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腓立比書 4 : 8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6/4/2021 腓4:8

末了,弟兄們,凡是真實的、凡是可敬的、凡是公義的、凡是清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你們都要留意。(腓4:8)

清潔的——hagnos有時譯為「潔淨」或「貞潔」。最初給人宗教情操的印象,提醒人違犯hagnos就不能敬拜神,後來這字不只用來描述外在的潔淨,也應用在內心的純潔、禁止放縱和道德的行為。

只是很奇怪,耶穌從來不用這個字,福音書作者也沒用。這個字在新約只用來形容人內心的純淨,比如林後11:2、約3:3。意思可歸納為「自願作內心純潔的童女」、「跟隨耶穌,操練謙虛、品格無瑕疵」。

很多人覺得hagnos像一把嚴格的道德尺度,不可能有人能合乎這標準,也許這是耶穌沒使用這字的原因。

聖潔不是一把量尺,而是一個目標。保羅要我們專心思想「凡是清潔」的,因為這能轉變我們的思想。保羅知道如果用hagnos來看一個人的價值,人不可能達到標準,神不這樣衡量我們。得著基督之愛的人,是自願設立一個目標,為達到清潔。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道德准则是外在尺度,信仰首先解决的是生命内在尺度,也就是属灵生命的尺度,这个尺度不是量化的,而是当人对神无限恩典产生回应后所带来的生命的翻转和质变,从而让我们的道德可以逐渐清洁。

所以我们不必在道德上用力,更不可以在他人的道德上用力,只要在感恩和施恩上用力,前者是对己,后者是对人,只有我们里面的罪被恩典遮掩,并因为施恩见证神的恩典时,我们才能从内由外变好。

耶稣进入我们的生命中,不是来定罪,而是饶恕和赦免,因为罪不可能被移除,只能被掩盖,耶稣不是改变我们的本性,而是替换我们的本性,所以祈求恩典、常常感恩和向人施恩才能显现耶稣的清洁。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