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講題:愛的筵宴所 講員:李俊霆教師
20220522講題:愛的筵宴所 講員:李俊霆教師 金句:20我乃是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21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林前10:20-21)
彼得說:「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我們要按著神所賜給我們的恩賜彼此服事,這是在萬物的結局近了之時,我們應當來緊緊地來跟隨主。
請求主內肢體代禱:我家現在爭戰很大⋯⋯一團亂。因為家人有確診,牽動了原生家庭的緊張關係。我的手足、晚輩各說各話,張力頗大⋯⋯而我又必須去醫院做穿刺檢查……讓大家給彼此空間、冷靜一下…求主憐憫保護,以愛為旗在我們以上。在疫情中,一個家庭就需要重新安排所有的生活起居,時間有時候趕不上我們的這個變化。另外一個群組這也是我思想起來在30年前我還是大三的時候我加入了臺中浸信會-小兵丁聖樂團,最近因為自由路浸信會70周年慶在5/14,他們有實體跟線上。在這之前就有以前的小兵丁組了一個群組,在群組當中也是彼此勉勵,最近就看到一則溫馨的對話,這位姊妹現在也是位傳道人,她的女兒現在也在華神就讀,她比我早進入小兵丁的團隊。這個勉勵她的這位劉叔,比她年長。他說當年她還沒有受洗就加入了這個團隊,在匆忙中勤加的練習,所以上臺時能夠順利的完成服事,她心中閃過好像自鳴得意的意念之時,這個叔叔就在旁邊提醒:「我們做主的工不是在於你做什麼,而是在於你的心。」好像一眼就看穿她那驕傲的氣息,她就為此深深地感動,也在現在的服事中感受到很大的幫助,後來信主後投入在服事中是很重要的提醒。最近因她家人確診了,所以這位劉叔又提醒說:「先要有趕出病毒的決心,站在高崗上,向主定目標,堅毅力行,不可遲延! 主必立時幫助✩ 居隔中,您和大女兒身兼多職,請先提高自我防護力道,盡可能維持大家日常生活次序...凡事不計較。忍耐更忍耐✩我們同心求天父醫治。」我們在這種危機、緊張的生活、工作、大環境的壓力下,更需要操練彼此相愛的功課。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特別提到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是很不容易的一個操練,但我們要靠主剛強。求主帶領每位弟兄姊妹的家庭,也許都遇到一些挑戰,但我們有一位信實的主,祂必恩待我們。
最近我們代禱者的群組也看到這則訊息,這訊息是更新自這個宣教士的FB。我說這是一個主愛裡的追蹤,我們現在都有這些頻道的訂閱,有追蹤FB、其他人的這些行蹤,他們是po了一個新的照片或是傳了新的訊息,我覺得這個代禱者做這件事很棒,他把他在追蹤、關心的宣教士的近況po在群組裡,讓大家能及時地了解這位宣教士家庭的需要。這也是我們思恩堂在2017-2019年有機會去到吉爾吉斯,正是因為婕寧宣教士的緣故。她的母親最近持續進行化療中,曾姊這兩天晚上都失眠哎哼。明天一早9:15搭長照專車前往國泰醫院,抽血檢查後進行第6次化療,預計傍晚前返家。求主保守黃哥、曾姊、阿河三人進出醫院都平安,不沾染細菌病毒。化療在曾姊身上起完全醫治的作用,副作用(口腔炎、腹瀉、脊隨造血功能等)都降低。…謝謝大家守望代禱!
首先感謝神,在弟兄小組中有位弟兄,從五月初跟我們一同在主日敬拜之後,隔天就預訂一個月騎機車在台灣環島的行程,也是在長年照顧媽媽之後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時刻。感謝神!最近他po在群組裡分享去到臺東拜訪了一對村長夫婦,就發現了村長在今年的3月中風後,身體有一些狀況還沒有恢復的很好,他就在當場為村長禱告。他本來這天要離開臺東要前往花蓮,但他在離開前又再去拜訪村長夫婦,為他們禱告。因為他之前去拜訪時就知道村長的狀況,他同時有一個想法:如何可以更多的幫助村長?他就想到從前在讚美之家聚會的一個長老,那他就從臺東聯繫了這位長老,而後長老也回覆他,臺北的John醫師也回覆他,所以他本來那天要離開臺東結果他就說:「神突然好像感動他願意幫助人的心,又湧上心頭。」所以他就決定要等一下,看看John醫師有沒有回覆,所以他沒有急著走。中午就接到醫師的訊息,他就馬上又回到村長那,跟村長夫人前往醫院申請資料,有關電腦斷層或超音波的資料,而後又去到圖書館,在這個醫師的指示下操作電腦把資料傳送到臺北的醫師這。醫師看到後也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協助,並給他一個進一步的建議,他在這裡分享了他的感恩:首先感謝神,讓John醫師願意協助我們,…第二要感謝神,願意使用我,使我心裡願意去幫助需要的人,這個時候,我突然發現,這次個人騎車環島的旅程,也許這件事是最有意義的,也突然感覺到原來過去照顧媽媽14年半(那時我常常無助、抱怨、埋怨神),所學習到許多一些基本的醫療常識,跟如何照顧病人,似乎是有神美好的旨意(這時我突然不住的流淚,相信此時應該是被聖靈所觸摸跟安慰我),也懇求主繼續使用我,去幫助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也能夠經歷主耶穌無條件、長闊高深的愛,讓我能夠為主,活出美好的生命跟見證!
教會是永生神的家;我們的父神,祂就是愛,所以教會就是一個愛的大家庭。我們無論在天涯海角,當我們想到或我們去拜訪的時候,我們就在主裡面,藉著禱告、耶穌基督,能夠將生命連結在一起。所以我們可以為別人多走一里路,更多的去獻上我們能力所及的,也可以連結到其他教會的肢體,更多的資源來彼此的幫扶。在這次聖靈週末營中我也特別感受到,耶穌所說的「施比受,更為有福」,雖然那天學員們好像懵懵懂懂的,不知道有什麼感受也不知道怎麼分享,但是那天有許多的同工都出來分享,當他們起先不認識這些被服侍的人,但在為他們迫切懇求聖靈充滿的禱告時,他們首先被神的靈大大地觸摸和感動。我們常常想要求神賜給我們禮物、恩賜,但我們可能忘記原來我們得到的這一切是為了服事基督的身體,而當我們願意把所領受的白白的給出去時,就會發現原來神的恩惠早已臨到我們的生命中,神已經把五千兩、二千兩、一千兩的銀子賞賜在每位不同的弟兄姊妹身上,我們可以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為我們的家人、同事、同學、周遭的鄰舍,來祝福、禱告,使他們能夠與我們同享耶穌基督福音的好處。
在上週主日有個噩耗,是在美國爾灣的臺灣長老教會,那天他們為著從前的老牧師重新回到他們當中分享信息,他們特別在下午有一個愛宴的聚集,與老牧師一起分享、交通,不料在這樣的愛的筵席中,有位臺灣人,自稱是基督徒,但他帶著槍就進來鎖上門開始掃射,在意外中有位鄭醫師就過世了,另外有五位受傷,這些傷者目前已經比較安穩。照片中就是在宴會的那一刻,這位醫師跟他的母親的合照,原先他的母親在這個鄭醫師的爸爸過世的時,就是非常的傷痛,有一段時間都沒有回到教會聚會,但因著老牧師回來,所以弟兄姊妹就鼓勵鄭媽媽也回到當中,那天原本不在教會聚會的鄭醫師陪著媽媽來到教會,卻不料因此喪命。
最近我們接連地聽到一些牧者安息,前一陣子是臺中旌旗教會的蕭祥修牧師,60幾歲因著腦瘤安息在主懷;在苗栗的禱告山,90幾歲的戴牧師也安享晚年,終老在安息在神的懷中;今天我們有聽到這位52歲的鄭醫師,因著這個槍擊案而喪命。我在旁邊放了這一張圖是我們教會會堂前的這一個掛軸,上面寫的就是羔羊的婚宴,雖然因著不同的情況我們可能會離開這個世界上,有人因著疾病;有人因著年歲已到;有人因著意外的槍擊事件而喪命,但就像這個目擊者向劉曉亭牧師所分享的,他們在現場看這個鄭醫師其實離那一位槍手很遠,所以不是因為這槍手要槍殺他而喪命,而是他奮不顧身就撲向槍手,而他的身上有3個槍傷,也就是他捨下了自己的生命擋住了子彈,以免更多人傷亡。這是一個效法耶穌為人捨命的愛,在他身上的這個記號,我相信在復活的那天,他身上有著3個槍孔榮耀的記號,正像耶穌復活的身體,有釘痕與槍傷。
約5:24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耶穌說:「我阿門!阿門!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差(天父,父差子而來),那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你信耶穌、聽耶穌的話,你相信天父,你就有永生,你不至於被定罪,而且你已經出死入生。因此我們即使在疫情、戰亂、經濟動盪或是未來可能發生的飢荒中,我們要活得像一個已經出死入生的人,不再畏懼死亡的威脅、害怕好像要面對一個不知的未來,乃是耶穌已經把我們的結局跟我們分享。我們是已經在祂裡面出死入生,因為我們受洗就是與祂一同死一同埋葬;我們從水裡上來就是要與祂一同復活得著新的生命。
上週庭劭傳道已經跟大家分享了哥林多城的一個背景及當時代的社會現況,所以保羅特別在哥林多前書許多地方都提到有這一句話:『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林前6:12),『凡事我都可行』這句話是當時的教會或社會,人常常會說的話,彷彿我們的廣告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在那個時代希臘、羅馬文化、哲學思想,所以有許多這些思念,所謂的享樂主義,也有另外一個極端是禁慾主義。那人們也活在二元論的思想底下,這個思想就是說靈魂是可以永遠存在的,所以這個是聖潔的、寶貴的;身體因為沒有辦法存到永遠所以就像這裡所說的他就縱慾,他就說:『凡事我都可行』也可以行淫亂、吃祭偶像的物…,你為什麼要管我?但保羅說:「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
今天我們談到許多的成癮問題,不管是毒品、菸酒還是性方面…這些問題,現在的青少年所面對的下一個問題、更大的挑戰就是網路成癮的問題,特別現在又變成線上教學,整天在家裡到底他是在上課還是在上網?有時候家長也搞不清楚,孩子們會操作這些電腦,不管是玩遊戲或是文書處理、上網連結許多的訊息,都已經比我們年長的一代,更聰明、伶俐。如何能夠防堵這些?你要用防堵的方式嗎?還是我們可以如何引導孩子們,使他們能夠知道,雖然好像凡事都可以做,但是到底什麼事情才是真正對他生命有益處?保羅又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林前10:23)所以有些弟兄姊妹在當時的哥林多教會,他們覺得:「我已經信耶穌了,這些拜偶像的東西,其實是可以吃的,因為天下萬物都是神所造。」在保羅說:「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榮神益人-哥林多前書10:保羅鼓勵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要效法他,凡他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所以他勸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說:「31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33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保羅像著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人;像猶太人,他就是一個猶太人;像外邦人他們原本不曉得律法,他就做一個像外邦人的樣子,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要贏得這些人,使他們能夠來認識耶穌,所以保羅所行的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所以他說:「無論吃或喝,都要為榮耀神而行。」
林前10:20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保羅不願意這些原本是外邦人的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已經信耶穌了又重新回到那個拜偶像的文化裡,他說: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21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林前10:16(呂振中譯本)我們所祝頌的杯,豈不是讓我們一同有分於基督的血麼?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讓我們一同有分於基督的身體麼?所以後來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章開始談論有關於「聖餐」,我們說教會就是永生神的家;我們在天上的父是這個愛的大家庭的大家長,所以每當我們一同聚集就好像要領受神一個愛的筵席。保羅說:「20你們聚會的時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21因為吃的時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飯,甚至這個飢餓,那個酒醉。」(林前11:20-21)保羅就勸勉他們把從主所領受有關於聖餐,真正的施恩的器具,一個主耶穌所吩咐的,來告訴哥林多教會,然後他就勸勉他們說:33所以我弟兄們,你們聚會吃的時候,要彼此等待。34若有人飢餓,可以在家裡先吃,免得你們聚會,自己取罪。…(林前11:33-34),因為當時的愛宴跟聖餐是合在一起的,所以有錢人會多帶一些豐盛的食物,讓那些沒有的弟兄姊妹也可以一同分享,但後來漸漸地失去了原先的美意,變成先來的,成天可能沒有什麼事做的人,他就先來大吃大喝,喝到喝醉,而那些工作勞苦一整天的人到時,已經所剩無幾,反而失去了原本愛宴的意義。我們先前也有辦新春愛宴,當然之前也曾發生過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也有社區的人來參加,就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想像哥林多教會在一個不同身份地位、社會階層的族群一起融合的教會中、在一個 原本的愛宴當中產生了這些問題,卻失去了主所設立聖餐的意義。
聖餐禮:(林前11:23-30)23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24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25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所以保羅當時在哥林多城待了一年半的時間建立哥林多教會,而在使徒行傳18章,在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的時候,建立了這間亞蓋亞的教會,保羅說:「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保羅並沒有出現在耶穌最後晚餐的那一夜,但他從主耶穌領受主耶穌在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主吩咐門徒說:「你們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所以吃的餅就是耶穌為我們這些罪人所擘開的身體,所有弟兄姊妹領受同一個身體、同一個餅 ,是紀念耶穌為我們所做的。飯後耶穌拿起杯來說:「這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用祂的寶血與我們立下的新約,耶穌講到這就是父在舊約向耶利米書中所應許的:神應許要與祂的百姓、子民立新約,不再是刻在石板上的律法、條文,而是把神的律例、典章刻在心版上。一個新約不廢壞的約是用羔羊的寶血、耶穌基督的寶血,立下永遠的約,不廢壞。
所以耶穌說:「每當我們喝葡萄汁(葡萄酒)之時,就是要記念耶穌為我們的罪,流出祂的寶血。」這個立約是為了使神可以赦免我們的罪,耶穌的寶血帶來如此大的功效,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輕看每次的聖餐禮拜或是在家中一起擘餅,一起領受主耶穌的身體和寶血,帶來醫治的大能。當我們宣告主所說的:「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當我們奉主的名一同的聚集,主就在我們當中,主就親自的說:「祂用祂的血,與我們立下這永遠的約。」所以我們每次的聖餐就是神真實臨在我們當中的一個時刻,當我們領受餅、杯的時候,那是吃喝主的身體、寶血,讓主的生命在我們身上流通,這是極其寶貴且神聖的時刻。所以教會的一個本質就是要傳揚耶穌基督的真道,代代相傳下去,當時耶穌是如何做、說就如此傳承,教會所施行的聖禮,一個是洗禮、一個是聖餐,這兩個都是耶穌基督親自所設立的。當我們在洗禮中,藉著水這個施恩的器具,讓我們領受奉父、子、聖靈的名,這位永活三位一體的真神,臨在我們生命當中,與主一同死、一同復活,有個新的生命,當我們每週或是每月或像初代教會他們在家中、殿裡擘餅,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然後擘餅,那個擘餅就是「聖餐」,所以他們可能幾乎是每一天都吃喝聖餐,就是在他們一起聚集用飯時,他們就記念主耶穌的身體為我們捨;記念主耶穌的寶血為我們而流,以至於他們每天都活在神的同在,所以保羅接著說:26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27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28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29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30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原文作睡)的也不少。保羅提到如果他們在聖餐這件事情上干犯主耶穌的身體、寶血,不知道所吃喝的是什麼,他們是吃喝自己的罪,以至於他們的身體反而會有軟弱,甚至患病、死亡。保羅提醒說:「我們要自己省察,在主面前承認我們的過犯、罪孽,承認我們需要耶穌基督寶血的赦罪以及救贖的大能、大功在我們的身上來成全。」特別在疫情中,鼓勵弟兄姊妹也可以在家中,一同是在基督裏面的弟兄姊妹家人、信主的家人,可以一起奉主的名領受耶穌的身體和寶血,再次記念耶穌的身體為我們破碎;記念他受鞭傷的是我們得醫治;記念祂流出寶血洗淨我們個人、家、家族的罪,希望能斷開仇敵的咒詛,領受永生神的祝福。在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都有特別提到耶穌在最後晚餐所說的,但是約翰福音除了13-17章記載了最後的晚餐,從洗腳到後面整個過程,卻沒有特別提到聖餐的這幾節經文, 然而在老約翰的心中,在他年老的歲月裡面被放逐到拔摩海島,他領受了啟示錄的信息,又寫下約翰福音和約翰一、二、三書,再次思想 這位創始成終的主、萬王之王、道成肉身的主耶穌,他是如何在這位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道成肉身的、完全的人身邊跟隨他這三年半,到底耶穌還行過哪些神蹟、說過哪些話?所以當我們在看約翰福音、啟示錄、約翰一、二、三書時,我們要思想這位就在耶穌旁邊親手摸過、親眼看過的見證人,他寫下耶穌在約翰福音第6章的一些經文,這是在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一大群百姓要跟隨耶穌,耶穌說:「你們來不是為了要看神蹟,是為了吃餅得飽。」那個年代這麼稀奇,吃幾個餅,這五餅二魚的神蹟,五個餅兩條魚餵飽了五千人,這是四個福音書裡都記載的神蹟,耶穌說:「你們這一群人是為吃餅得飽來跟隨我,不要為那會朽壞的食物勞力,要追求那個永恆的食物,33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35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要在我們的生命中一起經歷如此的恩典和神蹟,53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54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們要大聲的說阿門!每當我們看見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這就是非常重要的訊息,但聽了這話以後,原本一大堆跟隨耶穌的人就去掉了一大半,他們覺得這話太難懂了,這人怎麼能夠將祂的肉給我們吃、怎麼能夠將祂的血給我們喝呢?而且神說:「不可以吃血。」就話太難懂了,他們就離開了,還好彼得說:「主啊!祢有永生之道,我們還跟從誰呢?」所以他可以聽到耶穌下一個啟示:63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耶穌在這裡啟示我們,其實每天我們的神就像當年如何帶那些在曠野繞行的以色列的民一樣,祂也同樣的恩待我們,每天祂都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要賜給祂的兒女;要餵養祂的百姓,然而那些在曠野繞行四十年的百姓,最後他們因為不信上帝所以就倒斃在曠野,但如今神為我們預備了另外一個安息,就是在耶穌基督裡,祂的靈要住在信祂的人身上、祂的話就是祂的靈,祂的靈要賜給我們永活的生命,所以我們每天都可以進到神愛的筵宴所中,來享受主超自然的同在,這位創造天地萬物、永活真神的聖靈,就住在我們的心裡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並且今天我們華人何其有幸,已經有一個我們母語的聖經,而且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都可以參考來認識,但重要的是我們要把耶穌基督的話刻在心版上,因為當我們聽祂的話、相信祂,我們就得著祂要賜給我們永活的生命,我們不是在等待那一個月一次的聖餐禮拜而是在我們生活的日常中,經歷這位又真又活的神,藉著祂的靈,要將神的愛充滿、澆灌在我們的每一天,更是在疫情嚴峻的時刻,讓神的愛、平安充滿在我們的靈裡,使我們裡面的人剛強起來,不是活在不安定、不安全感當中,我們不是像世人一樣沒有一位信靠的對象或所信靠的對象是瞎眼、瘸腳,我們所信靠的乃是那位創造天地萬物,而且捨了祂的愛子耶穌,救贖我們的生命、恢復我們與祂的關係,用祂的寶血塗抹、遮蓋我們,並且將祂的話語要藏在我們心裡的這一位神,祂與我們同在,祂每一天都要賜給我們愛的筵席。羅8:32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腓3:8 …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我們已經有至寶,就不要貪戀這世界,讓我們來追求認識主耶穌基督,以祂為我們生命的至寶,因為神已經將祂的愛子捨了,祂豈不把萬物和耶穌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 所以當我們生命中有缺乏,要來到耶穌基督裡面;當我們的生命有病痛、罪惡的殘壘、鎖鏈、成癮的轄制,我們要來呼求這位為我們捨命的耶穌,讓祂的話語、真理來砍斷惡人的繩索,讓祂永活的生命賜給我們確切的把握,直到我們是出死入生的。馬太福音第26章當耶穌設立了聖餐之後說:「29 我告訴你們,從今天起,一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與你們共飲新酒的那一天之前,我不會再喝這葡萄酒。(當代譯本)」在世上我們有苦難,但是主耶穌應許在祂裡面有平安,祂將祂的平安賜給我們,當我們領受聖餐是記念主為我們而死,但要只等到祂來,表示祂已從死裡復活,升天了,祂還要再來。這是主給我們的應許,祂要與我們在父的國裡共飲新杯,神正在邀請祂的兒女成為得勝者,能夠共赴羔羊的婚宴。
在生命的每一天我們就開始預演,當我們見到主的那刻,祂會如何稱讚我們呢?當我們在地上的每一天的日常裡,我們就來與主一同坐席,領受祂源源不斷、永活的生命,直到那天我們見主面的日子,不管是我們離開這個世上或是我們的主再來,讓我們每一天都極其渴慕與主一同進入愛的筵宴所。回應詩歌:那一天。這首詩歌描述神的子民從一開始認識神到永遠與神同住的過程,主的門徒天天經歷的天路歷程的寫照,「那一天」這個詞可能代表著我們生命中幾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聽聞主,我們心生羨慕,在某一個時間點在靈裡面遇見了主,我們可能在遇見主的時刻,某一天我們被提到天上與主面對面,我們開始對主委身、開始體貼主的心、開始學習順服主的帶領,並且漸漸地可以回應主的呼召,當今世的成敗、苦樂都隨風飄逝,有一天主從天降臨,在所有的那天中是最偉大的那一天,那一天我們與主面對面,我們將像主明白我們一樣,能夠完全的明白主,讓我們能夠永遠地與主同在,享受主一切的所是,主一切所有,直到永永遠遠,讓我們與主合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