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8章1-17節
傳道書8章1-17節: 講義(徐興緯弟兄)
預查2/1/2021
1. 前言
1) 當所羅門王繼續思考智慧的價值時,他不禁看到了世上邪惡的問題,是沒有任何一個能思考的人可以誠實地避免的。造成這個問題的不是不信,而是信心。如果沒有神,那麼除了我們自己(或我們的命運),我們不能因世上發生的事責怪任何其他人。但是,如果我們相信一個良善而慈愛的神,我們就必須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世上有那麼多的苦難。難道神已知道,卻不在乎?還是祂知道,也在乎,卻無能為力?
2) 有些人思考這個問題,最終成為“不可知論者”或“無神論者”,但這樣卻產生了一個全新的問題:“世上所有的良善從何而來”?很難相信,即使在如此多的罪惡之中,物質本身也能產生世上美麗而令人愉快的東西。
3)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另一些人就說“邪惡只是幻覺,我們不需要為此擔心”,或神正在“進化”的過程中,對生命的悲劇無能為力。他們向我們保證,隨著進化的過程繼續下去,神會變得更強大,事情也會改善。
4) 所羅門沒有否認神的存在或邪惡的現實。他也沒有局限神的能力。所羅門藉著肯定這些因素,並以正確的看法來看待它們,來解決邪惡的問題。我們不可以忘記,這個世界上有邪惡的一個主要根源是墮落的人類以及其【許多巧計】,有好有壞的,導致了各種問題的產生(7:29 )。神當然不能為此受到指責!
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黑暗的日子裡,有人問他的一個朋友:“為什麼神不停止戰爭?” 那朋友以智慧回答:“因為戰爭本來就不是祂引起的”。所羅門會同意這個答案。
6) 傳道者藉著檢測生活中的三個關鍵領域來探索世界上的邪惡問題。
2. 權柄(8:1–9) 8:1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 8:2 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 神起誓、理當如此。 8:3 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 8:4 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作甚麼呢。 8: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原文作審判下節同〕 8:6 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 8:7 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 8:8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 8:9 這一切我都見過.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
1) 從寧錄(創10:8–9)開始,持續了好多個世紀,包括埃及的諸法老王,亞述王西拿基立(王下19:36),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瑪代波斯王大利烏(但6:7),羅馬帝國的
傳道書 8:1-17 Page 2
諸該撒,和近年的各小獨裁者,數以百萬計善良的人被邪惡的統治者以各種方式壓迫。猶太人經常被外邦的統治者苦待,而所羅門本人也有使自己的百姓生活在沉重的擔子和束縛之下的罪惡(王上4:7-28)。
2) 我們要記得,當時東方的統治者手中掌握著生死大權,並且經常使用這權力。他們不是民選的,也不須要對人民負責。有一些統治者好像仁慈的獨裁者,但在古代東方,多數統治者是暴政專制者,他們不容許任何阻礙他們滿足其慾望的人。
3) 所羅門描述了一個王的官員。他必須執行一個專制統治者的命令。這官員有智慧,實際上,從【他的臉發光】就可以看得出來(第1節; 參尼2:1; 箴15:13)。假如王命令這個僕人去行一件邪惡的事,且是那僕人不想做的事,僕人該怎麼辦?這時候,他的智慧解救了他。他的智慧告訴他,他可以採取四種可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2.1 不順服
1) 但所羅門的訓誡是【遵守王的命令】(v.2)。為什麼?首先,官員必須遵守他向王和神起的誓,而神在這個世上是最有權柄的(羅13章)。違背命令將意味他違背了對王和神的諾言,這將給他帶來嚴重的後果。
2) 王的話語比僕人的話語具有更大的【權力】(v.4),也勢必更會被接受。沒有人可以安全地質疑統治者的決定,因為“王不會做錯事”。沒有法律可以認定王有罪。
3) 第三,官員必須服從命令,免得受懲罰(v.5a)。畢竟,他的不順服可能導致他的死亡(參但4章)。保羅在羅13:3-4中用了類似的論點。我們都受夠了痛苦,為什麼還要找麻煩(v.7)?此外,由於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我們不知道王將對我們的決定作出何種回應。
4) 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天邪惡將要受到審判(v.8b),甚至連王也不能逃脫。沒有人可以控制風或者免除他的死亡(希伯來語中的“風”和“靈”是相同的字),而當戰爭正在進行時,沒有人可以退伍。同樣,沒有人能阻止神的律法無情的運作,【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加6:7)。【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民32:23)。
5) 但是,假設僕人根本無法順從祂的主人,那麼這僕人必須考慮其它的可能性。
2.2 離棄,拋棄(v.3a)
1) 你正看到軍官厭惡地離開了王,放棄了他在宮廷中的職位。
2) 甚至這樣的行動也不安全,因為王可能會感到被冒犯,就懲罰這人。但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直而辭職的不會只有一個人。一位基督徒新聞工作者在一家大型印刷公司工作。因為那家公司決定開始替一家色情雜誌印刷,他就辭了他的工作。他損失了一些收入,但保留了自己的人格。
2.3 違抗(v.3b)
1) 【不要固執行惡】的意思是“不要推展王的邪惡計劃”或“不要參與一個推翻王的計劃”。好像後者的解釋比較合理,因為它與第3節中的第一個勸告相吻合。這官員【急躁離開王的面前】,發現別的人在對抗王的計劃,就與他們密謀推翻王位。所羅門不同意這種作法。
傳道書 8:1-17 Page 3
2) 在信徒的生活中是否可以有“公民抗命”的存在?守法的公民在認為法律不公正時是否有權抗拒權威?托馬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寫道:“抵抗暴君是對神的順服”。他說的對嗎?
3) 在良心和法律的問題上,虔誠的信徒幾乎都同意彼得的觀點:“順從 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5:29)。歷代以來的基督教囚犯和殉道者都證明了良心的勇氣和堅持正義的重要性。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困擾我們的每一個小事上抗拒法律,而是意味著我們有義務服從我們的良心。我們如何表達與當局的分歧需要智慧和恩典。這就是第四個可能性。
2.4 辨別能力(vv.5b-6)
1) 智慧的僕人明白,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必須考慮【時候和定理(程序)】,因為要在正確的時間知道正確的程序需要有辨別能力。衝動的人因過度反應而衝出房間(第3節),可能只會使問題變得更糟。智慧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和情況,並找出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v.5b)。
2) 從幾位舊約信徒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好的說明。約瑟沒有衝動地向兄弟們透露自己是誰,因為他想確保他們內心對他們父親和神的心態是正確的。一旦他聽到他們認自己的罪,便知道是時候與他們相認了。他對這微妙問題的處理是智慧的傑作(參創43-45章)。
3) 尼希米擔負了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重擔,但他不確定國王是否會容他去作這件事(尼1-2章)。他等待,觀察,和祈禱,因為知道神將會有一天為他開路。時機一到,尼希米已經準備好了,國王也答應了他的要求。尼希米知道如何辨別“時間和程序”。
4) 但以理是一個外邦人的戰俘,他拒絕吃擺在他面前不潔淨的食物,但他沒有擴大此事。相反的,他以溫柔和智慧,提議警衛允許猶太人有不同的飲食習慣。這計劃奏效了,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不僅保持禮儀上的潔淨,而且在王的宮廷中得到了晉升(參但1章)。
5) 使徒在被捕和受迫害時表現出屬靈的辨別(徒4-5章)。即使在受到猶太人領袖的偏見和不合法的對待時,他們仍然尊重掌權者。使徒甚至願意為自己的信仰而受苦,而主稱讚了他們。
6) 我們可以選擇不順從,逃跑,違抗命令,甚至進行反擊。但是,在我們採取行動之前,我們必須首先運用智慧並尋求辨別正確的【時間和定理】。在這個複雜的邪惡世界中要做一個堅定的基督徒並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祈求神的智慧,並憑信心接受它(雅1:5; 3:17-18)。
3. 不公平(8:10-14) 8:10 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 8:11 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 8:12 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準知道、敬畏 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 8:13 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 神。
傳道書 8:1-17 Page 4
8:14 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
1) 所羅門在第14節中總結了他的憂慮:【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儘管有良好的法律和想要執行這些法律的好人,但這個世界上存在的不公正比我們承認的還要多。西班牙語有一句諺語說:“法律就像蜘蛛網一樣,抓住蒼蠅,讓鷹飛走”。根據著名的律師F. Lee Bailey的說法,“在美國,無罪釋放並不表示你是無辜的;這只是表示你擊敗了說唱(rap)”。他的定義有點憤世嫉俗,但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將陪審團定義為“十二個決定控訴者與被告者中誰有更好的律師的人”。
2) 在第10節中,所羅門描述了他參加過的一個葬禮。死者是一個經常去聖殿(“聖潔的處所”)並得人稱讚的人,但他過著不敬虔的生活。然而,人們給他一個隆重的葬禮,有說服力的悼詞。而這座城市真正敬虔的人卻被忽略和遺忘了。
3) 當所羅門思考此事時,他意識到那人繼續在罪中,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擺脫了罪(v.11)。的確,神確實在忍受罪人,並不總是立即判罪(彼後3:1-12)。但是,絕不能將神的憐憫當作人類背叛的藉口。
4) 傳道者得出的結論是,惡人最終將受到審判,義人將得到獎賞(vv.12-13)。所以最好敬畏耶和華,過敬虔的生活。邪惡的人可能比敬虔的人活得更久,他可能在屢次犯罪之後似乎就沒事。但審判的日子將來到,惡人將無法逃脫。智慧指明道路,因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9:10)。
5) 無論邪惡的人看起來活得有多久或多豐富,他的生命只能像影子一樣延長,沒有任何實質(v.13)。事實上,隨著太陽落山,陰影變得更長。所羅門可能暗示邪惡人的長壽不過是永恆黑暗的序幕。如果生命只有像陰影,永遠進入黑暗中的黑暗,即使長壽又有什麼好處(猶13)?
6) 智慧者應該如何應對這個世界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當然,我們應該盡全力鼓勵好的法律的通過,並由有能者執行它們。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在耶穌基督建立祂的公義國度之前,不公義將永遠存在我們的世界。這是生活中的“空虛”之一,而我們必須接受它,不要變得悲觀或憤世嫉俗。
4. 生活的奧秘(8:15-17) 8:15 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喫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 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 8:16 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作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 8:17 我就看明 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作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
1) 一個想要知道萬事,或自以為知道萬事的人,注定在這世上要感到失望。經過許多艱難的日子和不眠之夜,傳道者勤奮地思考生活的奧秘。他得出的結論是【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作的事】(v.17; 參3:11; 7:14, 24, 27-28)。也許我們可以在這裡和那裡解開一個謎,但任何人都無法理解事物的全貌或解釋神正在做的一切。
傳道書 8:1-17 Page 5
2) 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在他的書《文明故事》中對考察人類的歷史,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的知識是在不斷膨脹的無知沙漠中逐漸萎縮的幻象”。當然,這一事實絕不能作為愚蠢的藉口。【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 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29:29)。神不期望我們知道不可知的事物,但祂確實希望我們學習我們所能學到的一切,並順從祂所教導我們的。實際上,我們越順從,他就越會教導我們(約7:17)。
3) 承認自己是無知的是邁向真正的知識的第一步。【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想要學習神的真理的人必須存著誠實和謙卑的心態。哈佛哲學家懷特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說:“不是無知,而是不知道無知是知識的終止”。
4) 神本是一部分隱藏起來,一部分顯露出來。這不僅是正確的,而且也是對人有用的,因為人認識神而不知道自己的悲慘,與知道自己的悲慘而不認識神,都是一樣的危險。
5) 所羅門第四次告訴他周圍的人要享受生活和快樂,因為這是他們勞碌的結果(v.15; 參2:24; 3:12-15; 5:18-20)。請記住,這種勸告不是像不信神的享樂主義者的那種“吃喝玩樂”的哲學。反而,這是神的兒女正面的“信心觀”,接受生命為神特殊的恩賜,並知道祂 【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提前6:17)。我們不用抱怨我們所沒有的,而應感謝我們所擁有的並在其中享受。
6) 至此,所羅門結束了對“智慧的虛榮”的審查(1:12-18)。王沒有拒絕智慧,反而得出結論說,智慧對於想從生活中獲得最大收益的人很重要。智慧雖然不能解釋所有的奧秘或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可以幫助我們在決策中作出辨別。是的,【各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v.6),聰明的人知道在正確的時間應當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