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嫉妒
閱讀: 撒母耳記上18章5-9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51-53篇;羅馬書2章
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母耳記上18章7節
在電影《莫扎特傳》中,年邁的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里(Antonio Salieri)為到訪的神父彈奏自己的作品。神父尷尬地表示他未能認出那首樂曲時,薩列里隨即轉而彈奏另一首人們所熟悉的樂曲。神父說:「啊,原來這首大作是你的作品!」薩列里說:「不是,這是莫扎特寫的!」接著,觀眾便看到薩列里因嫉妒莫扎特的成就,而設計謀害莫扎特。
另一個嫉妒的故事也與歌曲有關。大衛戰勝歌利亞之後,以色列婦女歡舞高唱:「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母耳記上18章7節)。掃羅王不喜歡這個對比,甚至嫉妒大衛的成就,更害怕自己將喪失王位(8-9節)。以致後來掃羅長期追捕大衛,企圖將他置於死地。
正如薩列里嫉恨莫扎特的音樂才華,或像掃羅不甘聲譽掃地一樣,我們也可能會落入「文人相輕」或「同行相忌」的景況,嫉妒那些與我們擁有類似才幹但更有才華的人。無論是挑剔對方所做的事,或貶低其成就,我們都是在傷害我們的「對手」。
其實,掃羅既蒙上帝揀選為王(10章6-7、24節),理應具備足夠的安全感而非無端的嫉妒心。我們各人皆領受上帝獨特的呼召(以弗所書2章10節),或許克服嫉妒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相互比較爭競。讓我們放下嫉妒,彼此欣賞!
你最嫉妒誰?你如何欣賞對方的成就?
慈愛的上帝,我為著同事和朋友的成就向祢獻上感謝。
作者: 霍薛頓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撒母耳記上18章5-9節呈現出眾人不同的情緒反應,值得我們留意。當大衛爭戰得勝而榮獲晉升時,眾百姓和官長「無不喜悅」(5節),婦女們跳舞歌唱歡迎軍隊凱旋而歸(6節)。但當群眾歌頌大衛的戰功高過掃羅時,掃羅的情緒很快就發生了變化,他內心的嫉妒引發了憤怒和不滿(7-8節)。
在整本聖經中,我們看到關於嫉妒的告誡。箴言說:「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14章30節);「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惟有嫉妒,誰能敵得住呢?」(27章4節)箴言14章30節的「嫉妒」和27章4節的「嫉妒」是同一個希伯來字。這個字所表達的是由於別人實際擁有的優勢,或以為別人具有某些優勢,而心生強烈的怨恨或惡意。
簡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