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哥林多後書 4 : 7-18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進度:林後4:7-18

7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8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9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10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11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12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13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14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15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16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17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18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經文大意:保羅陳明受苦中的盼望。

信息:
第7節可以說是保羅這段經文的中心思想。「神的榮耀」不是透過一帆風順、功成名就來彰顯,反而是透過「苦難中的能力」來彰顯。因此,苦難中所彰顯的能力能使世人更知道基督徒之所以可以持守信仰到底,並不是因為基督徒本身有甚麼「神功護體」,而是因為在我們的裡面有神的同在。這使得保羅在面對服事所帶來的苦難時,反而更因此彰顯神的大能。當然,我們仍是要強調,使徒並不是因為「受苦」而得到榮耀,苦難本身沒甚麼好的,不是受的苦越重就代表「等級」越高,把苦難當成另外一種功績。但卻因為我們對神的信心,使得苦難反而成為了見證信仰的機會、成為了神的榮耀彰顯的時機。對於保羅來說,這一點非常的重要,保羅之所以被哥林多人所排斥,就是因為他一點也不像是個「大使徒」。他不但勞苦做工,邊織帳棚邊傳福音、還不願意接受哥林多人的饋贈,反而在苦難與壓力當中為信徒奔波。這使得他與其說自己是「神的使徒」,其實更像是「信徒的奴隸」,毫無光彩可言。但這正是保羅要宣揚的,他本來就是僕人,他透過他的勞苦、透過他的苦難、透過他的軟弱,來彰顯出神的榮耀,這反而正是他使徒的證明。

我們可不能輕描淡寫的來看保羅這裡的描述,他特別說他今世所受的苦難是「至暫至輕」的,而這些苦難會帶來「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榮耀這個字的希伯來文原本就是「沉重」的意思,因此保羅提到透過苦難得到的榮耀是「非常具有份量」、「沒辦法輕易的視而不見的」。對保羅而言,苦難證明了他不過是軟弱的器皿,苦難證明了他的外體只會不斷的毀壞,但這只是苦難的其中一面;在另一方面,苦難也同時證明了神的能力、神的榮耀、神的生命、神的恩惠。是這樣的信心(v.13),讓保羅更加地發現自己真是神的用人。

因此,雖然我們很喜歡問「為什麼?」但我們或許永遠不知道苦難發生的「原因」,我們能做的是向著神「用信心來回應苦難」,詩人在詩篇116:10所說的:「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那是詩人在受苦的證明,也是詩人在苦難中仍然仰望神的證明,而保羅引用這首詩,足以證明他也把自己放在那個長長的受苦名單當中,名單中有受苦的詩人、有眾先知、名單中也有耶穌,而這個名單接下去有耶穌的眾門徒與保羅。他相信他的盼望不會落空,神必會彰顯祂的榮耀,雖然眼仍未見,但卻是得以存留到永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