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講題:長闊高深的感恩(詩篇一一六:12~13、17~19,羅馬書一:21~23)
長闊高深
今天是感恩節主日,我將以「長闊高深的感恩」與弟兄姐妹分享一個該有的感恩生活態度。
提到「長闊高深」的量化名詞,我們立刻聯想聖經新約以弗所書,對基督的愛之描述:「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上帝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弗三:18~19)。雖然有許多珍貴的事物,但我們無法以熟知的「度量衡」去換算價值,因那是無價的,但當我們使用「長闊高深」的描述愛和感恩時,那是指我們所感受與空間中最大的量化,基督的愛確實是無法完全測量量化,也就是我們領受的是,基督耶穌讓我們被不能測度的愛所充滿;問題是我們對祂的愛是如何回應?
超高齡化的台灣社會,最近流傳出門帶「三隻獅」的俗語:「看東看西、食東食西、買東買西!」,有人出門同樣帶有三隻獅:「嫌東嫌西、怨東怨西、罵東罵西。」,在感恩節主日的時,一起思想基督給予我們「長闊高深」無條件的愛與恩典,我們是不是應該:「住東住西、感東感西、獻東獻西。」,我們一起努力建立:「長闊高深」的感恩生活。
拿什麼報主恩?
小時候,我成長於農村,每年的感恩節,我會幫祖父母,把當年收成中最好的農產品,帶到教會,聚齊在台前桌上,獻為感恩之祭;我曾搬過很大的白葡萄,或是大地瓜,雖是很粗俗普通的奉獻,至今長輩們一份感恩的心,影響了我一生;我喜歡過感恩節,因為這日子,又提醒我,上帝給予我好多好多的恩典,就如聖經所說:「祂的恩典夠我用!」(林後十二:9)。
但我拿什麼報恩呢﹖我們一直支取上帝的恩典,卻如同耶穌醫治十個痲瘋病患中的那九位,卻忘了回到耶穌面前感恩?其中所剩的一位,回到耶穌前感恩時,又再一次蒙受恩典,耶穌說:「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十七:19b),感恩的人,他將更加的蒙恩。如同這位沒遺忘感恩,回來的唯一一個人。
詩人說:「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一一六:13),這篇詩篇是出自猶大王西希家感恩的詩,詩中描述他記念上帝的慈愛,但也回想起他生命經歷的痛與苦,期間卻蒙上帝的拯救,過程中他並未因而灰心,仍保持依靠上帝的信心,雖然在人際中,對人的信心已受傷,但他記起上帝將他從死亡邊緣拯救回來,因此他更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一一六:13),即是以行動獻為感恩的祭,在上帝的聖殿中,奉獻感恩之祭,是非常積極而且不受自我的影響;我們有時連奉獻都會跟上帝計較且精打細算,卻忘記祂如何恩待我們,而且是無條件愛我們,有時我們對上帝的態度仍「算斤秤量」,但西希家王的感謝裡,在上帝的殿中時,知道祂的救恩還未真正的成就時,就完成他獻感恩之祭。「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這正是一個蒙恩之人的感恩行動。
另外使徒保羅的方式,以「榮耀上帝」來獻上感恩祭。無論西希家王的稱頌耶和華,或使徒保羅要我們榮耀祂、感謝祂,都如他的提醒:「因為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一:21)。
從二處聖經中,提醒我們感恩的行動,應建立在:「長闊高深的感恩信仰生活」裡。
更長的感恩
「常常感恩」是保羅給教會、給基督門徒一而再的提醒與祝福:「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上帝。」(弗五:20),他「常常提醒你們」(彼後一:12b),為什麼?因為我們最常顯現的信仰生活,就是只有一時的感恩、一時的感謝,甚至連一時的感恩都很難落實,10個痲瘋病人得醫治的故事,是一個很典型的提醒;或是只在我們每年一個主日的感恩節,獻上感恩祭,甚至有人還分別,舊曆年的春節過年就有感恩奉獻了,不必再感恩節奉獻等等;「更長的感恩」,應該是指感恩是要常常,整個年度,整個生活中的應有態度,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不是民間宗教的初一、十五,或是一剎那的感動而已,如果不是長久的感恩態度,我們很可能如同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經歷沒食物時,上帝給予嗎哪;沒飲水時,上帝藉由摩西的杖從岩石中出水;炎熱的白天沙漠曠野有雲柱;冰冷的沙漠夜晚有火柱;但以色列人民的感恩卻是很短暫,我們還看到他們成群結隊的埋怨上帝,埋怨他們的領袖;我們不知可否努力?在每一天睡前數算上帝恩典,並常常感謝祂,且獻上感恩之祭,我們感恩的信仰生活是需要常常且更長久的。
更闊的感恩
有一年我參加一個牧者研習會,主辦單位分給每一個人一大堆資料、書本,也同時分給每一位人一個手提包;10天後結訓那一天,有一位牧者起來分享見證,一開始他先認錯悔改,他說第一天收到一大堆書籍資料與手提包時,他就一直埋怨,資料那麼多,為何提供的手提包那麼小,資料書本都裝不下,也因此埋怨的心志,隨著影響他學習領受的心情,一直到最後一天的清晨,再次整理裝資料書本到手提包時,他忽然發現手提包有一個可撐開撐大的功能,所有的資料都裝的進去,10天來他埋怨不滿的心,不但影響自己的學習,也喪失感恩的心,也發現問題不在主辦單位,問題是在他自己。
有時我們無法感恩,是我們感受蒙恩,得到上帝的祝福的眼光太窄了,我們視恩典而不見,我們狹窄的眼光,導致我們無法以開闊的眼睛看清我們是處在恩典之中,甚至成為俗語所言「人在福中不知福」,不要以為只有突發的神蹟是恩典,當我們處在「平常」時,那也是恩典;如果你的眼光有更開闊的角度,你將會感受處處都是恩典的,甚至存在著我們沒發現的神蹟。
更高的感恩
「正常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祢,因為祢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祢的美意本是如此。」(路十:21)。
新約常將我們的上帝用「天上」用詞來描述,當我們指更高的感恩時,應是指:「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從地上來的是屬乎地,他所說的也是屬乎地。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約三:31),更高的感恩是一個仰望基督耶穌門徒的生命的現象,亦即屬天的,當然看見屬上帝的恩典;而屬肉體的,當然看不到屬靈得救的價值;特別當我看見一個靈魂又一個靈魂得救時,我們需要獻上的感恩,是否會更多更大?如果我們要有更高的感恩,我們需要與聖父、聖子、聖靈的關係更加密切?我們才能明白,人人得救,不要人們陷於罪中沉淪,是他急迫的心意,因此當一個人得救時,除了是祂藉由聖靈的工作,也藉由我們傳福音而達成的救恩,我們豈不雀躍感謝不斷?也見證我們不但因上帝有密切的關係,同時也建立屬靈的眼光,看見上帝的作為,也經歷上帝更多救恩的神蹟,我們的感恩將更多,也會回應更積極參與搶救靈魂的服事。
更深的感恩
聖經中,耶穌使拉撒路復活故事,可以讓我們明白什麼是更深的感恩。當耶穌把石頭挪開,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祢,因為祢已經聽我。」(約十一:41),當耶穌感謝時,事實上,人們及耶穌都還沒看見已死的拉撒路復活,但耶穌就帶領眾人獻上感恩的禱告,這正是「更深的感恩」;這種感恩不是在看見時,經歷過時,甚至不是擺在面前的恩典時才感恩,那是藉著「信心」的感恩。
每一回。用餐時我們為面前還未打開的便當禱告,你的禱告是如何感謝?你一定會滿滿的感謝,但我們看見許多人,感謝禱告後用餐的人,如何嫌棄今天的飯太硬、太爛?今天的那道菜不好吃,太淡、太鹹?剛剛之前還滿滿的感謝禱告,上帝賞賜豐富的好料理、美食,吃的時候卻開始嫌棄、開始碎唸、開始埋怨,不是嗎?
如果不是有「更深的感恩」,那將是一個悲哀的場景,但藉由信心的感恩謝飯,一切都將更美好,因著信,因著感恩,一切就是不一樣。
每一次旅遊團體,特別帶著基督信仰組成的團隊,才能真正體會,就是有不完美之處,也會聽不到埋怨的聲音,只有「更深的感恩」,才會發現就是不完美的行程,仍有完美的事物與神蹟,而「更深的感恩」,最大的要素,是以「信心」去面對,如同我們盡心了,如果還有不足之處,也會有神蹟恩典在我們當中發生,「更深的感恩」,看見更多上帝的恩典與賜福。
結語:
今年的感恩節,我們用「長闊高深」的有限量化描述,來反省提醒我們感恩的態度,我們只能祈求聖靈的工作,在你我的生命中動工,充滿、恩膏我們,不但讓我們有感恩的信仰生活,而且是一個「長闊高深的感恩」生活,同時也回應上帝對我們「長闊高深之愛」的感恩之祭,2020年是非常受挑戰的一年,但上帝的恩典並未減少,得救的人仍在我們教會增加,相信今年你所得的恩典仍然一樣多,但我們需要有「長闊高深的感恩」態度來回應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