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羅馬書 2 : 17-29

你稱為猶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著神誇口;

十一月廿六日(週二)掛名的猶太人─虛有其表

讀經三遍:羅馬書二17-29

17. 你稱為猶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著神誇口;
18. 既從律法中受了教訓,就曉得神的旨意,也能分別是非(或作:也喜愛那美好的事);
19. 又深信自己是給瞎子領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
20. 是蠢笨人的師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識和真理的模範。
21. 你既是教導別人,還不教導自己嗎?你講說人不可偷竊,自己還偷竊嗎?
22. 你說人不可姦淫,自己還姦淫嗎?你厭惡偶像,自己還偷竊廟中之物嗎?
23. 你指著律法誇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神嗎?
24. 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們受了褻瀆,正如經上所記的。
25. 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禮固然於你有益;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禮就算不得割禮。
26. 所以那未受割禮的,若遵守律法的條例,他雖然未受割禮,豈不算是有割禮嗎?
27. 而且那本來未受割禮的,若能全守律法,豈不是要審判你這有儀文和割禮竟犯律法的人嗎?
28. 因為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
29. 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
聽主聲音:
17. 你稱為猶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著神誇口;
A. 「你稱為猶太人」為了陳述福音真理,保羅現在又對一位假想的對象說話,讓羅馬的讀者能知道他現在是在指出「猶太人」的錯誤。
B. 「你稱為猶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著神誇口。」保羅指出猶太人常常引來自誇的五個特點之二點:
 猶太人倚靠律法。指他們以擁有律法為傲。
 他們指著神誇口:猶太人是一神的信仰,使他們與信奉多神的外邦人分別出來,這是他們引以自豪的。
18. 既從律法中受了教訓,就曉得神的旨意,也能分別是非;
A. 此節繼續指出猶太人常常引來自誇的五個特點之其餘三點
甲、 從律法受教訓:猶太人的家庭教育是以摩西律法為主。
乙、 曉得神的旨意:藉著摩西律法的教訓,猶太人自認明白神的心意。
丙、 能分辨是非:分辨是非是律法教訓所產生的結果之一。
B. 保羅曾經是法利賽人,他們把摩西律法擴充至六百多條的口傳律法,為要精確地遵守神的律法,他們以此自豪,自命比眾人更優越。然而他們內心卻因著自己的行為失去對神的敬畏,耶穌指斥他們是粉飾的墳墓。
19. 又深信自己是給瞎子領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
A. 神在賽四十二6-7應許「我─耶和華憑公義召你,必攙扶你的手,保守你,使你作眾民的中保,作外邦人的光,開瞎子的眼,領被囚的出牢獄,領坐黑暗的出監牢。」四十九6神也應許「現在他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
B. 猶太人自以為神的這些話是設立他們成為那些沒有律法的外邦人的指引。
20. 是蠢笨人的師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識和真理的模範。
A. 「是蠢笨人的師傅,是小孩子的先生」這二句是對杖的文句。蠢笨人即是小孩子,師傅即是先生。擁有律法的猶太人面對外邦人自認為在地位上如同老師,沒有律法的外邦人如同該受教的小孩。
B. 「在律法上有知識和真理的模範」模範是指「體現」。總結以上所說,猶太人有這種優越感是因為他們藉著神賜給他們的律法,使他們在知識和真理上比外邦人有更具體的體現。
C. 既然因著律法猶太人在知識和真理上要比只有自然啟示的外邦人有更具體的彰顯,他們就應該在認識神和實踐神的真理上更表現出他們的果子來。然而,保羅將接著指出他們的失敗。
21. 你既是教導別人,還不教導自己嗎?你講說人不可偷竊,自己還偷竊嗎?
A. 21-22節是保羅藉著向自己在信中假設的對象提出四項質詢,來指出猶太人的失敗。
B. 第一項質詢:「你既是教導別人,還不教導自己嗎?」意思是猶太人教訓別人真理自己卻不行真理。
C. 第二項質詢:「你講說人不可偷竊,自己還偷竊嗎?」十誡第八誡吩咐不可偷竊,然而猶太人竟然也偷竊。
22. 你說人不可姦淫,自己還姦淫嗎?你厭惡偶像,自己還偷竊廟中之物嗎?
A. 第三項質詢:「你說人不可姦淫,自己還姦淫嗎?」這是十誡的第七誡,猶太人雖然常常談論,但許多人還是犯了此罪。
B. 第四項質詢:「你厭惡偶像,自己還偷竊廟中之物嗎?」本句的原文「你這厭惡偶像者,偷取聖殿。」意思可能是指猶太人經常出現不尊重猶太人聖殿的行為,也可能是指當時真的有猶太人去偷竊外邦人神廟中的貴重物品。
C. 雖然多數的猶太人並不會犯了保羅在這裡質詢的罪惡,但因猶太人常常自命清高,滿以為自己是與神立約的百姓,便比外邦人更優越。保羅在這裡的質詢是要指出猶太人若知法犯法,他們是罪加一等。
23. 你指著律法誇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神嗎?猶太人以律法誇口,若沒有遵行律法就是干犯了律法,這樣就是玷辱了神。
24. 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們受了褻瀆,正如經上所記的。
A. 保羅這句話可能是引自賽五十二5「耶和華說:我的百姓既是無價被擄去,如今我在這裡做什麼呢?耶和華說:轄制他們的人呼叫,我的名整天受褻瀆。」
B. 當猶太人沒有遵行神的律法,不但他們自己玷辱了神,還連帶引起外邦人不尊重神的名。
C. 在保羅的時代,外邦人極其討厭猶太人,他們認為猶太人為「最可厭惡的民族」;「一群最下流的奴隸」。在歷史上,猶太人在許多時代是世界上最為人憎惡,最不受歡迎的人物。
D. 在某些時代中猶太人非常憎恨異己,完全缺乏社交性,他們經常把自己關閉在一個堅牢的小小社群裡,把其他人關在外邊,他們對於外邦人的崇拜,表示輕視的態度,對於外邦人的需要,完全缺乏憐愛的心。
25. 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禮固然於你有益;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禮就算不得割禮。
A. 猶太人最引以為自豪的就是他們認為他們與上帝有特殊的關係,上帝對他們有特別的恩寵,因為他們身上帶著帶著與神立約的記號──割禮。
B. 「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禮固然於你有益」保羅是猶太人,他向猶太人指出,割禮要有作用,一定要同時遵守神的律法。割禮只是摩西律法的一部份,猶太人不能只守割禮卻把其他的律法置之不理。
C. 「有益」是指一18的免去神忿怒的審判。受割禮又遵行神的律法,就能免去神忿怒的審判。
D. 「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禮就算不得割禮。」「算不得割禮」是指失去了它的功用。雖然割禮是神子民的記號,但若干犯神的律法,割禮並不能保證他能被神留在神子民的群體中。
26. 所以那未受割禮的,若遵守律法的條例,他雖然未受割禮,豈不算是有割禮嗎?
A. 前一節是指著受割禮而不行律法的猶太人說的,本節則說到那沒有受割禮卻遵行律法的外邦人。
B. 保羅在此指出有二種割禮,一種是外在的割禮,另一種是內在的割禮。
C. 內在的割禮是指從內心去實踐遵行神的律法。那些遵行神律法的人,即使沒有受過外表的割禮,其實在神眼中,他們被算為有割禮的。
27. 而且那本來未受割禮的,若能全守律法,豈不是要審判你這有儀文和割禮竟犯律法的人嗎?
A. 「全守律法」是指有一些忠誠的外邦信徒,他們因著內心順服聖靈的指引,奉行愛的誡命,他們就是全守律法的人。
B. 「儀文」是指寫下來的東西。儀文和割禮是指摩西律法。
C. 保羅繼續地指出那些徒有割禮的猶太人,將來還要受那些因著相信福音而真的能全守律法的外邦人的審判。
28. 因為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
A. 保羅在這裡提出一個觀念,猶太人的特性不是種族的事,猶太人與割禮沒有關係。猶太人的特性是行為的事。
B. 有許多所謂猶太人,他們純粹只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身上帶有割禮的記號,其實並不是真猶太人。
C. 有許多外邦人,他們沒有聽過亞伯拉罕,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受割禮,但他們卻是真猶太人。
29. (然而)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
A. 本節經文有三組對比:「外面」對比「裡面」;「肉身」對比「心裡」;「儀文」對比「靈」
B. 「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猶太人是指真正的神的子民,他們是從心裡奉行神旨意。
C. 「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真割禮」是指真正神子民的標誌,不在於摩西律法(儀文)上所規定的外在的割禮,而是在乎靈,也就是已經被聖靈取代了。
D. 本節和弗一13-14所說的相同「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
E. 「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神的稱讚是指蒙神接納成為祂的子民,有份於神的救恩和國度。外面行割禮的人企求從人而來的稱讚,而裡面行割禮的人,卻得到從神而來的稱讚。
F. 「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猶太人」這名稱是由他們的祖先「猶大」支派來的。「猶大」這名字是「讚美」之意。猶大出生時,他母親說:「這回我要讚美耶和華」。他父親祝福他時說:「猶大啊!你弟兄必讚美你。」因此,保羅此句話有下列的意思:那些心裡行割禮的人,他們所領受的有讚美意義的名字(猶太人)不是從人來的,而是從神來的。

背誦金句:羅馬書二29
「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

禱告指引:
1. 感謝神,讓我因著悔改信耶穌而成為真猶太人。
2. 求神讓我不作掛名的基督徒,而能從心裡順從聖靈,過遵行神旨意的生活。
3. 為你所認識還未成為真猶太人的掛名信徒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