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大綱:
一、前言
二、本論
(一)祂的憂苦
(二)祂的替罪
(三)祂的受死
三、結論—祂的復活
補充資料:僕人之歌(四)受苦的僕人:以賽亞書52:13-53:12
這是第四首僕人之歌,可以說是聖經中最奇妙的預言,也是舊約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文,它主要是在歌頌「神的僕人」,救恩彌賽亞。
以賽亞於主前七百多年竟然如此生動、清楚預言「神的僕人」要為世人罪過經歷痛苦,死亡,然後復活,好像他親眼看見主耶穌的一生,可以說是「僕人之歌」的最高潮。
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宣佈,藉著這位「僕人」的受苦與死亡,為世人帶來永恒的救恩。
第四首「僕人之歌」論到這位「受苦的僕人」,當然只在耶穌的身上得到應驗。唯有神的兒子,聖潔沒有瑕疵的耶穌基督,才有資格為人的罪流血、受苦、死亡,把活在罪惡苦難中的人救贖出來!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恩彌賽亞」!
為了成就神的救恩,這位「受苦的僕人」必須付出「被世人藐視」和「受苦與受死」的代價。
一、被世人藐視:
為什麼世人會藐視他呢?
猶太人相信有一天神會差遣「神的僕人」來拯救他們脫離苦難,復興以色列。在他們的觀念裡,這位「耶和華的受膏者」出自大衛家,是位相貌堂皇,尊貴顯赫的君王。
但是,我們看見事實並非如此,這位神的僕人既無「顯赫背景」又「無佳形美容」:怎麼說呢?
(一)無顯赫背景:
「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賽 53:2)
「神的僕人」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看起來好像很脆弱,卻充滿生命力。令人驚訝的是,這嫩芽竟然是「出於乾地」,意思可以說是從一個向來沒有產生過好東西的環境中生出的!
耶穌是聖靈感孕童貞女馬利亞所生的,出生卑微,降生在馬槽;在沒沒無聞窮鄉僻壤的拿撒勒長大,他被稱為木匠的兒子,沒有什麼顯赫的背景!
當耶穌出來傳福音時,有一天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罷!」腓力找到拿但業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不屑地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約翰福音 1:43-46)
馬可福音 6:1記載「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裏教導人。許多人聽見他的話都很驚訝,說:他從哪裏得到這本領呢?誰給他這種智慧呢?他居然還能夠行神蹟!他不是那個木匠嗎?他不是馬利亞的大兒子嗎?」他們就厭棄他,不相信他說的話!這是當時的人對耶穌的看法!
我信耶穌之前,看見一本佛教批判基督教的書,當中以輕蔑的語氣說道,耶穌的母親未婚就懷孕,他不過是個私生子,不過是懂得一些法術,能言善道的普通人,鄉下人!基督教不過是一個膚淺的宗教,沒有什麼高深的道理。不像佛教教祖釋迦摩尼,出生王子,大有學問,放棄皇宮的享受,憑自己的聰明才智,靠著苦修悟出許多深奧的人生道理!
這是世人的無知與偏見,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救恩的彌賽亞」,被藐視,只因他沒有顯赫背景!
(二)無佳形美容:
賽 52:14「許多人因他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
賽 53:2「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
「神的僕人」「耶和華的受膏者」「救恩的彌賽亞」這麼一個偉大的人物,看起來竟然沒有君王的威嚴和風度!而且更糟糕的是,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比世人枯槁。怎麼看都不像是個要來拯救人類的「彌賽亞」!
福音書作者馬太、馬可、約翰他們都是親眼看見耶穌的門徒,可是我們發現他們都沒有描述耶穌長相。
唯一的線索就是在約翰福音第8章,主耶穌與猶太人論亞伯拉罕時,猶太人說:「你還不到五十歲,怎會見過亞伯拉罕呢?」(約翰8:57)
主耶穌那時只有三十多歲,猶太人說祂近五十歲,以當時人的年齡50歲應是滿臉皺紋,頭髮蒼白,老態龍鍾了,可見耶穌的蒼老,祂真是一個飽經風霜的人。他確實「無佳形美容」讓人羨慕!
神竟然揀選和差遣「面貌憔悴、形容枯槁」,寧可用被世人輕視「受苦僕人」的樣子出現,來做「救恩的彌賽亞」,這的確叫人不敢相信!
難怪先知會以懷疑的語氣說:「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賽 53:1)如果是這樣子,連我自己都藐視他,不敬重他(賽 53:3)。那麼,有誰相信我們所傳的呢?上帝的大能向誰彰顯呢?
神的兒子,尊貴榮耀的主耶穌,只因為他「無顯赫背景」又「無佳形美容」,竟然被人藐視,這是多麼大的羞辱!但是他默默承受!因為,他還要經歷更深的苦難!什麼苦難呢?就是「受苦與受死」!
二、受苦與受死:
(一)代人受苦:
賽 53:4-6「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 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我們都像迷路的羊,各人偏行己路,在許多事情沒有遵守神的規定,得罪了上帝,理當被審判,被刑罰;但上帝卻使我們的罪孽都落在這位「受苦僕人」的身上。
我們的憂患,祂親自承擔;我們的痛苦,他親自背負;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被壓傷。
這些原是屬於我們當受的痛苦,這位「受苦的僕人」竟然代替我們受苦!為什麼他要為別人受苦呢?當時的人根本不了解,以為一定是他自己得罪神,罪孽深重,所以神才會擊打苦待他!神的兒子為了罪人受盡無比的冤屈!
當我們讀四福音時,看見主耶穌在安息日替人醫病,猶太人說他冒犯神的律法;主耶穌趕走被鬼附的人身上的鬼時,猶太人說他是鬼王;耶穌與罪人和娼妓在一起時,猶太人說他不潔淨;他們認為主耶穌是得罪神的人,罪有應得,所以當耶穌被捉拿時,他們高聲呼喊:「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望著那些鞭打、釘他十字架、以及在旁邊搖旗吶喊、嘲弄他的人,說:「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 23:34)主耶穌為這些傷害他的人代求!
主耶穌不但為我們受苦,更為我們的無知代禱,充分展現他的愛和憐憫!
當我們看完「受難記」這部電影,有一位弟兄分享心得說,我看見主耶穌為我受鞭打,皮開肉綻的場面,讓我心驚肉跳,我看見自己的罪是這麼深,每一次鞭打就是喚醒我是個罪人,我流淚懺悔,甚至掩面不想看下去!太痛苦了!
但是後來我竟開口讚美主,如果主耶穌沒有為我受苦,沒有代替我受苦,我現在又是什麼光景呢?我有真正的平安嗎?真正得到醫治?我哪裡有資格可以親近神?敬拜神?這真是神的恩典!
「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二)為人捨生:
賽 53:7-10:「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9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
這段經文很生動、清楚的描述「受苦的僕人」耶穌基督,「神的羔羊」,他沒有罪,沒有瑕疵,卻為了我們這些犯罪的人,犧牲自己的生命,甘心樂意,默默無聲,背負十字架,獻上自己作為「贖罪祭」。
我們本是該死的罪人,因為這位「受苦的僕人」,犧牲自己的生命,使我們得著新的生命,脫離罪的捆綁,我們不再是「罪的奴僕」,而是「基督的奴僕」!
我們蒙神恩典被神潔淨,但是我們要記住自己仍然是「罪人」,我們仍然會犯罪,需要神的赦罪恩典!需要神時時保守!我們應當留心「罪」存在的事實,不能掉以輕心,以為自己是得救的人就輕看罪!使自己從恩典中墜落!
耶柔米Jerome (主後342-420)是一位教父,是教會史上偉大的聖經學者,將新約由希臘文翻譯成為拉丁文。他為了更認識耶穌,特地搬到耶穌的故鄉去住,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遇見耶穌,他很高興想把自己所有的錢財奉獻給耶穌作為禮物,耶穌對他說:我不要你的錢財。
Jerome說那麼我把我所有的知識、學問、才幹奉獻給您!耶穌搖搖頭,說我不要!耶柔米在夢中想盡辦法收集了他所擁有的一切,再奉獻給主耶穌,耶穌仍然對他說:這些都不是我需要的。
Jerome心裡著急了,我已經將最好的東西都獻上了,為什麼主耶穌不要呢?他問主耶穌說:「主啊!我可以給你什麼呢?」他謙卑下來了!主耶穌回答說:「我親愛的孩子!我來是為了贖你的罪,將你的罪給我吧!」
Jerome從夢中驚醒,發現不論自己為耶穌奉獻多少,如果忽略罪,那我們事奉耶穌都是惘然,Jerome降服在耶穌的主權下認罪悔改,心靈得到釋放,真正嚐到了救恩和自由的滋味,他真的遇見耶穌與相會了!
結論:
「受苦的僕人」就是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他是神的兒子,降世為人,不是為我們的權勢、名利來受苦!而是為了我們的「罪」受苦,因著他的受苦與捨生,
為我們開啟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使我們不但可以「因信稱義」和神恢復和好關係,更可以隨時隨地向神認罪,求神赦免,不用擔心神會拒絕,因為主耶穌為我們這些「罪犯代求」!
從「受苦的僕人」身上,我們看見自己的罪是多麼深重!主耶穌的愛是多麼長闊高深!
使徒保羅在面對生死關頭時這樣歌頌:
「誰能控告 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
「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
「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 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羅馬書 8: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