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3講題:神差遣的餘種,為著大收割 講員:余亞萍傳道
20221113講題:神差遣的餘種,為著大收割 講員:余亞萍傳道 金句: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路10:2)
創45:5-8 5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6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還有五年不能耕種,不能收成。7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8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在創世記44章是約瑟的哥哥與所有兄弟見面,唯獨父親沒有見面,但在45章是約瑟正式跟哥哥們相認。若這是台灣的戲劇,一定充滿了報復與毀滅的快感。但經歷了20年,約瑟竟看似軟弱的在哥哥面前放聲大哭說:「我是約瑟,我的父親還在嗎?」不知道當大家看這段時心中有什麼樣的感受,在那樣的過程,我們會以為約瑟會怎麼做,結果他卻是先在哥哥們面前如此的大哭。我們只能說這編劇一定是基督徒,觀眾如果不是基督徒可能會不滿意這樣的結果,但我們看到了什麼呢?對於約瑟,他已經知道會有這一天會來到,就如同他年輕時做的夢,所以這時的相認,哥哥們的確是比約瑟還要更訝異,因為他們從來就不承認約瑟的夢。這實在是讓哥哥們太意外了,但他們的相認已經是埃及荒年的第二年,我們想到耶穌身旁的兄弟,也都不曉得耶穌就是彌賽亞,甚至耶穌的兄弟們還輕視祂,但耶穌會再來,而後進入千禧年國度。約瑟還在做埃及宰相時,也就如同耶穌在地上作王掌權時,那時全地都是平安、豐盛。我們常說從約瑟很多的經歷是預表基督,我們看到經文中出現的三個「神差我」: v5、7、8。當約瑟要安慰哥哥時,他自己也在回顧人生的過程,他其實很清楚的知道是神差他,在哥哥們來到以先神早已預備。我們馬上也聯想到耶穌基督,神也差遣祂的愛子來到世上尋找失喪的人。耶穌也經歷種種苦難,最後被釘十架,死了,第三天後復活,這是人類料想不到的,這是上帝精心策劃的救恩的計畫:先有苦難,後降卑,最後被神會高舉。約瑟也是經歷這樣的過程,耶穌死而復活就是為了成為救主,除了拯救以色列,也要成為外邦人的光,不論猶太人是否順服福音,這救恩也一定要傳給外邦人。凡使信祂的人,都得救。太28:19-20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徒1:8說福音要傳遍到地極,這些話都是在耶路撒冷教會受逼迫前所說的,後來徒8:1耶路撒冷教會大受逼迫後,才開始往外發展。神容許逼迫,因為門徒們聚集在耶路撒冷似乎忘了福音要廣傳的大使命。
今天的經文是約瑟說「神差我」,意思是他一切所經歷的,從被賣、被誣陷、被下監、被遺忘,然後被高舉為埃及宰相的這一生經歷,都是因為神的旨意。但願我們也能像約瑟一樣,就算生命中會被冒犯、背叛、傷害,我們堅定倚靠神後,當神高舉我們,我們終究會明白這一切都有神的心意和教導。關於被神差遣在聖經中實在有很多人,尤其耶穌被差,還有巴拿巴與保羅也在安提阿受聖靈的差遣…等,使徒之後的宣教也都是差及傳。我們回頭來看台灣呢?今年是馬偕來台灣150週年,這一年當中有非常多的紀念活動,甚至在淡水有關於馬偕的展覽,這樣的結果就是台灣教會的林立,也讓台灣各城鄉有大大小小、超過千間的教會,但現在的台灣經過了100多年是否應該要有「差傳」的能力及動員呢?
在探討這個重要的工作以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台灣近代史,其實最早認識臺灣的重要性是西班牙人。
1626年的西班牙:西班牙人前來北臺灣,占據淡水,固然一時訝異於這島嶼的美、生物相的豐富、原住民的純樸;可惜它們的重點是島上的黃金、可製炸藥的硫磺,與能賣錢的茶葉。若以臺灣為中心,發現原來臺灣是亞洲沿海地理位置的中間點,是東太平洋接觸大陸沿海諸港的門戶。
1624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前來南臺灣,在臺南鹿耳門登陸,與附近的漢人與平埔族人爭戰,逐漸統轄臺灣西部臺南到彰化之間的廣大平原。荷蘭是世界著名的農業與花卉國家,雖然將臺灣視為殖民地,卻帶來農業技術,並奠定了農業基礎,日後發展出有別於大陸的農業特色。當時荷蘭的宣教士在臺南地區帶領約5,900位平埔族人信耶穌,並為他們設立學校與神學院,也為臺灣畫下第一張準確性高的地圖。
1661年鄭成功:鄭成功自中國帶領十萬個士兵前來,毀去所有學校與神學院,殺光基督徒,甚至將宣教士的孩子分給將領為奴隸。神說:「動刀的一定會被刀所滅。」22年後滿清政府滅了鄭氏王朝。
1662年到1895年期間(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這時的臺灣大小械鬥不斷,加上天災連連,漢人大量墾地種稻是容易滋生瘧蚊與鼠疫的。從此天災與人禍連連,在臺灣人的生命深處烙印一個標誌――「不平安」。最近的電影「斯卡羅」正是歷史背景「羅妹號事件」發生的日子,可以透過電影看到那時的台灣實在是各自為陣的島嶼,也沒有國家概念,很像聖經的士師記年代。但上帝沒有放棄這個島嶼,臺灣人由黑暗看到光明的改變的契機,乃是因為如雨後春筍般的外國宣教士來到台灣,例如:1865年馬雅各、1871年甘為霖、1872年馬偕、1875年巴克禮、1895年蘭大衛。很多的福音使者像一粒粒的種子埋在這,並將福音傳到臺灣各鄉鎮,臺灣人才開始擁有真正的平安――「耶穌的救贖」。
1895年日本統治:在馬關條約後日本占領臺灣,帶來數十萬人的傷亡,尤其是持續與原住民爭戰,封鎖山區不讓外人進入,沒想到上帝藉著太魯閣族的基督徒姬望,將福音傳給原住民。迄今,原住民仍是臺灣基督徒比率最高的族群。在世界上很少有一個地區或島嶼,像臺灣這麼多種的原住民,使臺灣更具多樣性的文化。目前人類考古學還無法確定臺灣原住民的來源,是南海島嶼的居民在不同時間前來而形成不同的族別,亦或是臺灣分散到南海各島嶼?原住民使臺灣人的血源更多樣,長期的通婚生子,使臺灣人的血緣漸與大陸的漢人迥別。在上帝的救恩中,不同種族共享同一救恩之源,並在基督裡合一,我覺得台灣才是最了解跨文化的一個國家。日據時期正式完成了台灣島嶼的整全,帶來工業化,但日本厲行天皇崇拜與軍事管轄的壓力,使臺灣的基督徒飽受壓制。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曾傳日本官方擔心盟軍可能登陸臺灣,將下令囚禁與殺害全臺灣的基督徒以免替盟軍帶路,幸好盟軍後來越過臺灣。
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在二戰後撤出臺灣,由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接收軍隊紀律不佳、形象很差,與接收政府的貪污無能,不只是國民政府即將在大陸全面潰敗的預象,更引發了廣泛的民怨。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造成許多臺灣菁英的死傷,不少無辜的死難份子是基督徒。
1949年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戰爭失利:大陸派軍攻打金門古寧頭,共產黨軍隊在大陸連戰連勝,幾乎是四處追趕著國民政府的軍隊,卻沒想到在臺灣海峽的一個小小島嶼上竟吃了大敗戰。
1950年韓戰爆發:共產黨軍隊大量北調,喪命在北韓,同時也消耗了武力侵略臺灣的力量。
1966年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因為爆發如此的文化大革命,反而燃起福音之火的起點。
1950-1960年雨後春筍般的宣教士事來台灣:兩千個宣教士自中國大陸撤返來臺,興起一波福音的復興,可見上帝保守臺灣的手,依然沒有退縮。
1967-1972挪威差會宣教士在內湖
1960-1980年期間:政治的不穩定,使得臺灣許多年輕學子與移民、遠赴美國,反而漂泊的異鄉人更易蒙受救恩,四處建立查經班與教會。臺灣的基督徒比率雖少,但在普世華人當中卻是上帝國度人才重要的供應處,也是文字出版的中心。
1990年代初期:中國大陸留學生開始大批出國,上帝藉臺灣人所建立的教會,成為他們蒙受救恩的所在。原來上帝保守臺灣,是要使臺灣成為普世華人蒙恩的祝福,甚至未來更能成為其他國家及未得之民的祝福,有誰想到時代的變化,是如此的奇妙呢?
2022進入二十一世紀:臺灣依然面對許多的危機:國際上孤立的危機、氣候變遷的危機、糧食與能源不足的危機、新傳染病流行的危機,與更重大、更核心的危機――不認識耶穌的救贖、生命沒有終極意義的危機…,時代在改變,但上帝的保守不改變。四百年來,華人的祖先在懵懂間被分別出來,到台灣從此定居,大多數人依然不知道要事奉真神,基督徒不過是蒙恩的「餘種」,卻能夠成為影響普世華人福音的關鍵,甚至將禾場拉得更寬廣。
近代醫療傳入台灣的先驅者:馬雅各(James Maxwell,1836~1921)。生於英國蘇格蘭,於1865年來台由打狗登陸,前往府城行醫傳道遭遇重重困難終於建立台灣第一所現代化醫院〈新樓醫院〉。曾於高雄旗津建立醫館及教會,他返回英國後,致力翻譯羅馬拼音的台灣話新約聖經。馬雅各二世繼承父志於1901年來台灣負責新樓醫院院務。
一手聖經一手拔鉗的傳教士:馬偕(Rev.george Leslie Mackay D.D,1844-1901)。
「割膚之愛」的醫療傳道者,比台灣人更愛台灣的人:蘭大衛(1870-1957)、蘭大弼(1914-2010)。
1928年老蘭醫師將夫人的大腿皮膚移植到台灣小孩身上,而獲「切膚之愛」美名流傳。父子二代奉獻台灣醫療近百年,設立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中部地區無數民眾。
上帝的編織、愛你的仇敵:井上伊之助(1882-1966)。井上伊之助的父親井上彌之助於1906年遭台灣原住民殺害。「愛你的仇敵」是耶穌的話,井上伊之助確實作到了,他自願前往最危險的山地部落從事醫療傳道工作,甚至拯救霧社事件殘留的原住民婦女幼兒。在傳染病橫行、糧食不足衛生落後的高山中犧牲了自己三個孩子的生命,也冒著自己和太太生命的危險為原住民健康奉獻一生。他的墓碑刻著「愛」和「神所編織的一生(泰雅語)」。
內湖思恩堂的祝福,源自挪威差會的愛:魏德心教士(Miss Gertrud Fitje,1967-1969)。1967應邀來到內湖開拓福音工作,先有信義會紫陽佈道所,同年5月間李玫貞教士受聘由台中來此協助,其後又有恪樂克教士、侯格蘭牧師、艾蓮教士等挪威宣教士協助聖工發展。得救人數日漸增長,聚會地點由先前的紫陽村佈道所,遷租至警智新村對面兩層樓房,1969年2月第三次遷租康寧路一段62號1、2樓。1970年6月21日正式成立教會,定名「基督教信義會內湖思恩堂」除此之外,在康寧路與星雲街交會處,有200多坪不規則的土地,早在1968年魏德心教士返國離台前,透過挪威差會的奉獻購得,申明為思恩堂日後建殿。
創45:7-8 7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8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裡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並埃及全地的宰相。約瑟的「存留餘種」,是因著「神差遣」。聖經常常講到餘民,當上帝在洪水之前觀看地上時,只有挪亞一家是忠信的;當以色列人做了金牛犢時,只有少數人拒絕拜金牛犢;當亞哈王造成以色列背棄神的道時,只有以利亞和七千個人沒有向巴力屈膝;當猶太人從巴比倫的流放中回歸時,只有少數人留意上帝的呼召;當耶穌來到地上時,只有一群餘民接受祂。19世紀後,美國的國家內有德國及北歐的人民,但以英國人為最大宗,所以選擇英語為國家的語言,爾後成為世界最強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希特勒原要將英國毀掉,後來是美國派軍人打戰;中國也快被日本併吞,美軍也協助中國,才使抗日成功。美國也像是「餘種」,神興起美國,美國之後也是差派宣教士重要的輸出國,成了多國的祝福。原來基督的餘種被存留下來,是要繼續完成神的大使命!餘民相對是少的,這些少的餘民就是一群人當他們周圍大多數的人都在信仰上妥協的時候,他們仍保持對上帝的忠信、仍是在讚美中,信心不斷升起、淚水中依然高聲唱。當我們看「餘種」被存留下來,只是單單為著生存、敬虔度日,然後越來越豐盛而已嗎?當然不是,就是要把福音繼續傳下去。普世的教會是由所有真正相信基督的餘民、餘種所組成。但在末日,背棄神的道廣泛蔓延之時,有一批餘民蒙召出來遵守上帝的誡命及耶穌的真道,這批餘民宣告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剛剛看到台灣的近代史,每一信徒都已蒙召親自參與普世的見證。
路10:2-3 2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3你們去吧!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群。基督的餘民是要帶著宣教的使命,才能真的延續基督救恩的生命,也會成為別人祝福。就像約瑟被賣到埃及真的是很好的事,我們自己也需要神推我們一把;教會也需要推弟兄姊妹很多把;差傳也需要被推。約瑟讓我們看到「神差遣」,拯救以色列全家是何等的寶貴,約瑟是以色列全家的「餘種」,就如同耶穌被害,但死而復活是為拯救人的罪。
前有約瑟,後有保羅、巴拿巴、歷世歷代的教會、近代有荷蘭、有基督徒為台灣禱告祝福,後來有英國、美國等等。我們是否也願意台灣的教會被差遣到神要我們去的地方,且成為周遭人的祝福?因為我們看見上帝對臺灣的保守,常是經歷了許多外來的破壞,卻總是留下值得讚美的可愛。就如太28:19-20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台灣是神給華人傳遞福音的餘種。賽42:10 海島和其上的居民,都當向耶和華唱新歌,從地極讚美他。
願海島的台灣以及台灣其上的居民,都向耶和華唱新歌,並從地極讚美祂。
最近思考,若我可以活到七十歲,似乎還很久,但換算成天數只剩8395天,近日安息的紀思牧師,她在地上只有18615天,也就是51年。所以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這世界的時間也不多,因為我們都會安息,因為耶穌快再來,但耶穌再來之前,基督徒以及教會有重要的工作。太9:38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路10:2 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約4:35 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
從耶穌的命令與歷史的推進中,我們的確要思考更大的框架,就是我們是否願意回應以下三點:
一、神正呼召我們去收割:神正在呼召我們收割的行列,不是呼召我們去預備而是去收割,帶著所有農具去主耶穌要我們去的各城各地方。主去的地方到的地方都是做什麼?拯救、醫治、恢復、改變,所以耶穌所到之地會帶來豐收。神也透過順服的約瑟,使埃及成了豐收的國家。路10:2-3 耶穌派這七十人出去是為了預備豐收、慶典,使人的心能甦醒過來。耶穌差派出去的關鍵前提是:約4:35,莊稼成熟了,要收割了。我小時候陪外公外婆農忙結束後,那時段是最好不要惹外公生氣,因為收成要看天氣,人力,空間等等的預備,因為收成時間真的有限。過了,農作物就老了,合作社就不會採購你的農作物,這真是一件會讓農夫傷心的事。
之前有參加一個疫情後的教會態勢,看起來人數都減少,我們很多教會的牧者、傳道都憂容滿面,一直想著如何得著下一代?這節經文應用到現在,到底熟的莊稼在哪裡?因為我們沒有「舉目」向田觀看,若不抬頭看,就不會看到莊稼成熟,就像小組、RPG中,我們常會流淚,為著未信主的家人能夠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不停歇的禱告,我們會失望,可能我們傳福音的具體對象還沒預備好,但我們卻有信心,神會使人心都已經甦醒過來、預備要領受福音。當我到埃及開羅探訪家庭時,發現三年前不可能願意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的穆斯林,現在因為困難卻可以讓我們奉耶穌的名為他們禱告。疫情之後全世界應該有更多人用各種方式尋找生命的意義。敘利亞的為何要長壽?或者因為困難主動前來教會的。
社青聚會時,我們討論關於信仰時,出現了「苦難是神欲擒故縱的方式」的一個梗,讓我們被祂吸引。聖經中的七十人預表福音要到萬國萬民去,主耶穌呼召七十人去往祂要預備的地方去收割,因為莊稼已經成熟必須要收割,有些人的負擔是禱告,但神對七十人說:「不但要出去,還要禱告莊稼主差更多人去。」
二、我們選擇參與神的使命:那我們應該要做什麼呢?我們要選擇參與在神的使命中,神一直與我們同在。神在萬民中揀選了亞伯拉罕成了人類的模式,好讓全世界的人知道屬神的人和百姓應當如何過生活。雖然希伯來人做了都是負面教材,但我們看雅各及其後代的發展,神並沒有放棄,祂救恩的計劃:差獨生愛子耶穌來到世上,如何成為我們效法的榜樣?神有祂要成就的計畫,同時也呼召我們參與這計劃,如何參與呢?
1.跟隨神需付上代價:路9:57-62 57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58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59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60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上帝國的道。」61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裡的人。」62耶穌說:「手扶著犂向後看的,不配進上帝的國。」我們今天服事神會居無定所嗎?無論換哪個教會,一定會被安排住的地方,哪裏有付代價?對我來說有的,我過去在台東,房間很大,有換衣間、有自己的房子,但傳道房只有幾坪,曬衣物都在房內,窗外是吵鬧的湖光市場…這也是代價。很多宣教士回國後是沒有家可回,因為他們的父母都安息了、兄弟姐妹有自己的家庭,反而回國報告海外宣教工作時居無定所,這代價更高。現在的RPG,我們常常需要分出來時間跟同伴一起禱告,或探訪、陪伴,這一切都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基督徒的你我總是犧牲許多時間與金錢,因為神的愛,這也是代價啊!我們的確需要放下我們的掌控。
v57-62這段通常是被許多人誤解基督教就是家人死了之後沒有人記念的經文,好像成為信基督徒就失去懷念祖先的權力。教會每年的清明節會有一個「想念的季節」的活動,我們要知道這段經文當時文化處境。
v62我外公坐在牛車上會不斷打著水牛,我當時很生氣為何要這樣做?原因是水牛在犁田時,田要犁的好,外公就成了水牛的眼睛,定睛在遙遠的標的,好讓牛直直的走,所以不能向後看,否則會歪掉。所以,跟隨神會居無定所,還要放下原有文化習慣,甚至離開家人,這些的確都是代價,當我們說要背上基督十架時,面對我們的文化、安逸、各樣的纏累,我們是否仍然願意跟隨主呢?
2.跟隨神絕對要倚靠聖靈:路10:3你們去吧!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群。所以我們一定要倚靠聖靈,格外需要聖靈的引導跟幫助,平日要學習聆聽神聲音的習慣,聽到神聲音不單是因為知道要如何行,而是我們會知道神與我同在的平安,就可以放心的向前。若聽不到聲音就不知要做什麼、往哪裡去,再來我們要用力的求,如此重要的事,為何不用力的求呢?我們是否要學習倚靠聖靈,並且用力求?
三、我們決定做神的器皿:提後2:3-6 3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4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5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6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
1.要像訓練的精兵:能經過試驗。就像特戰部隊,經過試驗,要專注,堅持下去不能逃。
2.要像節制的運動員:能夠持續的節制,因為人在場上比武就像運動員有規矩、節制、操練。我小時候常陪外公看馬場的摔角,每次都會為場上的馬場壓倒對方撐到最後一刻,時間一到,他就贏了。馬場絕對有節制,不容易被對方挑釁,且他有受訓練,也遵守場上的規矩,生活有各方面的節制。所以他最後拿到冠軍的腰牌,更何況我們要得到永恆的冠冕。
3.要像勞力的農夫:能殷勤忍耐。我外公每天清晨三點會起來,我每天早上起來時,外公已經回來準備吃早餐,所以我外公常常是我國小時的鬧鐘,外公無論冬天多麽寒冷或者下雨,總是在天還未亮就到農地工作,他的農作物被照顧,所以每次收割時,外公總是很豐收的。
神一定會完成祂在聖經中所有的預言及應許。也許現在的你,在職場辛苦工作,可能有不公平的對待;媽媽們在家中無人體會帶小孩,又要料理家務的孤單辛苦與價值感低落;在學校為了得同儕的肯定,有很多事到底該不該做;再兩週就要選舉,我們到底是憑著什麼最高的價值去選擇候選人?我們每天一張開眼睛就有很多的選擇,不要忘記我們是神留給我家庭的餘種,因爲我、我的家庭、家族會得到拯救,若基督徒都如此,國家就會被轉化了。「依然愛我」有時候我不明白,為何苦難在生命中… 還要如何繼續禱告,親愛聖靈,求來提升我們、剛強我們裡面的能力,當黑夜沒有盡頭,我相信祢依然愛我、給我力量…。我們可以學習更多與神親近,因為跟神親近就會啟示我們祂的愛與旨意。不要忘了我們是多少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般我們,神的「餘種」,為的就是要能夠求主差人去收割,因為再不收割,這些莊稼也都要死了,若拖到最後的收割,就是神的審判。所以我們現在要為自己的生命跟神禱告,到底還剩下幾千、幾萬天的生命要如何活來禱告。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要擺在什麼地方?
有什麼樣的旅程?在不同人生階段去行走,是我們每個人很重要的課題。也為教會禱告,台灣的教會需要向神禱告差派有願意被差遣、被使用的國度人才,就會產生理想的結果,並帶來豐盛,若我們只想著自己的事情,無法聽到神的更多、更遠的呼召與心意,就無法順服神的差遣,這樣其實是侷限了教會在國度上的貢獻。
雅各130歲到埃及,神給了他17年可以享受天倫之樂,甚至祝福12支派、法老王,這都帶來了連雅各都沒有想過的影響。約瑟死後400年,以色列就生養眾多成了一個大國,有200多萬人出埃及;戴德生在中國的宣教也有十幾萬人信主,後來他的門訓所帶出來的許多弟兄姊妹繼續傳福音,有影響到一億多的信徒。透過聖經看到一個人帶出家族,一個家族帶出一個國族。因為一個人的順服,接受神差遣,所帶出來的極大的影響跟果效。所以我們應當常勇敢跟神說:「我在這裡」,並且「不要害怕」,因為「神會同你一起去」,如同馬太福音說:神會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神現在在對餘種呼召,神在差派、神給應許,使餘種產生很多屬靈的孩子。教會若差遣人出去,我們成為教會肢體的是否一起完成這莊稼的大收割運動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要感謝主,在教會新堂啟用的特別日子裡與你們同在。上帝的確大大賜福。在這歡慶的日子裡,願祂得到所有的榮耀與頌讚!當你們慶祝的同時,願上帝也能提醒你們,祂的國度不是一座有形的殿堂,而是在我們每位的心中。在祂奇妙的計劃裡,祂已經給予我們每個人最好的機會,參予祂國度的作為。你曾經試著找出一片失落的拼圖嗎?少了一片的拼圖就不再完整。 同樣地,在教會裡的每 一位弟兄姊妹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子。上帝賜福給你們每一個人不同的恩賜。當每一個人找到自己適合的服事並在一起工作時,上帝奇妙的圖像和計劃,就會變得更清晰美麗。我很寶貴我們短暫相處的時光。上帝藉由你們的鼓勵、支持及禱告,賜福我的生命。願上帝的祝福與你們同在,也願新堂成為一座燈塔,照耀出耶穌的愛、希望及榮耀,不只光照內湖,也照遍世界各處尚未認識祂的人。
宣道會 范樂理宣教士,與你們一同歡慶 Rod & Christiane Van Schooten 2004.6.4
回應詩歌:我的生命獻給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