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眼光 9月13日

#每日新眼光 9月13日
⭕耶利米哀歌2章1~22節
耶利米哀歌2章是令人觸目驚心的一段經文,上主似乎不可理喻地發怒,重重地懲罰猶大國。首先,上主拆毀耶路撒冷城,毀滅每一個村落,甚至粉碎祂的聖殿。先知指出,「上主定意要拆毀錫安的城牆;祂用準繩測量,要確定它的毀滅。祂使城樓和圍牆一齊倒塌。」(8節)接著,上主的憤怒轉向人,兒童和嬰兒餓死在母親懷裡,老年人及少年人倒斃於街上,青年男女死在刀劍下,沒有人能逃脫這場憤怒。因為以色列民聽信假先知的話,不願悔改,先知指出:「上主已經實現了祂自己的計畫;祂已照往昔對我們的警告,不顧惜地把我們毀滅了。」(17節a)最讓人心痛的是:「女人在吃自己心愛的嬰兒!祭司和先知在主的聖殿裡被殺!」(20節b)

耶利米看見此景象,心靈是多麼憂傷及哀慟,甚至眼睛因哭泣而失明。耶利米找不出安慰的話,不禁慨歎說:「耶路撒冷啊,我能說什麼呢?我怎能安慰你呢?有誰像你遭受這樣的災難?你的禍患像大洋無邊無際;誰能帶給你希望呢?」(13節)

2015年9月,一張3歲的敘利亞小男孩倒伏在土耳其沙灘的照片,引起全世界關注難民的窘境。前愛爾蘭總理恩達‧肯尼(Enda Kenny)形容,這張照片是「人類的災難」。面對令人觸目驚心的照片,我們的心靈多麼憂傷及哀慟,如同耶利米找不出安慰的話。閱讀耶利米哀歌2章所描述的災難,又看見敘利亞男孩溺斃的照片,同樣激起我們的憐憫。因此,讀本段經文時,不是要探討「神義論」的問題,而是引導我們看見災難中的人,並為此付出關愛的行動。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2020年《全球趨勢報告》,截至2019年底,流離失所人數高達7950萬名。人們會逃離家園,是因政治、宗教、戰爭而遭迫害。面對如此龐大的難民數字,又看見逃難者的背影,讓人不捨地起了憐憫。《換日線Crossing》的投稿者Ashy,曾在約旦的旅程中,詢問一位敘利亞女性難民想對世界說的話,她回答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愛和給予他人。」雖然我們可以給予的能力有限,但上主的愛是無限大的。先知耶利米雖找不出安慰的話,但他呼籲人向上主祈禱:「耶路撒冷啊,願你的城牆向主呼求!願你的眼淚日夜像江河湧流!願你不眠不休地憂傷哭泣!」(18節)今日,仍有許多人遭受災難,懇求上主憐憫,止息怒氣。

⭕默想:面對遭受苦難的人,我以什麼樣的心情與態度看待呢?

⭕祈禱:憐憫眾人的上主啊!求祢看一看我們所遭受的折磨,求祢憐惜我們的軟弱。在患難中求祢親自安慰,使我們親眼看見祢的憐憫。奉主耶穌的名祈禱,阿們。

⭕圖:大坪頂瑪喜樂紀念教會
美籍宣教師瑪喜樂被彰化二林稱為「二林的媽祖」,她設立二林喜樂保育院,也設立大坪頂教會。
埔里大坪頂教會是在1960年由一位美籍宣教師瑪喜樂(Joyce Meredith McMillan, 1914-2007)所設立的,瑪喜樂時為埔里基督教醫院的護士主任,她愛主愛人,常來埔里鎮西安里佈道。並於1961年購得土地,創設佈道所。1962年9月13日舉行開設禮拜,同年聘得女傳道廖純真。1964年陳禮光先生接任。1966年瑪喜樂太太將教會權益捐給台中中會管理。

https://page.line.me/chelamchurch
100008台北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