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空手而歸

閱讀: 路加福音15章17-2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140-142篇;哥林多前書14章1-20節

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路加福音15章20節
瑞明和朋友相約一起享用早餐,到了現場竟發現自己忘記帶皮夾,這讓他感到很尷尬,甚至打算什麼都不要吃,或只喝點飲料。一直到他朋友花了些工夫說服他,他才不再堅持。他們一起享用餐食,他朋友也很樂意幫他付帳。

也許,你也經歷過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或者需要接受別人的幫助或贈予。我們自然會想要支付自己的花費,只是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謙虛地接受別人慷慨的贈予。

在路加福音15章17-24節,當小兒子盤算著該對父親說什麼時,可能想到的是某種形式的償還。正如他想對父親說:「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19節)當成雇工?他父親可沒有這種打算!在他父親眼中,他是迷途知返的愛子,因而被父親擁抱與親吻(20節)。這是一幅多麼偉大的福音畫面!它提醒我們上帝藉著耶穌受死,表明了慈愛的天父張開雙臂迎接空手而歸的孩子。有位詩歌的作詞者這樣表達:「兩手空空到主前,只有依緊十架邊。」

耶穌已為你付清罪債、赦免你所有的罪,
這讓你有何感受?如果你尚未接受赦罪之恩,
是什麼阻止你接受這份透過耶穌而賜下的恩典?
天父,請幫助我歡喜領受
祢藉著祢的愛子耶穌所賜的饒恕。
作者: 簡恩德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路加福音15章20節的「慈心」一詞,源自希臘文的動詞splanchnízomai。該詞的名詞形式是指「大腸或腸子」,一般泛指內臟器官,比如心臟、肺臟和肝臟。在使徒行傳1章18節,這個詞被用來描述猶大之死,說他的「腸子都流出來」。

古希臘詩人認為「大腸」是人類較為強烈情緒之所在,而希伯來人則將其視為恩慈和憐憫等情感的源頭。在新約這個動詞常是指從內在的憐憫之情,帶出外在的善行義舉。在福音書中,耶穌的憐憫促使祂醫治病人(馬太福音14章14節),並餵飽眾人(15章32節)。我們從路加福音15章看到,憐憫之心促使這位父親跑去迎接兒子回家。正如20節說:「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簡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