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卻有盼望
閱讀: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1-3篇;使徒行傳17章1-15節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
計程車司機載我們前往倫敦希思羅機場的途中,跟我們分享了他的故事。他15歲時,為逃離戰爭與壓迫獨自來到英國。如今,11年過去了,他成家立業、養活妻小,若是在他的家鄉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雖然如此,他還是為了必須與雙親及手足分離而感到悲痛。他說,這段艱辛旅程,若是無法與親人重聚,就不算圓滿。
此生與至親分隔兩地,固然讓人心酸,但喪親之痛更令人難以承受,心中的那股失落感,一直要等到與親人重聚才能釋懷。當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初信者不知如何面對這種失落時,保羅在信中告訴他們:「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他解釋說,我們這些基督徒可以期盼將來有美好的重聚,並與主永遠同在(17節)。
很少經歷會像喪失親人那樣,在我們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痛,但我們在耶穌裡有盼望,可以期待將來的重聚。在哀傷與失落之際,我們能從那永遠不變的應許,得著我們所需的安慰(18節)。
痛失所愛,如何在你的生命中留下傷痕?
耶穌如何提供你所需的幫助與盼望?
天父,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填滿我心裡因痛失所愛而造成的空缺。求祢使我靠近祢,並用祢的慈愛與恩惠安慰我。
作者: 柯貝爾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據學者們估計,帖撒羅尼迦在第一世紀的人口約為二十萬,這在當時是一個大城市。作為愛琴海的港口城市,它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商業活動和羅馬軍事活動的交匯點。帖撒羅尼迦教會之所以會面對具有挑戰性的環境,是因為希臘異教在城中占有主導地位,且有不少口出狂言的猶太人。這些挑戰導致激烈的迫害——特別是來自猶太會堂領袖的逼迫。保羅一連三個安息日在帖撒羅尼迦的猶太會堂講道(參閱使徒行傳17章1-4節)之後,猶太領袖就以暴力來回應,指控保羅背叛凱撒(5-8節)。然而,從這個動盪開始,使得帖撒羅尼迦教會發展成新約時代非常重要的教會之一。有些學者認為,該教會是基督徒群體的理想典範(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7節)。
柯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