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路加福音 10 : 33

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8/12/2022 路10:33

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路10:33)

動了慈心——這段耳熟能詳的撒瑪利亞人故事,制高點就在動了慈心。

「動了慈心」這個字,希臘文是esplanchnisthe,充滿同情之意;其字根splanchnon,在福音書中只用來描寫耶穌。耶穌使用splanchnon,除了表達一種不自在的情緒,還包含了深深的痛心、完全地感同身受和對不公義之事的憤怒。

你有過這樣強烈的情緒嗎?當你看見一個毫無理性、慘無人道的社會時,曾否同理別人的傷痛到一定的程度迫切地希望自己能為他人做點什麼?撒瑪利亞人故事的重點,不在於如何照顧受傷的人,也不是在倡導要成為好鄰舍,而是我們需要有憐憫的心腸,同心感受他人的傷痛。

「憐憫」的希伯來文racham還有個同音字,就是「子宮」的意思。沒有什麼比嬰孩全然依賴母親的照料和保護,更加完美地描述「憐憫」,那是一種很深的情感聯繫。

現在,神呼召我們也以慈悲憐憫的心腸,去恩待有需要之人。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我们更善于体会自己的痛苦,哪怕只有一点点,但却不善于体会他人的痛苦,哪怕极为剧烈,而耶稣却恰恰相反,他对他人更能感同身受,却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其实很难明白这个比喻中的撒玛利亚人就是耶稣自己,当他对罪人动了慈心准备牺牲自我去救赎时,罪人却因为他的身份而厌恶和弃绝他。

被爱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只有爱才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当耶稣来爱我们时,他就完全放弃了自我的价值,甚至羞辱地被杀,只有否定自我的人才能真地怜悯。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