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

講題:我信!(申命記六:4~9,哥林多後書十三:14) 信仰告白─(使徒信經、本宗信仰告白……等) 在本宗禮拜程序中,有一個宣讀「信仰告白」的項目;舉行聖禮典時,或中會特會時,也會宣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使用「使徒信經」作信仰告白,本宗也承認「尼西亞信經」,很類似使徒信經,另外還有承認並使用「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篇幅中有論聖經、三位一體上帝等等,總共有卅五章,當然不適合誦讀,卻被傳統教會認同看重使用。 為何這些信經、信仰告白,在教會禮儀或信仰生活中被視為重要?其中,表示在教會史中,對聖經真理的瞭解,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說法、觀點,因此取於聖經中最基本的聖經真理、教導,編列出眾教會、眾信徒可以表達的基礎信仰,以免初代教會混淆了信仰思想,導致教會、信徒的迷失;因此留下必須保持的正統性(Orthodox)與大公性(Catholic)信仰告白。其中「使徒信經」被稱為信經中的信經,但真正確立使用,是首次在主後730年才出現,而目前「使徒信經」的版本,也是西方教會在主後813年才確定,依聖父、聖子、聖靈排列;然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在1985年4月11日總會年會中通過;一方面隨著時代變遷,簡易的使徒信經,無法完全表達聖經真理,特別在台灣人民信仰生活上的信仰內涵告白,加上韋斯敏斯德內容較多章數的真理信仰告白,也可以參照增加信仰內涵,因此就形成現在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比較兩方的告白文,除三位一體外,也包括共同教會、罪得赦免、身體復活、永生等,特別對三位一體上帝的認知上增加了詮釋,也增加「信」聖經是上帝所啟示,「信」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信」人對上帝的恩典,「信」人有尊嚴才能以及鄉土有責任管理,人雖被造,卻有罪,破壞人與上帝關係,導致人需要基督的救恩,特別在台灣戒嚴時期受壓制時「信」靠主可得自由、平等,且在基督可成為新人,「信」可得充滿公平、平安及歡喜的上帝國。簡單來說,本宗信仰告白是從傳統的真理到1985年確立後,藉由信仰告白,盼望在人的社會,信仰生活中,活出上帝的真理與見證活生生的祂。 因此我們今天,將以「使徒信經」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互補闡述我們所告白的信仰,也就是上帝在聖經中留下的真理,雖然如各宗派的信仰告白有些許不同,但我們都同樣是基督的門徒、基督的教會,以此無論是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全都是基督的肢體,都是基督門徒、基督教會。 以色列人的傳統信仰告白 今天所讀的申命記六:4~9這段聖經,其實是以色列人傳統的信仰告白;之前有篇幅大的摩西五經,或今日猶太人所說的「妥拉」(律法)或十誡等等,都是指信仰真理的內容。我們看到非常明確對這「獨一無二」上帝敬虔,以色列人在信仰上,對所信的獨一真神必需要盡心、盡性、盡力愛「全人」的愛祂。祂的話,要將祂的誡命、真理記在心上,也要慇懃的教訓兒女,而且無論在家、在外,走路、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上帝的話、祂的誡命,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告白中非常鉅細靡遺的列出並不斷宣讀且實行於生活中,如果我們有機會看到真正傳統信仰文化的猶太人,這些宣讀告白的內容,都可以從他們的身上與居住的住所看得到,至今仍然如此,這些信仰告白或許在耶穌賜下新的誡命後,即新約世代,也成基督門徒新的信仰的告白,但申命記內的信仰告白,這是傳統信仰中的一篇,雖然它不包括以色列人信仰生活的全部。 我們可知,以色列人有一個基本的信仰告白,而且是落實在生活中,今日世代正統的猶太人身上仍可看的到,或許有些人已流於形式化,但告白內容,就是表達他們對上帝的堅定信仰,以色列人都非常清楚,也明白應該用全人去遵循;我們希望今日的基督門徒,對信仰告白也是如此。 使徒信經與本宗信仰告白 使徒信經中的上帝,是「信」三位一體的上帝,也就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主後500~600年期間,對「基督」即救主耶穌,有許多不同的「基督論」論述,因此信仰告白對「聖子耶穌」的部份論述最多,「信」聖父就是「全能的天父,創造天地的主」,祂是宇宙的主宰,祂是造物主,而本宗告白中也加強「祂是獨一真神」,在台灣有太多神明泛神論信仰環境,其中一貫道就是五教都列入其信仰,民間宗教任何一件物品都有神靈,因此灶有灶神,床有床母,石有石頭公,地有土地公……等等。 廿世紀末的本宗教會,真正感受「獨一真神」的告白很重要,洗禮後的弟兄姐妹,不能同時拜上帝,又拜其他神明,那將會讓自己的信仰生活帶來更多的不安與攪擾。本宗信仰也加強祂是歷史及世界的主,一切受造的,都屬於祂,祂也施行審判與拯救。 提到「聖子耶穌」,前面我提過,因成立「使徒信經」時有太多「基督論」的爭議,因此說明聖子是從聖靈感孕,受歷史中的彼拉多判釘十字架、而且死了且埋葬,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升天,祂將再來,要審判活人、死人。本宗告白加強因祂的死帶來人與上帝復合的救恩。 使徒信經對「聖靈」上帝的描述很少,因為當代人們可以從保羅的書信中,從非常豐富又很多的敘述宣告中對照,而且看到保羅不斷的經由傳福音教會的建立,經歷聖靈同在的見證。因此使徒信經只有「我信聖靈」一句而已,但本宗信仰告白也加增以「上帝的靈就是聖靈,住在我們當中,賜予能力在萬國萬民中作見證,直到祂再來。」,基督門徒應該活在聖靈的同在中。 從前面的信仰告白,我們知道聖父、聖子、聖靈都是上帝,那為什麼三位都要強調?因三位一體的上帝,都在人類的歷史、社會、生活中存在,特別現今是聖靈與我們同在,且住在我們當中,聖經說:「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祂,也不認識祂。你們卻認識祂,因祂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約十四:17)。我們常害怕人們將「靈恩」掛在我們身上,以為那是錯誤或顛狂或極端,其實與聖靈不親近的人,更加遺憾或欠缺上帝的恩典,聖靈豈不是耶穌基督賞賜給我們的保惠師嗎?耶穌說:「我起先沒有將這事告訴你們,因為我與你們同在。」(約十六:4)。「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是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祂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祂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十六:13),所以耶穌升天前應許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一:5),可見初代教會,對聖靈的共識與認知已不必像「基督論」一般多元又複雜,至今我們也發現積極傳福音的教會,正如聖經所說,他們見證傳福音的果效,都來自聖靈的同工,聖靈的能力,而且教會得救的人天天加增。 聖而公的教會 「聖而公的教會」是普世且跨越宗派的;我在歐洲進修時,才更清楚基督教有三大宗派,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前對東正教很陌生,前面我已提過,基督教會都是基督的肢體,也可稱都是基督門徒的團契,但「人」的軟弱,仍在普世中,看見教會五顏六色以外,甚至四分五裂。 2006年嘉義中會與天主教嘉義教區開始有合一禱告會,後來有牧長、神長、修女聯誼時,許多人仍認為各自有自己的立場,就如同長老教會在眾教派中,自認是老大或長子一般,但我們從信仰告白中,表明教會是聖而公,是指聖潔且普世共同的教會,應該不分宗派,但事實並不容易,雖然近代愈來愈能彼此接納,但仍有點距離,宗派中確實有不同之處;我自己的經驗,從之前與天主教樞機主教或總主教、主教互動中,大原則之下,彼此皆共識且認同我們是同一個基督,同一個肢體,只是外表不同或許教義不同,但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位一體上帝卻是共同且認同的。 本宗的信仰告白更強調的是,「教會」是受呼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成為人與上帝和解的使者、器皿,是普世的(大公的);本宗更強調扎根於本地,認同所有不同族群的人,甚至以愛與受苦,扮演好「盼望的記號」。 因此信仰告白,本宗補上加增時代的背景,將上帝無比、無條件的愛,更具體施予基督教會,施予基督門徒,因此教會不是為基督徒存在,而是基督門徒組成的教會,是一個傳福音的基督肢體,而且是普世的,從本地、本國、本洲到任何地方,同時也宣告從內到外,從基督肢體到靈魂未得救之民之間,國內、國外都是傳福音的地方。 使徒信經最後提到聖徒相通,這也是指普世性的聯繫,其中基督教、天主教的聯繫,也是包含在其中的含意,並不是指誰有心有興趣才去做,聯結最主要目的,也是一起激勵成為傳福音的教會。 「我信」罪得赦免,很簡潔的告白,本宗信仰告白,也因此講的更清楚:「人對上帝的恩典,帶來認罪悔改,罪得赦免,建立敬虔、愛與委身的信仰生活,榮耀上帝。」。 「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我們確信耶穌基督的復活,也相信將來會有榮耀的復活,如聖經所說:「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羅八:11),我們堅信到那日,即主再來時,「死了的人必先復活,活的也將被提。」(帖前四:16~17)。 我信永生,這從耶穌口中,早就應許「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約六:47),為什麼我們那麼努力盡心盡力在傳福音,因我們相信有永生,因此還沒永生的人,即靈魂未得救的人,不是我們應該努力邀請的嗎?讓他們成為擁有永生的人?我們不是在意洗禮的人數,我們在意有永生、靈魂得救的人加添在我們之中。 信仰告白,是因應時代的需求,將聖經的真理內容呈現告白,它當然不是信仰內容的全部,但它卻是信仰內涵的支架與鋼構,真正完整的是在聖經、上帝的話裡,甚至上帝完全的啟示也會隨著聖靈,不斷教導我們,更明白聖經中的信仰真理,聖靈也不斷的告知我們不知的新事,就如同未來的9年會如何?(十年宣教異象與行動又過了一年),未來只有聖靈知道,但祂會啟示感動讓我們看見異象或異夢,也領受祂啟示我們的時代真理,聖靈將會讓我們領受許多支架與鋼構內裝的真理。 結語: 我信!我信!真的從內心告白的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上帝時,我們也能有如同以色列人傳統信仰告白的態度,將信仰告白融入生活中;如果耶穌基督應許聖靈與我們同住,那我們也希望可以活在聖靈的同在裡,過一個有聖靈同在的基督門徒。

2021.01.15

主日

主題經文(哥林多後書十三11) 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 ;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神必常與你們同在。 經文鑰意: 保羅寫哥林多後書,向哥林多教會聖徒解釋他延後探訪哥林多教會的緣由。並表達他 對教會願意順服神離棄罪惡的喜樂,鼓勵教會接納悔改的肢體,發揮愛心為耶路撒冷 教會需要捐獻。保羅在書信的末了,為教會祝福,並總結他對教會的期許,能持守遵 行使徒的吩咐,神必與他們同在。

2021.11.07

主日

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神必常與你們同在。

2022.09.26

主日

聖經及信息 【講員】彭成彥教師 【經文】馬太福音28:16-20 哥林多後書13:11-13 【信息】縱然疑惑,依然相信

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