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撒母耳記上 5 : 1-12

非利士人將神的約櫃從以便以謝抬到亞實突。

撒母耳记上5章1-12节

撒母耳记上5章1-12节:讲义(徐兴纬弟兄)

耶和華的約櫃在非利士

5:1 非利士人將 神的約櫃從以便以謝抬到亞實突。

5:2 非利士人將 神的約櫃抬進大袞廟、放在大袞的旁邊。

5:3 次日清早亞實突人起來、見大袞仆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就把大袞仍立在原處。

5:4 又次日清早起來、見大袞仆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並且大袞的頭和兩手都在門檻上折斷、只剩下大袞的殘體。

5:5 因此大袞的祭司、和一切進亞實突大袞廟的人、都不踏大袞廟的門檻、直到今日。

5:6 耶和華的手重重加在亞實突人身上、敗壞他們、使他們生痔瘡.亞實突、和亞實突的四境、都是如此。

5:7 亞實突人見這光景、就說、以色列 神的約櫃不可留在我們這裡、因為他的手重重加在我們、和我們神大袞的身上.

5:8 就打發人去請非利士的眾首領來聚集、問他們說、我們向以色列 神的約櫃應當怎樣行呢.他們回答說、可以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運到迦特去.於是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運到那裡去。

5:9 運到之後、耶和華的手攻擊那城、使那城的人大大驚慌.無論大小都生痔瘡。

5:10 他們就把 神的約櫃送到以革倫. 神的約櫃到了、以革倫人就喊嚷起來說、他們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要害我們和我們的眾民。

5:11 於是打發人去請非利士的眾首領來、說、願你們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送回原處、免得害了我們和我們的眾民.原來 神的手重重攻擊那城、城中的人有因驚慌而死的。

5:12 未曾死的人都生了痔瘡.合城呼號、聲音上達於天。


一. 故事的簡介

1. 要明白撒上第5章的意義,必須與4-6章一同研讀。這三章經文的描述都是與耶和華的約櫃有關。第4章描述的是約櫃的被擄。第5章描述的是神的審判。第6章描述的是約櫃的歸返。

2. 在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和以利祭司家族的終結之後,接下去還會有什麼事發生在以色列人身上?耶和華的寶座(約櫃)是祂與人同在的象徵,如今落在以色列人頭號敵人的手裡。如果非利士人在此刻發起兇猛的進攻,以色列人只能等著自己被完全消滅。

3. 在本章開始時,耶和華的約櫃已經從以便以謝被擄去非利士的亞實突。祂似乎是一位軟弱的神,而非利士人的神大袞是強大的,並且得勝了(5:1)。然而,到了本章的結尾,耶和華的【手】(大能)得勝了(5:11)。【神的手重重攻擊那城(以革倫)】,非利士人終究失敗了,只能無助地【呼號】(哭泣)(5:12)。第5章的描述出現了一個大逆轉,就是蒙羞辱的人被高舉,而高高在上的人反而被羞辱了。 或者,正如哈拿之歌所說的,“耶和華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陰間、也使人往上升。他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貴”(2:6-7)。

4. 非利士人的五個主要城市是亞實突(Ashdod),迦撒(Gaza),亞實基倫(Ashkelon),迦特(Gath),and 以革倫(Ekron),每個城市都有其統治者或“首領”(6:16-17)。非利士人首先將擄來的約櫃抬進亞實突人的神【大袞】的神廟裡(5:2),證明【大袞】比耶和華更有能力。其實,當戰爭一開始時,當非利士人聽說以色列神耶和華的約櫃到了營中,就感到恐惧(4:6-10)。但如今,他們打敗了以色列人,殺敵三萬,並擄去約櫃,就取笑耶和華,並且高舉自己的神大袞。

5. 在他們的神話中,大袞是非利士人最主要的神,據說是風暴之神巴力(列上18:18)的父親。【大袞】 的像是半人半魚。他們認為他是生殖和賦予生命的神的化身,像魚一樣,產生許多新的生命。對於以色列人而言,他是異教的假神。

6. 然而,大袞在耶和華面前是毫無機會的,因為耶和華神是大有能力的。祂是獨一的真神。對於祂而言,祂自己能夠處理這件事。

7. 第二天早上,來敬拜大袞的人發現大袞像一個敬拜者一樣,俯伏在約櫃前面(【見大袞仆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就把大袞仍立在原處】; 5:3)。像每個沒有生命的偶像一樣,大袞必須藉著人將他扶立起來(詩115 篇)。

8. 第三天早上,情況變得更糟糕。除了【大袞仆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之外、【並且大袞的頭和兩手都在門檻上折斷、只剩下大袞的殘體】(5:4)。但這件事並不在此結束,因為耶和華不僅羞辱了非利士人的神,祂也施行審判在敬拜這假神的人民中。當非利士人擄去了約櫃,並傲慢地對待耶和華,當他們將祂當作另一位比大袞低等的神時,就招引來耶和華的審判。

9. 耶和華的審判(手)【重重加在亞實突人身上、敗壞他們、使他們生痔瘡】(5:6)。耶和華似乎派遣了帶有病菌的大小鼠(mice or rats; 6:4)到非利士人中,傳播了可怕的瘟疫。根據律法上所寫的,以色列人應當敬畏耶和華神可榮可畏的名。若不謹守遵行,耶和華就必將各種疾病,災禍降在他們身上,直到他們滅亡(申28:58-60)。

10. 現在,耶和華理當將災難加在不信的以色列人中,但因祂的恩典,祂沒有懲罰以色列人,反而懲罰了他們的仇敵非利士人。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是一種痔瘡。另一些聖經學者則認為這是鼠疫,也許是流行性非常強的(5:6, 9)。或許我們很難理解鼠與痔瘡或腫瘤的關係,但總而言之,無論耶和華的懲罰是什麼,它都帶給非利士人極大的痛苦和羞辱,他們將痛苦歸因於他們擄去耶和華的約櫃。

11. 但非利士人眾首領極想要保留住他們得勝的光榮。如果他們能夠證明瘟疫只是一個巧合,與擄去耶和華的約櫃無關,他們仍然可以保留約櫃,並繼續誇口大袞比耶和華優越。想要認證這一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約櫃從亞實突轉移到另一個城市去,看看是否另一個城市不會受疫情的影響(5:7)。

12. 所以他們就把約櫃轉移到迦特去(5:8-9),結果,同樣的事情發生了。接著,他們又將約櫃轉移到以革倫去,受到當地人的抗議,要求非利士人的首領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原處】(5:10)。

13. 無論約櫃在哪裡,【神的手重重攻擊那城、城中的人有因驚慌而死的】(5:11),並帶給以革倫人痛苦的瘟疫,如同帶給亞實突和迦特的居民。神為自己作證,是祂的手摧毀了大袞雕像,並給非利士人帶來苦難。沒有人能將這些瘟疫的爆發稱為巧合。

14. 非利士人的首領仍然需要想辦法如何讓約櫃離開而不使自己蒙羞,或許耶和華的審判不落在他們的身上。

15. 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雙方都學習到一個耶和華的重要教訓。這兩個民族依據自己的神學觀念來解釋事情的發生。就像任何古老的近東民族一樣,非利士人在奪取耶和華的約櫃後得出某些結論。一開始,當他們聽說了耶和華戰勝埃及的事蹟,這使他們感到震驚和膽怯。然而,當他們擄去約櫃後,他們得出一個新的結論,就是耶和華是一個劣等的神,無法在當時迦南的局勢中保護以色列。耶和華面對非利士神大袞是無能為力的。而以色列人在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後,他們認為耶和華的榮耀離開了他們(4:21-22)。其實,約櫃只是耶和華與他們同在的一個象徵。約櫃不在不等於耶和華不在。他們難以了解約櫃被擄而耶和華卻勝過大袞這件事是證明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其他的都是假神,只不過是一塊木頭。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都將學習到以色列的神的自主和其無比的知識。從這事件的描述中,證實了他們的結論是大錯特錯。


二. 耶和華的約櫃在非利士的亞實突(5:1-8)

1. 耶和華羞辱了大袞(5:1-5)

5:1 非利士人將 神的約櫃從以便以謝抬到亞實突。

5:2 非利士人將 神的約櫃抬進大袞廟、放在大袞的旁邊。

5:3 次日清早亞實突人起來、見大袞仆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就把大袞仍立在原處。

5:4 又次日清早起來、見大袞仆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臉伏於地、並且大袞的頭和兩手都在門檻上折斷、只剩下大袞的殘體。

5:5 因此大袞的祭司、和一切進亞實突大袞廟的人、都不踏大袞廟的門檻、直到今日。


1) 非利士人把約櫃【從以便以謝抬到亞實突】(5:1),抬進神廟裡,【放在大袞的旁邊】(5:2)。難道耶和華向大袞屈服了?毫無疑問,非利士人歡欣慶祝,確信他們的神比以色列的神更強大。他們在戰爭中面對以色列的神,相信他們的神大袞拯救了他們,並擊敗了以色列。他們將以色列神的約櫃當作戰利品,放在大袞的神廟中,作為大袞贏得這場戰爭的獎杯。他們似乎得到了最後的勝利。

2) 然而,非利士人不認識耶和華的獨特神性和大能。他們不了解耶和華在十誡中的前兩條誡命(出20.3-6),“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他們不明白為何以色列人不像其他的民族,沒有偶像。他們不知道,像大袞這樣的神只是一個雕像,沒有真正的能力,無法與耶和華相比。他們不了解耶和華的大能和主權。因此,即使耶和華的約櫃被擄,雖然表面上好像耶和華失敗了,事實上耶和華的能力卻一點都沒有被削減。

3) 第二天清早,亞實突人發現【大袞仆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5:3),臉朝下,仆倒在地上。約櫃竟然落在非利士人手裡,難道耶和華的榮耀已經離開了以色列人?祂再也不能保護以色列人了?完全不是這樣。耶和華使這件事的發生更加讓祂在非利士人和大袞面前榮耀了自己。神使這個象徵大袞的雕像跪拜在祂面前,向祂敬拜。

4) 非利士人要羞辱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卻藉著這件事榮耀了自己。有時,當人羞辱神的名時,我們擔心神會失去祂的榮耀。我們認為榮耀已經離開祂了。但是,當人不榮耀神時,神就彰顯出祂自己的榮耀。

5) 大袞不能自己站立起來,非利士人只好把他扶立起來,【仍立在原處】(5:3)。可見無論非利士人認為大袞多強大,他就是一個雕像,沒有生命,沒有能力,無法自己站起來,如同世上所有的偶像,必須有人把他扶起來(賽46:6-7)。

6) 第三天清早,大袞又仆倒在約櫃前,臉朝地,更糟糕的是,這一次【大袞的頭和兩手都在門檻上折斷、只剩下大袞的殘體】(5:4)。我們可以預想得到當時非利士祭司的震驚。他們不僅看到他們的神在耶和華面前俯伏敬拜,而且還看到了雕像破裂。很難想像這事故連續發生了兩天,並且大袞的頭和雙手都折斷了。

7) 聖經學者克萊因(Klein)說,大袞“沒有一個可以思考的頭,也沒有兩隻可以做事的手”。大袞失去了思想和行事的能力,並且失去了一個神本身的尊嚴。總之,大袞失去了他的地位。非利士人打敗了以色列人,對他們而言,大袞的能力是如此地大和真實。現在完全歸於零。他們所假定已經被擊敗的耶和華,毫無疑問地,掌管了這座異教的神廟,一切都屬於耶和華的主權。

8) 在古代戰爭中,斬首和切斷手的事並不少見(17:51, 54; 31:9)。實際上,這種做法是為了宣告得勝,並將這些身體的部分作為獎杯(請參閱31:8-10;有關計算獲得的敵人身體部位的數量,請參見18:25, 27)。在古代的圖文中,愛與戰爭的女神與她的敵人作戰,將敵人的頭掛在她的背上,手掌掛在她的皮帶上。因此,以軍事的術語來說,【只剩下大袞的殘體】代表敵人被徹底打敗了。

9) 在看到以色列神的優越之後,這些非利士祭司面對一個重要的選擇。他們可以離開虛弱無能和劣等的大袞,轉向敬拜以色列大有能力和獨一的真神耶和華。或者,他們可以按照當時一個迷信的宗教傳統去行,避免耶和華的懲罰。他們選擇了這個宗教傳統:【因此大袞的祭司、和一切進亞實突大袞廟的人、都不踏大袞廟的門檻、直到今日】(5:5)。跳過一個神聖的殿的門檻的迷信習俗在古代巴勒斯坦是流行的,甚至連耶路撒冷一些拜偶像的祭司也如此行(番1:4, 9)。

10) 這些非利士祭司,就像今天抵擋真理的人一樣,即使看到證據,仍然不接受神。 他們讓自己相信這只是一次意外。

11) 他們怎麼會相信如此荒謬,迷信的宗教傳統?敬拜耶和華而棄絕大袞表示一個人必須在他的思維和生活中發生巨大的變化。非利士祭司拒絕有這樣的改變。把大袞放回原來的位置比較容易。將大袞扶起來並放回原處比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思維更容易做到。

12) 耶和華不允許以色列人利用祂的約櫃,將其當作萬能的魔杖一樣。祂也不允許非利士人將祂的約櫃當作他們得勝的獎杯。這一段經文說明耶和華只是允許以色列人這次的失敗,而絕不是祂對以色列的敵人無能為力。

13) 總而言之,非利士人現在學習到一個艱難的教訓,就是以色列人在第4章中已經學習到的。沒有人能夠藉著約櫃來操縱或控制耶和華。祂是有主權的和自由的,即使祂坐在神聖的約櫃的基路伯中間的寶座上,祂的神性並不會減少。祂並沒有被鎖在祂的寶座上。耶和華遠超過以色列人或非利士人對神的認知。他們都嚴重低估了祂的大能和聖潔。

14) 【又次日早晨起來】(第4節)使我們聯想到耶穌復活的早晨的情景(太28:1; 可16:2; 路24:1)。就像福音書所記載的那些婦女一樣,非利士人在“第二天清晨”來到神廟,期望看到一個得勝的大袞和被擊敗的耶和華站在一邊。在福音書中,一些婦女來到耶穌的墳墓,意料會看到死亡的權勢和耶穌的失敗,以為耶穌仍然躺在墳墓裡。但她們所看到是一個空的墳墓,耶穌不在裡面,祂已經復活了。在這兩種情況下,早晨的目擊者所看到的都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15) 非利士人和福音書中的婦女所期待的沒有考慮到生命的大能是屬於耶和華的,大袞和死亡都沒有生命的大能。看見的人都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各自得出他們自己的結論。約櫃可能會被擄去,但耶和華的榮耀,並不像以利的兒媳所認為的,離開了以色列(4:19-22)。在約櫃被擄去之後,耶和華仍然掌權,非利士人卻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2. 耶和華用痔瘡審判亞實突人(5:6-8)

5:6 耶和華的手重重加在亞實突人身上、敗壞他們、使他們生痔瘡.亞實突、和亞實突的四境、都是如此。

5:7 亞實突人見這光景、就說、以色列 神的約櫃不可留在我們這裡、因為他的手重重加在我們、和我們神大袞的身上.

5:8 就打發人去請非利士的眾首領來聚集、問他們說、我們向以色列 神的約櫃應當怎樣行呢.他們回答說、可以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運到迦特去.於是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運到那裡去。


1) 前面的描述記載了大袞失去了他的雙手(5:4),根據希伯來語,這可能表示失去了權力。這引進了一個要點,而這要點在5:6很快再次被提起:【耶和華的手重重加在亞實突人身上】。耶和華的手曾在曠野以瘟疫的方式加在埃及人的身上(4:8),在第5, 6兩章中,“耶和華的手”又再出現了七次(5:6, 7, 9, 11; 6:3, 5, 9)。在古代的近東,這是常見的一種表達,就是瘟疫經常被描述為神的“手”的懲罰。因此,在非利士人的思想中,毫無疑問,痔瘡的瘟疫是由於耶和華的手。痔瘡與約櫃一起移動到每個城市似乎證明了這一點。第一個是亞實突,接著是迦特和以革倫。從頭到尾,沒有手的大袞沒有任何作為。

2) 【耶和華的手重重加在亞實突人身上】(5:6):當神擊倒大袞的雕像時,亞實突人沒有向神屈服。他們只是使這雕像再次站起來。當我們將耳朵向神關閉時,祂經常用另一種方式與我們交談;這第二種方式通常不是我們喜歡的。

3) 耶和華使他們被痔瘡(tumors,腫瘤)蹂躪。這些腫瘤或痔瘡是什麼?年長的聖經學者通常將它們描述為痔瘡,而年輕一代的聖經學者常將其描述為鼠疫。

4) 多數人認為非利士人所患的這種流行病是鼠疫(bubonic plague)。這是一種以帶有淋巴結腫大的流行病,死亡率很高,並造成恐慌。特別有人認為這與老鼠有關。

5) [七十士譯本]在第6節後頭加了一些文字:“And the cities and the fields of all the regions burst up, and mice were produced, there was the confusion of a great death in the city”。因此,有些聖經學者就認為這些文字原本是在希伯來文聖經中。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非利士人將約櫃送回給以色列人時,包括了“五個金痔瘡,五隻金老鼠”為賠罪的禮物,並要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6:4-5)。

6) 將以色列神的約櫃帶去加特,證明非利士人不想要順服以色列的神,只想逃避祂。但是人無法擺脫神,因為祂是無所不在的。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將祂推開,但即使在這些嘗試中,最好的嘗試也是暫時的。有一天,我們都必須面對神,站在祂面前,無可逃脫。

7) 耶和華再次顯示祂的大能,使非利士人感到恐慌。從政治和軍事角度來看,非利士人是強大的,他們理當佔上風。事實上,連以色列人也認為非利士人比他們強大。出乎雙方的意料之外,與可憐的以色列人站在一起的耶和華可以使強大的非利士人恐慌。在這故事中所彰顯的耶和華的大能不是我們所預料得到的。

8) 然而,在以色列人可憐無助中,即使以色列人是這麼軟弱,非利士人是這麼強大,耶和華再次掌權。這敘述不只是關注到兩群人的狀態:一是驕傲而有能力,另一是可憐和貧窮。反而,它是關乎到神對能力的定義。我們不能從以色列的民族特性來解釋耶和華,因為祂以祂的主權自由地行事,並不受這兩個民族的狀態的影響。

9) 大袞失去了手,也就是失去了力量(5:4)。在第6節中,耶和華有“重手”。這是一個強烈的對比。耶和華的“重手”導致了以色列人最初的出埃及(申26:8)。在此處,耶和華以同樣的“重手”打擊亞實突人,這手是“沉重的”。 “重”這字的字根與4:21-22中“榮耀”的字根相同。因此,第6節肯定,耶和華仍然有榮耀。祂沒有被擊敗,以致榮耀離開了祂。祂也不是無能為力。審判者和拯救者的膀臂沒有縮短,而是滿有大能(賽50:2; 59:1)。這隻手也曾拯救了士師們。耶和華沉重的手使非利士人生痔瘡(5:6)。“痔瘡”的症狀是有爭議的。但這故事要告訴讀者的是這是一種瘟疫,引起身體的痛苦(讓人聯想到埃及的十災),在非利士人中送出一個警報。非利士人無法懷疑耶和華的大能。同時也看到大袞的無助,他是“沒有手”的。

10) 大袞沒有手,耶和華卻有手。祂以使神的子民驚訝和使神的仇敵恐慌的方式,用祂的雙手審判和毀滅。著者在第4章和第5章中,將非利士人的角色精心地闡明了。他們看到耶和華的大能和主權。他們不由自主地觀察到並見證了耶和華確實是神。在4:8中,非利士人發覺了自己和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處境類似。在此處,非利士人看到耶和華的“手很重”,耶和華有大能力,而大袞是無助的(5:7)。非利士人唯一的目標是消除威脅。他們只想盡力救他們的人民,無暇去管以色列人。他們想盡辦法要擺脫約櫃,就像在拆除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的引信。

11) 一旦耶和華的手開始行動,就令人聯想到耶和華在出埃及記6-11章中降十災的方式。這災難的發生和非利士人設法擺脫耶和華的約櫃的戲劇首先發生在亞實突。根據之前的記載,大袞似乎勝過耶和華(第6-8節)。現在,非利士首領決定將約櫃送到迦特去。


三. 耶和華的約櫃到了迦特和以革倫 (5:9-12)

1. 耶和華的約櫃到了迦特(5:9)

5:9 運到之後、耶和華的手攻擊那城、使那城的人大大驚慌.無論大小都生痔瘡。

1) 在第二個城市【迦特】,同樣的事情重演了,耶和華再次下重手。

2) 【耶和華的手攻擊那城,使那城的人大大驚慌】。【迦特】的情況並沒有比亞實突更好。他們中間更多的人受苦,【無論大小都生痔瘡】。


2. 耶和華的約櫃到了以革倫(5:10-12)

5:10 他們就把 神的約櫃送到以革倫. 神的約櫃到了、以革倫人就喊嚷起來說、他們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要害我們和我們的眾民。

5:11 於是打發人去請非利士的眾首領來、說、願你們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送回原處、免得害了我們和我們的眾民.原來 神的手重重攻擊那城、城中的人有因驚慌而死的。 5:12 未曾死的人都生了痔瘡.合城呼號、聲音上達於天。

1) 【他們就把神的約櫃送到】第三個城市【以革倫】去。現在,約櫃就像一個“燙手的山芋”。像在這兒童遊戲中一樣,約櫃每到一個地方,就給那裡帶來苦難。那裡的人民就生痔瘡。【以革倫人】看到約櫃就恐慌,但他們仍然不肯信奉以色列的神。【以革倫人】要求【把(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原處】。如果非利士人願意悔改,並轉向耶和華,他們就可能因約櫃而受益。否則,它將成為他們的詛咒和審判。今天也是如此,有神的同在在人的中間,對某些人是生命的香氣,而對另一些人是死的香氣(林後2:15-16)。

2) 以色列的神徹底擊敗了非利士人。他們中間再沒有向大袞尋求幫助。非利士人的神在那位懲罰埃及人的神耶和華面前,顯然是自身難保和無足輕重的。耶和華現在完全掌權,坐在約櫃上的施恩寶座上,即使是非利士人也無法否認祂的大能。非利士人將約櫃從一個城市轉移到另一個城市的策略,與該亞法和彼拉多之間有關如何處置耶穌的談判非常相似(約18:13-19:16),也如同今天對於核廢料應該埋在什麼地方的談判。核廢料是極其危險。每個人都同意這一點,每個人都認為應該將其埋在離他們遙遠的地方。非利士人,如同不信主的人,承認耶和華非常危險,約櫃應放置在遠處的某個地方。

3) 耶和華對各個非利士城市進行的攻擊促使非利士首領在一起開會討論。對他們來說,很明顯的,非利士人既沒有對策,也沒有可以求助的人。他們得出唯一可能的結論: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原處”(5:11)。非利士人的認輸是令人驚訝的,但這也可應用在不信主者的身上,以色列之神佔了上風。耶和華的手很重。 這位神確實已經從非利士人和大袞得了榮耀,正如祂從埃及人和法老得了榮耀。

4) 在榮耀中掌權的這位神的面前,城中的非利士人只能【有因驚慌而死的】(5:11),【未曾死的人都生了痔瘡】,【合城呼號(哭泣, cry)】(5:12)。 故事的開始,以色列人為約櫃被擄而“呼喊”(哭泣, Cry)(4:13)。這一切都改變了。現在,之前似乎佔上風的非利士人被擊敗了。示羅居民的“哭泣”(4:13)被非利士人的哭聲(5:12)取代了。非利士人的哭聲是埃及“哀號”的重演:“埃及遍地必有大哀號,從來沒有這樣的,後來也必沒有”(出11:6)。

5) 法老的哭聲可能是如此巨大,以至於以後再也不會像這樣的了,但非利士人的哭聲僅次於此。他們也是被耶和華的大能擊敗,羞辱,並面臨生命危險。再次,耶和華是自主的,無所不在的。撒母耳記的作者認識到,大袞和非利士人的力量不能阻止耶和華保護以色列。耶和華是自由的,有主權的,即將行新事。非利士人不能阻止這位神為以色列行他們極需要的新事。

1. 撒上1:19-2:11 撒母耳出生 (1100BC?) 在以法蓮山地的拉瑪,到斷奶之後即被送到示羅獻給耶和華,在祭司以利面前學習事奉神。 *撒上3:19-21 耶和華立撒母耳為先知。

2. 撒上 4:1-4 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交戰,以色列被非利士人打敗,就把約櫃從示羅運到以便以謝。

3. 撒上 4:10-11,5:1-12 以色列攻擊非利士人,又被非利士人擊敗,約櫃被擄,非利士人把約櫃運到亞實突,又運到迦特,再運到以革倫,約櫃在非利士地七個月,每到一地都會發生大災難。

4. 撒上6:1-16 非利士人懼怕約櫃所降的災,他們的五個大城各備了一份禮物賠罪,又將約櫃送到伯示麥,還給以色列人。

5. 撒上6:19-7:2 伯示麥人因擅觀約櫃,多人被殺,因此請基列耶琳的人將約櫃迎去,約櫃就在基列耶琳許久,直到大衛王時才被迎往耶路撒冷 (撒下 6:1)。

6. 撒上7:5-14 由於撒母耳的努力,二十年後以色列人重歸耶和華,他們在米斯巴聚集祈求之時,非利士人來襲,被以色列人擊敗,以色列人就收復了失去的土地,從以革倫直到迦特。以色列人又與亞摩利人和好 (1055?)。以色列地平靜了二十年。 7. 撒上7:15-17 撒母耳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隨後回到拉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