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何谓“劝诫式”辅导法?

4 何谓“劝诫式”辅导法?
真正的基督教辅导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否则便不可以称为“基督教辅导”了。基督及他的意
旨在《圣经》中明明地启示出来;因此,让我们打开圣经,看看基督——
教会的王,也是她的元首——
对辅导他人有何指引。《圣经》在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我认为我们最好先讨论何谓“劝诫式
的面对”。(nouthetic confrontation)。
“劝诫式”(nouthetic)一词,乃源自新约希腊原文的名词nouthesis及动词noutheteo。【
注一】它的意思可从《圣经》中一些有关这词的经文中得知。
“劝诫式地面对”:整个教会的责任
劝诫不单是牧师的责任,乃是所有信徒的责任。歌罗西书三章十六节这样说:“当用各样的智
能,将基督的话,丰丰富富地藏在心里,并彼此相劝(“劝诫式”面对面地彼此劝导)。”
保罗认为一切基督徒,当直接、面对面地互相教导和劝诫,在罗马书十五章十四节中他说:
“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诫。”这样看来
,保罗在歌罗西书及罗马书中皆以彼此面对面的劝诫是每天正常的活动。他深信由于罗马信
徒满有良善知识,一定作得到。这两个都是彼此相劝的重要因素,因此第一点是明显的:劝
诫的事工是一切神的子民皆参与的活动【注二】。
劝诫——教牧的特别职事
虽然一切信徒应该彼此当面劝诫,这工作可说是神特别赐予做牧养工作的人的。保罗认定当
面劝诫的工作是他的职事很重要的部份。这可以从一些经文中见到,歌罗西书一章廿八节说
:“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能,当面劝诫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
引到神面前。”
保罗传扬基督时包括当面地劝诫各人。有时是讲道时的公共劝诫,有时却是个人的当面劝诫
。歌罗西书一章所提到的,乃是保罗的个人工作,因为他明显的说是“劝诫各人”。保罗在
每天作牧养工作时,面对面地劝诫人。使徒行传二十章就是这些劝诫的好例子。这是一个动
人的场景,在他的说话中,保罗回顾在以弗所三年的工作,环顾过去,盼望未来,也叙述现
在的光境。他预先警戒他们将来会有的困难,叙述自己在他们中间的事奉,又督促他们继续
同样的事工。第卅一节的话让我们知道何谓“当面劝诫”。保罗的话使我们深切体悟他在以
弗所(他停留最久之城)对信徒的牧养工作。在以弗所这城市中,保罗不单作传福音工作,
也同时作牧养工作,他牧养以弗所教会三年之久,他在那里,“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
,劝诫你们各人。”
我们可以注意到,保罗昼夜三年不断地“当面劝诫”他们,他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在劝诫工作
上。许多人不会想到保罗作牧师的工作,他给我们的形像是海外传道者,因为他将基督教信
仰传遍当时的整个文明世界——
围绕地中海的古希腊罗马帝国。我们不否定他周游传道事工,然而当他在甚么地方停留一段
较长的时间时,他一定要建造信徒的信仰,换句话说,他必定进行牧养工作。而他说当面劝
诫工作乃牧养工作很主要的部份:这可以解释在许多书信中,保罗为何常常提及许多个人的
名字,这些多是与他有深切交通的。保罗不但在街上传福音,他也向小组,家庭,和个人当
面劝诫。
“劝诫式地面对”的三要素:
当面劝诫(nouthetic
confrontation)一词是甚么意思?它含有几个基本要素,因此中文的「劝诫」并不能包括它
所有的涵义,因为它含有劝勉(admonish),警戒(warn)及教导(teach)的意思,罗伯逊称之为
“使人有理智行事”,一些现代译本(如新英语圣经及威廉士译本等)译成“辅导”。然而
在中英文中没有任何字可说是满意的译法;因此我们用‘努直达”的音译或是“当面劝诫”的
意译。其实最要紧的是我们明白这观念的意义,及如何实行这个圣经的辅导方法。
(一)
“努直达式面对”最少有三个基本要素。【注三】第一,它常与原文didasko(即教导之意)
并用。歌罗西书三:十六及其它经文将二词分别来用。当面劝诫一词常常涉及“问题”,“
拦阻”,是受劝诫的人应该解决或除掉的。格理玛(Hermann
Cremer)说:“碰见一些敌对,人们会希望除掉它,消除之法并不是用惩罚,乃是要影响心思
(nous)。”“教导”不包含“问题”的存在,它只是含有传达事实,通消息,使人很清楚
地知道和存记在心。“教导”一词单注重教师的工作,没有提及听者。受教者不一定很有心
去接受教导;也许他花很多钱,从远路而来听讲,但“教导”一词完全没有暗示这些意思。
“努直达式”辅导(nouthesis)却是同时注重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它假定了被辅导者的生命有
需要改变之处,而他可能会抗拒这样的辅导。无论如何,受辅导者,有必须解决的难题,因
此“努直达辅导法”第一位主要的因素是被辅导者的问题或困难;他必须首先承认自己作了错
事、犯了罪、有了拦阻、问题、困难、需要等,而这些是要他面对的。换句话说,当面劝诫
是由于受辅导者有问题,神要改变他而有的辅导。由此看来“努直达辅导法”之基本目的乃
使受辅导者的人格与行为有所改变。
(二)
“努直达辅导法”所运用的方法就是说话或言语,这是它的第二个要素。
脱兰契(Trench)说:“这是用言语的锻练——
鼓励之言;若是有需要,规劝、责备也包括在内。这与paideia一词不同,这词注重以行为和
力行训练他人,而nouthesia却注重以口中的言语作训练的媒介。”脱氏又引用古罗马历史家
普鲁塔(Plutarch)所引用touthetikoi
logoi(即劝诫的话)继续说:“努直达含有继续不断地以责备之言规劝人。”然后脱氏又说
这字含有原文nous及tithemi之意,即“将规劝打在心底里”。他因此说责备的意义,是明显
可见的。【注四】因此努直达(nouthesis)第二点很重要的意义乃是人与人当面的谈话,而
这谈话的目的是使个性及行为改变,这包括正式及非正式的辅导。“努直达”的面谈,依照
它的原意,乃是企图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使他正常化,行事为人按照圣经的标准。【注
五】。
举一个《圣经》的例子。先知拿单在大卫王犯奸淫及杀人罪后,当面指责他;主耶稣在复活
后当面使彼得回转得力。撒上三章十三节谈到以利之行为,他没有当面劝诫他的儿子,才会
招致失败,神说:“我曾告诉他必永远降罚与他的家,因他知道儿子作擎,自招咒诅,却不禁
止他们。”换一句话说,他没有及时严厉地劝诫他的儿子,使他们改变他们的罪行。这里“
禁止”一词,在七十士译本为enouthetei,即当面劝诫之意。
其实二章廿二至廿五节中,以利曾劝诫他们,只是这样十分无力、柔弱的劝诫,无补于事,
经文这样说:“以利年甚老迈,听见他两个儿子待众人的事,又听见他们与会幕门前伺候的妇
人苟合,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何行这样的事呢?我从这众百姓听见你们的恶行。我儿阿,不
可这样,我听见你们的风声不好,你们使耶和华的百姓犯了罪。人若得罪人,有士帅审判他
,人若得罪耶和华,谁能为他祈求呢?然而他们还是不听父亲的话,因此耶和华想要杀他们
。”
三章十三节的“禁止”,较准确的译法乃七十士译本的enouthetei,即当面劝诫辅导。希伯
来文含有“挫弱”之意,即力挫其罪行之意。
二章廿三节中,以利说:“我从这众百姓听见你们的恶行。”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因为他理
应先知道儿子们的恶行,然后立刻当面劝诫他们,又何须从他人口中知道自己儿子的行为呢
?更奇怪的,是当他向儿子谈话时,他问他们“为何”行这样的事(廿三节:他就对他们说
:“你们为何行这样的事呢?我从这众百姓听见你们的恶行”。)。这“为何”可能表明他
的失败原因之一。他应该知道他们是罪人,而不是再去寻问“为何”,他所要作的事不是去
追溯“为何”,乃是要去制止他们的罪行。询问“为何”可能表示他想找出他们所以犯罪的
原因(企图以解释来减轻其“罪”的成份)【注五】这可能也是他以往教子失败的原因。若
是,他曾将儿子的行为比较神的标准,就会强调地问“甚么”,而不是“为何”。或许这样
能够帮助他的儿子也未可知。
通常来说,辅导方法鼓励人追寻人现今行为的复杂原因和历史背境;“努直达辅导法”的注意
力却摆在“你如今作的是甚么事”上,“作甚么”可以给“为何”的问题一个很好的解决办
法。“你作了甚么?”“你当做甚么才可以改正它?”及“未来的反应该怎样?”等都是“
努直达辅导法”所要注重的,因为“为何”在辅导之前便早已知道的了:人与神,人与人间
之关系不好,乃由于他们的罪性。人一出生就是罪人。
问一个人“为何”犯罪乃费时失事之举,这问题是使人胡乱猜度,推卸责任。另一方面,“
作甚么”的问题引导我们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你作了甚么事?”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当受辅导者答了这问题后,辅导员应该再问:“在这情形下,你当作甚么事?神说你应作甚
么事?”由于努直达(nouthetic)辅导法是透过个人的面谈及悔改使被辅导者改正其犯罪生
活,它的重心摆在“做甚么”——
“做错了甚么事?”“你当怎样行?”等问题上。当人注目在“做甚么”的问题上,他对“
为何”的问题便更加清楚明了了。
这样说来,努直达(nouthetic)辅导第二个基本要素就是个人面谈及讨论(辅导),目的乃
使被辅导者行为有所改变,更多效法圣经的原则及实行之。因此,一切圣经所准许的言语都
可以在辅导中运用。
(三)
努直达法(nouthesis)第三方面就是辅导的目的或动机。言语的劝诫辅导,为要使被辅导者
得益处,这要人受益的动机是极明显和重要的。比如,保罗在林前四章十四节用对比的方式
说:“我写这些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当面劝诫)你们,好象所我亲爱的儿女一样
。”
由于这温柔关心,努直达(nouthesis)一词常常是用以描述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以利的
例子我们已读过。以弗所书六章四节中保罗说:“你们作父亲的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nout
hetic
Confrontation),
养育他们。”歌罗西书三章廿一节他警告父母“不可惹儿女的气”,这与以
弗所书
六章四节相同。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对待不守规则的信徒应“劝他如弟兄。”(帖后3:15)

这样看来,Nouthetic
Confrontation的目的,乃是除掉或改变一些伤害被辅导者生命的东西;最终目标不是要惩罚
他,乃是要帮助他,格理玛(Cremer)说:“它的基本目的乃是藉诚恳好意的忠告,劝勉、警
戒,改变人的心意及倾向,按情形改善之。”
【注八】是没有「惩罚」的意思。【注九】努直达(nouthesis)乃出于爱心,和深切的关心;
辅导者给予受辅导者言语上的辅导及更正,乃要使他得益,叫神得荣耀。【注十】正如保罗
在歌罗西书一章廿八节所说,信徒除非得到劝诫(辅导),不能长成(完完全全)。
这就是“劝诫”一词所包含的三个观念。
劝诫式法(nouthesis)及《圣经》的作用
劝诫式辅导与保罗在其它经文所讲的《圣经》的作用十分吻合。提后三章十六节说:“圣经都
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这与歌罗西书一章
廿八节十分切合。保罗在那里说他劝诫辅导各人,要把各人完完全全(使他们成熟)地引到
基督面前;我们可以说圣经的话有辅导作用,提后三章保罗说圣经乃用劝诫式辅导方法(教
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使人完全的话语。
在提后四章中,保罗劝勉提摩太以圣经作为劝诫式辅导的实际内容: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提后四:2)。
提摩太必须运用神的话,作辅导(责备、警戒、劝勉)工作,方可达成传道的工夫。这样说
来,辅导中的劝诫乃是以圣经的原则和教训的劝诫。保罗在歌罗西书及提后所说的实乃同一
的事。这两段经文的意思很明显,乃是运用神的话,显明人的罪行,改正人的错误及建立新
的生活方式,这方式就是神所称许的公义的生活。由于nouthesis的意义如此丰富,我乐意沿
用它,称圣经辅导为努直达辅导法(nouthetic counseling)。【注十一】
辅导者的感情应否介入
再翻到使徒行传二十章,我们看见保罗“流着泪地”作牧养和辅导。今天,绝少辅导者在辅
导时流泪,可是“努直达”辅导员常常觉得情形非流泪不行。也许我们会说,流泪并不是错
,可是像保罗这样的昼夜流泪好象不必要吧!他所处的时代,乃是鼓励人人表达自己情感的
时代。我们的社会可不同了,现代人不赞成人的情感郁于中而形于外。旧约时代一个希伯来
人心情郁苦时会撕裂衣服,披麻蒙灰(参哀二:10);而对现代人来说,这是欠缺冷静的表现
,现代人在极哀恸时也不会轻易地“哭泣、号陶、咬牙切齿。”这种冷静是好是坏,姑且不
谈,但保罗的眼泪证明他的心极其关注他们的问题,他的眼泪乃是他极其介入的表现。在林
后十一章廿九节中他说:“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约翰在他书
信中也说:“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约三:4)【
注十三】这样看来努直达辅导者必须深深地介入他所辅导的人的问题中去。
近年来有一个流行的辅导法,是劝人不要受被辅导者的问题所影响,辅导者的感情不能受波
动。据这个说法,理想的辅导者应该是保持其“职业性”,态度木然,身穿白袍,面无表情
。【注十四】他们认为辅导者正如普通的医生一样,也应该有一套“临床”的态度。他心中
可能充满激动的情绪,他的言行最好不要泄露自己真正的感觉。他不能面露惊讶之色;而不论
被辅导者所提出的是好是坏,他也不能表现自己的意见的。他必须常常保持中立,不判断他
人的态度,也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被辅导者必须完全坦白,而辅导员必须隐藏自己的
个性,这是一个双重标准。
如此的中立,实际上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迟些时候再详细讨论这一点。这里我们只要提出
一点,就是圣经辅导激动和紧张的情形,常常令让辅导者不得不站起来,在房间走动,高声
呼叫、大笑,甚或伤心流泪。
辅导的总归——爱
努直达辅导法(nouthetic
counseling)最终目的为何?保罗在提前一章五节中说:“我们命令(教导)的总归(最高目
的)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英文译为“教导”一词,应加上“具权威的”,全句乃是这样:“我们具权威的教导,目的乃
是爱。”原文parangelia意思乃是具有权威的教导。在这教导中,神的权威在其中。因此,
讲道及辅导的目的就是促使人爱神和爱人,因为这是神的命令。耶稣将守律法简要说明之,
就是爱。
在《圣经》中权威与爱是互不冲突的,是一致的
“爱”是人类的大问题,充满罪恶的人如何爱神爱人呢?自从亚当犯罪之后,人就有了罪感
、虚伪和猜疑,而天然的人无法有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这些已不可能做
到了,因为人生出来就有犯罪的性情,他原来的本性被歪曲了,可是它们是达到“爱”的途
径。这表明保罗说爱是“从”这些质素而来。神具权威的教训,借着祂的话,无论是公开的
(在讲台上),或是私下的(在辅导时),是圣灵藉以产生爱心之方法。
讲道及辅导之大前提乃神的荣耀。然而这荣耀之下美丽的光辉就是爱。圣经简单地给爱一个
定义:神律法的成全。爱是一个对神对人能负责任的关系,爱这关系之达成,乃由于人负责任
地遵守神的诫命。因此,圣灵祝福的讲道及辅导,使人透过福音及神使人成圣的话而有清洁
的心,无亏的良心,及诚恳的信心。这样看来,努直达辅导法(nouthetic
counseling)的目的在圣经中已经明显的看到:使人凭着爱遵行神的律法。
带着权柄的辅导
请留意,基督教辅导必须运用“权威性教导”,这也是说,直接式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少不了
的。技巧和方法,必须有助于目的之达成,方为有效,“目的”不是叫人无所不用其极,乃
是引导人用适当的方法;当辅导员留心在“清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
时,“爱”就油然而生了。辅导工作乃要改正从人的堕落而起的罪行。当人背叛神后,他的
良心醒悟过来,他开始惧怕神,逃避祂,企图藏起来。最后,他知道不能逃脱神的面,他就
改变政策,推卸责任,责怪他人。因此,辅导员力申人要回转归神;而不是逃避和躲藏;他劝
导人要承认自己的罪,祈求基督的赦免,而不是推卸责任,将错事归咎他人或其它事物。在
伊甸园中,神正式面对亚当夏娃二人,不让他们逃避;亚当进入树林,神将他找出来,为要用
说话,改变他。在整个神与亚当的关系上,神首先用祂的话语将这关系建立,跟着撒但使人
怀疑神的话,破坏了这个关系;最后,神用祂的话重建此关系。祂首先引导人正视及承认自己
的罪,然后给予他盼望——应许在基督里人有得救的盼望。
拿单当面指责大卫,及基督当面劝诫彼得(在他三次不认主之后),方法也是一样。在基督
身上,我们也清楚看见他面对十字架,舍身流血,亲身为我们面对了,满足了神的忿怒;他并
没有躲在客西马尼园,或是看见十字架便逃跑;他不求饶,也不辩解,也不自卫,乃勇敢地背
负神的怒气;努直达(nouthetic)辅导方法实际上处处反映基督救赎我们的方法,这解释了
圣经辅导的基础及运用神的权柄的原因。
努直达式面对的失败
有人问:“你们有失败的时候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努直达辅导法”自从开始实行至今
,它的失败率比其它辅导的失败率少很多。失败的因素常常很复杂,不易分析。当辅导员做
事不周时(例如,没有好好地明白被辅导者所有的困难及问题),可能还有其它因素渗杂,
令他失败;这样他便很难知道失败原因何在。
当失败来临时,辅导员应该小心问一问:“谁失败?”这次辅导失败是无可否认的,可是究竟
谁失败呢?路加福音十八章十八至三十节的故事,那一次的辅导是失败的。基督是辅导者,
他不可能失败,可是被辅导者失败了。那青年人被基督辅导时,正中要害,他做不来,基督
要他将产业变卖,分给穷人,以证明他服事人及爱人的心是真实的,诚恳的。然而这青年的
官“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他的反应表明他守律法的自豪之言实在是肤浅
的。这次的失败,正如其它类似情形(许多人离开基督,不再跟随他)一样,是被辅导者的
失败,不是辅导者的失败。
另外一些情形,是被辅导者视失败为成功。比方一些被辅导者不愿意改变自己整个生活方式
,于是视目前问题的解决为成功。他们只求解决眼前困难,而不愿意更深地挖掘出基层问题
(那将会影响许多方面,而眼前困难只是这基层问题所引起的一个问题而已)。【注十五】
这样贸然终结了辅导,虽然受辅导者觉得很成功,却是失败的。
由此看来,失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从几方面来看。辅导员面临一些失败,乃是无可避免
的,因为他自己是罪人,他所辅导的人也是罪人。失败有时是难免的事;然而,他的失败绝对
不能与其它辅导或心理治疗的失败相提并论。那些受“治疗”者经过经过长年累月的辅导不
但没有好转,情况反更坏了,相对而言,“努直达”辅导者的成功率是很高的。
上文提到失败,现在要谈到“成功”。何谓辅导的成功?完全的成功包括被辅导者达到圣经
所指定的改变,他自己明白这改变如何达成,知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若不幸重蹈覆辙,当
如何行等。若只有部份目的达成,这辅导只是“部分成功”而已。
一些失败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谈及辅导者的失败。也许最大的原因乃是他对被辅导者的埋怨及辩解过度同
情之故。有很多时候,被辅导者会涕泪交流,告诉你他的可怜遭遇,那时你也许会觉得他的
情形是特殊的,因此“情有可原”。若辅导者认为受辅导者对自己行为没有责任
,他等于是承认自己无能为力,无法帮助来求助的人了。但他这样作,也就等于否定神在林
前十章十三节所给予人的应许及安慰【注十六】。辅导者若发觉自己犯了这样的错,便应该
立刻向被辅导者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再从那里做起。【注十七】
当辅导员过度同情人的推搪,不以为被辅导者应自己负责任时,这将导致他的失败。可
是真正的同情是以真理辅导他,使受辅导者正视自己的罪,鼓励他改变自己来矫正这情况,
就永不引致这样的失败。前者可以称为同情,后者可以称为真情【注十八】。
另一个失败的原因,就是辅导员过于仓猝地下结论。听了人一面之辞,便急忙下定论,是经
常有的错误。不懂得如何深入地明了基本的原因,只在表面着手,也会招致失败。另一方面
,辅导者感情用事(不是正当地运用真情,乃是让情感遮盖了自己的决断)也是失败的原因
之一。这是因为辅导员落在受辅导者的情绪中,不能正当地运用思想,让感情控制一切,引
致失败。努直达辅导者要避免用“高压政策”般地运用权柄,或是缺乏爱心,或是将神的权
柄和自己的私见混淆。因为这样做会失去为他人的好处着想的目标。也许有一些人,不明白
辅导之真义,荣神益人的目的,而轻率从事,他虽表面明白辅导方法,却将辅导作为玩艺儿
,误用辅导方法,害人害己,这些方面我们都要避免。下面我们会讨论到辅导者的资格。
简而言之,辅导者所犯的错误,常常是也受辅导者所常犯的。因此,在明察受辅导者的错误
及罪行时,辅导者必须常常省察自己的生活及辅导方法。换一句话说,受辅导者可以间接地
提醒辅导者的生活是否圣洁,这样,他乃辅导者的良师益友。
辅导员的资格
怎么样的人,才可以有资格当辅导员?让我们回到圣经来看。罗马书十五章十四节中保罗说
:“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诫(辅导)。

“良善”与“知识”,是好辅导员的条件,且是必要的条件;保罗相信,任何满有良善及知识
的基督徒,皆能作辅导工作。上文我们曾提到说辅导乃基督教牧者的首要任务,歌罗西书三
章十六节中,保罗认为彼此辅导劝诫乃正常教会生活之一部份,这种辅导必须基于将基督的
真理,丰富的藏在心里,又运用智能将这些真理应用出来。
换句话说,知识与良善,内容与态度,真理与助人之热诚,在辅导工作上,是同等重要的。
保罗对罗马信徒说,本来他不用写信给他们,因为他深信他们是满有良善和知识的,能
“彼此辅导”,但跟着他又说:
“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特因神所给我的恩典,使我为外邦人作
基督耶稣的仆役”(十五节)。
首先我们要留意的,就是保罗用书信进行劝诫式辅导工作,他说他放胆地提醒他们一些真理
,就是要劝诫或辅导他们的意思。罗马书(尤其是该书下半部)乃保罗劝诫信徒极好的例子
。他的其它书信中,他也直接指导一些教会的难题,他的劝诫就更明显了。在罗马书十五章
中,他说虽然他知道他们能以彼此辅导,他仍是大胆地写信给他们;他知道由于神赐他特别的
恩典,有能力传扬福音,因此他深信他所写的必定对他们有帮助。
其次,我们注意到辅导的才能离不了满有良善及知识。因此一个努直达辅导员第一要紧的,
乃是熟悉圣经。这解释为何有好的圣经和神学训练的教牧人员,可以成为优良的辅导员。对
一个辅导员来说,好的神学训练比一个医学或临床心理学训练显得更为重要。真正的辅导包
括教导真理内容,辅导员需忠告他人,将神的话靠着圣灵的能力,应用在他人的困难和问题
上,因此对圣经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将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藏在心里”不是单单记
忆,乃是明白这些话对我生活的意义,辅导员必须懂得如何运用圣经解决自己的问题,方能
帮助他人。知识与良善应相辅相成,因为辅导员劝诫改正他人的目的,乃是要叫人得益处;良
善包括对受辅导者有真情——
真正的关心和爱心【注十九】,也包括对生命的热诚和盼望,这从基督来的盼望可以使受辅
导者对人生再度有希望的光辉。
除了良善与知识,辅导也需要智能(参西三:16)。箴言一章一至七节中,智能包括下列三
种东西:(一)学问和知识;(二)在实际生活中懂得如何运用真理原则;(三)行为正直信
实,敬畏神。简而言之,智能乃运用真理之能力,使神得荣耀。因此,知识、爱心,还要加
上与人相交的智能。有这三方面,方能作一个好的辅导员。
做牧者的难题
大部份来到笔者的辅导中心求助的人,都是以往受辅导者介绍来的,另外一些是在教会中听
我讲道或是透过电台广播,慕名而来的,但主要的顾客都是曾经得帮助的人介绍他们来的。
有一句话在努直达辅导(nouthetic
counseling)工作十分用得着:“满意的顾客是最有效的招徕术。”一些牧师发现,假如他们
的辅导的确能助人,不久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来求助,使他应接不暇。感谢神,努直达
辅导原则使人可以在短时期内帮助比其它辅导方法更多的人。
努直达辅导方法影响一个牧师整个的教牧工作。一位通晓努直达辅导法的牧者,对他的会友
是满有爱心和坦诚的,他自然而然地会为他们的好处着想,也会以神的荣耀为目的。他说话
不会吞吞吐吐,也不会与人争论;他明白问题的本相,也会直接谋求解决的办法。他的会众
会发觉他要解决的是真正的基本问题,而不是次要的事,他表现一个牧者应有的勇气。再者
,由于他不怕人的批评攻击,而勇敢地施行一些对多人有益的事,虽然有人会感到被冒犯,
可是大多数的人都会尊重他。这样一个人,在他所处的人群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因此
,在保守派教会中,劝诫式辅导训练,对教牧人员,是绝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个实际的例子:
希路是一位曾受努直达辅导训练的牧师【注二十】。他有一个困难,就是有一位信徒,一向
参加另外一间教会,最近开始参加希路的教会。希路曾听那教会的牧师菲利说这人将会加入
他(菲)的教会,希不知道自己应该探访这位弟兄,还是鼓励他继续参加菲的教会。他自己
不愿意冒“偷羊”的罪名。另一位辅导者建议他应该坦诚地来一次谈话,与菲及该弟兄面对
面地说清楚。他建议说:“若你不知如何开始,你可以说:‘我有一个难题。’然后解释这难
题是甚么,于是就从这点开始讨论。”希路接受了这个建议。他先与菲利讨论这问题,菲利
说:“这弟兄已参加你教会的聚会,你可以鼓励他。”他无言以对,于是希路去探访该人,他
开始说:“我有一个难题……”这人跟着说:
“我十分欣赏你的坦直,我也不怕坦白地对你说,菲利可能以为我会加入他的教会,但其实
我从没有这样想。我喜欢你的教会,而其中我最喜欢的,乃是你可以这样坦白率直地与我谈
及这样的问题。”
其后这人加入了希路的教会,成为教会中的中坚分子。我们觉得,假如一位牧者在起初就能
如此坦白地对他的会友,以后再跟他说甚么话也不必迟疑不决了。希路这样作,不但对得起
菲利,也对得起他的会友,他在神面前有清洁的良心。努直达辅导原则使希路不必冒“偷羊
”的罪名。
注 解:
【注
一】nouthesis在希腊原文,含有劝勉、警戒、教导之意。威廉士(Williams)译本译为“辅
导”,而这词即我们在这本书所讨论的圣经辅导法。这词在中文我们姑且直译为「努直达辅
导」,其要义见本章下文。
【注
二】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教义,乃是相信所有信徒皆为祭司。这样,牧师被称为
牧者中之牧者;所有信徒都应该互相牧养,就是保罗所说的互相劝诫,或“当面辅导”。
【注 三】参Kittel,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Vol.IV.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1967,pp.1019-1922及Hermann Cremer Biblio-
Theological Lexicon of New Testament Greek,Edingburgh T and T
Clark,1895,pp.441,442.
【注 四】见R.C,Trench, Synonyms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W.B.Eerdmans,1948, pp.112-114。
【注
五】在圣经中人格之改变包括认罪,悔改,及发展新的合乎圣经的生活方式,这是圣灵的工
作而不是守规条式的去做,“努直达辅导”包括以言语运用神的话,这一切的工作必须以圣
灵的能力去作,方为有效。
【注
六】这里的“为何”也许是修辞式的问题,并不需要解答的(参创四:6),我所要强调的就
是说,基督徒不必问这样的问题,神早已启示给我们知道,为何堕落的人性产生犯罪的行为
。既是如此,努直达式的劝诫和辅导是合理不过的。
【注
七】这就说明了为何“努直达”式辅导可以在数周内(不足数月或数年内)有显著的果效。
【注 八】同注四,p.442。
【注
九】圣经当然有提及管教式的惩罚,Trench认为对基督徒来说,希腊文Paideia“教育”一词
有多一重的意义,因此在新约中这词包括“管教”之意。(同上,p.111,112)管教在圣经
中是视为有益的,以弗所书六章四节中说父亲不可惹儿女的气,要在主里的“教育”(paide
ia)和警戒,养育他们。
【注
十】参帖前二章七至八节,保罗在此描写一个母亲如何以真情对子女,母亲的爱和舍己是最
明显的。
【注十一】既然学院风派都会选一个形容词来代表自己的学说,那我宁愿选nouthetic一词作
为这种辅导法的标帜。最重要的乃是这词所含“运用神的话”的意义。
【注十二】现代人开始有转变,新的一代青年可能较懂得如何表达自己。这种外见的感情表
达,可以是更深的真情流露,也可能只是一时时兴的表现而已。
【注十三】参帖前二:7,8;太四:19;腓一:7,8。
【注十四】F.F.Reichmann曾说:“佛洛伊德认为理想来说,心理分析家对病者应该是一片
空白。”(参 Advances in Analytic, Therap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Patrick
Mullahy,ed., New York Science House,1967,p.l25。) Laurence
LeShan同意地说:“心理治疗最要紧的就是冶疗者的人格不应表露出来,他应该只是一面镜子
,沉默不言。”(同上,pp.454-63)。
【注十五]这些名词迟些讨论。
【注十六】见下文。
【注十七]这一合乎圣经的原则在其它辅导法中不常见。
【注十八】请注意真情感与单单同情的分别。
【注十九】佛洛伊德的学说与此相背,他的方法是冷酷的,不热烈的,甚至是消极的,他反
对爱心的关怀及盼望人得益的态度,他曾写信给Pfister说:“我发觉人类中极少是良善的,
在我的经验中,他们大多是一堆废物而已。”(同上p.61)
【注二十】笔者在过往五年内经常在辅导中心训练一些在神学院受训的人及在职的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