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2021 詩4:1
顯我為義的神啊,我呼籲的時候,求你應允我!我曾在困苦中,你使我寬廣;現在求你憐恤我,聽我的禱告!(詩4:1)
禱告——如果神早已知道我們的需要,祂安排了我們的環境、事件來達成祂的目的,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禱告?如果我們禱告得夠迫切,神會改變計畫嗎?
猶太人拉比的回答值得深思。他們說希伯來字的禱告(tephilla)含有字根palal,意思是「審斷、分辨、搞清楚或決定」的意思。所以禱告不是請求神按我們的意願成就,乃是我們要了解神的意願;禱告的目的是改變自己。
希伯來思想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能和造他的主有交談,禱告正是使我們成為人的途徑。我們可以用哭泣、呼喊、怒吼、祈求、讚美、跳舞、歌唱和工作來和神對話。
希伯來文中的禱告是反身動詞,對象是主詞自己。禱告是求神來塑造和改變我們。
那麼,是否神就不必理會我們的禱告了?當然不!神會回應我們。禱告乃是開通我們的耳朵,讓我們可以聽見神的心意。
转自《宣教日引》
各位蒙召的弟兄姐妹,平安!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知晓和明白神的心意,但我们确信神对我们的带领是明确的,就是让我们行过死荫的幽谷后站上得胜的巅峰,经历创伤和打击后在敌人面前摆设筵席,这是我们祷告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耶稣之所以降世为人,被钉十架,是因为他已经确信三天后的复活和荣耀,他是在复活节的清晨站在坟墓门口,遥望周五傍晚十字架上的痛苦,人生不是生老病死和向死而生,而是复活的人在人间见证复活的主。
或许我们的祷告是从痛苦的呻吟和求救的呼喊开始,但都将以哈利路亚得胜的确信和力量结束,祷告就是要祷告到得胜为止,耶稣已经得胜了,什么时候我们也相信会和他一同得胜,我们的祷告就蒙垂听了。
新泽西主恩堂
中文堂牧师
戎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