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撒母耳記上 17 : 38-58

掃羅就把自己的戰衣給大衛穿上,將銅盔給他戴上,又給他穿上鎧甲。

撒母耳記上17章38-58 節

撒母耳記上17章38-58 節: 講義(張肇榮牧師)

靠耶和華得勝的大衛


一. 不靠別人的大衛(38-41)

17:38 掃羅就把自己的戰衣給大衛穿上,將銅盔給他戴上,又給他穿上鎧甲。

17:39 大衛把刀跨在戰衣外,試試能走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就對掃羅說:「我穿戴這些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於是摘脫了。

17:40 他手中拿杖,又在溪中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放在袋裡,就是牧人帶的囊裡;手中拿著甩石的機弦,就去迎那非利士人。

17:41 非利士人也漸漸地迎著大衛來,拿盾牌的走在前頭。

掃羅如何嘗試幫助大衛? 有效嗎? 對大衛有幫助嗎? 為什麼不能幫助? 掃羅的幫助無效, 大衛做了什麼? 為何大衛要做這件事情?

【撒上十七38】「掃羅就把自己的戰衣給大衛穿上,將銅盔給他戴上,又給他穿上鎧甲。」

掃羅提供自己的戰袍等安全裝備給大衛。

軍裝乃照各人身材的大小而配備的,照樣,神也是隨己意而照各人的才幹來分給恩賜。假若沒有給我們這個恩賜,而我們硬要模仿別人的恩賜,那就是大衛穿著掃羅的軍裝,豈知我們各人的口才聲調,也是神所配給的。

【撒上十七39】「大衛把刀挎在戰衣外,試試能走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就對掃羅說:“我穿戴這些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於是摘脫了。」

大衛在掃羅的盔甲中不能作戰──他必須是他自己。神計畫每個人都當穿著他自己的甲胄作工。我們見到一個人在公眾生活中很受百姓歡迎,我們就模仿他的風格,盼望從中發現成功。但是神希望人們作他們自己。

單憑外面的職位是沒有效果的,照樣,若倚靠資格和身份,也不會有什麼屬靈能力。

【撒上十七40】「他手中拿杖,又在溪中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放在袋裡,就是牧人帶的囊裡;手中拿著甩石的機弦,就去迎那非利士人。」

大衛還是穿上牧羊時的服裝,手中拿杖,袋裡裝了石子,並帶著甩石的機玄,照著他的本相迎敵,這不但是合適自然,且是叫他得勝有餘。基督徒的舉止行動,卻不可裝腔作勢,更不可模仿表演,反過來說,我們的行動為人,甚至我們一言一語,都要保持天賦的本色,不要渲染任何的異彩,更不要像鸚鵡學人說話,或猴子學人文雅,這些都不過是戲劇化的表演。

「五塊光滑石子」是大衛唯一的武器。大衛因著單單依靠神的信心,而依靠這微不足道的武器。信心之人的武器並非肉體,乃是掌管人類歷史的活神(參弗六10~20)。

倚靠神的人是認真預備,又主動出擊,「去迎那非利士人」,這才是與神同工。

有時候我們會太過偏重自己能力的培養或者是神的幫助。在大衛身上我們看到一種平衡,大衛自己平常大概也練甩石練得相當準(所以他敢只拿五塊石頭就去應戰),但是他還是深
信他能夠得勝,是神的幫助。神的幫助也好像是奠基在那個人原有的素質上。對我們來說,信心不應該是懶惰的藉口,勤勞積極,也不應該讓我們只信任自己。

思考:

掃羅的裝備無法用在大衛身上,大衛需要穿自己的軍裝,靠自己的經驗選擇石頭.我們來思想恩賜的話題.

小組中每個人的恩賜是什麼?這些恩賜可以互換嗎?可以學習,模仿嗎?

我的恩賜是什麼?別人的恩賜可以用在我的身上嗎?

恩賜與才幹有何不同?過去的經驗如何被主所用?


二. 靠自己的非利士人(42-44)

17:42 非利士人觀看,見了大衛,就藐視他;因為他年輕,面色光紅,容貌俊美。

17:43 非利士人對大衛說:「你拿杖到我這裡來,我豈是狗呢?」非利士人就指著自己的神咒詛大衛。

17:44 非利士人又對大衛說:「來吧!我將你的肉給空中的飛鳥、田野的走獸吃。」

非利士人如何看大衛?為什麼?向大衛講什麼?表示非利士人如何看待大衛?

【撒上十七42】「非利士人觀看,見了大衛,就藐視他,因為他年輕,面色光紅,容貌俊美。」

『藐視他』令其對他失去戒備心;『面色光紅』暗示好像還沒長鬍子的孩子;『容貌俊美』暗示好像嬌柔的女人。

【撒上十七43】「非利士人對大衛說:“你拿杖到我這裡來,我豈是狗呢?”非利士人就指著自己的神咒詛大衛。」

『拿杖到我這裡來』誤以為大衛拿杖來對付他,含有輕看他的意思。

經上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古人也有話說:「驕兵必敗」。

歌利亞代表那些否定神,認為只有自己的力量是生存唯一根據的驕傲之徒(參4~7 節),大衛則代表雖有軟弱之處,卻相信神的能力而與邪惡勢力鬥爭的信心之人。大衛的勝利,宣
告神高舉軟弱之人而叫那強壯之人羞愧的(參林前一27)。

思考:

這裡的用非利士人,而不是歌利亞一人,有歌利亞代表的意思,也表示整個非利士人都藐視大衛.

非利士人仗著自己高大,有堅強的武器,更覺得自己的神比大衛,比以色列的神厲害,所以如此囂張,覺得戰勝大衛簡直是易如反掌,輕而易舉.

你是否有與人討論/辯論過信仰?基督徒是否處於劣勢,下風,遇到這種情形應該如何回應?


三. 靠耶和華的大衛(v. 45-47)

17:45 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 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 神。

17:46 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斬你的頭,又將非利士軍兵的屍首給空中的飛鳥、地上的野獸吃, 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 神;

17:47 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他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裡。」

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什麼?為何這樣講?表明大衛的信仰如何?

【撒上十七45】「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駡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

『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神的名代表神自己,故意指靠著神(參閱下句)。

本節突出顯明大衛信仰的句子。刀槍和銅戟是歌利亞所擁有的武器,象徵著屬世的武力。「以色列軍隊的神」,大衛對神的理解是他確信神是指揮以色列軍隊的神(參撒上一3;王
上二十二19)。他的這種確信,暗示大衛是奉神之命,作為神的僕人參戰的事實。同時論及「耶和華的名」,證明大衛自己的信仰,大衛把自己和歌利亞之間的爭戰視為屬靈力量
之間的戰鬥。追求真正勝利的人都應擁有因信靠神而得到的屬靈的力量(參徒三18)。

「你來…我來…」這裡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之間的明確對比。歌利亞代表的是個人實力的肉體安全,自我擴張的驕傲,大眾歡呼的虛榮,人性情欲難以制服的殘忍。大衛表明的
是對神聖力量的安靜信靠和通過執行神的旨意來榮耀祂的決心。大衛在此時和他後來的生活中表示的動機,並不是要走他自己的路,也不是要在他同胞的眼中成為名人,而是要
「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46 節)。

這是一場屬靈力量對肉體殘忍實力的勝利。在回答歌利亞的咒駡時,大衛歡欣鼓舞地喊道:「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以色列軍隊的神」(45 節)。只是來自溪中的一
塊石子加上一個少年的技巧和他信靠永生神的信心就給以色列人上了一堂他們永遠不會忘記的功課。

【撒上十七46】「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斬你的頭,又將非利士軍兵的屍首給空中的飛鳥、地上的野獸吃,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大衛憑著信心宣告必會完全得勝,叫普天下的人都知道是以色列的神使用我殺了你。

大衛爭戰的目的,不是為本身的名譽,或誇耀自己,乃是要「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人中有神,又使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基督徒活在地上,就是要人知道惟有我們所事
奉的神才是又真又活的神。

大衛看歌利亞不是透過自己的眼睛,而是透過神的眼睛。他不是靠自己爭戰,也不是為自己爭戰,而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45節)爭戰,目的是「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46節),也向世人見證「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47節)。

【撒上十七47】「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祂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裡。”」

勝敗不在乎誰強誰弱,乃在乎神的旨意。

爭戰的勝敗全在於耶和華,指戰爭的勝敗是按照神的主權意旨所決定的(詩一百二十七1;一百四十四1),神甚至通過戰爭成就祂的旨意。

叫我們得勝的,乃是在乎信靠萬軍之主。凡疑惑懼怕,膽怯的,就必失敗。

思考:
大衛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得勝,想起在迦密山士與異教先知們鬥法的以利亞,也是以一檔百的勇氣,靠著神而得勝;以利亞鬥法的結果也是讓人呼喊,以色列中有神.

大衛為何能如此堅定相信,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可以得勝?

“靠著刀槍和銅戟” 代表靠著外表,”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 代表靠著屬靈,屬靈的與屬外表,肉體有關嗎?還是只能分開?靠著神的名可以得勝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爭戰嗎?
我的生活中,可以如何讓別人知道我裡面有神?如何讓別人知道教會中有神?

四. 大衛勝非利士人(v. 48-51)

17:48 非利士人起身,迎著大衛前來。大衛急忙迎著非利士人,往戰場跑去。

17:49 大衛用手從囊中掏出一塊石子來,用機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額,石子進入額內,他就仆倒,面伏於地。

17:50 這樣,大衛用機弦甩石,勝了那非利士人,打死他;大衛手中卻沒有刀。

17:51 大衛跑去,站在非利士人身旁,將他的刀從鞘中拔出來,殺死他,割了他的頭。非利士眾人看見他們討戰的勇士死了,就都逃跑。

打仗的經過如何?誰得勝?如何得勝?

【撒上十七48】「非利士人起身,迎著大衛前來。大衛急忙迎著非利士人,往戰場跑去。」

『往戰場跑去』有兩個用意:(1)縮短兩人間的距離;(2)跑的衝力加助甩石的力道(如運動員擲標槍時的短跑)。

【撒上十七49】「大衛用手從囊中掏出一塊石子來,用機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額,石子進入額內,他就撲倒,面伏於地。」

大衛一擊而中要害,非常精準,想必是平日經常操練,才能獲致這樣的戰果。由此可見:(1)必須仰賴神的幫助;(2)必須自己做好準備工夫,才能為神所用。

【撒上十七51】「大衛跑去,站在非利士人身旁,將他的刀從鞘中拔出來,殺死他,割了他的頭。非利士眾人看見他們討戰的勇士死了,就都逃跑。」

能清楚分辨歌利亞已死。

當我們生命中的那些「歌利亞」被神的「機弦甩石」打敗以後,從前轄制我們、叫我們最害怕的弱點,也會轉變我們最能榮耀神、叫仇敵蒙羞的地方:驕傲變成謙卑,剛硬變成柔和,自私變成捨己,嫉妒變成欣賞;上癮的從此得了自由,愛發怨言的變得凡事謝恩。

大衛一得勝,以色列全軍就都得勝了。反過來說,歌利亞被打死,非利士人就都潰退了。感謝神,因我們的元帥基督已經得勝,我們在祂也已得勝了。基督得勝是既成的事實,我們不過在祂得勝裡享受祂的得勝而已。撒但的失敗,也是既成的定局,我們只要在基督裡誇主的得勝,仇敵在我們面前就都敗陣了。

思考:
大衛熟練甩石的技術,必定是平日,也經過多年的練習,熟能生巧.我有什麼才能/恩賜,還可以如何常常練習,為主爭戰得勝?

五. 得勝之後(v. 52-54)

17:52 以色列人和猶大人便起身吶喊,追趕非利士人,直到迦特(或譯:該)和以革倫的城門。被殺的非利士人倒在沙拉音的路上,直到迦特和以革倫。

17:53 以色列人追趕非利士人回來,就奪了他們的營盤。

17:54 大衛將那非利士人的頭拿到耶路撒冷,卻將他軍裝放在自己的帳棚裡。 得勝之後以色列人做了什麼?大衛做了什麼?

【撒上十七52】「以色列人和猶大人便起身呐喊、追趕非利士人,直到迦特(或作“該”)和以革倫的城門。被殺的非利士人倒在沙拉音的路上,直到迦特和以革倫。」

兵敗如山倒,非利士軍潰散,以色列軍便上前追趕。

『迦特和以革倫』非利士人的五大城之二(參撒上五8,10),這兩城都靠近山地,迦特在南,以革倫在北。

【撒上十七53】「以色列人追趕非利士人回來,就奪了他們的營盤。」

掠奪非利士人所留下來的軍用物資,作為戰利品。

【撒上十七54】「大衛將那非利士人的頭拿到耶路撒冷,卻將他軍裝放在自己的帳棚裡。」

『耶路撒冷』此時耶路撒冷仍在耶布斯人的手中,故應當指猶大支派已經攻占的相鄰地方(參書十五63);『自己的帳棚』指伯利恆大衛的家中。

思考:

大衛殺了歌利亞,大獲全勝之後,沒有就此打住,而是乘勝追擊,直打到非利士人的大城,奪了他們的營盤,大衛更拿著那非利士人的頭到耶路撒冷.我們除惡也當務盡,不要像之前掃羅與百姓愛惜上好的牛羊與亞甲王,還有像士師時代的百姓,不能趕出敵人.有哪些惡是不容易趕出去的,不容易除盡的?應該怎麼辦?

六. 掃羅問大衛是誰(v. 55-58)

17:55 掃羅看見大衛去攻擊非利士人,就問元帥押尼珥說:「押尼珥啊,那少年人是誰的兒子?」押尼珥說:「我敢在王面前起誓,我不知道。」

17:56 王說:「你可以問問那幼年人是誰的兒子。」

17:57 大衛打死非利士人回來,押尼珥領他到掃羅面前,他手中拿著非利士人的頭。

17:58 掃羅問他說:「少年人哪,你是誰的兒子?」大衛說:「我是你僕人伯利恆人耶西的兒子。」

掃羅問誰甚麼問題?為何他會這樣問? 大衛拿什麼去見掃羅?大衛如何回答掃羅?這樣的自稱有什麼意義?

【撒上十七55】「掃羅看見大衛去攻擊非利士人,就問元帥押尼珥說:“押尼珥啊,那少年人是誰的兒子?”押尼珥說:“我敢在王面前起誓,我不知道。”」

當掃羅被邪靈擾亂的時候,大衛侍立在他面前並為他彈琴,故應當認識大衛,但可能已經忘記自己曾派人接觸過耶西,故有此問。

【撒上十七56】「王說:“你可以問問那幼年人是誰的兒子。”」

問明大衛的出身,大概是有意履行先前所作給予獎賞的承諾(參25節),特別是許配女兒,需要認明對方的家世。

【撒上十七57】「大衛打死非利士人回來,押尼珥領他到掃羅面前,他手中拿著非利士人的頭。」

原先是拿到耶路撒冷存放(參54節),現在帶到掃羅得面前。

【撒上十七58】「掃羅問他說:“少年人哪,你是誰的兒子?”大衛說:“我是你僕人伯利恒人耶西的兒子。”」

「伯利恒」這三個字,在原文是糧食之家的意思。「耶西」這個名字,則是富足的意思。大衛是生於伯利恒,意即生長於糧食之家,耶西之子就是富足之子。一個人長於糧食充足之家,定規是體力強壯。他又是富足之子,具有一切全備優越的條件。

感謝神,我們竟和大衛一樣生於糧食之家,且是富足之子。

思考:
這其實應該不是大衛第一次見掃羅,但是大衛一直都是個無名小卒,只是一個幫掃羅彈琴的童子,也沒有立下如此大功,引起王的注意,所以王與元帥都不記得他,但是他也沒有惡言相待,翻舊帳,我之前幫你彈琴,你還不記得我,仍然自我介紹. 我有什麼貢獻不被人注意,認識,了解,欣賞嗎?那我會怎麼想?我們可以從大衛的回答學習什麼?

本章的焦點不是與非利士人的戰役,而是通過戰鬥強調與神同在的大衛必然會成為以色列真正的救贖者。本章向我們揭示,世上的驚濤駭浪絲毫也不能威脅信靠神的人(約十六33),這世界的主角並不是世界的權貴,乃是與神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