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之事

閱讀: 希伯來書11章1-6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列王紀上12-13章;路加福音22章1-20節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章1節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原子時代始於1945年7月16日,當時第一枚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個偏遠沙漠中被引爆。但在人們還未發明儀器能看到這些建構宇宙的微小元素之前,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約公元前460-370年)就已經察覺到原子的存在及其威力。德謨克利特所理解的是超過他眼睛所能看見的,後來原子論也因而產生。

聖經告訴我們,信仰的精髓就是相信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事物。希伯來書11章1節斷言:「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現中修訂版)。這種肯定不是一廂情願或正面思考的結果,而是信靠那位我們無法看見,但卻在宇宙中確實存在的上帝。上帝的真實性彰顯在祂手所造的萬物中(詩篇19篇1節),且藉由祂的兒子耶穌來到世上表明祂對我們的愛(約翰福音1章18節),讓我們看見祂那我們原本無法看見的特質與心意。

正如使徒保羅說:「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傳17章28節),因此「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哥林多後書5章7節)。然而,我們並非單獨前行,因這位我們看不見的上帝時刻與你我同行。

在這眼見為實的世界,你要如何憑信心生活?
有什麼使你信心堅定,在哪方面你要學習更信靠上帝?
天父,有時候我難以相信自己看不見的事物。
但祢已應許祢的愛永遠長存,而且祢永不離開我,
也不撇下我。請幫助我對祢的應許堅信不移。
作者: 柯貝爾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在希伯來書10章23-25節,作者呼籲讀者要堅守信心之後,第11章一開頭就定義何為「信」。這是深入探討一個特定主題的方式。作者將「信」定義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1節)。他用兩個希臘字來解釋「信」,翻譯為「實底」的希臘字hypostatis意為「本質」;翻譯為「確據」的希臘字elenchos意為「證據」。這兩個字都強調,「信」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來回應我們所確知的真理。儘管對未來的盼望和渴慕仍有許多尚未實現,也無法看見,但有信心的人因著上帝以往的信實,以及相信祂今後的引領,仍會不斷前進。希伯來書11章追溯了猶太歷史上的信心偉人,以他們為秉持積極信心生活的典範。作者最後提到耶穌,表明祂是最偉大的信心偉人,更是典範中的典範(12章2-3節)。

白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