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約翰福音 1 : 19-34

約翰所作的見證記在下面: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約翰那裡,問他說:「你是誰?」

約翰福音1章19-34節

約翰福音 1:19-34 : 講義(徐興緯弟兄)

施洗約翰見證基督(1:19-34)


一. 前言(1:19-37)
1. 古代出現過許多偉人。有令人懼怕的軍事領袖(亞歷山大大帝),公正的立法者(漢穆拉比,Hammurabi),高深的思想家(蘇格拉底),強大的統治者(凱撒奧古斯丁),最聰明的人(所羅門),和高貴的宗教領袖(亞伯拉罕,摩西,大衛,和以色列的士師和先知們)。但按照聖經,歷史上最偉大的人卻是一個若按照人的標準,是最不可能的人。他默默無聞地住在沙漠裡(曠野),遠離社會和權力/影響力。他並不富有,所穿著和吃喝的與貧窮人一般(太3:4)。然而,他的工作卻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最高貴的:宣告彌賽亞的降臨。這人就是施洗約翰,舊約裡最後的一位先知。在約1:15的記載中,他承認基督比他更偉大。然而,耶穌宣告,在約翰之前,“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太11:11)。祂更進一步說,然而,在約翰之後,“天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 因為至少他們活在彌賽亞所立的新約的完全豐滿之下。雖然約翰在主被釘十字架和復活之前就死了,如同所有舊約的聖徒一般,他照樣享受到這些好處。 2. 約翰的出生也是非常神奇的。他的母親以利沙伯不能生育。他們夫婦“兩個人又年紀老邁了”(路1:7),過了生育的時期。他的父親撒迦利亞是一個祭司(路1:5),在聖殿中服事。有一天,天使長加百列突然向他顯現,並宣布了一件令人震驚的消息:他和以利沙伯將有一個兒子(路1:13-17)。雖然撒迦利亞一開始感到“驚慌害怕”(路1:12),不可置信,接著,他的害怕就轉成懷疑。回過神來,他就質疑天使的信息的真實性(路1:18)。即使撒迦利亞的質疑是可以理解的,但因為他用他的聲音表達了他的“不信”,神就讓他暫時成了“啞巴不能說話”,直到他兒子的出生(路1:20)。
3. 當以利沙伯懷孕六個月時,當時懷著耶穌的瑪利亞來探訪她。如同加百列所預言的:“他(約翰)在主面前將要為大、淡酒濃酒都不喝、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了”(路1:15),約翰還在母腹裡就被聖靈感動。當他一聽到馬利亞“問安”的聲音(路1:41, 44),就在母腹裡“歡喜跳動”。
4. 在約翰出生時發生的各種不尋常的情況中,最突出的一件事是他在第八日受了割禮(路1:59)。撒迦利亞在按照加百列的吩咐,給他的兒子起名約翰後(路1:13),“ 撒迦利亞的口立時開了、舌頭也舒展了、就說出話來、稱頌 神”(路1:64)。難怪“周圍居住的人都懼怕、這一切的事就傳遍了猶太的山地”(路1:65),而且“凡聽見的人、都將這事放在心裡、說、這個孩子、將來怎麼樣呢.因為有主與他同在”(路1:66)。
5. 在約翰以不尋常的姿態進入這個世界後,他忽然離開社會,“住在曠野”,直等到他“顯明在以色列人面前” (路1:80),開始他的事工。那時他約二十九或三十歲。當“神的話臨到他”(路3:2),開啟了他的先知的事工(耶1:2; 結1:3; 拿3:1; 哈1:1; 亞1:1)。“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可1:4)。四百年來,以色列一直在等候神差遣一個先知去他們那裡,因此約翰的生動,
約翰福音 1:19-34 Page 2
強有力的講道吸引了許多人的興趣。一大群從“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但河一帶地方的人”(太3:5)都來聽他的信息。約翰身為彌賽亞的宣告者和先驅(約1:23; 可1:2-3),勸勉那些來聽他講道的人,“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3:2),並替悔改的人施洗,象徵在屬靈上得以潔淨(可1:5; 約1:28; 3:23)。
6. 在本段經文中,使徒約翰舉例施洗約翰的見證,略略提起之前施洗約翰出來傳福音的事(1:6-8, 15)。本段經文所記載的事件發生在他的事工的最高峰,就是在約翰替耶穌施洗之後。當主耶穌在曠野受試探時(可4:1-11; 路4:1-13),約翰繼續傳他的悔改與施洗的信息。連續三天,對三群不同的群眾,他強調說明三個有關耶穌基督的真理。
二. 第一天,第一群人,第一強調(1:19-28):彌賽亞來了 1:19 約翰所作的見證、記在下面.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約翰那裡、問他說、你是誰。 1:20 他就明說、並不隱瞞.明說、我不是基督。 1:21 他們又問他說、這樣你是誰呢、是以利亞麼.他說、我不是.是那先知麼、他回答說、不是。 1:22 於是他們說、你到底是誰、叫我們好回覆差我們來的人.你自己說、你是誰。 1:23 他說、我就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的。 1:24 那些人是法利賽人差來的。〔或作那差來的是法利賽人〕 1:25 他們就問他說、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也不是那先知、為甚麼施洗呢。 1:26 約翰回答說、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 1:27 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 1:28 這是在約但河外伯大尼、〔有古卷作伯大巴喇〕約翰施洗的地方作的見證。 1. 第一句話【約翰所作的見證】引進了19-37節中的三個敘述。【見證】和它的動詞是使徒約翰常用的詞,在他的寫作中出現過75次。他召喚施洗約翰為祂的第一個證人來見證有關耶穌基督的真理。 2. 【猶太人】是指所有以色列人,但在約翰福音中,這個詞常只被用來指猶太人的宗教領袖(特別是那些在耶路撒冷的),就是那些敵視基督的人。當約翰寫,“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1:11)時,他略略提及他們對耶穌的仇恨。猶太人仇恨耶穌,這正是一個多次被重複的主題。這節中,他所指的“猶太人”很可能是指猶太人公會,在羅馬的統治下的以色列最高政府。施洗約翰大有能力的傳道(包括尖銳譴責猶太人的宗教權威;太3:7-10)和廣得民心的聲望促使公會差派一個代表團去詢問他。當時,有些人開始認為他就是彌賽亞(路3:15),更刺激到猶太人對他們權威的憂慮。他們害怕這樣會引起群眾的暴動,引來羅馬人的鎮壓(約11:47-50),削弱他們的權柄。因此,這個奇怪的先知不只是在宗教方面撼動了他們的權柄,在政治方面也是如此。 3. 這代表團包括【祭司和利未人】,至少其中包括一些法利賽人(1:24)。【祭司】是人與神之間的中間人,主持宗教儀式(路1:8-9)。同時,他們也是以色列的神學權威。當他們不在聖殿裡履行每年兩週的服事時,他們就周遊全以色列。每到一處,就作當地的宗教專家。
約翰福音 1:19-34 Page 3
4. 【利未人】在聖殿的禮儀中協助祭司(民3:6-10; 18:2-4)。既然聖殿的差役是由利未人組成(7:32; 22:4; 4:1; 5:24),他們在代表團中的作用可能是保護祭司們的安全。 5. 他們對施洗約翰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誰?】,顯明猶太人領袖對有關他的事感到困惑(21-24 的問題),因為他並不符合任何他們對彌賽亞的期待。從約翰的特別強調 “我不是基督”(1:20),可見他們認為約翰可能自以為是彌賽亞。 約翰堅持彌賽亞已經來了,但卻堅決否認他是基督。事實上,使徒約翰的三重宣告,【他就明說、並不隱瞞.明說】,強調施洗約翰的的否認是直接的,堅決的。不同於施洗約翰的一些跟隨者,他自己明白身為基督的先鋒是一個配角(3:25-30)。 6. 他們接著問:【這樣你是誰呢、是以利亞麼?】 (1:21)。他們想,若約翰不是彌賽亞,是否有可能他是末世的另一位重要的人物? 因此,代表們接著問他【是以利亞麼?】(1:21)。根據瑪拉基的預言(瑪3:1; 4:5),猶太人認為以利亞本人會在彌賽亞再來建立祂的國度前回來。即使今日,許多猶太人在守逾越節家宴時,都會在餐桌上留一個位子給以利亞。根據可1:6,施洗約翰的出現與以利亞的出現十分相像:“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而以利亞是“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帶” (王下1:8)。施洗約翰呼喊人悔改(太3:2),並警告將來的審判(太3:10-12),更提醒聽眾他與以利亞的相似性(王上18:18, 21; 21:17-24)。 7. 但對於他是不是以利亞的問題,施洗約翰回答,【我不是】。他不是以利亞,他不是以利亞本人在乘旋風升天去後(王下2:11),從天上回到地上來。但根據耶穌對祂的門徒的解釋,在靈意上可以說施洗約翰就是以利亞。因為 “門徒問耶穌說、文士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 耶穌回答說、以利亞固然先來、並要復興萬事.只是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人卻不認識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門徒這纔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太17:10-13)。施洗約翰不是如猶太人所期待的以利亞。他不是以利亞,而是在靈意上像以利亞,“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路1:17)。約翰以以利亞一樣的“心志能力”傳福音。若猶太人相信他的信息,接受耶穌為彌賽亞,約翰就應驗了瑪拉基的預言,“你們若肯領受、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太11:14)。藉著這些話語,耶穌在解釋瑪拉基的預言時所指的是一個與以利亞相似的人,而不是以利亞本人。約翰對代表團的回應也同時指出他並不明白自己是以利亞,即使耶穌已經證實了他在意義上就是以利亞。 8. 第三個問題:【是那先知嗎?】。這問題的背景來自於摩西在申18:15-18的預言,提及有一個先知像摩西,將會來傳神的話語給以色列人。在第一世紀的猶太教中,對於這【先知】到底是誰議論紛紛(約6:14; 7:40)。有些人認為這位【先知】,如同以利亞,將是彌賽亞的一個先鋒(可能是耶利米或復活的先知裡的一位,太16:14);另一些人認為這【先知】就是彌賽亞。後者的認知是正確的,因為彼得(徒3:22-23)和司提反(徒7:37)都指出申18:15-18中的那位【先知】就是耶穌。因此,施洗約翰否認他是那位【先知】,就【回答說,不是】。惱怒的代表們被約翰一連串的簡短否認,和不知如何應對當時的狀況而困擾,最後問他說,【你到底是誰,叫我們好回覆差我們來的人】? 知道約翰得民心(並因此對當權者造成
約翰福音 1:19-34 Page 4
可能的威脅),他們需要約翰給他們一個肯定的答案,可以回覆差他們來的人。他們不想繼續猜下去,就直接問他,【你自己說,你是誰?】 9. 無疑的,約翰的回答不是他們想要聽到的。約翰沒有宣稱他是一個重要人物,反而謙卑地指自己只不過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的人。從約翰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不認為自己有任何的偉大。他並不是像【先知】或彌賽亞那麼重要人物。他只不過是一個聲音(相反的,耶穌被稱為“道”)。而且,他只有一件事要說:【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修直主的道路】。這是一個呼喊:預備好!彌賽亞已經臨近了。 10. 約翰的謙卑很像保羅。保羅看自己“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弗3:8)。這也與耶穌的教導一致:“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路17:10)。但約翰的回答不只是一個謙卑的承認;而是應驗了一個舊約的預言。 11. 約翰是王和王的國的報信者,當四福音論到施洗約翰時,都引用了賽40:3(太3:3; 可1:3; 路3:4)。然而,只在此處,約翰親自引用這經文。約翰藉著這經文,回答了代表們有關他的身份的問題,並且將焦點從他自己轉移到基督身上。他的(也是以賽亞的)信息,【修直主的道路】,是對以色列人和對他的詢問者的挑戰,要預備他們的心來迎接彌賽亞。這幅比喻性的圖畫顯出所有的攔阻要被填平,所有的坑洞要被填補,為一個古代東方的王的來訪作好準備。約翰和以賽亞將彌賽亞子民的心比喻作一片荒涼的曠野,其道路必須平坦無坑來迎接彌賽亞的來臨。約翰再次展現了他的謙卑和配角的身份。他只不過是一個工人,為王預備好前面的道路。 12. 此時,根據使徒約翰的敘述,【那些人是法利賽人差來的】,更進一步顯出第19節的【猶太人】這個詞特別是指法利賽人。他們不想讓這件事到此為止,就繼續問約翰他施洗的權柄是從何而來。法利賽人的問題:【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也不是那先知、為甚麼施洗呢?】,進一步挑戰約翰。因為約翰自己承認他不是上列的任何人,那麼他施洗的權柄是從何而來? 13. 約翰的回答再次引導他們將焦點從他身上轉移到基督身上。他沒有為他的施洗事工辯護,反而承認他的有限,就說,【我是用水施洗的】。接著,他馬上將這討論轉移到他要見證的那【一位】,就宣告,【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 14. 舊約論到屬靈的潔淨(施洗)與彌賽亞的降臨的關聯(結36:25, 33; 37:23; 亞13:1)。外邦人歸化猶太教必須先受洗;而約翰竟然為猶太人施洗。這震撼了宗教領袖們,因為他們認為猶太人已經是神國的子民,不需要受洗。接受約翰洗禮就等於承認他們的罪使他們被排除在神的救贖之約以外;他們並不比外邦人更好。因此,約翰替他們施洗,來公開表達他們的悔改(太3:6, 11),為彌賽亞的來臨做好準備。他的施洗是他見證耶穌基督(彌賽亞)的另一個特點。雖然這位彌賽亞【是你們不認識的】(1:10),但祂已經【站在你們中間】。 15. 施洗約翰重複記載使徒約翰在前言中介紹他的話。約翰介紹他們所不認識的彌賽亞為【那在我以後來的】,因為他比耶穌更早出生和開始事奉。然後,他表達了出奇的謙卑,來凸顯耶穌的地位超越他的真理(1:15)。【解】他主人的【鞋帶】是一
約翰福音 1:19-34 Page 5
個最低賤的奴僕的工作,但約翰連作這低賤的工作【也不配】。這是連一個猶太人師傅也不可以要求他的學生替他作的工作。 16. 【約旦河外伯大尼】是在橄欖山的東坡的一個村莊,離耶路撒冷很近(可1:11)。 17. 約翰的最初強調是簡單的,但卻是緊急的:預備你的心,因為彌賽亞已經來了。先知以賽亞在耶穌之前六百年所作的預言,就是預備彌賽亞來臨的道路,已經應驗了。它與經濟,軍事,或政治無關。下面的對話證明了它是一個拯救和一個深度屬靈的國度。
三. 第二天,第二群人,第二強調(1:29-34):耶穌就是彌賽亞 1:29 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 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 1:30 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 1:31 我先前不認識他.如今我來用水施洗、為要叫他顯明給以色列人。 1:32 約翰又作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1:33 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 1:34 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 神的兒子。 1. 【次日】這個詞引進了一系列的日子(1:35; 43; 2:1)。從約翰與法利賽人差來的代表團的會面(1:19-28)開始,直到迦拿婚宴(2:1-11),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在與代表團會面的第二天,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約翰忠於他的宣告者的職分,與鑑定一個重大的救贖時刻,約翰即刻將群眾的注意力轉移到耶穌身上,呼喊【看哪、 神的羔羊】。這稱呼只出現在使徒約翰的著作中(1:36; 啟5:6; 6:9; 7:10, 17; 14:4, 10; 15:3; 17:14; 19:9; 21:22-23; 22:1, 3),是這一章所給予耶穌的一連串的稱呼中的第一個;其餘的包括拉比(38, 49節),彌賽亞(41節),神的兒子(34, 49節),以色列的王(49節),人子(51節),和 “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45節)。這並不是約翰的猜測,而是直接從神來的啟示。 2. 獻祭的羔羊的觀念對猶太人來說是熟悉的。歷經以色列歷史,神清楚啟示祭物的血是唯一能解決罪和與神分離的問題(利17:11)。若沒有一隻合格的代罪羔羊被獻為祭,罪就不得蒙神赦免。他們知道亞伯拉罕憑信心,相信神會供應一隻羊羔來代替以撒(創22:7-8)。在逾越節時(出12:1-36; 可14:12),在帳幕(後來在聖殿)每天的獻祭時(出29:38-42),和在為個人的罪獻祭時(利5:5-7),一隻羊羔被獻上為祭。神很清楚地說,這些獻上的祭物都不能將罪除去(賽1:11)。他們也知道以賽亞的預言,將彌賽亞比喻為 “一隻被牽往宰殺之地的羔羊”(賽53:7; 徒8:32; 彼前1:19)。雖然以色列人所尋求的是一位將成為先知,王,和征服者的彌賽亞,神卻必須差遣一隻羔羊去他們那裡。 3. 【神的羔羊】這個稱號是耶穌至終為世人的罪孽犧牲在十字架上的預表。以這幾個簡單的字,先知約翰清楚表示彌賽亞是來對付罪的。舊約多處記載了所有問題都是因為罪,而罪卻在每一個人的心裡的事實(耶17:9)。所有人,甚至那些接受了神在聖經裡的啟示的人(猶太人),都是有罪的,並且無法改變將來或現在的罪,或
約翰福音 1:19-34 Page 6
為過去的罪向神付上贖價。保羅在羅3:11-12中對人類的罪性的控訴是根據舊約的啟示。這包括了世上所有的人,無論是什麼民族或種族。當聖經同時使用單數的罪(sin)和世人的總稱(world)時,就顯示出罪的普遍性。因此耶穌的死足夠為所有的人贖罪,毫無區分(約壹2:2)。雖然祂犧牲的死足夠代贖世上每一個人的罪行(3:16; 4:42; 6:51; 提前2:6; 來2:9; 約壹4:14),但只對那些相信祂的人有效(3:15-16, 18, 36; 5:24; 6:40; 11:25-26; 20:31; 路10:43; 13:39; 16:31; 羅1:16; 3:21-24; 4:3-5; 10:9-10; 林前1:21; 加3:6-9, 22; 弗1:13; 約壹5:1, 10-13)。這節經文不是教導普救論,就是每一個人都會得救的假教義。很清楚的並非如此,因為聖經也教導大多數人將忍受在地獄中的永刑(太25:41, 46; 帖後1:9; 啟14:9-11; 20:11-15),而只有少數人會得救(太7:13-14)。 4. 約翰第三次(1:15, 27)強調他只不過是耶穌的配角。耶穌就是那位永恆的道成肉身的神。約翰就宣告,【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約翰是被造的。耶穌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是指在等級方面;“who has a higher rank than I”。因此耶穌等級之高是無限的,因為耶穌是創造萬物的(1:1-3),包括約翰在內。雖然事實上約翰比耶穌早出生,耶穌在他出生前就已經存在了(“for He existed before me”)。雖然約翰是耶穌的親戚(可能表哥),因為他們的母親是親戚(路1:36),約翰仍然【不認識祂】是彌賽亞,一直到替耶穌施洗的時候,【為要叫他顯明給以色列人】。在所有約翰的施洗中最重要的一次,他宣告,【如今我來用水施洗】;即使他還是勉強替耶穌施洗(太3:14)。當耶穌受洗時,【那差遣我(約翰)來用水施洗的】的神藉著一件事先安排的神蹟來充分啟示耶穌就是彌賽亞。【約翰又作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太3:16; 可1:10; 路3:22)。這神蹟是對耶穌的彌賽亞身份的一個超自然的證明,因為神告訴約翰,【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 5. 如同彼得(太16:17),約翰明白只有藉著神才能啟示耶穌真正是誰。祂【用聖靈施洗的】強化了這個耶穌遠遠比約翰偉大的概念。 6. 使徒約翰在約翰福音中,第六次(1:7, 8, 15, 19, 32)提到施洗約翰的見證基督。他記載了他對耶穌的確認,【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 神的兒子】。見證(witness or testifying )是約翰福音的主題。約翰在34節的見證對本段經文是一個恰當的總結,將他的敘述從他自己身上轉向耶穌。雖然廣義來說,信徒是神的兒女(太5:9; 羅8:14, 19; 加3:26),但耶穌是神的唯一的兒子,因為唯有祂與父有同樣的性情(1:1; 5:16-30; 10:30-33; 14:9; 17:11; 約壹5:20)。 7. 對於他的第一個重點:“彌賽亞在這裡”,約翰加增了一個同等強烈的勸勉:“認識祂是誰?” 祂是神的兒子,是彌賽亞,是除去世人罪孽的至終羔羊。
四. 第三天,第三群人,第三強調(1:35-37): 跟從耶穌 1:35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裡。 1:36 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 神的羔羊。 1:37 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 1. 既然彌賽亞,神的兒子,【神的羔羊】,在這裡,唯一合理的反應就是【跟從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