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哥林多後書 5 : 1-10

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進度:林後5:1-10

1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2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3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4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5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他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6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7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8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9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10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經文大意:提醒哥林多人該看重的是審判與復活,不論今生是充滿苦難或是有甚麼樣的樂趣,都不該過度看重。

信息:
保羅在這裡延續他在第四章的對比:「所看見的」與「看不見的」。對保羅說,今生的一切雖然都看得到,但事實上卻是短暫的;現在在今天的段落當中,他要繼續發展這個主題,他特別把今生眼見之事看作是「地上的帳棚」;而把那看不見的,必須憑信心去領受的,表達為「天上永存的房屋」。換句話說,地上的一切雖然看得到摸得著,但對於我們這些信靠主的人而言,卻是「短暫的」、「屬世的」、「簡陋的帳棚」,這跟天上我們即將要「得著」的(保羅喜歡用「穿上」這個動詞),簡直是無法相比。我們或許會疑惑,保羅到底是想要穿上(得著)甚麼?簡單來說,就是穿上「復活」;或是穿上「生命」。換言之,所穿上的那個「天上永存的房屋」,就表達了我們將要領受的復活生命。

因為有這樣的盼望,就算今生在帳棚裡面「嘆息」(v.2),也不用太在意。我們在此處發現了保羅一個相當重要的觀點:即便已經領受了永恆生命應許的基督徒,在今生仍是會有嘆息、呻吟、受苦的時刻。因此,保羅再次要求哥林多人正視這個問題,並不是信主後就沒有苦難,不要因為保羅灰頭土臉就輕看保羅,懷疑保羅使徒的身分。因為即便是信主之後,苦難還是會在今生當中出現,甚至保羅彷彿認定這就是神「培植」(v.5)我們的方式,使我們在苦難當中經歷聖靈。當我們在苦難中經歷聖靈,其實就代表我們的確是神的子民。聖靈是「憑據」(v.5),證明我們可以領受、可以「穿上」那「復活的生命」,基督徒在苦難中的回應方式,更證明基督徒的身分(聖靈在苦難中彰顯,足以驗證那位受苦者是神的兒女)。

就是因為基督徒著眼在那「看不見的」上面,因此當我們還在今生,我們就必須要頭腦清楚,要知道這代表我們還與基督相離(v.6)。今生在世上過得再精采、再豐盛,都仍與基督有所隔閡、不是全無阻隔的與神相會。這並不是因為「活在今生」不討主的喜悅,上帝比較不愛地上的世界,而是代表基督徒未來要去的地方,與今生相比之下,復活以後的去處更是更好無比的。這件事很衝擊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我們常常想盡辦法要享受生活、想盡辦法要延長生命,但其實歷史的終結並不在我們擁有多少,像玩大富翁一樣,玩完的時候看誰錢最多;歷史的終結也不在社會變得多先進、多進步;根據聖經,歷史的終結是一場審判(v.10),在這場審判所判定的,是你這個人是否真正屬神。既然如此,我們實在更應該去尋求「順服主」,而不是繼續的想要積攢、想要享受、想要滿足欲求,因為這跟我們即將面對的審判是沒有幫助的。保羅非常清楚,如果他在審判的時候「一絲不掛」,沒有任何可以端得上檯面的事跡,那他就要因為赤身而羞愧(v.3),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因行為稱義,這乃保羅是要告訴讀者,信帶來的結果就是順服,如果你相信神,這個信心應該會驅使你去順服神的旨意,以至於你所行的可以在神的審判時,驗明你是屬神的兒女(v.10),這不是在鼓吹行為稱義,而是期待內在信心與外在行為一致,在今生以「順服神」為心志;順服寫在心版上的字句,行出神的旨意來。

信而順服,基督徒因著相信主的應許;因此必行出主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