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使徒行傳 20 : 1-16

亂定之後,保羅請門徒來,勸勉他們,就辭別起行,往馬其頓去。

活出愛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2/01/08/act-day32

【經文】使徒行傳20章1~16節

以弗所騷動平靜後,保羅按著他原先的計劃往耶路撒冷去(參徒十九21~22),目的是要把外邦信徒的捐項,帶給受逼迫的耶路撒冷教會和其中貧困的信徒(參羅十五25~26)。他回到馬其頓,再到希臘(哥林多)一帶堅固信徒。很可能正值冬季的關係,被迫在哥林多停留三個月。羅馬書就是在這三個月中寫成的。保羅原本想要搭船走水路回到耶路撒冷,但得知猶太人想要趁保羅走水路時對他不利,就改走陸路回去。接著,路加列出保羅宣教團隊的名單,前三位是來自馬其頓,後四位是來自小亞細亞;所有的同工都到小亞細亞的港口城市──特羅亞會合;為捐項送去耶路撒冷教會作見證。

保羅在特羅亞待了七天,當他即將前往耶路撒冷的前一晚,因為就要離開了,恨不得再多點餵養以堅固當地的信徒,於是傳講福音到半夜。有位少年人猶推古(參12節),因為聽道聽得太累了,不小心從三樓摔下來死了。保羅深信神必叫他從死裡復活,於是為他禱告後就繼續與眾信徒擘餅,交通。果真,神的大能使猶推古復活,眾信徒因神的大能得到極大的安慰。

接著,保羅安排路加和其他的同工先到亞朔去,稍後自己再去跟他們會合。經文並沒有告訴我們保羅為何作這樣的安排,或許跟第二十章22~24節有關。保羅因為想要在五旬節前到達耶路撒冷,所以刻意避開以弗所,怕進到以弗所又再引起騷動耽擱了行程,便作罷了。

保羅長期在外宣教,並且以安提阿教會為宣教基地,但他從來沒有忘記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在保羅的書信中可以看到他教導外邦信徒,用實際奉獻的行動回應教會,以顯明在基督裡的合一和彼此相愛。弟兄姊妹,我們也當打破教會有形的牆,透過實際的行動,來活出在基督裡無牆教會的合一,和彼此相愛的大誡命。

【回應】
主耶穌!
祢是教會的頭,我們都是連於元首基督,
叫我們基督徒可以互為肢體,彼此相愛。
主!願祢擴張我對祢國度的認識,
不被有形的教會侷限,
願付上實際的行動和禱告的代價,
來回應基督教會合一的呼召。

【禱讀】
哥林多前書12章12~13節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
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
基督也是這樣。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
是為奴的,是自主的,
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
飲於一位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