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交響曲

閱讀: 哥林多前書12章12-20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33-34篇;使徒行傳24章

我們⋯⋯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哥林多前書12章13節
英國廣播公司音樂雜誌曾邀請151位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列出20首他們認為史上最偉大的交響曲,當中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Eroica)名列榜首。這首標題為「英雄」的交響曲,是貝多芬在法國大革命動盪期間寫的,那時他本身也深陷困境,因當時他正逐漸失去寶貴的聽力。音樂喚起他強烈的情感,表達人們在生活中面對挑戰時的情緒變化。透過快樂、悲傷和獲得最終勝利的跌宕起伏,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被視為歌頌人類精神的不朽之作。

保羅寫給哥林多信徒的第一封書信,也有類似的轉折值得我們關注。保羅用的不是樂譜,而是上帝所默示的話語。他一開始就為信徒而滿心喜樂地頌讚上帝(1章4-9節),隨後因教會出現紛爭而憂傷(11章17-22節),接著又喜樂地鼓勵有恩賜的人,能為了榮神益人而同心服事(12章6-7節)。

貝多芬的樂曲讚揚人類的精神,但這裡我們看到保羅將人們能高奏凱歌的原因都歸功於聖靈。保羅敦促我們一同經歷基督那無法言喻的慈愛時,也幫助我們看見自己與眾人同蒙天父呼召,由聖子帶領並受聖靈感動,這並不是要我們突顯自己,而是為了讓我們都有份於祂所譜寫的這首最偉大的交響曲!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出現不和諧的聲音、紛爭或衝突?
在哪裡能看到和諧的樂章,充滿愛與接納?
天父,幫助我看到與別人相處時該怎樣做,讓我仰望聖子、倚靠聖靈,並越發明白祢要如何使用像我這樣的人。
作者: 狄馬汀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譯為「教會」的希臘字ekklēsia意思是「集會」,即聚集在一起的「蒙召之人」,被用來描述「上帝的子民」(彼得前書2章9-10節)。保羅用許多不同的比喻來描繪教會,例如:上帝的家(以弗所書2章19節,3章15節;提摩太前3章15節);上帝的群羊(使徒行傳20章28節;彼得前書5章2節);基督的新婦(以弗所書5章22-32節)。不過,保羅最喜歡的比喻是「基督的身體」(羅馬書12章4-5節;哥林多前書6章15節,10章17節;以弗所書1章22-23節,4章4、12節,5章23、30節;歌羅西書1章18、24節)。

哥林多教會的眾信徒是分裂的。有些信徒特別看重某些恩賜(例如講方言),過於其他的恩賜。他們認為,不具備這些恩賜,就不是教會的一分子。在哥林多前書12-14章,保羅駁斥了這種謬論。他以身體作比喻,勸勉信徒要和諧與合一。教會就像人的身體一樣,具有各種肢體,但所有肢體都必須在同一個身體運作。

沈啟智(特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