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講題:恆切的禱告(詩篇七十:1~5,使徒行傳三:1~10)
陽台上的花卉
本教會辦公大樓的二、三、四樓,面西都設計有放置花草的陽台,廿三年前來本會的時候,它們存留的只是一些枯乾或零落耐乾的植物類,那時從陽台的外觀可看出,當時設置的美意;詳細一看,就發現至少有好幾年,已不再有茂盛的花草。這幾年來,呂牧師帶領年青人一齊用心重新栽植花草,在每年春天會開很多的花,特別是花期長的九重葛;今年春天它們長的更多更美了,佈滿了二、三、四樓的陽台;從這些花草,我學到許多基本的知識,這些花草需要不間斷的有足夠「水份的供應」「土壤的供應」「肥料的供應」,更特別的是,當他們正開花時,它們更需要有充足的水,才不會掉落花朵或樹枝枯乾。同樣的,今日基督門徒的靈命,要有活力與生命力,就要如同保羅所說的:「盼望要喜樂」、「患難要忍耐」、「禱告要常常」;這也是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其中之一的「恆切的禱告」。
申初禱告的時候
「申初」也就是下午三點鐘的時候,彼得、約翰兩位門徒到聖殿去禱告,這是今天所看到故事的開頭描述,也就是猶太人信仰生活之一項;猶太人每天至少會有三次的禱告;我們當中或許也有人會說,我也每天三餐都禱告,三次禱告並不多啊!有人三餐加上早晚(即睡前、起床時)就有五次禱告啊!但猶太人的信仰生活的三次禱告,不是形式或例行的禱告,而是真正信仰生活上的禱告,其中當然也包含「親近上帝」、「遇見上帝」、「懇求上帝」或是「認罪禱告」、「尋求異象的禱告」;如果以詩篇的禱告類型,我們可以列出如:敬拜、讚美、悔罪、懇求、感恩、信靠、安慰……今天所讀的詩篇就是懇求上主幫助的禱告;詩篇也呈現禱告是信徒生活中的部份,它是隨著生命存在的,因此有人比喻「基督徒的禱告,就是基督徒的呼吸。」,既然是呼吸,你還會討論它是否重要?你會詢問呼吸對我們重不重要?當然不會。
回頭看看我們的信仰生活,我們有多少時間向上帝禱告?我們每一次的禱告會多久?最近我才親耳聽見,「五分鐘的禱告就很久啦!」可能是指一般禮拜中的禱告,但個人的禱告,許多人也覺得半小時就太多了,因此沒經驗的人很難想像,怎麼有人會用一、二小時或更多的時間禱告?當然我們和三位一體的上帝關係好時,或不止用悟性的禱告,也用靈的禱告時,我們就能可以有更多更久與上帝交通的時刻,不是嗎。「這卻怎麼樣呢?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林前十四:15)
施以諾牧師曾從父親聽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有天他在父親施達雄牧師的書房裡玩,當時爸爸正忙著預備他的講道篇,這位年幼的孩子自行玩了一陣後忽然叫著:「爸爸!爸爸!」,正忙著的施達雄牧師回了兒子「什麼事?」,兒子回爸爸:「爸爸!爸爸!」,爸爸又問了一次「什麼事?」,兒子回說:「沒事,就是喜歡叫爸爸!」,並不是兒子有什麼需求或要事,他們父子的關係更親近。
許多基督徒常會有一種現象,有需要時再禱告。對照猶太人每天三次的禱告,晚上、清早、下午,這讓他們在信仰生活,維持能更親近上帝、遇見上帝,且在世俗生活中分別為聖,猶太人每天三次的禱告,不是形式、例行,而是維持與上帝更親近關係的方式。你是否常在有意無意中呼叫「阿爸上帝」「救主聖子上帝」「聖靈上帝」?你並不是有事,而因你是祂的兒女。
舊約聖經中的猶太人但以理,雖然被擄在外邦國,但仍維持每天三次禱告的信仰生活方式,他排除各種艱難來進行,如聖經說:「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上帝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六:10),「他們對王說:『王啊!那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蓋了玉璽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禱。』」(但六:13),但以理每日三次禱告不但沒因環境變遷而停頓,甚至遭遇生命威脅的艱辛時,他仍然每天有至少三次的禱告,讓他屬靈生命更堅強與滿有能力且不懼怕。
如果每一個基督門徒,都能有每天固定的時間親近上帝,不但可以剛強壯膽,不容易軟弱,甚至可以戰勝撒但的挑戰;且能讓你經由禱告的生活,經歷上帝的成全與賜福。或許有人會說,我隨時隨地都在禱告,但也可能沒有在禱告。如果我們每天有固定時間禱告親近上帝,我們的思想與靈命將更健康正面,如同有健康的免疫細胞,可以抵擋與排除病毒一樣。國際間有人研究O型血型的人較不易感染肺炎病毒,但如果屬靈生命非常強健的基督門徒,將會更有能力抵抗屬靈病毒的入侵。
蘇格蘭長老教會有一個傳統,每年都有一次大型的講道聚會,其中那天有一位長輩的牧者,在前往聚會的途中,巧遇一位神學生,用餐時,神學生聽見這位老牧者禱告說:「上帝啊!我最近較重聽,我向祢祈求今天會找到一個靠近講台的座位;還有我最近鞋子破了,天氣又變冷,我希望祢賜給我一雙新鞋子;還有今天我需要有一個住的地方,求祢賜我一個免付費或是很便宜住宿的地方。」,神學生在身邊聽完這位老牧者的禱告,有一點不明白甚至有一點批評,這位牧者的禱告怎麼那麼膚淺,真是「成功神學」,只求看得的到需求?
那天一到達會場以後,前排的一位姐妹,將一個空位讓給這位老牧者,那原本是她為父親的預留座位,但父親已趕不及這場聚會;聚會進行禱告時,這位讓座的姐妹是站著禱告,老牧者是跪著禱告,姊妹看到老牧者腳上那雙破掉的鞋子,聚會完姐妹主動告訴牧者,自己的父親是一位製鞋師父,她希望送一雙鞋給老牧者,也順口問老牧者是否有住宿的地方,因她原本預定的一間房間客人取消,她願意免費提供給老牧師住宿。聽完這個故事,我們是否認為這種故事太「成功神學」或太「幼稚」,但我最大的感動是,老牧者一生為主服事,他真正明白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上帝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可十:15),禱告的誠心與完全的交託,正如我們什麼話都可以向祂傾吐祈求,祂會依祂的旨意成全。我們也相信祂的應許:「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十一:24),這是救主耶穌親自的應許嗎?為何我們要像那位有神學造就卻沒有單純的信心的神學生,質疑老牧者的禱告呢?看來重要的是禱告的誠心,而不是禱告的方式或用詞華麗與否,老牧者的禱告正是在聖靈裡的禱告:「親愛的弟兄姐妹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猶一:20)。
禱告的能力
一、有屬靈的看見(徒三:4)
彼得要那位乞錢的對方「看他們」,他要給他的,不是他所期待的而已,他們給這位有需要的人,是健康起來,不但身體得醫治,心也剛強,靈也因耶穌基督而得救,這不就是今日基督教會存在目的嗎?當然台灣是一個充滿諸宗教的大環境,如有沒有更特殊的能力,人們會進入嗎?雖然我們邀請那些有需要的人們進來,不會百分之百人人都能完整、被成全,如有人進來靈魂未得救就離開;有人靈魂得救,未被造就就離開;有人得救且被造就,經歷門徒訓練,也改變了他們的生命;我們絕不會因一、二位離開就說搶救靈魂的工作無效,這很正常;我們屬靈的眼光,看見我們努力搶救他們的靈魂,卻遭遇如同10個痲瘋病人得醫治故事,最後只留下一位,我們也要為只剩一位而讚美感恩,何況留下且被門訓,生命改變的人仍然是那麼多。
恆切的禱告,讓我們有屬靈的看見、屬靈的眼光。使徒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屬靈的看見,帶更大的賜福給人。也能活在盼望與信心之中。
二、傳福音有能力(徒三:6~7)
彼得、約翰二位門徒,照時間禱告,也就是在生活中,沒讓生活冷卻了禱告的生活。我們是否剛剛經過一個過年的長假,過年期間不知有多少人仍持守禱告的生活?或是過年休假了,靈性生活也如同放在冷凍庫,冷藏室成為冷冰冰的,我們還需要重新解凍。寒假中,有一群教會的年青人,仍在上午前來教會讀經靈修禱告,短短的寒假假期,他們讀完好幾卷聖經,如果如此進度向前,他們的靈性一定更加增長。同樣恆切的禱告,是不能休假的,一開始我們提到禱告如同呼吸,如果是呼吸,我們就更能明白,禱告是不能停的,英國文學、神學作家,也是納尼亞傳奇作者C.S魯益師曾經說:「只有服事不禱告的人,是驕傲者;只有禱告,不服是的人,是懶惰的人。」,我們也要如此呼籲說:「只有傳福音不禱告的人,無法戰勝魔鬼;只有禱告,沒有傳福音的人,是那不忠心的僕人。」
恆切的禱告生活,才能讓我們成為一個傳福音有能力的人;我們不希望一個基督門徒不傳福音,我們更不希望一個傳福音的基督徒不禱告;不禱告,不恆切禱告,我們就無法成為有能力傳福音的基督門徒。一個花時間禱告,恆切禱告的基督門徒,一定會發現自己的不能、不全、信心不足,也因此在恆切禱告中,更能堅定倚靠聖靈,詩篇的作者迫切禱告時,看出他也是一位恆切禱告的人:「上帝啊,求你快快搭救我!耶和華啊,求你速速幫助我!願那些尋索我命的,抱愧蒙羞;願那些喜悅我遭害的,退後受辱。願那些對我說阿哈、阿哈的,因羞愧退後。願一切尋求你的,因你高興歡喜;願那些喜愛你救恩的,常說:當尊上帝為大!但我是困苦窮乏的;上帝啊,求你速速到我這裏來!你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耶和華啊,求你不要耽延!」(詩七十:1~5)
結語:
恆切的禱告,對基督門徒是一種挑戰,因為我們很容易受環境、生活、別人或身心靈的狀況而阻擋,但我們只求上主讓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帖前五:16~17),恆切的禱告,讓基督門徒更有屬靈的看見,也有傳福音的能力。我們需要更多恆切禱告的基督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