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3.5%的影響力!!! 「思想」會變成你的「言語」 「言語」會變成你的「行動」 「行動」會變成你的「習慣」 「習慣」會變成你的「品格」 「品格」會決定你的「命定」

2020.09.05

主日

◆講員–朱理華 牧師 ◆主題–不可忘記神的恩典 ◆主題經文–申命記 8:1-20 一、為何不能忘記神的恩典? 1. 日子艱難得神保護 2. 窮困日子得神堅固 3. 豐足日子是神祝福 4. 收回恩典的警戒 二、如何不忘記神的恩典? 1. 遵行神的話語 2. 因著神的祝福感謝 3. 感謝神賜各樣美物 4. 感謝神賜身體健康 https://youtu.be/605ZOtiiQbI ✜✜✜✜✜✜✜ ✟看見神同在基督教會✟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odWithUsTW/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godwithustw ↬Telegram:https://t.me/godwithustw

2021.02.14

主日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 一、申命記的意義 申命記在希臘文就是第二個律法的意思,相傳是摩西寫的,記載猶太人在曠野裡流浪四十年之後,要進入迦南地之前,猶太人的領導人摩西在約旦河的東邊摩押地,告訴猶太人要遵守上帝透過他所頒布的律法,不要再犯罪,因為這些律法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一直到在曠野流浪的時候都已經告訴過猶太人,所以是再一次的重申上帝的律法。 因為是摩西將上帝的命令再一次對以色列人提醒不要違背上帝的律法,所以我們讀申命記的時候,會發現有許多是律例誡命,所以文章中充滿你不可違背、要行、要遵守、若沒做會怎樣…之類的話語。所以很多人會覺得申命記很囉唆,就有人開玩笑說,是不是因為摩西不能進去迦南地,所以在這裡多說一點,要刷純在感? 基本上聖經中的前五卷書,對猶太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內容記載著猶太人的起源,歷史事件,和律法制度,而申命記在聖經中的目的是重述歷史、律法、祝福與咒詛、再一次重點提醒的以色列人。不過,其實申命記在這些律法的背後,有隱藏著「上帝對祂百姓的期待」。 二、順境時的信仰態度 我們看今天所讀的經節,可以知道摩西的用意,因為摩西害怕以色列人進入到迦南美地的時候,不再過流浪的生活,可以吃得飽足,住的是好的房屋及所有的都加增的時候,他們的心就高傲起來,忘記上帝了,忘記是上帝把他們從埃及地那個當奴隸的生活時,救出來的。 從這幾節經文中,我們看見上帝真的很了解祂所創造的人,上帝知道人在享受的時候,會將自己放在第一重要的位子,一個普通的人,肚子餓時不會把好吃的食物,擺在眼前不吃,反而停下來想,上帝對我真好讓我吃到好吃的東西,反而會連謝飯禱告都省略直接說阿們,就開始吃飯了;一個普通的人,也不會已經睡在一張舒服的床時,才爬起來跟上帝禱告說,謝謝上帝讓我有好的睡眠環境。所以我們通常是在事情經過之前或之後才感謝上帝。所以當我們正經歷享受的時刻,常常會忘記上帝的存在。既然這樣,上帝為甚麼要將這些給予我們?因為上帝要我們記得這些好房子、好吃的食物,很多的牛羊,都是上帝所應允的,都是上帝對我們的祖先所應允的 經文告訴我們神領我們進入的迦南美地,是有山、有水、有好風景的,吃的方面有許多的食物可以讓你選擇,我們可以吃牛排、麥當勞、火鍋,就連石頭、地裡的東西都是有用處的鐵和銅,銅和鐵平時可以製造工具來使用,當戰爭發生時,可以用作武器來使用。所以上帝領以色列人進入這樣一個好地方,什麼事都不用煩惱了,可是當人在每項事物享受的時候,就會像聖經說的,上帝害怕當我們有這些以後,心就高傲起來,忘記上帝,忘記這些都是上帝給的。 三、牢記神給的恩典 摩西又繼續講,這個你所忘記的上帝,是和以色列的祖先立約的神,就是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Napalribulu numiane pakidaili kwini ki takituduriane numi ikai kavai Izipiti,祂帶領你們經過火蛇sulrau、蠍子apapase、乾旱無水之地的環境,又賜嗎哪賜給你們吃,讓你們平安度過40年。 所以在第八章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1~10節是對有經過曠野的人說的,叫他們進入迦南後,要記得上帝在他們身上所作的。11~20節是對進迦南以後才出世的人所說的,就是祖先所經過的事情不可忘記。 上帝通過我們所遇到的苦難,讓我們知道有上帝的存在,我們才會謙卑,因為在最困苦的時,只有上帝才會無條件地幫助我們,祂用這些試鍊是要來堅固我們的信仰,是要讓我們知道,只有堅持、忍耐,最後一定會得到福氣。 有時,人會自己欣賞自己現在在享受的,或是看到孩子、孫子在享受的時候,就會想起以前年輕辛苦的時候,除了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在家裡要幫忙做家事,還要去田裡工作,後來到平地上班,什麼都沒有,住得不好、吃得不好,每天都工作到很累;好不容易現在比較好過了,有車有房子,就會常常跟小孩講,想當初我們怎樣怎樣?因為沒有以前的辛苦,就不會有現在的結果。 四、最重要的提醒:不可忘記上帝 我們繼續看第八章的經文,我們可以知道摩西在17節時,再一次的提醒我們,不要犯了錯誤,以為我們所得的都是靠我們自己的能力得來的。因此摩西在最後提出一個嚴重的警告,這警告就是:【如果你們離棄上主,一定被消滅。Kaikameane pwadriadriingadhaku pakipapawlringau numiane, lwiyasi cilri numi ki Tamatama, lri tara kipakamudu numi.」 上帝的話是信實的,我們從聖經的記載中知道,這些以色列人的後代,進入迦南地後,真的拜了別的神,所以上帝讓以色列人被擄走,離開耶路撒冷離開迦南地,沒有自己的國家,被別的國家統治。 所以我們從今天的經文知道,上帝創造人,是要人來服事祂,管理祂所創造的,不是要讓人每天受苦,然後每天聽這些人來在那抗議、哀哭、甚至糟蹋祂的創造。而是要我們看到上帝的愛,並且要記得上帝曾經給我們祝福和應許,祂一次又一次提醒你不要忘記得到恩典,祂要實現祂的誓約,一次又一次要我們記得,好像在拜托你,要守律法,上帝愛我們到這樣的地步!更要時時牢記舊約及耶穌的教導【『你要全心、全情、全意愛主─你的上帝。』 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誡命‘Kusu arakaiya patueelre ku takidremedremanesu, ku kalithanesu, ku lrigilanesu kilibake ki Tamatama ka Twaumasesu.’ Amani kai kudra aswalaalanga ka makuciaciingalrenga ka padradrekase.】。所以我們不要忘記上帝對我們的的恩典,不要忘記上帝對我們的教導,並且要讓上帝在我們的家庭當中,作主作王,代代的相傳下去,免得我們忘了祂的恩惠。

2021.06.13

主日

講題:輪到我了嗎?(申命記八:1~3,路加福音十九:1~10) 輪到我了嗎? 將近二個月的三級疫情限制,台灣二千三百多萬的人民心情起起伏伏,天天詢問一個數字,就是「今天確診是多少?」;或是台灣到底有多少疫苗會進來?也是台灣人民注目的另一個數字,因這二個數字是關乎解除三級限制和攸關生命的安全。但更多人詢問的是:「輪到我了嗎?」,每個人都很關心在意「我是屬於第幾類?」,「什麼時候可以輪到我打疫苗?」「輪到我了嗎?」應該是許多人關心在意的事;目前台灣除了疫苗短缺,要給第一線醫護與相關防疫或特殊工作的人員優先以外,就是成人中的長者,依年齡,由上往下年齡層順序施打,但仍有一些灰色地帶身分認定的問題,許多70歲以上的長者仍未施打,更何況是64~50歲的族群,他們都是目前社會就業中的高階上層者,因此「什麼時候輪到我?」就成了社會共同的議題,因特殊工作者必需優先施打,所以輪到順序可施打卻未能施打的人,感覺「一直被插隊!」,因此他們的聲音就更大,擔心打不到疫苗,甚至憤憤不平,這都是我們可以想像的心情,「什麼時候輪到我?」;有專家預告說,台灣到第三季時,人人不但有機會施打,且包括年輕人,甚至很可能,台灣可以在國際間疫苗仍供不應求時,會有機會幫助別人。(指高端、聯亞國產疫苗)。 撒該:「輪得到我嗎?」 今天的聖經中,講到稅吏長撒該的故事;撒該稅吏的身分,並不像今天是官方的代表榮耀的角色,他只是在羅馬帝國政權下,收取殖民地猶太人的機會主義者,他的角色,就是想辦法從自己人民的口袋中,索取更多的稅金金錢,只要有辦法,就是昧著良心,他也會用盡心力去向同胞索取,但也形成他在社會中,成為一位孤獨且無朋無友的人;稅吏在猶太人眼中,是帝國惡勢力與壓榨殖民的代表,因此當耶穌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這種真正的人生時,對撒該來說,是很遙遠,說不定他會問:「這輪得到我嗎?」,這一刻我們可以從聖經明白上帝的意念是:「……(祂)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b),但當時的福音剛剛傳開,而且都必須由耶穌的口中得知,撒該內心一定有「這輪得到我嗎?」的疑問,雖然他有想要改變人生。 撒該的故事一開始,提到耶穌進了耶利哥城消息,撒該這位有錢卻孤獨的稅吏長財主,好奇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且心存期待,我們相信,他一定聽到許多人們的傳言,就像「貪財的難進天國」(路十八:24~30),或是耶利哥的一個瞎子,耶穌因他的信心,醫治了他,得以重見光明。(路十八:35~43),我們可以在路加福音十九章以前,列出許多耶穌走遍城鄉各地,且醫病趕鬼,讓人得救的事蹟,特別耶穌祂那很特殊的講道與能力,震動著人心,讓許多人的生命改變,耶穌祂是不排斥稅吏和罪人(路十五:1),所以那麼多有關耶穌的傳聞,撒該或是如此想:「這種事是否輪得到我?」,因此一聽耶穌來到他居住的耶利哥,他希望可以見到耶穌。 同樣,這時代的我們,有好多人,當走進教會或接觸基督信仰時,存著好奇也不是很明白基督信仰,但藉由基督教會或基督徒,慢慢的可以領受的祝福,然而卻也是每一個人的期待實現,雖不是很清楚,卻有一份期待與尋求,這正是撒該的心情;一方面期待又怕失敗,更怕被社會被人看輕排擠,因此他在尋找耶穌的過程中,各種因素他只能爬上桑樹,沒想到,當耶穌到了樹下,卻抬頭對撒該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十九:5),我相信那一刻,撒該一定愣了一下,問自己:「是我嗎?」,「祂是叫我嗎?」「耶穌怎麼認識我?」「如果這是好事,輪得到我嗎?」。 耶穌對樹上的撒該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十九:5b);許多人,最近如果輪到排序,可預約了,努力在線上搶位子,如果看見「額滿,全額滿」,有人失望,有人憤怒;但電腦如果出現紅色字體:「預約成功」時,那種歡喜的心情,相信有許多人已體會了;撒該就是如聖經所說:「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路十九:6),歡歡喜喜的心境正是撤該的心情,他或許從未預料有這種機會或恩典,但他遇上了,這次輪到他,讓他成為一位福氣、得救的人。 故事證實,因為耶穌的福音,撒該那天晚上,生命大轉變,也就是校正回歸在上帝的家中,他親自對著主耶穌說(悔改認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十九:8),「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路十九:9),今天救恩輪到撒該這家了。其實只要信、悔改,救恩就輪到你,不必排序、不必排類別、不必上網搶位子、不必等待,因耶穌原本就是要來尋找失喪的,靈魂還沒得救的人,祂宣告要「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約三:15),上帝的救恩是每個人都可以輪得到的,只要敞開你的心,伸出你的手,從心認罪悔改,你就可以像撒該一樣得到救恩,而且今日就輪到你,輪到你家了。 今天人們都那麼在乎,是否輪得到打疫苗,但你在乎輪得到救恩嗎?如果你有親朋還沒得救,你如果認為一直要他信耶穌是強迫他,那可能你認為這救恩不夠好嗎?或有無的信仰不必太勉強別人?聖經卻說:「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十三:46)也就是你如果看見價值,你就會想盡辦法,要他們得這救恩,我們巴不得每一個親人都有這救恩,而不是去忽視或很客氣話以為尊重對方而空等時日,救恩今天就要輪到每一個人﹗ 施比受更為有福 疫情中,我們有幸得到美國、日本、立陶宛三個國家贈送的疫苗,我們在缺乏中,特別是五月疫情嚴峻時,正逢全球疫苗缺乏不足時,我們卻接受到如同雪中送炭的國外友人的關懷與分享;我們曾在日本311地震時,及時關心日本,在去年這次疫情發生初期,贈送口罩給國外友人,至少從這些國家中,我們體現「彼此分享」的行動,我們親自見證,疫情中各行各業都面臨困境時,一幕「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圖案呈現在眼前。(徒廿:35);前面我們已提過,未來在第三季,疫苗仍會供不應求時,台灣仍然可以幫助外國,未來全球地球村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也會落實在疫情發生的這一時期;如立陶宛贈送台灣二萬劑疫苗後,他們國內的許多社服單位,隨後也收到許多台灣匯過去的救助款項,這些事都讓我們非常感動,見證上帝的愛也因此環繞在更多國家的人民之中。 當撒該悔改認罪校正回歸在主前時,他的生命立即可以分享、分擔,疫情中,我們除了看見人們在缺乏中仍可以分享以外,也可以共同分擔,這不正是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嗎? 別再獨尊經濟 耶穌在曠野受試探時,曾引用舊約申命記的真理:「……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八:3b),從20世紀至今以來,台灣一直在努力經濟發展,因此在政治、文化層面,很自然就以經濟為骨架建構台灣的社會;前不久,有一場將近兩千人的線上發表會,主題是:「永續幸福」,其中大會的宣言是:「願意守護下一代,有安心的未來。」,這上一代長者,看見年輕世代確實很辛苦,上一代曾辛苦過,但也分享了這一代的社會幸福(年金、社會福利);但當我們正面臨疫情艱困時期時,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認為:「台灣醫療舉世聞名,但要身心都健康才算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環境中,人人生活的價值觀要提昇。」,也就是不能只獨尊經濟。 然而聖經早就將完全的真理告訴我們:「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八:3b、太四:4),意思是人的健康必須是身、心、靈三方面都健康,這也是今日在台灣基督教醫院與其他醫院不同的地方,不論我們基督教醫院規模多大多小,我們是身、心、靈都醫治關顧的醫療院所,這是基督教醫院要維持與強化並永續的宗旨,台灣永續發展經濟,甚至政治、文化時,我們一定要納入身、心、靈全人發展的價值觀,也是永續的方向,那才可能有「永續幸福」的可能,也才能守護下一代,給下一代安心的未來。 沒想到,一場看來是災難的疫情,讓這些科學、理智的人們,看見物質價值背後更重要的屬靈價值,也就是我們常聽的,重心不是「價格」而是「價值」,不是「物質」而是「靈性」,也就是聖經所說的「屬肉體」與「屬靈的」,保羅非常明確的說:「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林前十五:46),人們首見時總注重屬血氣的價值,因此也努力那暫時且會敗壞的血氣裡。「物質」是暫時的,「屬靈」是永恆的。疫情對生命威脅時,我們單單打疫苗輪到我了嗎?就如此在意積極爭取,但這永恆的屬靈福分,你會更在意嗎?「永生輪到你沒?」「永生輪到你身邊的親人沒?」「永生輪到人們了沒?」,難怪耶穌要命令我們,到普天下去傳福音,甚至到世界末了。「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18~20)。 結語: 你輪到打疫苗沒?如果這很重要,我們同時也要詢問你:「你輪到永生的福分沒?」,如果要台灣人民及下一代更幸福或能「永續幸福」,台灣在醫療體系裡,不能只有身體的醫治、心理的醫治,也要靈裡的醫治,身、心、靈都要兼顧的醫治、保健預防與照護,不是嗎?「輪到你了嗎?」。

2021.07.09

主日

我想感恩帶來惜福 驕傲帶來毀滅 我們享用恩典時務必要儆醒 時刻紀念賜恩的主 認識自己的無有與不配 好保守自己常活在恩典中

2021.10.14

主日

壹、前言 貳、大綱 ㄧ.處罰VS.磨練 1.處罰是因犯罪 2.處罰是為了合乎律法的規則付上代價受苦(死) 3.磨練是透過受苦而強壯 4.經過磨練才能面對挑戰 二. 上帝的愛使處罰成為磨練 1. 愛讓他們處罰中仍衣食無缺 2.是上帝的愛使處罰變為磨練 3.在處罰中,上帝的愛仍然不離不棄 4.恩典使處罰成為祝福 三. 先認罪悔改,然後感恩 1.仍然相信上帝是全然公(平)(正)義的 2.相信上帝是守約施慈愛的,旨意是最美的 3.獻上感謝為祭 叁、結論 一.處罰是為了合乎律法的規則付上代價受苦(死);磨練是透過受苦而強壯。 二.上帝的愛使處罰成為磨練,讓我們能面對挑戰。 三.在磨練(受苦)中,仍然相信上帝是全然公(平)(正)義的,先認罪悔改,然後感恩。 肆、摘要 伍、思想與討論的題目

2021.11.14

主日

4、正確的想 第一版176~182 第二版200~207

2020.11.09

主日

證道題目:知道神的心 經 文:申命記8-10章 大 綱: 一、 以色列人白繞曠野 二、 聽神的話得蒙賜福 三、 一切都是從神而來

2023.11.22

主日

靠著神得地為業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