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經文

出埃及記 14 : 10-18

法老臨近的時候,以色列人舉目看見埃及人趕來,就甚懼怕,向耶和華哀求。

出埃及記 15 : 1-11

那時,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唱歌說: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

出埃及記 23 : 14-17

「一年三次,你要向我守節。

希伯來書 11 : 24-29

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

啟示錄 12 : 10-12

我聽見在天上有大聲音說:「我神的救恩、能力、國度、並他基督的權柄,現在都來到了!因為那在我們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

馬太福音 26 : 1-16

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就對門徒說:

箴言 4 : 23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0314讚美榮耀君王耶穌基督

20210314主日信息 講題:讚美榮耀君王耶穌基督 講員:李怡瑱牧師
經文:出14:10-18、15:1-11、來11:24-29、啟12:10-12、出23:14-17、太26:1-16
金句:弟兄們是靠著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戰勝了牠,他們甘願犧牲,視死如歸。 (啟12:11)
出埃及記14:10-18從摩西來看讚美主。使神的名得榮耀:神行審判時,使人得知祂是耶和華。我們的信仰歷程如同出埃及一般。埃及代表世界,法老代表世界的王。我們受轄制不自由,耶穌寶血重價將我們買贖,逾越節的羔羊預表耶穌。十災是針對埃及所拜的眾偶像。有些信徒因為要信耶穌,受到家人威脅,斷絕關係、不分遺產。以色列人匆忙逃離埃及,麵團尚未發酵。前方面對大海,後有法老追兵,百姓害怕、懷疑、懊悔。許多時候,面對困難或逼迫,使我們走頭無路,我們也是像以色列百姓一樣,諸多埋怨,寧可重回埃及當奴隸。摩西雖不知前路,心中想必也是懼怕,但他確信神的救恩。摩西向主哀求,神要他做兩件事:吩咐百姓向前走、摩西要向海伸杖。
站立在神的應許上,使用神賜的權柄,對環境說話,彰顯神國度的榮耀。現今正是傳福音、靈魂收割之時,是屬神兒女作見證、挺身昂首、剛強壯膽之時。使者轉到後頭,隔開法老馬兵與以色列民,後來以色列民安然行過紅海,埃及全軍則覆沒在深海中。
出15:1-11摩西發出讚美,耶和華是戰士,誰能像你至聖至榮、可頌可畏、施行奇事?
主再來之前,神藉著災難在全地施行審判,要除滅一切偶像。我們要更迫切的為親友能棄絕偶像,靈魂得救代禱。
台灣目前的旱象也是受審判的徵兆。有縣市政府連結公廟舉辦祈雨法會。四月份也有偶像與信眾在中部縣市繞境的行程。我們要為此迫切禱告、為國家百姓悔改認罪,求神赦免這地的罪孽。求主興起祂的百姓,差遣祂的工人廣傳福音,讓全地球告主名,就必得救。
希伯來書11:24-29顯出摩西心中所認識的神,他看為「基督」,也就是為「主」所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他在服事之前已想過要付出的代價(出3荊棘烈火的異象),他放下埃及的學問、財物、法老女兒之子的身分地位、榮華富貴等,選擇要事奉榮耀的王耶穌基督。
挑戰弟兄姐妹在主再來之前,是該仔細計算代價的時候,預備好心放下今世的名利地位財富等等,盼望屬天榮耀國度的賞賜。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腳踏兩條船),求神光照,使我們計算好要付的代價,不走回頭路。從去年到今年,疫情影響進出口、貿易事業,許多人因投資起起伏伏而感到恐慌、無助、不平安。這樣的挑戰只是開始。V.27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摩西的行動顯出他的信心。思想摩西何等靠近神,照神吩咐要按天上的樣式做各樣物件,他可以清晰地看見,下載屬天的榮耀,可以做出合神心意的選擇。我們也該尋求開路者的引導,並全心順服。
啟示錄12:10-12魔鬼知道時日不多,氣憤而來。求主堅固我們的信心,基督國度權柄已經來到。靠羔羊寶血和我們所見證的道,我們能勝過撒旦。我們要運用屬天權柄,甘願犧牲視死如歸。「犧牲」關乎價值觀,主耶穌是王,配得我們獻上所有。讓我們把心放在為我們犧牲的主身上。摩西看見了,他情願放下地上的一切。
出23:14-17一年三次守耶和華的節期,不可空手朝見神,不忘神救贖之恩,要把神當得的榮耀歸給祂。
馬太福音26:1-16馬利亞膏抹耶穌是為主安葬作預備,她單純愛主所作的美事,主說要普世傳揚。反觀猶大以三十塊錢賣了主是為錢,形成強烈的對比。甚至猶大可說是出賣自己(靈魂)。今日我們這些屬主的門徒,是否會像在耶穌身旁的猶大,遇到試探而出賣主呢?我們是像馬利亞一樣愛主,甘願犧牲,作在主身上,蒙主記念到永遠;或是為自己盤算呢?
箴言4:23要保守我們的心。耶穌也說: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我們要好好思想奉獻這件事。詩歌香膏的玉瓶:這香膏的玉瓶,是我所有一切,我打破獻給祢主,我知道我不配。我們的一切是屬於神的,理當獻上。摩西選擇順服跟隨天上尊貴的君王,更勝於地上不可一世的法老。我們也該思想自己真正所跟隨所事奉的為何?
回應詩歌:香膏的玉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