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021 詩63:1
在干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詩63:1)
干旱之地——希伯來文tsiyah在聖經用過16次,都是描寫龜裂的曠野。大衛是在干燥不毛之地,覺悟到那正是他的心靈寫照,他感到極度干旱、渴慕耶和華。
整本聖經中,曠野一直強烈象徵神的同在:主耶穌被聖靈領去曠野;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十誡在曠野頒布。為什麼曠野如此強烈顯示是神居住的地方?這和「饑渴」的態度有關。
今天,我們浸淫在富足的物資中,世界宣稱能滿足我們所有需要;我們被激勵要把眼光專注在時間和金錢上,這種文化把我們推離神的國度,因為在神國中我們應該時刻都是饑渴的,主耶穌說的是:「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神必須把我們趕到曠野,我們才有機會覺悟到自己多麼干渴;神需要重新塑造我們的環境,我們真正的干渴才能浮現出來。當我們終於發現自己的心井多麼干涸,才會跟大衛一同呼叫:「主啊!我渴想祢。」
除非我們經歷這種干渴,否則不會曉得永生之泉何等甘甜。沒有人能以滿足的態度來到神面前,只有干燥龜裂的嘴唇、疲憊漂泊的心,才是能在曠野找到神的惟一條件。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旷野本身不代表神,而是用来象征我们生命的本性和本相,或许我们的属世生活很丰富,但是如果我们对属灵事物的追求不及我们对属世事物的追求,就证明我们其实是在旷野的枯干和荒凉之中。
对神话语和同在的兴趣不但要超过我们对世界的兴趣,更要控制和主导我们在世上生活的目标和付出,耶稣不是让我们离开这世界,而是让我们不属这世界,因为这是救我们脱离旷野的唯一途径。
神从来不是要占据我们生命版图中的一部分,而是要占有我们生命的全部领域,换句话说,不是你要拥有神,而是神要拥有你,只有你被神拥有,神才能拥有你的一切,让你进入流奶与蜜的迦南。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