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021 太11:29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軛——如何進入耶穌所應許的安息?答案是:和祂連結在一起。「負軛」像是工作,不太像安息。然而耶穌所說的安息是希伯來式的,不是什麼也不做,更不是逃避,而是放鬆和分擔重擔。
說到責任和義務,人會有兩種世界觀,一種是強調個人的我要負起自己的責任,承當自己的義務。這是西方體系的思維方式。
另一種則是共同分擔彼此的責任和義務我屬於一個群體,和別人密切聯結,會受到別人的影響。我們這個群體凡事都會以關係為首。
神的家、祂的百姓屬於第二種觀念。每個人都在這群體中被神陶造,個人的成長和失敗都會影響到別人,大家是命運共同體。
耶穌邀請我們與祂共負一軛,就是和祂連結,也和天國其他弟兄姊妹連結。希伯來式的安息,就是發現我不再是孤單一個人。神的心意是有其他人托住我。
當我們沒有「軛」的約束,就不會有安息;安息不是實現獨立自主的夢想,去追求自己的事,而是依賴耶穌,和神家中的群體連結。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上帝给我们创造肩膀,就是让我们承担使命和责任,我们不能不负轭,关键是负谁的轭,负世界的轭,我们最后就是后悔和感伤,负耶稣的轭,一路有平安和盼望。
神的轭是关系的轭,是与人共同承担的轭,在关系中彼此分担彼此造就,我承担你的,你也承担我的,每个人既要学会帮助和施恩,也同时要学会被帮助和被施恩。
分担别人的重担,是效仿耶稣,是将神的爱传递出去,允许别人分担自己的重担,也是仿效耶稣,是将神的爱流动起来,耶稣基督的拯救是通过关系和群体实现的。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