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講題:經歷活的上帝(出埃及記三:13~17,馬太福音廿二:31~33)
特殊的稱呼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這對上帝的稱呼是祂親自啟示給人類的;當摩西被呼召,要領受重大使命,帶領以色列百姓出為奴的埃及時,摩西確實是對祖先的這位上帝,不是很熟悉;如同今日基督徒,甚或好幾代的基督徒,仍有許多基督徒,不是很瞭解很認識前幾代傳承下來的上帝;在曠野的何烈山上,向摩西顯現的上帝對摩西說:「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三:6),而且祂要摩西如此告訴以色列人,是這位:「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出三:15);從這也再次證明,上帝與人類的關係及應許,是世世代代到千代之遙遠,因此這位我們所信靠的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的上帝,如詩篇所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上帝。」(詩九十:2)。
亞伯拉罕的上帝
亞伯拉罕的故事,可以從他的故鄉吾珥、哈蘭講起,但我們想要突顯的是,亞伯拉罕曾經歷在生命中的考驗,他順從上帝的呼召,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上帝指示要去之地(創十二:1)。其實這是他生命中考驗的起頭,他並不知要去那,卻完全順服上帝的帶領,也不知地在那,卻順服上帝的指示。
2021年明年,是蘇格蘭來台第一位英國宣教師,馬雅各醫師逝世一百週年的年度,當年(1865年)他從英格蘭起程來台的那段時間,正是歐洲工業革命的開始,也就是歐洲經濟富裕起飛的階段,對這位醫學院剛畢業前景看好的醫師,竟然願意順服上帝的呼召,來到不知道情況如何的「台灣」這個國家;「順服」是許多被呼召的基督門徒,需要學習建立的最大功課。現代的年青人求職,希望離家近、工作少、薪水不要少;但「順服」呼召的馬雅各醫師卻來到離家遠、工作多、挑戰多、薪水不多的台灣,執行醫療傳道,這也正回應對照亞伯拉罕的上帝,也正是馬雅各醫師是上帝所呼召的人;亞伯拉罕生命中的考驗,歷經有廿四年之久;馬雅各醫師也一抵達台南,立刻被當時的台灣人,放話警告要殺他,逼的他暫時退到高雄旗後(旗津)避難,也因此旗後的西醫館也是與新樓醫院同年設立的,基督教會的設立也是同一年(旗後教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就都是1865年。時間與年代中的屬靈領袖人物,都在在證明,順服跟隨主的門徒,一定是願意犧牲,也願意讓上帝的靈、聖靈帶領的,而且都可以忍受長時間的考驗。
以撒的上帝
以撒的人生是延續著亞伯拉罕的祝福,這也是上帝給予基督徒第二代最大的恩典,但以撒也曾經是亞伯拉罕考驗中的那隻要捨命的羔羊,第二代的上帝,也是他父親的上帝,他們也要經歷生命中的考驗,以撒如同父親經歷了饑荒,但上帝卻要求他不要下埃及,尋求強國勢力的支援,也就是尋求人的方式,去求得上帝的保守與眷顧。上帝曾明確的告訴以撒,要以撒順服前往上帝指示之地,也應許他擁有其父所得的福份 (創廿六:1~5),也因此有研讀聖經的學者,強調以撒是咬著金湯匙出生的第二代。但他的堅強是來自上帝在遷移環境中的生命考驗。
他父親留下的那口井,已塞著,他重新再挖井,也因此每挖好一口井,週遭紛爭就出現,有時是外邦族、有時是自家人,他接續在一口又一口井的挖掘時謹守禮讓與忍耐,最後挖下的最後一口井叫利河伯,意思就是「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創廿六:22b)。
以撒雖是富二代,也是信仰的第二代,卻一直持守依靠父親的上帝,也是他自身的上帝,也要傳承作為下一代的上帝,這結果,是他順服且經歷考驗而形成的信仰見證。
雅各的上帝
從亞伯拉罕、以撒都曾接受經歷生命的考驗,同時也親自經歷所信的這位上帝。我們教會推動幸福小組傳福音以來,我們看見得救的人增加以外,這些第一代的弟兄姐妹,都被邀請且要求參加「全人更新營」,韓國教會的門徒訓練,稱這營會為「遇見上帝」,也就是個人能親自經歷遇見上帝。雅各如此,今日的基督門徒也應當如此,第三代的雅各其實已不太熟悉認識這位獨一真神的耶和華上主,那年當他欺騙父親取得長子的祝福時,聖經如此描述說:「以撒對他兒子說:『我兒,你如何找得這麼快呢?』他說:『因為耶和華─你的上帝使我遇見好機會得著的。』」(創廿七:20),仍沒有認知自己經歷上帝時,他生命中的靈是虛弱的,而且他的靈也充滿魔鬼技倆的掌控,魔鬼用欺騙的手法,讓他騙父親、背叛自己的哥哥,其實那刻他正遠離上帝,因此他陷於孤單、恐懼、逃離父家,不再順服前往上帝指示之地。也因此,讓罪綑綁了他,一直到他經歷上帝親自向他的顯現,也就是他夢見天梯那段經歷:「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上帝,也是以撒的上帝;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創廿八:13),經歷上帝的雅各如此許願說:「上帝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的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上帝。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上帝的殿;凡祢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祢。」(創廿八:20~22),雅各經歷的上帝是改變他生命的上帝,後來他愈老愈親近上帝,也愈蒙上帝的喜悅,而且愈變愈合上帝的心意,不再對上帝有所保留。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傳承的三代生命,不是要來突顯個人生命的豐功偉業,而是在此指出這位所倚靠的上帝,在每個世代甚至到未來的千代,祂拯救人類的計劃,是不會改變或停止的;祂自己稱呼,同時也要人們得知祂自我的稱呼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也再次宣告「祂耶和華上主,是宇宙的主宰,時間的主宰,歷史的主宰,生命的主宰。」,人類與這位宇宙的主宰是息息相關,而且是不能脫離的,但罪卻隔絕人與上帝密切的關係。
人類因為罪,逃避上帝,甚至否定上帝,無神論的共產主義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當亞當、夏娃犯罪後,躲在園子裡,他們覺得羞恥害怕遇見上帝,但上帝卻看得見躲起來的他們,因此祂不斷重申上帝絕不會遺忘和世代人類所立的約,聖經說:「上帝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出二:24)。
上帝是活的上帝
耶穌時代,面對不相信復活的撒都該人,耶穌的回應非常奇特,耶穌說:「論到死人復活,上帝在經上向你們所說的,你們沒有念過麼?他說:『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太廿二:31~32)。
詩篇有人經歷被攻擊、被敵人追殺時的信仰懇求告白:「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的對我說,你的上帝在那裡呢?」(詩四十二:3),不只一次,詩人在經歷這位活的上帝歷程中,又再次痛苦哀嚎「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的對我說,你的上帝在那裡呢?」(詩四十二:10),上帝一直都在,但人們卻有不同的經歷信心的現象;想想耶穌的門徒多馬,一開始是不相信耶穌的復活,這正是人的軟弱,但多馬卻從無知與不信中回頭,而且深信復活的耶穌基督,後來多馬回應上帝,順服呼召並前往印度宣教,且在印度為主殉道。
軟弱的人性,如果無法從遇見上帝,經歷上帝,人們則無法體會什麼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也可能會形成這是別人的神,不是我的上帝,也可能這是過往雲煙的記事,不是跨越人類的上帝;當然上帝是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只是人類只能用很微弱的認知去描述這位昔在、今在、永在活的上帝。哲學家尼采曾經說:「上帝死了」,其實他是在說,這些信上帝的基督門徒,沒能在他們的生命或生活中,讓人們感受上帝經由一代接續一代,世世代代,甚至到千代永恆的上帝,他是活的上帝,在祂無所不能,不是有限的人類可以用框框所框的上帝,或是經由神學、知識、教義來限定祂的存在,因祂是生命的主,也是活生生的上帝。如果是如此,死人復活除耶穌基督本身以外,在上帝是凡事都能,凡事都可以的。只是人類往往如井底之蛙,以有限的我去描述無限的上帝。
耶穌說:「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如果宇宙沒有人類沒有生命了,甚至這個地球毀滅了,上帝仍然存在,而且是活的上帝;不是上帝死了,而是信祂的人,沒生命的見證,靈裡死了而已。
結語: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不但證實祂是世世代代到千代的上帝,也顯明祂對人類的計畫與救恩也是如此不斷絕。我們會循著上帝的時間,在每一個人類的生命的旅程與歷史中,見證與突顯這位活生生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