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前幾次的講章,我們看見大衛的作為是神所喜悅的,從一個牧羊的小夥子,到成為以色列全地的君王,靠著的是他依靠神的帶領,使他面對患難、逼迫時,都蒙神的眷顧。但有句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逸】,代表我們在憂患時能夠努力的生存,但是一旦過上安逸的生活,反倒落入了敗壞。
一、大衛從放鬆到犯罪
聖經為什麼使人相信,除了它記載了神的話語,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它記載了這些信靠神的人,其實也充滿各樣的軟弱。若是其他書籍,面對大衛這樣合神心意的人,記載的只會是大衛的豐功偉業,但聖經卻記載他犯罪的事實,為的是給我們鑑戒。因為在神的面前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所以我們都需要儆醒,以免得罪了神卻不自知。
大衛的犯罪從放鬆開始,這時以色列軍隊已經圍攻亞捫人的首都拉巴,只要攻佔了,就可能結束了與亞們人的戰爭,若是以前的大衛,早就親自出征,但他仍住在耶路撒冷,第2節經文甚至說,他到黃昏時才從床上起來,可見大衛已經沒有過去患難時的謹慎。就在放鬆的時候,他看見一個漂亮的婦人沐浴。古代住屋空間小,有些窮人會在屋頂沐浴。聖經沒有說拔示芭在戶外沐浴,但提到她經期剛過,除了是受孕的時機,也是提醒讀者,拔示芭是按照律法的規定,行了沐浴的潔淨禮儀,說明拔示芭是遵守律法的敬虔人。
大衛身處王宮可能居高臨下,可以看見附近居民的房舍屋頂,所以看見百姓沐浴可能是意外,但是他放任自己的情慾,找人打聽那女人是誰,在得知是烏利亞的妻子拔示芭,就應該打消念頭,因為十誡中明明白白地規定【不可姦淫】,另外在申命記22章也提到,與別人的妻子犯姦淫,男女雙方是要被人用石頭打死的,若是男方用暴力強迫女方,是男方要被打死。大衛本來是敬畏神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規定,大衛是明知故犯,且在知道拔示芭懷孕了,還想用計謀掩蓋自己的錯誤,把在戰場上的烏利亞召回,詢問戰況,然後鼓勵他回家休息,甚至讓烏利亞喝醉,目的就是要讓他與妻子親近,讓人不發現大衛自己犯了姦淫的罪。
可是烏利亞遵守軍紀,在作戰行軍時不親近女性,沒有回家。大衛沒有注意自己的罪正逐漸擴大,竟然有了謀殺的念頭,安排烏利亞往戰場最危險的地方,讓他死在敵人手下。結果一個忠心單純的烏利亞就這樣送命了。
二、拔示芭的哀哭。
傳統的解經家經常將大衛王姦淫的過犯怪罪拔示芭,然而近代解經家認為撒母記的作者用來描述烏利亞的妻為丈夫「哀哭」的詞,不是禮儀上的哀哭,而是用在形容真心哀痛的時候。而且聖經中針對此事,都指出是「上主對大衛所做這事十分不悅」,而沒有提到拔示芭的錯,而在接下來12章先知拿單責備大衛的比喻,也可知道烏利亞及拔示芭都是受害者,大衛王才是真正的罪犯。在馬太福音中提到耶穌的家譜的記載,拔示芭仍然被稱為「烏利亞的妻子」(太1:6),若是拔示芭是有意犯了姦淫,不可能會有這樣的說明。
我們知道婦女在古代是被視為財產,沒有地位的,更何況大衛是君王的身分,拔示芭根本不能抵抗,只能淪為大衛慾望之下的犧牲品。但當大衛王公開認罪後,神的恩典就再度臨到他們身上,因他們所生的兒子所羅門是蒙神揀選的。因為神吩咐先知拿單給這孩子取名叫耶底底亞,意思是「上主所疼愛的」。為甚麼神不給大衛別的妻子一個這樣的兒子,卻把上主所喜愛的所羅門賜給大衛與拔示芭,就表明了神對他們二人的饒恕,透過所羅門王的出生,神顯現給我們的信息就是即使是在邪惡的深淵,都有回頭尋找神的機會。
三、人無法欺瞞神
當烏利亞死了,大衛才把拔示芭接入宮,要讓人認為自己不是強奪別人的妻子,而是對死去部屬的家人盡照顧的責任。但神知道一切過程,神看見他所犯的罪,包含淫亂、欺騙、謀殺。大衛想盡一切方法遮掩自己的罪,結果他誰都遮掩不了,因為神知道,神不會眼瞎。從大衛的作法提醒我們,無論職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能掌控的局面有多大,隱藏的計劃有多巧妙,這些神都知道。神不只知道,還「非常不喜悅」,大衛的犯罪的過程,透過聖經作者的紀錄,讓每位讀聖經的人都知道,在神的大能裡,沒有事可被隱藏,不管人所隱藏的事有多巧妙,最後都會被顯露出來,如同傳道書12:14【我們所做的一切,或善或惡,連那最隱秘的事,上帝都要審判。Kai piapiata sanaka manemanenga, ku mathariri ku malisi, adravane kwidra niseketane, ku Twaumase lri saibange patueelre.】
聖經記下了大衛殺害烏利亞的原因與過程,他因自己的慾望遠離了神。烏利亞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神是光】,這個含意能讓我們對大衛的犯罪有另一層的體會,當大衛召見烏利亞時,烏利亞說【以色列和猶大的戰士都在戰場上,約櫃也在那裏,他們都在野外紮營,我怎麼能回家吃喝,跟妻子同床呢】其實也是神在提醒大衛,他的神與他的百姓都在爭戰,但大衛卻在吃喝,與別人的妻子同床。大衛拒絕了神的光,以至於他陷入黑暗中被罪惡綑綁。
許多人認為戰場是危險的地方,但大衛如果親自去戰場,就能避免陷入慾望的罪惡。可是大衛的罪卻是發生在自己的家中,告訴我們罪的產生,不一定是從外面危險的地方進來,不是別人誘惑我們犯罪,反而罪是從我們認為安全的地方,由自己的內心而來的。所以願我們常常在處境艱難的時候,依靠神度過患難,但當我們生活過得平順安穩時,更要警醒自己的腳步,讓我們隨時處在神的光照中,不落入黑暗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