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八日(週日)滅亡與拯救的對比(二)
讀經三遍:羅馬書五17-21
17. 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嗎?
18. 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19.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
20.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
21. 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
聽主聲音:
17. 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嗎?
A. 本節是第三個對比,是兩種生命的對比。一群是在亞當裡的生命,另一群是在基督裡的生命。
B. 「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這是第一種生命,全人類都因亞當所犯的過犯而被死亡折磨。死亡就像一個暴君一樣,肆意蹂躪著全人類。
C. 「何況….更」是指後者優於前者。
D. 「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嗎?」:「所賜之義」是指稱義是一份白白得來的禮物。本句是在形容第二種生命,這群人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領受了浩大的恩典和義的禮物,他們因著耶穌基督一人住在他們裡面,他們將要活出一種王者的生命,將來他們將要與主耶穌一同管治世界。
18. 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A. 這裡是第四個對比,對比亞當的一次過犯和耶穌基督一次的義行。,
B. 「如此說來」原文是「所以」。因此本節是前一段的結論。
C. 「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因著亞當一個人一次的犯罪,罪就入侵到全人類,結果所有人都犯了罪,所有的人也都被定罪。
D. 「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同樣,因著耶穌基督犧牲自己的生命成為挽回祭,他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贖罪的義行,使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的人不但被稱義了,並且得著主耶穌的生命。
19.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
A. 本節是第五個對比,對比亞當的悖逆和耶穌基督的順從。
B. 「悖逆」這個詞是關係詞,悖逆顯出了罪的真正本質,是背叛神。
C.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因著亞當一人背叛神,於是所有的人都成為罪人。因為亞當因著背逆神而犯罪,罪性就進入人性之中,從此眾人都成為罪人。
D. 「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同樣因著主耶穌一個人對父神的順服,願意為人類的罪死在十架上,眾人也因著祂所成就的救恩,也被神稱為義了。
20.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
A. 保羅在此又談到律法,目的是要為律法定位,指出律法在亞當的行為和基督的義行之間有什麼角色。
B.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外添」這個字是「蹓入」之意。律法就像一個不速之客,因著他的進入帶來了更多的過犯。律法具有引誘人犯罪的特點,律法並沒有為被罪所困的人類提供任何出路。
C. 「只是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只是」原文是「然而」。這是為了解決上一句律法叫過犯顯多的問題。雖然罪因著律法的制訂而更顯多了,但是上帝的恩典卻是比罪更加豐富。
21. 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
A. 本節仍是個對比,對比的是罪所帶來的死亡和基督所帶來的永生。
B. 「就如罪作王叫人死」應譯為「正如罪藉著死亡掌權」。由於罪進入人類之中,引發了死亡,使人與神隔絕。所以罪惡就藉著死亡而在人的生命中掌權。
C. 「義」可能是指上帝的公義或是上帝稱信徒為義。
D. 「照樣,恩典也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同樣,神的恩典也是藉著使人稱義在人的生命中掌權,使罪人因著主耶穌基督而得著永生。
背誦金句:羅馬書五20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
禱告指引:
1. 感謝主!過去我是在犯罪的生命裡活著,如今我是在耶穌基督的生命中活著。
2. 感謝神!因著主耶穌一次的義行,使我被神稱義,並且得著主的生命。
3. 感謝神!無論我的罪有多重有多深,都比不上主的恩典的豐富。主的恩典是夠我用的。
4. 感謝主耶穌的田恩典,藉著使我因信稱義而在我生命中掌權,又使我因著主耶穌基督而得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