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傳道書 4 : 1-16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

傳道書4章1-16節

傳道書4章1-16節: 講義(張肇榮傳道)

人生的追求

一. 追求有勢力(v.1-3)
4:1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 4:2 因此,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 4:3 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 Again I looked and saw all the oppression that was taking place under the sun: I saw the tears of the oppressed— and they have no comforter; power was on the side of their oppressors— and they have no comforter. 2 And I declared that the dead, who had already died, are happier than the living, who are still alive. 3 But better than both is the one who has never been born, who has not seen the evil that is done under the sun.
你見過/經歷過什麼欺壓的故事或例子嗎? 勢力給人什麼好處? 什麼壞處? 為何有勢力的會欺壓人? 為何欺壓的人無人安慰? 作者為何讚嘆死人? 這跟欺壓有什麼關係?
第三章後半部討論社會上的不公不義,這裡繼續討論社會上普遍發生,有勢力的人欺壓別人.受欺壓的流淚理所當然,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勢力,所以無人安慰,但是有勢力的人,也無人安慰.這就違反思考的邏輯,這樣社會上就沒有人能夠受到安慰,所以作者讚嘆死亡,意思就是死了算了,沒有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看到這樣的社會,還比活著的人好.
日光之上的思考
受欺壓的有從神來的安慰,有勢力的如果被欺壓,也會被神安慰.人人都是對自己好,希望自己受安慰,受重視,但是很難得到別人/陌生人的安慰,但是神對人是公平的,因為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約伯也曾經咒詛生日,說不到期而死的胎比較好,因為他無法從朋友得到安慰.約伯遇見神之後得到了安慰,親眼見神,最後恢復,滿足而死.
生為基督徒,我們要怎麼看待欺壓?
二. 追求努力與技能(v.4-6)
4:4 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4:5 愚昧人抱著手,吃自己的肉。 4:6 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 And I saw that all toil and all achievement spring from one person’s envy of another. This too is meaningless, a chasing after the wind. 5 Fools fold their hands and ruin themselves. 6 Better one handful with tranquillity than two handfuls with toil and chasing after the wind.
為何勞碌和工作會被鄰舍嫉妒?應該是如何? 第5節是什麼意思? 第6節是什麼意思?
殷勤工作與努力學習各項技能是人的美德,特別是中國人努力的重點.努力本應該是被人讚賞,可是現實卻是常常被鄰舍嫉妒,因為努力的人會比較優秀,可能擁有較多的財富,可以有更好的物質享受,所以鄰居被比下去而產生嫉妒.嫉妒或許可以讓人有進步的動力,卻也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那麼有人會說,這樣我就不要努力,這就是第5節,什麼都不做,吃自己的肉,坐吃山空.所以這裡說,擁有的夠了,就好了,不要擁有太多,反而是捕風.
日光之上的思考
聖經告訴我們,要努力做工,做正經事,甚至不做工不可吃飯,因為工作是在人犯罪之前,神就要人做的事情.但是耶穌要我們不要為生活憂慮,因為所用的一切,天父早已知道了.
勞碌工作之前,應該思考為何而做,為誰而做.做在神的身上,做神要我做的事情,是最有價值的工作.如果我們知道是神要我做的,那就不用在乎鄰舍的想法了.做在神的身上,不代表每一個人都要進教會做傳道人,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位子,角色,地位上為主做工.
三.追求獨享財富(v.7-12)
4:7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有一件虛空的事: 4:8 有人孤單無二,無子無兄,竟勞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錢財為足。他說:「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這也是虛空,是極重的勞苦。 4:9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 4:10 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 4:11 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 4:12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7 Again I saw something meaningless under the sun: 8 There was a man all alone; he had neither son nor brother. There was no end to his toil, yet his eyes were not content with his wealth. “For whom am I toiling,” he asked, “and why am I depriving myself of enjoyment?” This too is meaningless— a miserable business! 9 Two are better than one, because they have a good return for their labor: 10 If either of them falls down, one can help the other up. But pity anyone who falls and has no one to help them up. 11 Also, if two lie down together, they will keep warm.
But how can one keep warm alone? 12 Though one may be overpowered, two can defend themselves. A cord of three strands is not quickly broken.
這個人有什麼問題?是否為現在人的心聲? 9-12節如何回答他?
這裡用一個具體的人來舉例一個現象,就是人沒有傳人,沒有手足,是一個孤單的人.他用勞碌來殺時間,解決孤單,因為他也不是為了錢財,不是為了享福樂而勞碌.好像打發了時間,也累積了財富,也沒有亂來,那又怎麼樣呢?到底是為誰呢?
有人說,30歲之後沒朋友,特別是像這種人,生活只充滿了勞碌,缺乏社交生活,可能存款很多,卻只有他一個人,所以後面幾節就從各方面告訴他,兩個人比一個人好.10-12有一個可能的背景,當時的人常常需要旅行,但是途中是走路或騎驢,也沒有五星級飯店,可能需要夜宿寒冷的曠野,也經過盜賊出沒之路,如果遇到危險,或是晚上睡覺,兩個人就比一個人好.
日光之上的思考
有一首詩歌名叫寂寞卻不孤單.為何寂寞卻不孤單?因為神與我同在,耶穌是我最好朋友,基督徒再也不是孤身一人.這個人問:到底是為誰呢?我們可以回答,可以是為神.
我們活在世界上,也不是隱居,不食人間煙火,也不是每天讀經禱告等著上天堂.耶穌把我們留在世界上,是要在世界上為主做見證,要進入人群,與人有美好的關係.我們勞碌,刻苦己身的目的是為了願神的旨意成就,讓人因為我的好行為,歸榮耀給在天上的父.
四.追求地位(v.13-16)
4:13 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勝過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 4:14 這人是從監牢中出來作王,在他國中,生來原是貧窮的。 4:15 我見日光之下一切行動的活人都隨從那第二位,就是起來代替老王的少年人。
4:16 他所治理的眾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無數;在他後來的人尚且不喜悅他。這真是虛空,也是捕風。 Advancement Is Meaningless 13 Better a poor but wise youth than an old but foolish king who no longer knows how to heed a warning. 14 The youth may have come from prison to the kingship, or he may have been born in poverty within his kingdom. 15 I saw that all who lived and walked under the sun followed the youth, the king’s successor. 16 There was no end to all the people who were before them. But those who came later were not pleased with the successor. This too is meaningless, a chasing after the wind.
第14節的這人是誰?你能想到歷史中那個王很像他嗎? 聖經中有沒有誰很像他? 第15節的那第二位是誰?是第14節那位嗎?結果是什麼?
這一段要說什麼?
這一段開始是一個愚昧王,他是年老,並且不肯納諫.不論是君主,還是民主國家,王似乎都有這樣的特質.年老,可以是年齡的老,也可能是心態上的老.怎麼知道心態上是老的,不肯納諫就是一個指標, 英文是不能注意警告, 將自己或國家深陷危險之中. 不肯納諫就是聽不進去建議或意見,堅持己見,即使眾人都有相反的想法,他也無動於衷,最終走向被人淘汰的結局.
相反的,另一個角色出現,一個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這人還曾經做過監牢,並且生來就是貧窮的.這樣的人有一個衝動,積極的個性,沒有用對地方就會讓他進監牢,用對地方就讓他當上王.他當上王之後,特別又是取代之前那個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真是大得民心,甚至天下的活人都隨從了他.有了這樣一個好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並沒有,因為後來的人又不喜悅後面這個王,想必又有另一個人起來代替他.這也真是虛空.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採取投票的民主制度,有一些人的做法就是專門投在野黨,就是每次都換人做做看.我們也經歷過許多社會的政黨輪替,原先不喜歡某位領導或是黨派,選舉的時候就要換個人,換個黨,給那些沒有機會的做做看,但是常常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最後甚至絕望.為何會這樣?當然其中原因很複雜,但是通常是換個位子就換個腦袋,當反對者做上那個位子,他就跟原來那個人一樣.
日光之上的思考:
神在人的國中掌權;王的心在神的手中,像攏溝的水,任意流轉.人間歷史中的王,無論如何產生,在人來看,是人的運籌帷幄,但是這些都是神的安排與帶領.無論誰做王,那個政黨執政,那個人在掌權,我們不需要感到快樂或悲哀,太過情緒化,因為都有神的美意,重要的是我們在其中能夠學習到什麼功課.
如果被神揀選,成為那個代替前王的人,要看重的,要努力的,是如何謹守遵行神的話語,這個年輕的王出生貧窮.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是不同的,看起來是不公平的,在人看來可能輸在起跑點,但是神來看不是這樣.聖經中有一些人出身也不太好,比如基甸(士師記第6章),耶羅波安(王上11:26)(可以簡述故事),甚至主耶穌基督的家譜也不是太光彩的歷史.即使不是出生王族,神仍然可以使用,然而做好一個好王.記得林肯說的,不是神站在哪一邊,而是我站在神這一邊.
那些人是 “王”? 我們應該如何為君王和在位的禱告? 撒迦利亞書 4:6 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