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約翰福音 7 : 1-24

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

約翰福音7章1-24節

約翰福音7章1-24節: 講義(徐興緯弟兄)

神的時間表(7:1-24)

預查1/6/2020
一. 按照神的時間表(7:1-13)
7:1 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 7:2 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 7:3 耶穌的弟兄就對他說、你離開這裡上猶太去罷、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 7:4 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 7:5 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 7:6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 7:7 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 7:8 你們上去過節罷.我現在不上去過這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滿。 7:9 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加利利。 7:10 但他弟兄上去以後、他也上去過節、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7:11 正在節期、猶太人尋找耶穌說、他在那裡。 7:12 眾人為他紛紛議論.有的說、他是好人.有的說、不然、他是迷惑眾人的。 7:13 只是沒有人明明的講論他、因為怕猶太人。
1. 前言
1) 對不信的人而言,歷史是一連串看來是隨意的,無法解釋的的事件,只不過是一系列無意義的前因後果。相比之下,聖經卻將歷史描述成有目的的,有完美成果的神的永恆計劃。身為“萬邦萬國的主宰”(代下20:6)和 “那可稱頌獨有權能的、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提前6:15),神完全掌控了每一個狀況,使一切都為祂的榮耀和祂子民的福利效力(羅8:28; 11:36)。
2) 巴比倫帝國的傲慢統治者尼布甲尼撒王在最丟臉的狀態之下,了解到神權柄的真理。雖然他在夢中得到警告 “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但4:25),他卻“ 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麼”(但4:30)。神對尼布甲尼撒誇口的審判是快速和毀滅性的(但4:31-33)。 4:31 這話在王口中尚未說完、有聲音從天降下、說、尼布甲尼撒王阿、有話對你說、你的國位離開你了. 4:32 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喫草如牛、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 4:33 當時這話就應驗在尼布甲尼撒的身上、他被趕出離開世人、喫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濕、頭髮長長、好像鷹毛、指甲長長、如同鳥爪。
3) 他活得像一個野獸有七年之久。一個被降卑的尼布甲尼撒對他在痛苦中學習到的功課作出回應(但4:34-35):
4:34 日子滿足、我尼布甲尼撒舉目望天、我的聰明復歸於我、我便稱頌至高者、讚美尊敬活到永遠的 神、他的權柄是永有的、他的國存到萬代。
約翰福音 7:1-24 Page 2
4:35 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為虛無、在天上的萬軍、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憑自己的意旨行事.無人能攔住他手、或問他說、你作甚麼呢。
4) 在這之前,令人恐懼的亞述帝國的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也必須學習同樣的功課。他所誇耀的征服列國(賽10:12-14),不是出於其軍事實力的結果,而是神主權的計劃(賽37:26-28):
37:26 耶和華說、你豈沒有聽見我早先所作的、古時所立的麼、現在藉你使堅固城荒廢、變為亂堆。 37:27 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驚惶羞愧.他們像野草、像青菜、如房頂上的草、又如田間未長成的禾稼、 37:28 你坐下、你出去、你進來、你向我發烈怒、我都知道。
5) 當西拿基立試圖征服神的聖城耶路撒冷,他慘重地失敗了;他的大軍被消滅(賽37:36),而他後來被他自己的兒子們謀殺了(賽37:38)。再者,當亞述在神的時間表中所分得的時候結束時,這個國就被懲罰和毀滅了(賽10:12-19; 30:31-33; 31:8-9; 結31:3-17; 尼 1:1-3:19),如同在它之後被毀滅的巴比倫,馬代波斯,希臘,和羅馬一樣(但2:31-45; 7:1-23)。之後一千年間,多國崛起,在歷史上各有它們顯著的地位,然後沒落了;完全按照神所配給的時候(徒17:26)。
6) 神的主權和天意超越國家與政府,包括所有人和事件。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按照神的時間表。在耶穌基督的降生,復活,和再來時達到這時間表的最高點;這些都是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耶穌出生時 “及至時候滿足、 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加4:4)。祂的死也是按照神完美的時間表。保羅注意到 “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羅5:6), “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提前2:6)。將來主耶穌極可能在神所選擇的那一時刻再來。保羅就提醒提摩太“……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到了日期……”(提前6:14-15)。
7) 當耶穌在地上傳福音時,祂總是意識到神在祂身上的時間表,據此行父的旨意。這真理被記載在第七章的前十三節(特別第6節)。第七章一開始,耶穌還在加利利,但根據神的計劃所預定的時候,預備回到耶路撒冷去。這段經文可以分成兩大段:錯誤的時候和正確的時候。
2. 錯誤的時候(7:1-9)
• 這段經文記載耶穌決定留在加利利,直到在正確的時候去耶路撒冷。祂弟弟們要求祂在【方便】(第6節)的時候上耶路撒冷去,祂對他們的要求如何回應。
1) 時候未到(7:1)
7:1 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
a) 【這事以後】指第六章所描述的事情,發生在四月的逾越節前後(6:4)。既然第七章的開始時是十月的住棚節(7:2),這兩章經文所描述的相隔約六個月。除了【耶穌在加利利遊行】(旅行和傳福音),約翰沒有記載任何發生在這六個月間的事情。約翰寫這卷福音書的目的不是用寫流水帳的方式來記載耶穌的生平,而是要襯托出祂為神的兒子和彌賽亞(20:21)。根據其它三卷福音書的記載,在這六個月之中,耶穌行遍了加利利,從推羅西頓(加利利的西
約翰福音 7:1-24 Page 3
北部)(太15:21-28)到低加波利(加利利的東南部)(可7:31-37)。其間,祂行了神蹟,包括醫病(太15:29-31: 可8:22-26),趕鬼(太15:21-28; 17:14-18),和餵飽四千人(太15:32-38)。
b) 然而,在這四個月中,大部分時候是用在教導十二門徒。除此之外,耶穌留在加利利,【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祂感到對祂的敵意,至少在猶太,已經達到猶太人領袖想要殺祂的地步(5:18)。因此,耶穌就不願意公開【在猶太遊行(生活和事奉)】,因為在神的計劃中,祂受死的時候還沒有到。當然祂並不是不願意死;畢竟這是祂來到這世界必須做的(約12:27)。
2) 弟兄的催逼(7:2-5)
7:2 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 7:3 耶穌的弟兄就對他說、你離開這裡上猶太去罷、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 7:4 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 7:5 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
a) 【住棚節】(Feast of Booths or Feast of Tabernacle)是在猶太曆的提斯利月(Tishri,七月)的十五日,就是西洋曆的九,十月間。在該月的第八天是一個特別的聖會(利23:33-46; 尼8:18)。在這節日,猶太人建造並住在用樹枝組成的棚裡(利23:42),模仿他們的祖宗在出埃及後所行的(利23:43)。城裡的居民將棚建在屋頂上,或在街上,或廣場中(尼8:14-17)。在千禧年國時,人民將再慶祝住棚節,紀念彌賽亞住在祂的子民中間,並聚集各國各民在祂的國度裡(亞14:16-19)。
b) 因為【住棚節】已經【近了】,而且這是要求所有猶太男丁參與的三個節期之一(申16:16),耶穌的【弟兄】就認為祂即將【離開】加利利,【上耶路撒冷去】慶祝。耶穌的弟兄是祂的同母異父,馬利亞和約瑟的兒子們。太13:55列出他們的名字:雅各,約西(約瑟),西門,和猶大。 雖然當時他們還沒有信祂,後來卻都來信祂(徒1:14)。其中兩位,雅各和猶大,曾具名各寫了一封新約書信,而雅各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徒12:17; 15:13; 21:18)。
c) 耶穌的弟兄們要求祂公開在耶路撒冷行神蹟。沒有一個舞台比住棚節時的耶路撒冷更大了。然後,按他們的推理,將【叫】從加利利和猶太來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這些事可以顯示出耶穌就是彌賽亞。更進一步,那些最近離開祂的門徒(6:66)可能就會因此而歸隊了。有些人誤以為弟兄們熱心要祂彰顯祂的榮耀。恰恰相反,【因為】【祂的弟兄說這話】時,他們並【不信祂】(7:5)。
d) 如果耶穌是一個政治性的彌賽亞,弟兄們接下去所說的話:【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就非常恰當了。祂若繼續留在偏僻的加利利好像與祂宣稱自己是彌賽亞不協調。祂的弟兄們與那群要強迫祂作王的人一樣(6:14-15),完全誤解了祂的使命(祂即將指出)。他們最後的要求【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顯示出他們的疑惑和不信。【如果】這兩個字
約翰福音 7:1-24 Page 4
預示了耶穌在十字架上所面對的嘲諷及不信(太27:40),並令人聯想到耶穌受撒旦的試探(4:3, 6)這件事。
e) 第5節的補充說明,【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解釋了為何他們如此對祂說話。在祂傳福音的初期,他們的不信導致他們以為祂發瘋了(可3:21, 31-34)。主耶穌從那時開始所作的一切,並沒有進入他們剛硬的心。一直到耶穌的復活才終於說服了他們耶穌是神的兒子(徒1:14)。
3) 耶穌的回應(7:6-9) 7:6 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 7:7 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 7:8 你們上去過節罷.我現在不上去過這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滿。 7:9 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加利利。 a) 耶穌對祂的弟兄們的錯誤建議回答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弟兄們的疑惑影響不了祂的行動。祂的行動是那有權柄的父決定的,父以祂的權柄,精心安排在【我(祂)的時候】行該行的事。
b) 主耶穌在迦拿的婚禮中,對祂的母親做出同樣的回應,“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2:4)。
c) 這句話的意義深遠。耶穌的【時候】必須到六個月後的逾越節才【到】,就是次年的春天(尼散月,正月)。祂將在其間的幾個月中繼續在猶太傳福音(路9:51-19:11),但將不會公開上耶路撒冷,並公開宣告自己是彌賽亞(太21:1-21)。正如祂所預告的(太16:21; 17:22-23; 20:17-19; 26:2),最後的彰顯將帶來祂的死。
d) 相對之下,祂的弟兄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他們是不信的(7:7),不在乎按神的時間表行事。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神的計劃和目的,不在乎神的帶領。對他們而言,方便的時候都是恰當的。
e) 他們不同於耶穌,他們在耶路撒冷將不會面對猶太人的敵視。【世人】不會【恨】他們,因為他們是屬於世人的,世人必愛屬自己的(約15:19)。就如耶穌提醒祂的弟兄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因為【世人】是被撒旦所控制的(約壹5:19),他們的行動和優先次序原來就是罪惡的。當信徒像耶穌一樣【指證】世人的罪時,他們就引起世人的仇視。 f) 因為正確的時候還沒有到,耶穌就拒絕了弟兄們的要求,告訴他們,【你們上去過節罷】。根據以上所解釋的,主耶穌選擇不與祂的弟兄們一起去耶路撒冷,避免被人強迫作王(6:14-15),或過早凱旋進城。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引起與猶太人領袖的對抗;那是以後(下一個逾越節)的事。 g) 耶穌並沒有說祂不上耶路撒冷去參加逾越節,而是不與祂的弟兄們一同去。祂也不給猶太人領袖機會殺祂,因為【祂的時候還沒有滿】。當六個月後,祂死在十字架上,那就是神所預定的時候到了(7:30; 8:20)。因此,【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加利利】。
3. 正確的時候(7:10-13) 7:10 但他弟兄上去以後、他也上去過節、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7:11 正在節期、猶太人尋找耶穌說、他在那裡。
約翰福音 7:1-24 Page 5
7:12 眾人為他紛紛議論.有的說、他是好人.有的說、不然、他是迷惑眾人的。 7:13 只是沒有人明明的講論他、因為怕猶太人。
1) 耶穌延遲了上耶路撒冷的旅程,一直到【他弟兄上去以後】。祂計劃【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祂所計劃的不同於祂的弟兄所建議的可見祂的謹慎;對他們而言,這行為不像是彌賽亞。根據第14節,祂到達耶路撒冷時已是節期中。當祂離開加利利時,大多數人都已經到達耶路撒冷,一路旅客非常稀少。
2) 當時在耶路撒冷所發生的事證明耶穌謹慎的智慧。約翰指出【猶太人尋找耶穌說、他在那裡】。【猶太人】所代表的不是眾人(7:12),而是到處尋找耶穌,想要殺祂的猶太人領袖。
3) 猶太人領袖不是唯一關心耶穌不在現場的人,來敬拜的【眾人為他紛紛議論】。【有的說、他是好人】.而【有的說、不然、他是迷惑眾人的】。事實上,兩方面的觀點都不正確。祂不是僅僅一個【好人】,因為好人不會宣稱他是神(5:18)。祂也不是一個【迷惑眾人的】,因為迷惑人的不會像耶穌一樣行神蹟來證明祂的身份(10:25, 37-38; 14:10-11)。很可惜的,第二種觀點,就是祂是一個迷惑者,卻在猶太人中風行。然而,無論認為祂是一個好人或一個迷惑者,【只是沒有人明明的講論他、因為怕猶太人】。很明顯的,即使猶太人領袖棄絕耶穌,但公會還沒有對祂做出一個正式的判決。因此,眾人在知道公會對耶穌的定位之前,說話必須非常謹慎,免得公開得罪了他們的宗教領袖,承受嚴重的後果,甚至被趕出會堂(9:22)。趕出會堂將使一個人完全被棄絕在猶太人社交之外。
4) 藉著這一段的描述,約翰說明了耶穌嚴謹地遵照神的時間表。祂永遠按照神的心意行神的旨意。那些真正的基督跟隨者有能力行神所啟示的旨意,因為他們已蒙賜予祂的話語和祂的靈。祂的話語告訴信徒祂的旨意是什麼(詩40:8),而祂的靈使他們可以喜樂地順服這個旨意(詩143:10)。
5) 不信者沒有能力明白神的話語(林前2:14),也沒有能力順服祂的靈(羅8:5-9)。然而,對那些還沒有來到祂那裡的,現在正是正確的時候,“因為他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看哪、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後6:2)。
二. 對基督宣告的反應(7:14-24) 7:14 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裡去教訓人。 7:15 猶太人就希奇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 7:16 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 7:17 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 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 7:18 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裡沒有不義。 7:19 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麼.你們卻沒有一個人守律法。為甚麼想要殺我呢。 7:20 眾人回答說你是被鬼附著了.誰想要殺你。 7:21 耶穌說、我作了一件事、你們都以為希奇。 7:22 摩西傳割禮給你們、(其實不是從摩西起的、乃是從祖先起的)因此你們也在安息日給人行割禮。
約翰福音 7:1-24 Page 6
7:23 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禮、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你們就向我生氣麼。 7:24 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
1. 前言
1) 在所有耶穌的斷言中,最震憾人的就是祂宣稱自己是神。但祂也說了許多其它的驚人之語。對於耶穌的宣稱只有三種解釋:或許祂是一個瘋狂者,或是魔鬼差來的一個欺騙者,或者祂就是真正如祂所宣稱的。
2) 耶穌的宣稱常引起兩極的反應。有些人會相信祂所宣稱的。譬如施洗約翰宣告祂是,“看哪、 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1:29)。腓力論到祂是,“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1:45)。拿但業說祂是,“拉比、你是 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1:49)。許多撒瑪利亞人相信祂(4:39, 41),肯定地說,“現在我們信、……知道這真是救世主”(4:42)。甚至連一個外邦人的大臣與他全家都相信祂(4:53)。彼得代表十二門徒對耶穌說,“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 神的聖者”(6:69)。其他人,包括多馬(20:28),撒該(路19:8-9),馬大(11:27),一個曾瞎眼的人(9:35-38),尼哥底母(7:50-51; 19:39),與亞利馬太人約瑟(19:38),也都相信祂。
3) 然而,大多數人拒絕接受耶穌的宣稱。約翰在本福音的前言提到,“ 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1:10-11)。耶穌對尼哥底母宣告,“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我們所說的、是我們知道的、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3:11-12)。施洗約翰論到耶穌,說,“他將所見所聞的見證出來、只是沒有人領受他的見證”(3:32)。對反對祂的人,耶穌說,“ 你們並沒有他的道存在心裡.因為他所差來的、你們不信。…奉我父的名來、你們並不接待我.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你們倒要接待他”(5:38, 43)。耶穌在迦百農的會堂斥責祂的聽眾的不信時說,“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6:36)。在太23:37,耶穌憂傷地說,“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甚至在祂受審時,祂在地上的工作接近尾聲,公會要求祂,“你若是基督、就告訴我們”。但耶穌對他們說,“我若告訴你們、你們也不信”(路22:67)。
4) 在第六章的末了,耶穌對跟隨祂的人說,“『只是你們中間有不信的人。』耶穌從開頭就知道、誰不信他、誰要賣他”(6:64)。然後,在第七章一開始,祂又悲哀地說,“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7:5)。耶穌並不因所面對的不信而灰心,反而不斷地以祂的宣稱和應許來面對他們。結果,那些硬著心的仇敵越來越敵視祂,到祂被釘十字架時達到最高點。
5) 第七章的前13節所記載的是即使祂的弟兄們催促祂,主耶穌仍拒絕公開去耶路撒冷過住棚節,並宣告祂就是彌賽亞。然而在大部分人上耶路撒冷後,耶穌就“暗去”(7:10)。【到了節期】(now in mist[halfway point] of the feast)是指節期一半的時候。在這個時間點,對祂的仇恨已經提升到使用粗暴的言語,眾人就辱罵祂是“被鬼附著了”。
約翰福音 7:1-24 Page 7
6) 那時(【到了節期】),耶路撒冷到處擠滿從以色列各地和外國來的朝聖者。【耶穌】勇敢地【上殿裡去】(聖殿通常是拉比教訓人的場所),【去教訓人】。祂突然的出現出乎猶太人領袖意料之外,破壞了他們想要暗地裡捉拿耶穌的計劃(7:11)。許多人仍然對耶穌有好感(7:12),以致猶太人不敢公開捉拿祂。
7) 即使祂面對不斷增強的對抗,耶穌勇敢地,不打折扣地宣告,有關祂的身份和使命的真理。接著在15-24節的對話中,耶穌提出有關祂的五個特點,使疑惑祂的人可以相信祂所宣告的:祂的知識的來源,祂的擔保,祂的無私,祂的宣判,和祂的神蹟;所有這一切證明祂就是神的兒子。
2. 祂的知識的來源(7:15-16) 7:15 猶太人就希奇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 7:16 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
1) 當猶太人聽了耶穌無比的教導後,他們像其他許多人一樣,【就希奇】了。祂對聖經的精通確實令他們希奇,和之前那些聽了登山寶訓的人(太7:28-29),那些在祂的家鄉拿撒勒的人(太13:54),和那些在迦百農的人(可1:22)一樣。甚至連來捉拿祂的聖殿差役也對祂的教導感到希奇(7:45-46)。
2) 這些憤怒和敵視的猶太人領袖可能繼續感到耶穌的威脅,就帶頭攻擊耶穌,質疑祂的資格。他們呼喊,“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麼明白書呢”?(後來,他們也因為沒有學問的小民彼得和約翰有力的講道而質疑他們[徒4:13])。他們不是要批評耶穌無知,而是批評祂沒有在特定的拉比學校受過正式的教導。照今天的說法,耶穌沒有上過神學院,也沒有被某個教會按立為牧師。因為他們無法反駁耶穌的教導,就質疑祂的資格。他們挑戰祂教導的權威,因為祂沒有受過一個被認證的教育與合法的教師資格。言外之意是,應當將祂的話視作僅僅是一個自封的干擾者個人的意見,而該干擾者不屬於被公認並有權威的教師群體。
3) 主耶穌的回答是直接和致命的。【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確實,祂的知識並不是從任何學校來的,而且祂的教導與猶太教師們所教導的是相反的。但不同於猶太人權威所說的,祂的教導不是只是祂個人的意見。事實上,這些都是從【差我(耶穌)來者】的父來的。耶穌在約8:28宣告,“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並且知道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作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接著在約12:49-50,祂又說,“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甚麼、講甚麼。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父對我所說的”。耶穌的教導是直接從神來的這事實正是對猶太人領袖的一個控訴。他們與耶穌所說的不一致表明他們的教導不是從神來的(約8:47)。
4) 因為只有耶穌對父有完全的認識(太11:27),只有祂可以直接對父說話。主耶穌的【教訓】是直接從神來的,因此祂的【教訓】與其他拉比的教導截然不同,因為拉比一般是將別的拉比作為權威的來源,將他們所受的教導來教導別人。在登山寶訓的結尾,馬太對這一點有所記載,“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太7:28-29)。耶穌與舊約的先知也是不同的。雖然他們所宣講的信息如同祂的一樣,也
約翰福音 7:1-24 Page 8
是從神來的。然而他們只能說,“耶和華如此說”(賽7:7; 耶2:2; 結2:4; 摩1:3; ………),而耶穌卻帶著權柄地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約5:24; 6:32; 太5:18, 20, 22, 28; 可10:15; 11:24; 路13:35; 18:17, 29-30………)。
3. 祂的擔保(7:17) 7:17 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 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
1) 耶穌在傳福音時,祂常被要求行更多,卻不必要的神蹟來證明祂的權柄,好像這些都是誠實的要求(太16:1; 約2:18)。然而耶穌卻常常拒絕這樣的要求,因為祂知道這些都是來自剛硬的不信者。主耶穌知道無論祂行多少神蹟,這些人仍會拒絕信祂。
2) 然而,對那些真心來尋求神啟示的真理的人,那些願意【立志遵行祂(父神)的旨意行的人,祂應許他們【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 神、或是我(耶穌)憑著自己說的】。耶穌對眾人的挑戰是簡單的:若他們謙卑在神的話語(神啟示祂的旨意)之下,明白和遵守它,他們將肯定地能明白祂的教訓是真的。這挑戰在兩千年後仍然有效。這應許的保證(【就必曉得】)適用於所有真信徒。
3) 耶穌的挑戰是大膽的,卻不是沒有前例的。在舊約聖經中常出現相似的應許。在申命記中,神應許以色列人,“但你們在那裡必尋求耶和華你的 神.你盡心盡性尋求他的時候、就必尋見”(申4:29)。大衛教導所羅門,“我兒所羅門哪、你當認識耶和華你父的 神、誠心樂意地事奉他.因為他鑒察眾人的心、知道一切心思意念.你若尋求他、他必使你尋見.你若離棄他、他必永遠丟棄你”(代上28:9)在詩119:2,詩人寫,“遵守他的法度、一心尋求他的、這人便為有福”。神藉著耶利米,說,“ 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29:13)。
4) 接受或拒絕耶穌所宣稱的絕不是一個單純的智力決定;也包括不可逃避的道德和屬靈的影響。那些願意尋求和遵行真理的就會找到它,並將從無知和罪中得以釋放(約8:32)。但那些拒絕真理的證明自己是魔鬼的兒女,“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約8:44)。除非他們悔改,他們將落入與魔鬼同樣的命運中。
4. 祂的無私(7:18) 7:18 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裡沒有不義。
1) 每一個假師傅和自稱為彌賽亞的都有兩個特性。首先,他【憑著自己說】;就是憑他自己的權柄,不是神的權柄(耶14:14; 23:16, 21, 26, 32; 尼6:10-12; 結13:2, 6……)。其次,他【求自己的榮耀】,不是神的榮耀。假先知總是宣告他們自己想出來的理論來吸引跟隨者,並獲得個人的利益。他們的目標不是餵養群羊,而是剪除他們的羊毛。先知彌迦生動地描述當時貪婪的假先知:“論到使我民走差路的先知、他們牙齒有所嚼的、他們就呼喊說、平安了.凡不供給他們喫的、他們就預備攻擊他.耶和華如此說”(彌3:5)。在彌3:11,他譴責他們為“祭司為雇價施訓誨”。以賽亞稱他們為“貪食的狗,不知飽足”(賽56:11)。而以西結控告,“主耶和華如此說、禍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養
約翰福音 7:1-24 Page 9
自己.牧人豈不當牧養群羊麼。你們喫脂油、穿羊毛、宰肥壯的、卻不牧養群羊。”(結34:2-3)。使徒保羅描述假師傅為“因為這樣的人不服事我們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語、誘惑那些老實人的心”(羅16:18),“這樣的人不服事我們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腓3:19),“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提前6:5),並那些犯了“因貪不義之財、將不該教導的教導人”(多1:11)。
2) 耶穌來是要【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而沒有榮耀自己,證實祂的宣稱祂是【真】彌賽亞,並顯示【在他心裡沒有不義】(8:46; 林後5:21; 來4:15; 7:26; 彼前2:22)。祂並不驚奇猶太人領袖棄絕那位求神榮耀的,因為他們是一群“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 神來的榮耀”(約 5:44)。
5. 祂的宣判(7:19-20) 7:19 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麼.你們卻沒有一個人守律法。為甚麼想要殺我呢。 7:20 眾人回答說你是被鬼附著了.誰想要殺你。
1) 警覺到猶太人領袖惡毒的恨,一心想要殺祂(5:18; 7:1),耶穌直接以一個不需回答,只求產生效果的問題來宣告祂對他們的審判,“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麼”?當然他們對此的回答是“是”(羅2:17-20)。然後,耶穌又說,“你們卻沒有一個人守律法”。這是主耶穌可以發出的最準確的聲明,指明人心確實是罪惡的。沒有人可以守律法;這是每個人生活中的一個事實。雖然猶太人尊崇摩西律法,並努力去守它,想藉此得救恩。然而,沒有一個人因守律法而進入神的國。這是新約聖經中無可置疑的教導。
2) 摩西律法的目的是使人知罪,而不是要拯救人。猶太人將之扭曲為得救的途徑。卻拒絕因著律法的控訴,接受在彌賽亞耶穌裡神的憐憫。無論他們如何研讀和試圖遵行律法,很清楚的,他們失敗了。他們不肯讓律法做其定罪的工作,使他們謙卑,並悔改信耶穌。耶穌是律法的總結(羅10:4)。但他們完全不明白律法的目的,因此拒絕了唯一可以將他們從律法的譴責中拯救出來的救主,反而殺了祂。
3) 主耶穌在祂的問題中表達了對他們的判決,【為甚麼想要殺我呢】?他們以自己為摩西的門徒而驕傲(9:28),然而他們卻在那位頒布律法,並差遣祂的兒子來拯救他們脫離咒詛的神面前,對耶穌暴怒(太23:2-4; 羅2:23-24)。特別地,他們想要殺祂,證明他們自己是褻瀆神的,並且不配為摩西的後裔,也不配為亞伯拉罕的後裔(8:40)。他們對自己的聖經真理是盲目的,正如耶穌多次的指出(約5:39; 路16:29; 24:27)。
4) 【眾人】顯露出他們毫無恩典的心,證實了耶穌的控訴。他們的【回答】,【你是被鬼附著了(8:48, 52; 10:20),誰想要殺你】顯示出他們無知的不信。雖然一般的群眾在那時並不贊同他們的領袖謀殺耶穌的念頭,至終也受影響,就以同樣的情緒棄絕耶穌,喊著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可15:11)。他們恨那位完全遵守律法的神的兒子,因此證實了他們犯了違背律法的罪。
6. 祂的神蹟(7:21-24) 7:21 耶穌說、我作了一件事、你們都以為希奇。 7:22 摩西傳割禮給你們、(其實不是從摩西起的、乃是從祖先起的)因此你們也在安息
約翰福音 7:1-24 Page 10
日給人行割禮。 7:23 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禮、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你們就向我生氣麼。 7:24 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 1) 耶穌忽視眾人侮辱的批評,繼續說,【我作了一件事、你們都以為希奇】。從第22與23節,我們清楚看到,耶穌所指的是祂醫治了畢士大池邊的病人的事(5:2-9)。單單那神蹟足夠證明祂就是祂所宣稱的那位(3:2; 5:36; 7:31; 9:16, 30-33)。但猶太人非但沒有因此信祂,反而計謀要殺耶穌(5:16, 18)。約12:37記載了一個悲哀的真理,就是“他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他”。那些見過祂所行的神蹟卻拒絕信祂的人,只是加重他們的罪行。耶穌宣告,“我若沒有在他們中間行過別人未曾行的事、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連我與我的父、他們也看見也恨惡了”(15:24)。
2) 在祂早先與猶太人領袖的對話中,耶穌為祂在安息日醫病的權利辯護,因為祂本與父同等(5:16)。現在,祂指出他們對安息日規條的誤解來為祂的醫病辯護。祂一開始就提醒他們,【摩西(他們相信)傳割禮給你們】。事實上,就如括弧裡耶穌的評語(【其實不是從摩西起的、乃是從祖先起的】)所指出的,在摩西之前就有了割禮。割禮在【祖先】時就被設立了,就是列祖時代(創17:10-14),後來被包括在摩西律法中。每一個猶太男嬰在出生後第八天受割禮(創17:12; 利12:3; 路1:59; 2:21)。若第八天是【在安息日】,猶太人仍然要在那一天行【割禮】;即使這違背了律法中所規定的“這一日……無論何工都不可作”(出20:10)。因此,割禮比摩西律法優先。
3) 因此,很明顯猶太人對耶穌的控訴是荒唐的。耶穌就問,【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禮、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你們就向我生氣麼】?祂的爭辯,從次要到重要的,使眾人無法辯駁。若他們自己違背安息日的律例,在安息日給他們的孩子行割禮,那麼他們怎能反對祂【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若他們不反對在安息日在儀式上潔淨身體的某部分,他們怎能反對祂在安息日醫治全身?這樣,耶穌不但曝露了他們價值觀上的假冒為善,更示範了“在安息日行善是可以的” (太12:11-12; 路13:10-16)。
4) 主耶穌最後勸勉他們,【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這句話既是控告他們完全缺乏道德和神學上的分辨力,也是一個呼籲。這種自以為義的律法主義的粗糙,吹毛求疵的判斷,完全不被神所接納(太7:1),如同按外貌的判斷一樣(撒上16:7)。在前後文中,耶穌催促祂的聽眾放棄對祂的錯誤觀念,並對祂的宣稱要【按公平斷定是非】。那些如此行的將發現祂就如祂所宣稱的,就如祂應許他們的(約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