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馬太福音 15 : 22-28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

1/16/2023 太15:22-28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着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太15:22-28)

可憐我……——希臘哲學並沒有創造者和審判者,只有法律上的對錯。心存憐憫這個情緒,使他們感到害怕,感到理智不受控,感嘆命運瞬息無常。似乎人因着憐憫,把自己置於軟弱的境地。

但神的憐憫截然不同,在還沒有立約以前祂就已經愛我們了。其實祂給我們的幫助,並不在於我們有否持守立約的條件,反之我們最需要神的時候,正是在我們破壞了與神的關係之時;在我們還是「外人」的時候,神就渴望將祂的愛和仁慈澆灌在我們身上。

「仁慈」,是向有需要的人施加的善舉。「仁慈」,不是同情,也不是社會義務,而是我用自己的手來抬起你的手,是一種親自參與的行動。

「仁慈」是約的一部分,它不是軟弱的跡象。其實,「仁慈」顯示出神的能力。祂是那麼大有能力,甚至能夠在完全了律法條件的情況下,將我們從刑罰中釋放出來。

耶穌曉得「仁慈」就是犧牲,是甘心放棄了選擇的犧牲。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神的怜悯不是应该怜悯,也不是想要怜悯,而是神的本性,当我们渴望怜悯时,就是我们的灵魂在呼唤神,当我们心存怜悯时,就是我们最像神的时候。

当耶稣向迦南妇人发起挑战时,是为了让她能够与自己共情,因为医治本身不能改变人真正的命运,但被怜悯者若能经历怜悯者的牺牲才能带来真改变。

我们祈求神怜悯,不光因为我们有需要和有软弱,更因为我们有罪,扎根于我们生命的罪性才是我们最大的软弱和疾病,不面对罪,怜悯没有任何功用。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