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希伯來書 6 : 15

這樣,亞伯拉罕既恆久忍耐,就得了所應許的。

2/6/2023 來6:15

這樣,亞伯拉罕既恆久忍耐,就得了所應許的。(來6:15)

恆久忍耐——一說到亞伯拉罕,你會如何定義他呢?

或許,你會先想到:他是個膽小的人,為了保護自己,而犧牲妻子的丈夫;他是個沒耐心的人,等不及神的應許,便與使女夏甲生了以實瑪利。然而,《希伯來書》作者卻評價他是個「恆久忍耐」之人。

「恆久忍耐」的希臘原文makrothumesas,是從makros(長久)與thumos(暴行、生氣和忿怒)而來,意思是「長久受苦」,中文翻譯為「恆久忍耐」。

這兩個字根將畫面改變了,原來「恆久忍耐」包含忍受痛苦、鬱悶、失望、責罰、洩氣、憂傷等情緒,並不是平靜滿足地跪在那裡尋求神,以便能瞭解深邃的屬靈真理操練。

亞伯拉罕與我們一樣,在掙扎中裡更認識神。他帶着痛苦、鬱悶、失望……跌跌撞撞地持續前進,才慢慢地學會如何信靠這位呼召他的神。

「恆久忍耐」是一條辛苦之路,亞伯拉罕最終守到了神的應許。如果我們也踏上「恆久忍耐」之路,終有一天也會得到神的應許的。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信神的人往往看上去活得更艰苦,是因为他们坚持不用世界的方式对抗这个世界,而在挣扎中忍耐,在对抗中沉默,不是他们懦弱,而是他们勇敢地只等待神。

所以在不属灵的人看来忍耐就意味着受苦,而反击和报复才让人痛快和释放,但前者是圣灵得胜,后者是肉体得胜,前者最终让人享福,后者最终却得不偿失。

人不会自动选择恒久忍耐或受苦,这都是在明白命运的无奈和无常后的选择,与其反抗不确定的命运,不如等待神确定的赏罚,将命运交给已经得胜命运的神。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