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無父
閱讀: 馬太福音6章5-13節 | 全年讀經進度: 約伯記32-33章;使徒行傳14章
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羅馬書8章16節
約翰·斯沃斯(John Sowers)在他的著作《無父一代》(Fatherless Generation)中寫到:「沒有哪個世代像現代一樣,有那麼多自願缺席的父親,有多達2,500萬個孩子生長在單親家庭中。」就我個人而言,即使哪天巧遇父親,我也不認識他。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父親的照片全被燒毀。多年來,我都覺得自己沒有爸爸。直到13歲那年,我聽人誦讀主禱文(馬太福音6章9-13節),便告訴自己:你或許在世上沒有父親,但如今你在天上有上帝作你的父親。
馬太福音6章9節教我們如何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而第7節告訴我們,禱告時不要「用許多重複話」。或許你會疑惑,這幾節經文有何關聯。我想這是因為上帝都記得,所以我們不需要重複;祂確實瞭解一切,所以我們不需要解釋;祂心懷憐憫,所以我們無需懷疑祂的良善;祂一開始就知道最後的結果,所以我們能夠相信祂所定的時間是最完美的。
因上帝是我們的天父,我們無需說「許多」話(7節)來催促祂。藉著禱告,我們能向這位在天上的父親傾訴心聲,祂愛我們、關心我們,並藉著耶穌使我們成為祂的兒女。
你何時曾試著在禱告中說很多話來「催促上帝」?
當上帝成為你的天父,如何使你更信靠祂?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使我成為祢的孩子,更感謝祢成為一個隨時歡迎接納我的父親,讓我能藉著禱告來親近祢。
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與天父談話》。
作者: 李慶良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儘管禱告是馬太福音6章5-13節的核心信息,但從更廣的層面來看耶穌的教導(1-18節),便能看出行「義」(1節,新譯本)的另外兩個要點:「施捨」(2-4節)和「禁食」(16-18節)。基督的教導指出,這些正當的敬虔行為可能會出於錯誤的動機:渴望得到人們的認可和稱讚。耶穌勸勉祂的跟隨者,不要像那些假冒為善的人(2、5、16節)。希臘字hypokritḗs本是指戴著面具的演員,把自己裝扮成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這個詞在福音書出現過17次,每次都是耶穌說的,而在馬太福音就有13次。假冒為善的人表裡不一。基督徒不要像假冒為善的人,因為我們有一位天父,祂能「洞悉」並「鑒察」所有人的心。
簡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