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有年日緊緊抓住神
傳十一和十二
終生紀念恩主,要儆醒禱告(十一9-十二12),「少年人哪!你在年幼時當快樂…你趁年幼…當紀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齒落髮白,才轉向主(像所羅門的經歷一樣)那就太晚了!我們要保持終生福樂,就必須有儆醒祈禱的生活,「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惟有敬畏上帝,有主同在的人生,才是福樂,滿足人生,在世過榮神益人的生活。
若是人不記念造他的主,這人要經歷死亡是空虛的。所羅門王用黑暗、房屋、昏暗形容一個人到老的景況:
1.眼睛昏花、記性己無、無新力量。
2.手發抖、聲音顫、牙齒已無、看不清楚。
3.不能再享受娛樂,行動不便、怕高、不能作重事,一點小事也覺麻煩,失去性能,這般情形實乃老殘之慘況也!少壯消逝,老死臨近。最後的結論是:當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
敬畏真神永不落空(八-十二):
1.敬畏真神終必得福樂(八1-十二14)
2.凡事在神手中,要聽命順服(九1-10)
3.天天盡己本份,要靠主喜樂(十一1-8)
4.終生紀念主,要儆醒禱告(十一9-十二12)
5.永遠敬畏真神,要克盡天職(十二13-14)
親愛的主內弟兄姊妹們:日光之下,都是虛空,惟有在日光之上的才是真實的。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乃是在世而不屬世界(約十七14-16),在地而過屬天的生活(弗二6)因為基督徒的生命,是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西三1-4)。
總結:
「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為本書的主題。其主旨亦在說明如何善處虛空的塵世生活,給讀者提出一個哲理的答案。
所羅門承繼父業,坐享其成,有說不盡的富貴榮華和權力。在人看來所羅門一定是全世界上一個快樂的人了。但根據他的閱世經歷,在他帶著哲理的一個答案中,卻說,做人要有喜樂,但同時又不斷的告訴人說,「凡事都是虛空」。本書是所羅門老年時期的著作,它給我們的印象,明顯地看出他不是一個快樂的人。他似乎感慨地告訴人說:「我所過的生活毫無是處,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因此,他斷言說,人間找不到真正的喜樂。而他內心有說不出的渴望,想在本身以外找到一種能滿足他飢渴的對象。因此,本書實際上是顯示人類渴望一位救主的一種呼籲。
基督來了,人生的「空虛」始能填滿;人類的要求,始獲答復;不再是「虛空」了,乃是喜樂與平安。主耶穌從來沒有講過「空虛」,雖然在十字架的死蔭之下,都講喜樂。「喜樂」是新約聖經的鑰字。在基督裡,人類找到了歷代以來所願望的一切,就是:生命、滿足、豐富、喜樂、榮耀、永遠的生命。
「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就是那藉著福音把死廢去,將生命和不朽彰顯出來的」(提後一10)尚未出現。
因此,傳道書絕不是悲觀主義者的嘆怨之詞,而是藉著屬世的種種虛空的事實,喚醒世上醉心物慾的愚人,尋找那屬天的最大智慧,並且以無比的虔誠,呼籲世人在少年時立志尋求永恆而豐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