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以賽亞書 45 : 1-25

我耶和華所膏的古列;我攙扶他的右手,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我也要放鬆列王的腰帶,使城門在他面前敞開,不得關閉。我對他如此說:

讓上帝成為上帝【賽 45:1~25】

和平家人平安:
無論處境如何,神作事超過我們的意念。

【以賽亞書45章1~25節】

※ 金句:諸天哪!自上而滴,穹蒼降下公義,地面開裂,產生救恩,使公義一同發生,這都是我耶和華所造的。(以賽亞書45章8節)

馬丁路德曾說:「人間王國的興衰乃是為了上帝的百姓,世上的君王被上帝興起,也是為了事奉祂的僕人們。」以賽亞先知受感寫下這段經文時,古列還沒有出生,上帝卻也加給他名號(牧人、受膏者),這些都是上帝為了祂選名的緣故。

一、上帝的主權和恩典(1~8)
上帝在第44章嚴詞譴責偶像崇拜之後,指稱一位異教崇拜者是祂的受膏者。上帝雖然譴責偶像崇拜,但在祂旨意的統治下,祂可以使用任何人,包括偶像崇拜者,成就祂自己美善的旨意。古列成為耶和華的受膏者,這名稱原是賜給以色列的祭司、先知與君王,如今古列竟蒙賜予,這說明了耶和華不僅是以色列的上帝而已,更是全世界的上帝。上帝的名給古列認識,再給以色列民認識,最後的目的是讓以色列民成為耶和華的見證。上帝要他們的眼目從仰望政治性的古列,轉向仰望真正使他們從被擄得釋放的彌賽亞。上帝有權柄指揮外邦君王,因此上帝的百姓之盼望不在人間的君王,而在於上帝的主權和恩典。是創造主呼召古列和受苦的義僕,將毫無盼望的世界完全更新了,上帝必會使其「發生」,所以是人理當讚美祂。

二、遠超過「諸神」(9~25)
世人不免對於上帝做事的方法有質疑;上帝怎能藉外邦君王救贖祂的百姓,祂怎能如此行呢?為了說明上帝對於自己的計畫有完全的主導權,先知用比喻來說明。例如:陶土(指以色列)對於窯匠應該只能順服和倚靠,豈能爭論說:「你做什麼呢?」甚至說:「你沒有手嗎?」以致於上帝在第11節以諷刺的語氣來挑戰世人:「難道你們要命令我嗎?」以此來反駁世人的質疑。原來本為塵土的人,基本上應該回到神學家卡爾巴特所說的:「讓上帝成為上帝吧!」因為祂是全人類的上帝,所有世上的人不需要積功德,或做些什麼,只要單單仰望救主耶穌基督就必得救。最後第24至25節裡,先知以強烈的語氣說,人的盼望和辨明是非的源頭全在乎耶和華,人不當以自己誇口,誇口的當以耶和華誇口。

《默想》只要單單仰望救主就必得救,在救恩的事上,我信靠上帝的方法嗎?

《祈禱》親愛的天父,我的盼望不在於人間君王以及任何權勢,而是在於祢的主權和救贖的恩典,因此我要單單仰望祢,並傳埸祢聖名,禱告奉靠主耶穌的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