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但以理書 2 : 24-46

於是,但以理進去見亞略,就是王所派滅絕巴比倫哲士的,對他說:「不要滅絕巴比倫的哲士,求你領我到王面前,我要將夢的講解告訴王。」

20220724講題:從但以理書看如何活出基督徒的生活 講員:鄭炤仁博士

20220724講題:從但以理書看如何活出基督徒的生活 講員:鄭炤仁博士 金句: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他。」(但2:20)
但以理書是先知書裡所謂的大先知書,在裡面跟以西結書、以斯帖記、耶利米記還有其他先知書,都在談論猶太人或以色列人被擄時期的事。
在看但以理書前先稍微回顧一下整個歷史,自從北國以色列被亞述帝國所滅後,他們因為南國猶大,神派了很多先知告訴南國猶大的百姓要回轉、悔改,但這些南國百姓還是離開神、得罪神,上帝就藉著巴比倫帝國滅掉了南國的猶大,當然神的作為不在毀壞,而是建造,祂希望透過巴比倫帝國的毀滅行動,讓以色列百姓真正的回轉,不再敬拜偶像。在巴比倫滅掉南國猶大的過程中,總共有三次被擄,第一次是從列王記,所以我們也會從列王記稍微看一下,列王紀下24章告訴我們第一次被擄,約雅敬年間,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到猶大;約雅敬服事他三年,然後背叛他。耶和華使迦勒底軍、亞蘭軍、摩押軍,和亞捫人的軍來攻擊約雅敬,毀滅猶大,正如耶和華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王下24:1-3)這次的攻擊帶走第一次被擄的人,大約帶走了一萬人,他們就把這批人帶到了巴比倫的首都,巴比倫城的附近,但以理就在這第一次被擄時,尼布甲尼撒王所擄,從耶路撒冷被擄到巴比倫。背景(1) 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但1:1)在這第一次被擄的當中,尼布甲尼撒帶走的猶太人很特別,都是帶走政府官員、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有智慧的人,可以說尼布甲尼撒把南國猶大的將近一萬多的菁英分子及他們的家人,從耶路撒冷帶到了巴比倫這地,讓他們在那居住。巴比倫王很聰明,因為他如果到了南國猶大把人殺了,只會激起南國猶大的仇恨的心,把他們的東西都燒殺擄掠的話會激起他們仇敵的心,但他沒有,他把一萬多位菁英份子帶到巴比倫城,為何他要這樣做呢?尼布甲尼撒知道說滅到南國猶大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把菁英份子同化(巴比倫化),讓他們順服、同化,效忠巴比倫這地來影響整個南國猶大的百姓,成為最終被歸化為巴比倫的百姓。事實上從我們現在的歷史來看,這作法被很多的入侵者所使用,入侵的國王要征服那地,就是先在菁英份子中來下手,讓他們在文化、語言、宗教上被同化,近而影響更多的百姓,其實現今的社會也有很多的文化、價值觀,都在影響著我們。當時我們可以說巴比倫是一個多神的文化;猶大是單一獨神的文化,尼布甲尼撒王要做的就是摧毀猶太人在聖經當中對獨一真神的宗教觀,尼布甲尼撒王要在這些猶太人的家庭中讓他們住在巴比倫,他們在宗教、文化、生活、藝術,各方面徹底的巴比倫化,透過這樣的改變,尼布甲尼撒王要來徹底消滅猶大的宗教文化。弟兄姊妹我們也要很警惕,現在美國的好萊塢文化好像也在侵入我們的價值觀一樣。當尼布甲尼撒王把這一萬位猶太人跟他們家庭擄到巴比倫時做了一件事,他先把他們放在巴比倫城附近的城市,他沒有一下子就把他們放到巴比倫城裡面,這一萬多個人到了巴比倫之後,先住在巴比倫城外面。(耶28:1-3)1當年,就是猶大王西底家登基第四年五月,基遍人押朔的兒子,先知哈拿尼雅,在耶和華的殿中當着祭司和眾民對我說:2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已經折斷巴比倫王的軛。3二年之內,我要將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從這地掠到巴比倫的器皿,就是耶和華殿中的一切器皿都帶回此地。也就是說哈拿尼亞要這些被擄的百姓不要進去巴比倫城,這假先知告訴百姓說:「我們是神的百姓,巴比倫是個邪惡的城市,一切罪惡的根源,神要把它毀滅。」他要跟百姓說你不要跟這個城有任何的關聯,不要進去住在巴比倫城裡,這假先知要這些被擄的百姓,不要為這城求平安、禱告,假先知告訴這些百姓說:「上帝要審判這城,而且猶大會再次得勝,猶大的文化會勝過巴比倫的文化。」我們可以說哈拿尼亞要先知要被擄的百姓不要進去,也不要為它求平安,你就求神審判這城市。這是這假先知所做的事,而這樣的事,耶利米聽見之後也寫了一封信給那些百姓,4信上說:「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對一切被擄去的(就是我使他們從耶路撒冷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如此說:5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6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裏生養眾多,不致減少。7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8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不要被你們中間的先知和占卜的誘惑,也不要聽信自己所做的夢;這是耶29:4-8這樣寫,這些被擄的百姓聽見了一定非常驚訝,因為這樣的信息跟他們的直覺反應是不對的。這裡面讓我們有很多的學習,耶利米寫了封信跟他們講:神的心意
,是要你們進入那城是為他們求平安,在他們當中結婚生子,開始種田、生養眾多。另外一個假先知跟他們說:不要進去,那是做邪惡的城,不要跟他有任何的瓜葛。在如此的背景中以這三點來思考:1.透過神的百姓來祝福這城。2.不是隔離或同化,乃要積極的參與。3.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
上帝用這封信告訴他們說:你們要被擄,而且要到巴比倫城去。上帝要告訴這些神的百姓要有一個更寬廣的屬靈視野。上帝在這告訴他們說:我的計畫是這樣,我要讓你們失去你們文化的主宰力。也就是說,他們是猶大的百姓,可是他們卻活在巴比倫的文化中,他們失去了文化的主宰力,可是你們這群百姓是住在外邦人當中、在敗壞當中、在異教的城市中,但神說:「我要更新你們。」而且我的計畫是要讓神的話透過你們在巴比倫被傳開,生活在異教當中也是神計畫的一部分,所以神要在這被擄的百姓當中,你們要趕快搬進去巴比倫城,不要再住在城外面了。弟兄姊妹這是一個對我們很好的提醒,今天思恩堂在內湖這地方有時候我們覺得我們好像住在一個大部分還不認識神的環境中,神要我們在這裡,沒有要我們離開,神要我們為內湖、台北、台灣來求平安、禱告。祂說:「我們在這裡雖然是少數的人,神要透過祂的話語、透過聖靈來更新我們的生命、活出不同的價值觀,好像哥林多教會一樣。」當我看到你們的靈修進度在哥林多後書,哥林多教會就是在一個非常淫亂的環境中,神建立了這個教會,祂沒有要祂的百姓離開這淫亂的城市,但祂要祂的百姓在這樣的環境中成為祂自己的見證,活出不一樣的價值觀,同樣在巴比倫這個城市,神要告訴這些百姓:你們要趕快進去,雖然你們不是主流,甚是是在一個異族的當中,但你們要為這城市來禱告、求平安,且活出不同的價值觀,要讓世人看見,神要能夠被傳開。神在這告訴被擄的百姓,神的心意不只是隔離或同化,有的時候基督徒會有個心態,我就是不要跟這些人在一起,隔離的心態;有的基督徒在美國、歐洲的環境,有時候太多世俗的文化在他們當中,他們已漸漸的被同化,所以很多的基督徒變成只有兩種選項:1.不是隔離的選項就搬離這裡。2.同化的選項。假先知告訴被擄的百姓說:你們不要進去這是一個隔離的選項,因為進去之後他很害怕被同化,而且失去了他們的身份,所以為了不要被同化,而選擇隔離。第一個神讓我們看見但以理書很重要的學習功課,神在這裡告訴這群百姓不要被同化、不要失去自己的身份,在那裡生養眾多,不致減少。上帝好像告訴我們這群百姓,我們活在這地方、居住在這地方時,不要被同化,你要能夠活出上帝的價值觀,不要失去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神的兒女,祂要我們生養眾多,保有自己的身份,維持跟神之間的關係,同時神要百姓住在巴比倫人的中間,去蓋房子、種田、吃其中所產的,神要百姓參與在城市的經濟、文化的活動當中。我看教會7/30有草地音樂節,很感動,很棒。你們參與在這城市的當中,邀請城市的人來,神在這裡說的是:我要你們積極的參與在巴比倫城裡的活動跟事物,活出神百姓的樣式跟信仰出來。神在這裡告訴我們:祂不要我們只愛神,卻恨惡我們所居住的城市,祂叫我們居住在這城市,我們愛神也為這個城市禱告、求平安,或者是說我們只愛我們城市卻忘記了神,這就是同化,神要我們愛祂也愛我們居住的城市、愛這個百姓,為他們求平安、為他們認識神來禱告。我們如何可以住在其中卻不被同化,又愛這個城市?答案在耶29:7。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以色列話Shalom的是猶太人常常彼此見面、彼此祝福的一句話。我們有時候認為平安,好像只是要對方不要有意外,進出有平安,但平安這字的原意,其實是各方面都要蒙神的賜褔。我們為這城市求平安時,是為這城市的經濟、文化、治安、藝術、宗教、政治,各方面都是求神賜福在我們當中,上帝要我們用上帝的愛來為我們居住的城市來禱告,要我們積極地參與在當中,付出代價為城市來求平安、為城市需要的人來禱告。假先知要以色列的百姓為城市來審判、來禱告,求神降災在這個城市的當中,這樣以色列人就可以重新拿回政權,然而真正的先知是要以色列百姓進去巴比倫城幫助城內的人,為祂們跟城裡面的人來禱告,因為神是愛,要愛裡面的人,但是但以理書教導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是透過我們這些屬神的百姓 ,神的愛可以彰顯出來,這是第一個神要我們學習一個很重要的屬靈的原則。很多的基督徒可能不太清楚這屬靈的原則,他們相信要不是就跟這個社會隔離,要嘛就是被同化。但並非如此,但以理經歷了三個重要的君王,他都是這個宰相的位置,非常盡力,當你在巴比倫中抓住了這個重要的屬靈原則,他服事神也服事那個王、那個時代的百姓,巴比倫及後面的波斯瑪代的國王他都服事,但但以理書的第一、二章我們看見但以理一方面專心地敬拜,我相信這位獨一的真神,但是從第一章我們看見但以理運用神的智慧,在巴比倫中學習巴比倫的文化;但2:27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說、王所問的那奧秘事、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也就是說,但以理在巴比倫政府的當中,他其實也去學習一些法術跟觀兆的法術,在他的心中他知道只有耶和華是那獨一的神,但以理了解巴比倫的文化、政府的運作,所以他在巴比倫帝國的當中被列為總長來治理國家,但是即便是如此他仍然一天三次對著耶路撒冷來禱告,這世但以理給我們活出來的榜樣。我很早以前就在看但以理書時,我也會有這個問題,但以理為什麼會去學習這些法術跟占心的東西?越來越體會,弟兄姊妹這是一個神給我們一個「Already but not Yet」的概念,我們活在現今的世代中,神要我們知道就算我們有些事情在那邊學,但是我們知道我們不用這些事情去行出來,我們知道真正的神是那位掌管一切的耶和華時,我們這兩個是可以同時存在,我們可以活在這一個工作的場所,知道活出我們的信仰,但是我們也可以跟我們還不認識的朋友,還有他們的同事、我們的同事還是可以相處得很好。今天我們如果要學習但以理的榜樣,不容易。我知道不容易,今天我常常在想說,如果有一個演員來問李牧師說:「我接到一個劇本,什麼樣的劇本我應該接;什麼樣的劇本我不應該接?什麼樣的角色是我應該積極爭取的;怎麼樣的角色是我不應該去積極爭取?」如果這些問題我們沒有真正的去問我自己時,我覺得我們有時候很容易就被同化,好像我在公司的當中,我要問我一些問題,哪些是我知道這是必須堅持真理的;哪些是我可以用神的愛為他們禱告?我們要問這些問題,如果有一位基督徒真的問了這些的問題時,聖經當中並沒有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說,什麼樣的角色你可以去演;什麼樣的角色你不可以去演,同樣也沒有很清楚的一些商業的規則說,這樣的事情你可以去做;這樣的事情你不可以去做,但是聖經有告訴我們神的心意,有基本的教義。他告訴我們如何面對不同的景況,這是我們要去思考,我今天要表達的是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果我們不去思考這些事情,我們是很容易被這個文化所同化,如果我們堅持我們一定要有一本規則的書,假設你們都跟牧師講說:你給我給我只能做ABCD、1234的來做的話,就好像我們要隔離一樣,但以理讓我們看見的是,他服事這個王,是異教的王,但他也3天對著耶路撒冷禱告,他行出他信仰裡面的價值觀。所以上帝要我們學習但以裡的榜樣去思考,如何運用屬靈的原則,依靠神、使用神給我們的智慧去面對世俗的文化,為他們禱告,做出合神心意的決定,如何在世俗的環境中,有卓越的表現,又堅持及專注我們的信仰?
我的老闆是從雲林上來的,因為之前我在外商時,是我的合作夥伴,所以我跟他認識,他就一直希望我能夠到他的公司去幫他忙。他從雲林上來的時候,他曾跟我說有一、兩年的時間都住在辦公室,因為他是一個人上來,他很努力,住在辦公室裡面他很苦,那他跟我講了很多的事情,他怎麼樣苦出來的情況。大概在10年前的時候我加入他的公司時,他有一個團隊被我們的競爭對手,整個技術團隊整個被人家挖走,他那幾天跟我講打電話跟我說他晚上都睡不著覺,他說他壓力非常的大,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抓住機會了,我問老闆說,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認識這位神,但是我知道我的神可以幫助你願不願意我來幫你來做一個禱告?他在那時好像走到盡頭時,我們就一起安靜下來,為他做個禱告,然後把一些屬靈的書籍跟他分享一些聖經的章理,他說很謝謝我,他會持續的來思考這些事情,雖然他現在還沒有受洗成為基督徒,但是弟兄姐妹,很多的時候我們可以抓住一些屬靈的原則,在公司的裡面春節好像不能免俗的公司要去做拜拜的時候,他知道我是基督徒,我不會去做這些事情的他跟我講說,你要幫我們公司來禱告,他好像有點害怕,過去祭拜的神,好像如果不去祭拜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總的來講他也尊重我們的信仰,也知道我們可以活出神要我們活出的價值觀。但是我們也跟他能夠有一個好的共識,今天我們來到這個城市,弟兄姊妹你們住在內湖的話你們要為這個城市求平安、為臺北市來求平安、為臺灣來求平安,附上我們的心力禱告,看見你們禁食禱告。感謝主!有時候我都有一點需要被提醒這方面的事情。聖經當中告訴我們說:我們要堅持我們的身份跟信仰,但是我們又要參與在內湖的活動當中,這是神要我們做的事。第二個尼布甲尼撒的夢:(但3:1)他想要為自己建一個很大的金像來表現自己的權力,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個金像、高六十肘、寬六肘、立在巴比倫省杜拉平原。事實上他也想要好像秀他自己的power出來,他想要在各方面都由一個夢想好像彰顯自己的權力的出來,今天當然本來尼布甲尼撒問這些術士說:「你們有沒有人能夠解夢?」都沒有人。最後找到了但以理來解這個夢,但以理跟他解釋了上面是這個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然後是這個希臘帝國、東、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石頭飛過來把這個像打碎了。

今天上帝也是透過但以理跟尼布甲尼撒來講解夢,但是神也在透過但以理跟尼布甲尼撒說:如果你要建造一個很大的成就時,但卻不是用神的方法,你就沒有真正的平安、沒有真正的滿足,恐懼也會追著你。這是但以理跟尼布甲尼撒解夢時,其實已經在告訴他:如果只靠你自己的方式要來建造你自己的王國,而不按照神的方式,你沒有真正的平安。弟兄姊妹有時候我們在現今的生活中,我們要安靜地問我們追求的是什麼?是人對我們的肯定嗎?那我們就會很擔心別人對我們的反應;我們追求的是金錢嗎?我們就擔心市場的反應;我們追求的是美貌嗎?那我們就會擔心每天慢慢消退的顏容。不管如何如果不是從神來的,神向尼布甲尼撒說:最終都會用一顆石頭把那個大像打成粉碎,像夏天河床上的康梯一樣。活到我的日子越來越多在神面前時,越來越能夠體會,如果我們的夢想不是建立在神的根基上,最終這個夢想就好像尼布甲尼撒所夢見的那個大像一樣,最後都會被碎滅,上帝說:有一天我要再回來,將那個不是神的榮耀建立的王國全部打碎,神要建立一個按著自己心意的,神的榮耀、神的公義來建造的王國,這是神透過尼布甲尼撒所說的心意,這也是他跟我們今天所說的心意。神的提醒,其實在問我們幾個問題,他在問我們說你建造的基礎是什麼?成為在我們一個世俗的文化當中, 你建造的根基是什麼?你如何做一個重要的決定的標準是什麼?今天不管是在職場裡是一個專業的人士,或是一個演員、音樂人、主管,做一件事情時我們都要問我們建造的標準為何?我們是為什麼而做?這樣的提醒也在我們的服事上,服事的基礎是什麼?這都好像是神在這裡提醒我們這些事。尼布甲尼撒在夢中的石頭是什麼呢?這個大石頭會把這整個金像擊碎了呢?到底他講的是什麼?(但2:34)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在整個大像的夢中,在金銀銅鐵,似乎是最沒有價值的,這個像是金銀銅鐵做的,可是石頭是最沒有價值的,神卻用石頭來打碎地上的王國,來建造自己的國度。35…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為何神要這樣做?神的國有時像石頭一樣,好像沒有什麼價值,但世人的眼中是貧窮的、是軟弱的、沒有價值的,但是從石頭打碎大像變成大山充滿在天下中,我們學習到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功課,神的國是慢慢長大的、是漸進式的,神的國不是一下子就建立了、不是一下就全部把這個黑暗的勢力打掉,神個國好像一次解決之後用神的國來取代,不是這樣子。神的國從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我們中間開始,可是耶穌來到我們當中時,並沒有馬上除去所有罪惡的罪惡,但是當到耶穌再回來的時候,就要帶著權柄、帶著力量,建立祂自己完全的國度。在這裡耶穌告訴我們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Already but not Yet」的觀念,「已然,未然」在這樣的解答中,讓我們在世俗文化的基督徒中,我們可以有一個好像是安全感一樣,我今天在這個公司裡,老闆還沒有完全的信主,他有時候還是要去拜拜,可是我可以在公司的裡為主作見證,我可以活出神要我活出的價值觀、神的樣式出來,很多的時候我看見很多的基督徒,要嘛淹沒在世俗的文化中,這世界的文化一直在影響我們,我們好像沒有去思考我們建造的根基時,我們就淹沒在這個世俗的文化裡,我也看見有的基督徒好像就是要一本,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那個叫做「宗教的文化教導」,好像是要這樣,但是神給我們一些自由度,在我們知道周遭的人還不認識祂,可是我們可以活出,我們知道神是我們真正信仰的基礎,我們可以活出「Already but not Yet」。所以但以理可以在被擄到巴比倫時,人家叫他去吃那些東西時,他先用一個有禮貌的態度跟這些人說:「我可不可以不吃?」神幫助他,他也會去學一些東西,但是世俗的東西讓他心裡知道真正成就、掌管歷史的是這位神,當神要解夢時他來到神面前來禱告來為這個王解夢,我們要像但以理一樣,在這個世俗的環境中,活出神的信仰。我們要注意下面幾個重點:1.我們建造的根基是什麼?這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學習亞伯拉罕尋找那有根基的城:(來11:10)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 神所經營所建造的。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根基是建立在那一塊房角石,耶穌基督的那塊石頭上。2.學習耶穌的榜樣:耶穌一方面是神,一方面又是人子,其實也是那個磐石,彼前2:7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房角的頭塊石頭已經成為人類的救贖,神愛世人要我們這些神的百姓處在「already but not yet」的國度,為主持續作見證、為這城來禱告、為我們愛的人、這城的百姓、台灣的百姓、全球還不認識的人持續的禱告,可以活出一個認識耶穌、依靠耶穌,我們可以活出但以理那樣的生活。我常在提醒我自己但以理是如何活出他的生活?這成為一個我們很好的榜樣,這也是神要我們活出來的樣式,在一個好像不是完全屬神的環境,但祂要我們這些屬神的百姓要我們活出祂要我們活出的樣式。
回應詩歌:一生跟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