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眼光 8月5日
#每日新眼光 8月5日
❤️耶利米書16章1~21節
曾有牧者長輩跟我說:「最孤獨的人不是少了親人和朋友,而是身邊的朋友因利益而放棄真理,那種孤獨遠超過肉體的孤單。」接著這位長輩提醒我:「妳真的願意接受上帝的呼召嗎?那麼,妳就準備接受孤獨吧!」那時年輕的我還不明白其中意義,牧會多年後,我已嚐到這種孤獨的滋味!細讀今天的經文,對耶利米的孤獨和無助,心中真是有同感啊!因為作一位真正傳揚真理的牧者,不僅會感到孤獨,甚至會被傷害!
本章述說了耶利米的孤獨,和他面臨敵人威脅的無力感。耶利米痛苦地說:「我好慘哪!我母親為何生下我呢?」在舊約其他經卷,也可看見多位先知曾發出這種心聲!為何會這樣呢?因為先知的使命,是對當時的社會道德、宗教信仰提出警告和批判!但有誰喜歡被批判呢?又有多少人願意聽真話呢?大部分的人只喜歡聽表面的話、討好的話。當時有不少假先知,不傳真理,只說好話來討好人。相形之下,傳達審判信息的真先知,當然比假先知辛苦。如前所述,真先知為真理不被接受而心痛和孤獨。不知道現在的牧者是討好人,還是傳上主的真理呢?
耶利米說:「人人都詛咒我。」這句話顯出他內心的孤獨。被上主禁止結婚、生育的耶利米,甚至連婚喪喜慶也不可參加,這都表明他的孤獨達到極致。耶利米用身心靈匱乏表達猶大國將面臨的災難。他深愛同胞,呼籲他們回轉,他們卻對他的警告漠不關心,使他的心靈極度痛苦。這個痛苦是他明知國人將受到極大的懲罰,但無論多少聲嘶力竭的呼喊,人民仍然不理會他。雖然如此,絕望中的耶利米仍倚靠、仰望上主,將一切困境和人民的罪帶到上主面前,他為以色列祖先所犯的罪,付上禱告的代價。
親愛的弟兄姊妹,也許你的處境也正像耶利米,生命中也遇到許多苦楚和無法解開的困境。但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中,耶利米的例子給我們一個盼望,就是我們可以持續仰望上主。雖然我們的家人或部落的族人遺棄上主、教會的弟兄姊妹信心軟弱,我們還是可以學習耶利米的信心和他的禱告,因為上主是我們永遠的力量和堡壘,也是危難時的避難所!
⭕默想:我是否曾像耶利米一樣,為教會墮落而難過、為家人不信而心痛呢?在我的服事中,曾遇到哪些瓶頸呢?
⭕祈禱:主啊,祢是我的盼望,是我生命的避難所。謝謝祢如父親般護衛我,使我不論在任何困境中,仍然可以倚靠祢得勝。奉主耶穌的名祈禱,阿們。
⭕圖:1884年8月5日清法戰爭後,四間教堂興建為尖塔教堂。
1884年8月5日,清法戰爭爆發,法國艦隊大舉犯台,雞籠(基隆)及滬尾(淡水)港區首當其衝,炮火焦天風雲變色,兵慌馬亂,治安失常,人民驚惶,寢食不安。當此危急之秋,白蓮教乘亂猖獗散佈謠言,誣指基督信徒暗通法國造反,無知民眾信以為真不分皂白,竟起暴動襲擊各地禮拜堂,無一倖免,其中「枋隙教會」(大龍峒禮拜堂,即大稻埕教會前身,原教堂贈與大橋教會)受害最為慘重,一夜之間,教堂被拆毀夷為廢墟。戰亂期間,治安惡化,盜賊四起,肆虐良民,強暴搶劫,恐怖瀰漫。教會信徒的生命財產,自由人權操在匪徒,飽受凌辱迫害,淒慘莫堪,甚因傷重而亡者有之。所幸翌年6月清法兩國議和罷戰,馬偕牧師據理憑實告狀巡撫劉銘傳,追究責任還教會清白以昭公道。旋獲大清巡撫撥付各地禮拜堂損害賠償金共壹萬兩墨西哥銀元。馬偕牧師在戰爭中,帶領信徒救治受傷士兵數百人,因此,清廷頒發獎狀及獎金以嘉其功。
馬偕牧師用賠償金重蓋了7間被破壞的教堂。賠償教堂由馬偕設計,牆體為土埆及磚,屋頂用西式桁架鋪台灣瓦。教堂附有高聳的五級尖塔,裝飾不同象徵圖案,如東西半球、焚而不毀和蠟燭等。當時興建「賠償教堂」:和尚洲(今台北蘆洲,1883年建)、八里坌(今台北八里,1884年建)、錫口(今台北松山,1884年建)、新店(1884年建)、枋隙(台北大龍峒,1885年建。即大稻埕教會,後贈與大橋教會)、和艋舺(今台北萬華,1889年建)。
⭕ https://page.line.me/chelam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