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約翰福音 10 : 22-42

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是冬天的時候。

約翰福音10章22-42節

約翰福音10章22-42節: 講義(張肇榮傳道)

一、不信因為不是主的羊 (v.22-26) 22 Then came the Festival of Dedication[b] at Jerusalem. It was winter, 23 and Jesus was in the temple courts walking in Solomon’s Colonnade. 24 The Jews who were there gathered around him, saying, “How long will you keep us in suspense? If you are the Messiah, tell us plainly.” 25 Jesus answered, “I did tell you, but you do not believe. The works I do in my Father’s name testify about me, 26 but you do not believe because you are not my sheep.

觀察問題:
這是在哪裡,何時發生的事情?這個時間場景下發生這件事情,有什麼關聯性?
猶太人問耶穌什麼?耶穌沒有明明告訴過他們嗎?為何他們還猶疑不定?
【約十22】「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是冬天的時候。」
「修殿節」:另譯『獻殿節』;在舊約律法中並沒有此節期,乃是到兩約中間的時期才設立的。原來在主前168年,敘利亞王安提阿古伊彼凡尼(Antiochus Epiphanes)佔據耶路撒冷,在聖殿內築造拜偶像的祭壇,以猶太人視為不潔的豬隻為祭物,污損了聖殿。猶太人遂起而反抗,三年後,猶大馬加比率軍以寡擊眾,打敗了敘利亞王,潔淨並修復祭壇與聖殿,於主前165年猶太曆九月廿五日(相當於陽曆十二月間冬至前後),重新獻給神。從此,猶太人每年均守這節慶,一連八天,家家戶戶掛燈點燭,甚至許多人每天多加一支燈燭,故又稱為『燭光節』(Festival of Hanukkah)。
【約十23】「耶穌在殿裏所羅門的廊下行走。」
「所羅門的廊下」:聖殿的外院四周有走廊環繞,所羅門廊位於東邊。
「行走」:含有教訓人之意。
【約十24】「猶太人圍著祂,說:『你叫我們猶疑不定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的告訴我們。』」
『猶疑』的原文與18節的『奪去』同字,故這句話又可譯作:『你一直奪去我們的性命(心魂)到幾時呢?』這話似乎暗示,猶太人認識到他們整個邦國的安危,都維繫在基督的職事上。
【約十25】「耶穌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你們,你們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為我作見證。」
主耶穌除了在個人場合之外(參四26;九35),不曾直說自己是彌賽亞,但祂的教訓所表達的重點,已足以表明祂的身分(參八56,58)。
「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指祂整個生活方式(包括所行的神蹟)──就是祂奉父之名所作的一切──都可顯示出祂的身分。
【約十26】「只是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
他們不能相信,乃是出於他們的本質。
思考討論:
這是修殿節,紀念馬加比壯烈恢復聖殿的事蹟;是在寒冷的冬天;耶穌在殿裡,所羅門的廊下.應該是帶來另一次恢復,復興的時候,但是因為猶太人的不信,讓這個冬天沒有更火熱,反而更令人寒心.讓他們猶疑不定的不是耶穌,而是他們自己的不信,因為耶穌已經告訴他們了.
耶穌用話語告訴過他們,他就是基督,但是他們不信.耶穌也用所行的事告訴他們,他們仍然不信.不信,因為他們本質上就不是主的羊.
猶太人對彌賽亞有一個既定的刻板印象,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是一個像是耶穌這樣的人,所以無論耶穌說什麼,做什麼,都不被猶太人所接受.這是否也是我們對耶穌的態度呢?是否覺得耶穌一定要是某種樣子,做某些事情,我一禱告就幫我成就,我一心想就要事成,不讓我遇到任何苦難,讓我凡事順利呢?如果沒有這樣,他就不是神,不是基督.應該從聖經的紀載來認識基督,而不是從自己的想像.
二.主的羊認識主 (v.27-30) 27 My sheep listen to my voice; I know them, and they follow me. 28 I give them eternal life, and they shall never perish; no one will snatch them out of my hand. 29 My Father, who has given them to me, is greater than all[c]; no one can snatch them out of my Father’s hand. 30 I and the Father are one.”
觀察問題:
主的羊會如何?
耶穌對於屬他的羊,有什麼應許?這個應許基於什麼保證,確據?
【約十27】「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
【約十28】「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
「我又賜給他們永生」:指永生乃是基督的賞賜。
「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教導信徒認識永生的可靠,但並非容許人在屬靈的追求和警醒方面可以隨便鬆懈。
信徒一經蒙恩得救之後,就有了永生,主耶穌的話也應許說:「他們永不滅亡」。
1.神救我們,既是按祂自己的旨意(提後一9),而神的旨意是永不改變的(來六17),因此我們的得救決不至於失落(約六39)。
2.我們得救,不是我們揀選神,乃是神揀選了我們(約十五16),而神的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十一29),因此我們的得救永遠穩固。
3.我們得救,不是因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約壹四10),而甚麼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羅八35~39),因此祂要救我們到底。
4.我們得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祂的恩典(提後一9),而神的恩典是豐富的(弗一9),能應付我們一切的情況和需要。
5.我們得救,乃是為要顯明神的義(羅三26),而公義乃是神寶座的根基(詩八十九14),因此祂不能棄絕我們,而陷祂自己於不義。
6.我們得救,是神與我們立了新約(來八8~13),而神的約是不能改變的(詩八十九34),所以我們的得救也是不能改變的。
7.我們得救,是神的大能所拯救的(羅一16),而神的能力是至大的,誰也不能從神的手裏把我們奪去(約十29)。
8.我們得救,是得著神永遠的生命,所以我們永不滅亡(約十28)。
9.我們得救,是出乎神的,在祂並沒有改變(雅一17)。
10.基督的完全,是我們永遠得救的根源(來五9)。
11.誰也不能從基督的手裏把我們奪去(約十28)。
12.主應許說,到祂這裏來的人,祂總不丟棄(約六37)。
【約十29】「我父把羊賜給我,祂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裏把他們奪去。」
【約十30】「我與父原為一。』」
思考討論:
子與父同為一體,卻不是同一位格;兩者在本質相同、生命相同、工作相同、能力也相同,即相同、相等、同屬性、同生命,但祂們卻不是同一個位格。
屬於誰的羊,就會聽哪一個牧人的聲音.牧人與羊彼此認識,羊不會跟從別的牧人,聽從別的牧人的聲音.不信耶穌的人,他們根本就不是耶穌的羊,所以自然就不會聽從這位好牧人的聲音.不聽從耶穌,就是不信的人,就不會跟著耶穌,就不能得到永生,結果就是滅亡,就如同羊如果不跟從牧人,他們就得不到草吃,很快就會死亡.
跟從耶穌的人,能夠得到永生,永不滅亡,沒有人能夠奪去.這是永生的保證,只要屬於神的羊,神就保守到底.
跟從耶穌基督就是跟從父.雖然聖經中沒有三位一體這三個字,但是處處有這樣的教導.耶穌基督是聖子,祂不是聖父,但是祂們是同一位神;相同,也不同.我們或許不能完全明白三位一體是如何發生的,然而我們只需要問,我是
否是主的羊?從人的角度來看,信主是出於人的決定,要負完全的責任;從神的角度來看,這是父神賜給主耶穌的,並且有到永遠的保證.
三.當因所言所行信主耶穌 (v.31-39) 31 Again his Jewish opponents picked up stones to stone him, 32 but Jesus said to them, “I have shown you many good works from the Father. For which of these do you stone me?” 33 “We are not stoning you for any good work,” they replied, “but for blasphemy, because you, a mere man, claim to be God.” 34 Jesus answered them, “Is it not written in your Law, ‘I have said you are “gods”’[d]? 35 If he called them ‘gods,’ to whom the word of God came—and Scripture cannot be set aside— 36 what about the one whom the Father set apart as his very own and sent into the world? Why then do you accuse me of blasphemy because I said, ‘I am God’s Son’? 37 Do not believe me unless I do the works of my Father. 38 But if I do them, even though you do not believe me, believe the works, that you may know and understand that the Father is in me, and I in the Father.” 39 Again they tried to seize him, but he escaped their grasp.
觀察問題:
為何猶太人又要打耶穌?是因為耶穌做了什麼壞事嗎?
耶穌如何回答?用了什麼例子?
【約十31】「猶太人又拿起石頭來要打祂。」
『拿石頭打』意即準備執行律法(參利廿四16),卻不經過應有的程序。
【約十32】「耶穌對他們說:『我從父顯出許多善事給你們看,你們是為那一件拿石頭打我呢?』」
【約十33】「猶太人回答說:『我們不是為善事拿石頭打你,是為你說僭妄的話;又為你是個人,反將自己當作神。』」
「又為你是個人,反將自己當作神」:猶太人以此為褻瀆(參可十四64)。
【約十34】「耶穌說:『你們的律法上豈不是寫著:“我曾說你們是神”麼?」
『律法』在此代表全部舊約聖經。
「我曾說你們是神」:這句話引自《詩篇》第八十二篇六節。『神』字原文是『伊羅欣』(Elohim)。『你們是神』指稱呼那些在一般人面前代表神行事的猶太官長為『神』。
【約十35】「經上的話是不能廢的;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尚且稱為神」:
「經上的話是不能廢的」:主耶穌在此為舊約聖經完全的權威和可靠性作見證。
「那些承受神道的人」:指那些遵神吩咐施行審判的法官(參詩八十二2)。
「尚且稱為神」:指在某種意義上被稱為神;猶太人的領袖因著從神接受了託付,並且得著權柄和事奉上分別為聖(這些都以那不能廢去的神聖的話為依據),因此而被稱為神。
【約十36】「父所分別為聖,又差到世間來的,祂自稱是神的兒子,你們還向祂說:“你說僭妄的話麼?”」
如果那些施行審判的法官尚且稱為神(參35節),何況神親自分別為聖差遣來世上者,豈不是更有資格採用『神兒子』的稱呼嗎?
【約十37】「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們就不必信我。」
「行我父的事」:就是父自己所作的施憐憫的作為。
【約十38】「我若行了,你們縱然不信我,也當信這些事;叫你們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裏面,我也在父裏面。』」
主耶穌的行動和祂的教訓是一致的。祂的工作本身已足夠令人相信,並且這些工作也作成了支持祂自稱為神的證據。
「叫你們又知道,又明白」:『又知道』是過去不定時式,『又明白』是現在式;表明祂所作之工顯出來的見證,逐步引導人領會祂的神性。
【約十39】「他們又要拿祂;祂卻逃出他們的手走了。」
思考討論:
猶太人與耶穌的衝突更加明顯,不是因為耶穌所做的,而是因為耶穌自稱為神.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主要原因,不聽耶穌所說的,不看耶穌做過的事,就是因為不能接受人說自己是神,就推翻一切客觀的事實.
耶穌舉出律法甚至稱人為神,人間的官長會被稱為神,承受神道的人也可以被稱為神.猶太人自己高舉人,更常常稱人為神,但是真正的神的兒子來了,他們卻不承認,甚至如此反對祂,攻擊他.
耶穌行過一些神蹟,足以讓人看出耶穌的與眾不同,可以看出父在祂裡面,看到的人就應該相信,但是這些人因著自己的先入為主,蒙著眼睛,就是不願意相信.
現在的我們或許沒有看到神蹟奇事,但是聖經中所記載的,就已經足以告訴我
們,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讓我們可以相信,並且我們信,不是自己的感覺,而是因為神的話這樣說,我就這樣相信.
四.信的人就多了 (v.40-42) 40 Then Jesus went back across the Jordan to the place where John had been baptizing in the early days. There he stayed, 41 and many people came to him. They said, “Though John never performed a sign, all that John said about this man was true.” 42 And in that place many believed in Jesus.
觀察問題:
耶穌到哪裡去?這是什麼地方?
眾人有什麼反應?為何會願意來到耶穌那裏?
【約十40】「耶穌又往約但河外去,到了約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裏。」
「約但河外」:指約但河東名叫伯大尼的地方(參一28),那裏是屬希律安提帕所管,較少被捉拿的危險。
【約十41】「有許多人來到祂那裏;他們說:『約翰一件神蹟沒有行過;但約翰指著這人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真的。』」
【約十42】「在那裏信耶穌的人就多了。」
主耶穌在那裏所作的工和所行的神蹟,已充分證明祂就是猶太人所盼望的基督。群眾開始明白施洗約翰當日所作的見證都是真的(參41節),因此許多人信了祂。
這些相信主耶穌的人,乃是先相信施洗約翰的話。
思考討論:
耶穌受到猶太人的排擠與攻擊,就到約旦河外去,這是本來施洗約翰服事的地方.施洗約翰雖然服事時間不長,殉道而死,但是他的服事大有果效,教導留在人的心中,特別他對耶穌的介紹與見證,被眾人紀念,並且繼續把人帶到耶穌面前,能夠信主.
我們或許也會認為,一個大有能力的傳道人,走到哪裡必定充滿神蹟奇事,讓真道得到證明,但是施洗約翰並非如此,他一件神蹟都沒有行過,卻為耶穌做見證,是真實的見證.
我們來敬拜,來查經,是期待看神蹟,還是期待更認識耶穌基督呢?我們聽人的見證,重點是什麼?是要看他身上有什麼神蹟發生?是要看他的人生經歷?還是這個見證中如何彰顯神的榮耀?聽道,信道,主要不是因為看到神蹟,而是從基督的話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