讓人眼眶滿了淚水;但不要忘記,哭有時,歡笑有時,很多時候,哭泣之後仍有曙光和希望。在伯利恆雖有號啕,但那地卻降生了一位使人有盼望的救主。
拉結的死亡帶來了便雅憫的出生,有時候死亡是新生的「催生劑」。我們不要害怕「已死」的事,也就是那些無法挽回和補救的事,另一方面也不應沉浸在死亡的痛苦中,要接受它,埋葬了就起來,揭開生命「新」的一頁;就如大衛那樣,知道孩子死了,「就從地上起來,沐浴,抹膏,換了衣裳……吩咐人擺飯,他便吃了。」(參撒下十二20)「沐浴,抹膏,換了衣裳」提醒我們要在失敗中起來,重新振作。
當拉結最痛苦之際,安慰她的不是她的丈夫,而是接生婆;她用神常用的「不要怕」去安慰拉結,且提到神的信實,已經應允她的禱告。我們要學習接生婆的榜樣,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安慰;安慰時要指出神在掌權,祂信實又聽人的禱告。
以撒離世,兩個兒子一起埋葬他。人會一代一代的過去,但神始終都在,並且繼續成就祂的應許。
【回應】
感謝主,我生命的氣息在於祢。求祢保守我,讓我見祢面的時候,我有帳可交、沒有遺憾。幫助我面對別人氣息結束時,我能成為家屬的安慰者,陪伴他們走過生命的幽谷。
【禱讀】傳道書3章11節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