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今天是教社奉獻主日,教會與社會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從總會到中會的教社部,是長期關注社會上有關公義和平、自然環境的維護、急難救助、特定弱勢族群關懷等面向,使我們以上帝的慈愛與公義,來關心我們的社會。
彌迦的意思是:『誰能像耶和華』。上帝呼召彌迦成為先知,好像是在向我們作上帝兒女的呼籲說:「你們這些上帝的百姓阿!誰能像上帝呢?誰能活出上帝的形象呢?誰能像耶和華上帝一樣,用公義、用憐憫、用慈悲、用恩典來善待那些比你們更軟弱、更欠缺、更無助的人呢?」
一、以色列國是用上帝律法所建立的
原本猶大國和以色列國,這兩個國家的律法是建造在信仰上面。耶和華上帝所頒發的律法包含著完全的公義、愛與憐憫。這是他們得到耶和華上帝最大的祝福的基石。但非常可惜的是,這兩個國家整個社會不但沒有遵照上帝的律法,實際地執行出律法上所教導的社會公義、愛和憐憫,反而是充滿許多的貪婪和欺壓等等可惡的事。
聖經中的先知不厭其煩地傳講以色列民族的歷史,就是上帝曾帶領以色列人民的祖先走出埃及為奴之地。這些目的都是要喚醒以色列人民明白,當年若是沒有上帝親自帶領他們的祖先出埃及,就沒有今天的以色列民族。先知彌迦在這裡提到在信仰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不要想用奉獻來取悅上帝,特別是用那些不義之財來做奉獻。上帝真正喜愛的事,乃是人以真實的心,確實地去執行上帝的教訓。
二、卻成為背離上帝的國家
但是,以色列國這個相信上帝的國家,卻在國王用金牛犢替代上帝,讓百姓敬拜之下,讓人民的價值觀嚴重扭曲,使他們犯罪。他們拜巴力,這個外邦人的偶像神明,是強調生產力的神明,所以導致以色列人向利益看齊,凡事以生產發展為最重要的事,以至於人人看重金錢,將金錢當成偶像在崇拜,更將金錢變成生命中最重要目標。人心很自然地就變成自私自利了。有權有勢的有錢人為自己的利益與自我的享受,貪污賄賂,不顧上帝的誡命,重視社會公義,反而欺壓窮人,行各樣上帝所不喜悅的事。
先知責備那些因貪婪而欺壓人的有錢人,說他們怎麼好意思稱自己是上帝的兒女呢?又如何得到上帝的祝福呢?當年耶穌為什麼嚴厲責備法利賽人,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常常和信仰不一致。而我們的上帝是喜歡我們用行動來落實祂的愛與正義,這會讓我們的行為模式會像我們所敬拜的上帝。
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所信的上帝是豐盛的上帝,在祂一無缺乏,我們可以很有信心勇敢大膽的去領受祂的恩典祝福。但我們更要知道,我們的上帝也是充滿憐憫的上帝,祂要我們去關心社會弱勢者、孤兒寡婦、社會邊緣人、甚至照顧貧病軟弱無助的人,因為這些社會卑微弱勢者也是上帝所愛、所深深關心的。所以我們的信仰應該是:今天上帝祝福我們,是要通過我們,去祝福別人。上帝給我們恩典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我們不自私的拿出去,和人分享,而不是自己獨佔獨享。否則就辜負了上帝的恩典。
一個缺乏公義與慈愛的社會,則一定會混亂、不安,甚至容易滅亡。最近我們從緬甸和阿富汗的政變,看見人心背離了上帝的誡命,這兩個國家雖然不是基督化的國家,但是他們都是有信仰的,緬甸是佛教、阿富汗是伊斯蘭教,這些宗教也都教導人心要良善、要有憐憫,但卻在高層腐敗的狀況下,與人民所想背道而馳,失去民心。
阿富汗是伊斯蘭教的國家,有許多教義其實是和以色列的起源有很密切的關係。到現在,以色列人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人,仍存在許多衝突。原因其實很複雜,從民族歷史、地區糾紛,都有很多的關聯,但若是要簡單的說,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雙方各自站在自己認為的信仰的立場,不願意去和解。有一位巴基斯坦人的舊約老師,他分析以色列人和巴基斯坦的緊張關係,他認為猶太人有過多的自私和偏狹的民族優越感,導致誤解了上帝的想法。我們從約書亞第三章來看,這裡記載著以色列人要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時,是派祭司抬約櫃走在最前面,所以上帝的用意不是要用武力來進入迦南,而是要用和平的方法和對方接觸,所以才將約櫃擺在前面,用那個代表上帝臨在的約櫃和對方接觸,而不是以軍事武力和對方爭戰。可是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後,用武力對抗了當地人,占領了土地。導致3000多年來,那個地區的仇恨依然存在,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三、上帝的要求
今天的經文第八節明白的指出上帝的要求很簡單,就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所以用謙卑的心遵行所各自信靠的神的旨意和教訓,才是一個國家永遠存活的途徑。
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其實是神學士的意思,也就是實踐出他們的信仰的人,就如同我們說我們是基督徒,是跟隨耶穌的人,但是我們看看阿富汗的神學士,他們的作為若是出於阿拉的公義或是慈愛?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百姓想要逃跑。我們再想想我們基督徒,我們是不是也陷入了信仰的盲點,我們是注重奉獻、還是注重禮拜的出席,這些表面的作為,還是真的有做到【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所以在今天教社與社會奉獻主日,我們可以思考,上帝的教導有沒有使我們活出真實的信仰,關心我們社會的公義和平、自然環境的維護、急難救助、特定弱勢族群關懷等面向,還是就像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一樣是假冒偽善的人,只在教會內,自己的舒適圈、同溫層裡取暖。願我們活出上帝真正的要求,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