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講題:震動的世界(列王紀上十九:9~14,路加福音廿一:25~28)
祂震動人的心
全球疫情後,有一份美國對國內基督教出版社的調查報告,提到自去年至今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下,人們的生活受限於進出、往來、室內、外的群聚限制,網路線上聖經閱讀的人數卻增加三倍;大多數的美國人都擁有基督信仰的聖經,但也有很大部份的人,從未讀過聖經,甚至是基督徒,全部讀完聖經的人也不多;這次的疫情讓以往的生活方式,產生極大的衝擊、改變,但聖經的銷售量卻大增,這次疫情的危機,聖經銷售不減反增,也看見許多人因而轉向尋求上帝的話語,且渴望從中得著引導和安慰、希望和鼓勵。其中基督教教育機構「約書亞基金會」對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進行疫情中的調查,詢問本次疫情對人們的信仰有何影響?結果接近44%的非基督徒認為,這場疫情喚醒他們重新思考信仰,突然來臨的疫情,就如同末日的前兆,人們就想緊抓對神的依靠。基金會報告中指出:「上帝利用瘟疫和疾病的發生,來提醒祂對宇宙萬物人類的神聖主權,並警告人類,搖動各國各民,重新思考並尋求與造物主更正確、喜樂健康的關係,並引用聖經說:「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了。」(弗二:19),之前許多人是與造物主沒連結,與救主耶穌基督無關,在上帝的諸約中是局外人,沒上帝、沒指望,反而現在經歷了苦難後,看見機會、看見希望、看見救恩。
微小聲音pk大震大火
大有能力的先知―以利亞,如他對當時北以色列國,第七任王亞哈的回話說:「……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之後有三年半的旱災;上禮拜主日講道中,我還提到他在旱災中順服上帝的指示,到撒勒法寡婦的家中,也經歷上帝用一把麵粉、一點點油,養活了他們的神蹟,而且他也求告耶和華,使寡婦的兒子從死裡復活;後來卻因王后耶洗別追殺他,導致他逃命到曠野的山洞中,過程中,他竟然軟弱到向上帝求死。(王上十九:4)。
那時候:「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王上十九:11~12),非常明顯的對比,是大風、疾火、大地震以及微小的聲音,看來先知明白,震動他的國家、他的生命、他的未來的,確實是讓人驚嚇、膽怯,也可能會失去國家、失去生命、失去未來;但看起來微小的聲音,卻是那更有能力且有主宰權柄的耶和華上帝;後來亞哈王的死(王上廿二:35),接續北以色列國也在主前722年亡於亞述國,主前586年南猶大也亡於新巴比倫國,這在在證明我們以為強盛的大國,也陸續在歷史上消聲匿跡,然而耶和華卻仍昔在、今在、永在,微小的聲音只是提醒先知以利亞,當敬畏造他的主,而不是眼前震動他的國、震動人的心、震動他的生命、震動他的未來的地上國,提醒人們應該更在意:「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太十:28),看似有能力的先知―以利亞,仍存有害怕那短暫的,偶而也會遺忘他所依靠的「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九:6b)。
生活大逆轉─挫折?幸福?
後疫情時代,特別在社會中的中產階級,充分感受到生活一夕之間的慘變,政府的紓困政策,並不能完全給予多數人安全感,台灣某雜誌,曾針對「幸福生活指數」與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資訊做評估,從2011年~2021年評比,就在全球41個國家中,台灣排行在第17名,算是前段班,而且比日本(第26名)、韓國(第31名)排名更前面;台灣在財富與健康大勝日、韓,意思是台灣安全有錢,比日韓更好,但台灣大多數人民好像感受沒那麼深,甚至還有人問:「真的嗎?」、「有嗎?」、「是嗎?」……。但這次的主客觀的評比是事實啊!光是這次疫情紓困總預算,就必須花費台幣8400億,台灣是有能力在每個重要階段可改變或創新的,但我們是否在外在的環境裡,看見永恆的價值?也就是看見「價值」而不是「價格」。
一般人的眼光與標準,往往只落在自我感覺而不是實際的享有,比如「天氣的溫度和體感的溫度之落差。」,問台灣人:「你幸福嗎?」,特別是台灣在世界幸福生活指數的報告裡,排名於17的前段班,然而習慣於現況的台灣人民,遇上短暫的疫情三級的限制裡,卻感到不耐、不滿、怨言,忘了早期家裡有一支有線電話已非常高貴高尚,現在人人一支手機或更多,仍嫌不夠幸福;以前人們的一般生活,有布鞋可穿是非常稀罕、奢侈、幸福,現在人的布鞋有好幾雙,限定版上萬以上,而且比皮鞋要貴;然而只是二個月的三級疫情限制,人們就感覺很苦、很不好過、很難生活、很不自由、很無聊、很受限;其實是之前是我們太幸福、太好過、太自由、太安心了,也因此導致我們的不滿足、不感恩、不幸福、不喜樂。事實上,雖然一切都不一樣,但我們仍然要知足、感謝,因為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比許多國家幸福的台灣國度裡,再說,如果我們再努力,進入上帝國的國度裡,我們的幸福體感溫度會更高更滿意的。
不能震動的國
疫情讓一個轉型發展的台灣,就是我們的國家及人民,忽然間面對重大的轉變,雖衝擊卻也同時讓台灣人民,事先有機會嘗試生活、社會、國家遭受大震盪時,有能力去適應與有應對的策略,而不是手忙腳亂,或是混亂一場,甚至是停頓下來。
今天所讀第二處的聖經,提到人們生命中可能會遭遇的挫折,就是耶穌之前就曾提過的:「論到你們所看見的這一切,將來日子到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路廿一:6),這景象在主後70年發生在耶路撒冷,而且在主後135年,同樣不但有超過50萬猶太人死於羅馬帝國手下,以色列過不了幾年,也經歷了毀城滅國的患難,而今天我們所聽見的預言說:「日月星辰要顯出異兆,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響聲,就慌慌不定,天勢都要震動,人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路廿一:25~26);全球在廿一世紀的今天,光是一場瘟疫,就如同那大震動的情境,當時有人問耶穌,這震動人心、震動社會、震動國家的事,是什麼事發生?是什麼時候?有什麼兆頭?耶穌並未直接回答,但卻說:「你們要謹慎,不要受迷惑……。」(路廿一:8);如果我今天告訴你,幾年後,我們不再使用或不能使用汽油(石油)這能源,你應稍稍可以接受,但我告訴你,有一天,我們只能依靠太陽能,你一定很難認同;同樣禮拜堂內不能有實體聚會禮拜,你不得不接受,因任何可能發生的震動,都隨時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但之前我們很難想像會成事實。
我想分享二件台灣目前沒有,卻慢慢會形成的可能政策,1、「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lncome 簡稱UBI)及2、「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簡稱TFT),1、「無條件基本收入」即指每個國民一出生,就可享有基本收入,如成人1萬~1萬3仟,孩子6500~6800左右,許多先進的歐洲國家,開始思考且實施這種社會福利制度,只要實施,社會中就再沒有低收、中低收、社會救濟方案的存在,就是已有正常的工作,也不會停發這基本收入;推動中,有許多人擔心,它會讓一些人因有基本月收入而懶散不工作,但現在就是沒這福利政策,也是有許多人不去工作;比如芬蘭實施UBI時,發現年輕人更有機會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或參與社會的公共事務,或基督徒也可以更安心的過正常的信仰生活,基本收入可以照顧一般生活,錢不多,但生活素質會提昇;就像現在的台灣,社會的連結度差,是因貧富差距大,年輕人普遍低薪;人民有錢以後,整個社會的品質提昇卻無相關,因此遭遇二個月的疫情限制,許多人是生活不下去,是沒像以前賺的多,但也不是真正沒飯吃,疫情讓我們看見需要平衡發展的政策,人民才會感受個個都幸福(錢多不是真正幸福)。
另一個政策即工作與生命是一體的,2、「為台灣而教」TFT,目標就是希望有一天,台灣所有的孩子,不論出身如何,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與自我發展的機會,而不只是資優班、升學班,或貴族學校的求學機會;來自歐美社會的制度,看出努力要更落實,上帝所造的每一個人,不是看他的家庭經濟能力、家庭的背景,來決定他的受教機會,而是要用工作及有參與實務教育的經驗,成為工作、人品兩方面都平衡的發展人才,比如就業前有TFT的經歷,或就業後有TFT的經歷機會,在先在後先後都沒關係,就是要生活與工作是平衡的,這不但可以造就一個人的工作能力,也強化一個從生活得來的優質品格,成為更優秀的社會工作者。從以上這二個例子,可延伸說明在信仰生活中的基督門徒,成為得救的人以後,有教會生活,也要有門徒訓練,也就是一個優質的信仰內涵,更能把生命中的信仰力量呈現在服事與生活之中,且掌握生命中的價值。
希伯來書提醒我們,在震動的世代中,特別那時代,基督信仰是遭受極大的逼迫:「不單震動地、還要震動天。」(來十二:26b),但也經由聖靈宣告說:「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上帝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上帝。」(來十二:28),只有將生命融入那不震動的國,才能真正穩固不移。
結語:
最近台灣東部花東地區地震不斷,而且都在4級、5級上下,雖然我們住在台灣西部,但手機卻經常響起全國性國家級地震的警報聲,這也正是某種提醒,對照末日或末世的眾多預言,如:「地要大大震動,多處必有飢荒瘟疫,又有可怕的異象和大神蹟,從天上顯現。」(路廿一:11)時,我們在這時候不必再問什麼事?什麼時候?什麼兆頭?因這些都在這一時刻發生,且還在發生中,它提醒我們更需要警醒、禱告、悔改、認罪,在每一個遽變的時刻,絕不是狂買保險,狂打疫苗而已,當必須從一個新的方向前進,其中一定需要有更多的突破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