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講題:醫治與回應(路加福音十七:11~19,使徒行傳三:1~10)
痲瘋與瘸腿
今天所讀的二處聖經,都提到生病的人;痲瘋病也稱漢生病,我們都知道它是後天的疾病,是一種桿茵傳染而致病,外表看來好似皮膚和眼部症狀的疾病,但事實上它可能經由神經系統、呼吸道感染造成疾病,甚至患處會失去痛覺,導致要截肢。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如果患病甚至經由祭司斷定為「不潔淨」的族群後,必須被隔離出家庭、人群、社會之外;今日的武漢肺炎病毒,也因傳染力強,有致死的威脅,因此需要有一定時程的隔離要求;這病不但身體痛苦,心理也很折磨,特別是被排在社會之外;今年許多國外回來,必須自主隔離14天的入境台灣人,過程中有人都快要崩潰,何況是聖經記述的當時這些痲瘋症患者,他們身心承受的痛苦,是可以想像的極度痛。
另外一位,聖經說,他天生就是瘸腿:「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賙濟。」(徒三:2),這人自己無法走動,必須有人扛他、抬他,身體無法自主,而且又有自尊上的挑戰,他的不健全又要向人乞討,是與生俱來,是一生都無法脫離的痛和病,因此我們也可以猜想他的無奈與消極。
這二位故事中的人物,不但「痛苦與絕望」是共通點,「期待有機會得到醫治」更是其共通點;沒錯﹗病人都需要被醫治、被醫好,醫生也知道他努力要治好病人,因此「醫治」正是他們(病人、醫療人員)共同的任務。今天的兩處的聖經,都有非常完美的結局,他們都得到了醫治,而且這是來自上帝的醫治,他們真正經歷一場「不可能中的神蹟」。
神蹟再現
對以色列人、對信上帝的人、對基督徒來說,從信心我們不斷的經歷神蹟,而且聖經也讓我們看見講不完數不盡的神蹟,但神蹟並沒有讓人們的信心保持恆久,反而形成要看見神蹟才會有信心,沒有神蹟時則不再正常不再站立得穩於真理裡。
想靠神蹟維持基督信仰的人,會如此說:「現代已沒有神蹟,神蹟愈來愈少了。」,但聖經說:「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阿們。」(可十六:20),聖經告訴我們,只要藉著信心傳福音,就會看見神蹟隨著我們,有一首名為埃及王子(出埃及)電影的英文主題曲「When you believe」(當你相信時),歌詞中有一句「There can be miracles,When you believe!」(當你相信時,那兒就有神蹟!),神蹟是信實的上帝所應許的。
這二年來,我們積極推動幸福小組傳福音,確實有許多神蹟隨著我們,我們看見生命改變的神蹟,我們經歷上帝是預備(耶和華以勒)的神蹟,我們經歷上帝是旌旗(耶和華尼西)屬靈爭戰中勝利的神蹟,我們看見上帝是醫治(耶和華拉法) 的神蹟。今天聖經中這二個人物,正是經歷上帝的醫治(耶和華拉法)的神蹟。
耶和華拉法(上帝的醫治)
耶和華拉法是上帝的醫治或上帝醫治的意思,也就是上帝屬性中,祂將醫治我們的疾病;上帝是創造宇宙萬物,也是創造人類的主宰,祂的醫治絕不是只醫治人的身體,人除了身體、心理,還有人的靈魂,也就是身心靈,醫治全人是上帝的應許,當我們相信時,凡事都能:「耶穌對他們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23),「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上帝凡事都能。」(可十:27),「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上帝那有難成的事?但我們明明知道上帝凡事都能,卻總是沒有信心,也因此少了更多親自經歷上帝神蹟的機會和恩典。
今天第一處的聖經,提到十位無可挽救的痲瘋病患者,他們自認,社會也公認為他們不潔淨,痊癒的機會渺茫,過程中充滿著內心的掙扎與無奈,或如同舊約時代的乃縵將軍,或許他知道上帝可能醫治他,但仍使用自己的方法,去尋求上帝的醫治,先知要他去約旦河淋浴七回,是上帝要考驗他的信心,結果一開始生氣面對,直到後來才照著先知的話去做,「他就潔淨了。」(王下五:14),可見,醫治是上帝的應許,但信心是被醫治的人必須有的,這才能真正經歷上帝的醫治,這十位痲瘋患者,都得到耶穌的醫治,上帝並沒有使他醫治的應許落空,然而這十位痲瘋病人得到痊癒後,他們必須去給祭司查驗,這又是一個信心的考驗,他們必須離開神蹟的現場,但領受神蹟恩典的人們,是否仍抱持著回應感恩、感謝上帝的心回來?因為只有如此,他們所得的醫治才是全人的。
以色列人曾從出埃及開始,歷經一個又一個神蹟,但因信心不足,而且埋怨比感謝要多,而且埋怨不斷,這也是出埃及那一代的以色列人,除約書亞與迦勒以外,沒人能進入流奶與蜜的迦南美地。
醫治是上帝的應許,也是祂的恩典,但那十位痲瘋患者,被醫好後,只有一個人回到耶穌面前感謝;在今日的教會生活中,有設定月定奉獻(什一奉獻)、感謝(恩)奉獻,月定奉獻是每一個基督徒基本的信仰生活要求之一,但台灣傳統的教會,擔心基督徒作不到或有罪惡感,改為月定奉獻,或稱教會奉獻,久而久之,以為那只是奉獻項目選擇之一,不知那是一個有信仰的基督徒,是領受上帝所應許恩典首要信仰的實踐,如聖經說:「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什分之一獻給祢。」(創廿八:22b),主要是見證上帝與我們同在,祂在所行的路上與我們同行,祂給我們吃,給我們穿,給我們平安。再說,祂也應許要為我們敞開天上的窗,傾福給我們,甚至無處可容。也就是當我們靠著信心,將當納的什分之一全然奉獻時(瑪三:10),我們將更加蒙恩。10位蒙醫治的痲瘋病人,只有一個人回來感恩,耶穌問:「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上帝麼?」(路十七:18),事實上,耶穌醫治他們,其他九位是身體得了醫治,但真正全人得救的人,卻是會回來感恩的人,耶穌對他說:「就對那人說,起來走罷,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十七:19),上帝的醫治,是身心靈全人的醫治,身體就是得醫治了,肉體仍會再生病,但靈魂得救卻是一生的恩典,或許你軟弱又犯罪了,又再回到罪中,卻不悔改回轉面對上帝,領受上帝的光,又持續沉淪在罪中時,你的病會更重,我們尋求的醫治是要靈魂的得救,希望主耶穌也對你說:「你的信救了你﹗」。
心志軟弱得醫治的病人
彼得、約翰起初傳福音時,為人得醫治的禱告,仍存有害怕自己能力不足的想法;我們常聽到教會的同工長執,當為人醫治禱告時,常覺自己資淺、年輕,不敢為長者或是牧者禱告,甚至連探訪,也認為沒牧者陪同,弟兄姐妹會不認同;但經歷聖靈同在後的彼得、約翰,已排除畏縮沒自信的心志,當他們面對生來瘸腿的弟兄,非常勇敢又滿有信心的奉主耶穌的名禱告,極力為病人祈求上主的醫治使其痊癒,彼得是帶著信心且非常有力的宣告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徒三:6),彼得沒世上的金錢、物質,但他卻滿有聖靈的能力與上帝應許可得醫治的權柄,靠著這堅強的信心,他為這位生來沒希望,不可能痊癒的病人禱告,因此他和病人同時經歷了神蹟,聖經說那人立刻健壯:「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上帝。」(徒三:8),其實這位得醫治的病人,真正得到的醫治是他的心志,除了無法行走,這之前他的心是絕望的、暗黑的、消極的,也不再追求靈性的成長,也不再敬拜上帝,被醫治後,不再只是被動坐在殿前,卻不進殿敬拜讚美上帝的人,重點不只是他的腿,而是他的心志已經絕望,甚至死了,聖靈醫治他,充滿了他。
聖靈醫治了這位瘸腿的弟兄,其實也醫治了他的心志,使其重新活過來,你呢?你的心志是否仍固執在自己的位子,你告訴自己,這是我的原則,這是我的界限,這是我的性格,不能再改變,也不容許別人來改變,甚至不容聖靈來改變你,因此我們可能如同一個無法走路的人,人在殿裡,心在殿外;好像都是在敬拜上帝,卻更體貼自己,更不知自己沒辦法向前行,並不是天生如此、或是都是別人造成,原來是我的心志已死,不再願意讓耶穌醫治你那不再火熱的心?我們看見的神蹟是來自聖靈,並不是彼得、約翰,彼得也提醒眾人:「為什麼把這事當作希奇呢?為什麼定睛看我們,以為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呢?」(徒三:12),原來他們隨著聖靈一同經歷活的上帝,聖靈除了醫治人的身體,也醫治那已絕望已死的心志,如果我們再常常說:「不可能﹗」「不能﹗」「沒辦法﹗」「沒機會﹗」「沒希望﹗」時,我們更應尋求聖靈醫治我們的心志。
回想早期本宗長老教會的信徒,無論走到那裡,就是向人傳福音,今日我們邀請眾教會傳福音時,竟然有人還會分別這是他教派,這是我們長老教會,傳福音是所有基督徒的共同使命,無論是基督教、天主教甚至東正教,我們要傳福音,我們不是傳宗派、傳教派,因此當我們只看見自己的宗派、教派時,我們的心已被綑綁,無論那個宗派、教派如果不傳福音,就如同心死的瘸腿,不只是肉體的生病,而是心志病了,因此我們更需要聖靈充滿的基督門徒,靠著聖靈的能力尋求真正的醫治。不能再視過去的十年,嘉義中會信徒數的減少為正常現象,不能再視孩子、青少年減少以少子化理由塘塞,我們不能讓傳福音的心志死了。
結語:
上帝早就應許,耶和華拉法(耶和華醫治),但我們如何回應祂在我們之中不斷醫治的神蹟?領受救恩後,遺忘感恩?是救恩是理所當然?只是領受?只是消費?卻不再尋求重生的心志?如果我們可以經歷祂的醫治,我們也應該回應祂的呼召,我們得願意來到祂面前感謝祂,而且獻上感恩,我們也可以在身體被醫治時,同時也求祂醫治我們不願改變的心,醫治絕望的心?醫治放棄的心?醫治不再存有火熱的心?甚至醫治我們已死的心志!實踐傳福音是最好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