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眼光 9月28日
#每日新眼光 9月28日
⭕哥林多後書5章11~19節
今天被訂為教師節,一方面我們要對辛苦的老師表達敬意;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質疑這是當年國民黨政府為爭奪所謂「法統」而推崇孔丘,以其生日來制定教師節。其實,孔丘本身仕途並不順遂,周遊列國也不被重用,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也非顯學。直到漢武帝獨尊儒術後,歷代統治者才尊崇孔丘,並加封諡號,唐太宗時加封為「至聖」,「至聖先師」稱號則是清世宗加封。從整個過程來看,可稱為「被發明的傳統」(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孔丘所在的年代,傳統封建制度逐漸崩壞。他本人雖大聲疾呼要恢復禮樂教化,繼續鞏固周朝王室,自己卻將傳統貴族的養成教育帶到市井小民間,助長了貴族沒落、平民崛起的趨勢。這樣向下的移動,可說是情勢所逼,並不是他自己願意的。不過,我們卻可以在聖經中看到一個真正向下移動的典範,那就是耶穌基督。耶穌是順服到底,以至於死,並且承受羞辱的死在十字架上,藉此擔負我們的罪,使我們可以跟上帝和好。
然而,耶穌基督的福音並不止於此,祂使我們跟上帝和好之後,也要我們負擔傳和好福音的責任。簡單來說,所有領受和好福音的人,也需要將和好福音傳遞出去,因為上帝不只是給我們恩典,也託付給我們這樣的任務。有些人認為,成為基督徒之後,只要出席主日禮拜、什一奉獻、參與教會生活,將來就能獲得進入天堂的特權。甚至還有基督徒認為,非基督徒是沒有資格進入天堂的「外邦人」。事實上,外邦人是相對於以色列人來說的外國人,也有萬國萬邦的意思。由此來看,台灣人其實也是外邦人。有些人則認為,基督徒是新以色列人,所以把非基督徒稱為外邦人。然而,福音並不是只傳給基督徒,上帝要求我們負起傳和好福音的責任;非基督徒就是我們傳揚福音的對象,是我們的福音朋友。
當然,有些人強調我們與非基督徒的區隔,是為了避免我們被影響;不過,我們也需要跟隨耶穌的腳蹤,去到罪人的地方。我們如果要傳福音,就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和同溫層,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傳揚亙古不變的福音,就像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曾經做過的一樣。
⭕默想:過去的教育都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耶穌卻呼召人跟祂一起向下移動,我願意照耶穌的呼召而行嗎?
⭕祈禱:親愛的主,祢為了救贖我們,從天上下來人間;祢也把傳和好福音的使命交給我們,求祢讓我能不負所託。奉主的名祈禱,阿們。
⭕圖:1959年9月28日美國醫療宣教師羅慧夫醫師抵台
美國宣教師羅慧夫醫師(Dr. Samuel Noordhoff,1927年6月29日~2018年12月3日),1959年9月28日以醫療宣教師身分受派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服事,1960年3月擔任馬偕醫院院長至1975年。羅慧夫在擔任馬偕院長時,常回美募集經費與物資,提升馬偕的醫療設備與人才培育,並協助馬偕創設小兒麻痺重建中心、首創台灣 ICU(加護病房)、募集唇顎裂基金、創立自殺防治中心等,都是在他任職院長時完成,可說是馬偕醫院邁向現代化的重要舵手。
1976年受邀創立長庚紀念醫院,為創院院長,1989年創辦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0年來至少超過2萬5千名唇顎裂孩子,透過該基金會進行顱顏手術,獲得很好的醫療及心理輔導治療,他在1999年曾獲前總統李登輝頒發「紫色大綬景星勳章」,同年也回美定居。
⭕ https://page.line.me/chelam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