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仰望主耶和華

詩四十二篇和四十三篇
我們在這篇詩裡面,看見感覺與信心的對照:就感覺而言,詩人心中充滿了痛苦、憂悶、煩躁、悲傷(v.3-5),但是就他的信心而言,詩人「切慕」神(v.1)、「渴想」神(v.2)、希望「朝見」神(v.2),「記念」神(v.6),「歌頌」神(v.8)。這一種對比,顯出信仰的寶貴與價值。詩人在一切環境和遭遇之中,都保持與神的聯繫和信心的態度(v.8),這是獲得最後勝利的祕訣。
詩人憂傷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滄桑之變的憂傷---詩人回憶過去;的樂觀:「我從前與眾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裡,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心裡極其悲傷」(v.4) 過去的歡樂使今日的悲傷更難以忍受!
▲受人譏誚的憂傷---「人不住的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裡?』」(v.3) 當詩人遭難的時候,一般不認神的人,就起來譏誚他的信仰,這是使他極感痛苦與難堪的。
在憂悶煩躁中仰望神
這兩篇詩同有一個特點,就是詩人與自己的對話。這一種特殊的格式,表達詩人內心裡面兩種對立的因素之間的統一。一方面,詩人感覺孤單與悲傷;但是另一方面,他以信心來向感覺挑戰。結果在他內心有一種新態度:讚美。由此可見,信心使人超越了自己:詩人原有的傷感與哀痛---變而為信心的讚美!這是榮耀的勝利。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v.5) 這一句寶貴的話,再一次在本詩內出現,連上一篇計算在內,一共出現三次,真可說是這兩篇副歌。
因為詩人他知道神必施慈愛(v.8),雖然敵人辱罵說:「你的神哪裡呢?」(v.10) 然而,只要仰望祂,就無憂悶煩躁,因祂是信靠祂的人臉上的榮光。
思想:世界為甚麼會有這麼多的苦難?基督徒為甚麼也會有苦難?
▲似乎被神遺忘的憂傷---「我要對神我的盤石說,你為何忘記我呢?」(v.9)
▲受敵人欺壓的憂傷(v.9,10)
但是詩人在這一切之中,有一種堅定的信心態度,他重複的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v.5, 11)

祈禱:神啊,幫助我裏面憂慮轉為喜樂,失望化為盼望,因我要單單仰望祢。


靈修教材: 詩篇
靈修筆記2020年7月23日(週四) 讀經:詩43:1-5

回應:詩43:4「我就走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神啊,我的神!我要彈琴稱讚你。」這篇詩是延續第42篇詩的內容,作者祈求神拯救他遠離不虔誠的百姓(仇敵)的手,讓他有一天可以重返耶路撒冷,再次參與聖殿的事奉,敬拜上帝。作者這樣祈求,因他知道在上帝那裡:(一)有「力量」,只有真神才能賜給人力量。(詩43:2因為你是賜我力量的神)(二)有「喜樂」,神就是我們的喜樂與平安。(詩43:4我就走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有一首詩歌名叫「到神的祭壇」,歌詞是這樣寫的「我就走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神阿,我的神,我要彈琴稱讚祢。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大家可以上網連線來聽,這是一首很棒的詩歌,可以幫助我們消除心中的煩惱,進而更加依靠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_w6ub4IkT0)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我所處的環境,可能因別人的一句話,一個不好行為態度,都會影響自己的心情,常常讓我們的心「憂悶」、「煩躁」;我們都知道「憂悶」、「煩躁」對自己的身體是不健康的,然如何消除這些「不健康」的因子呢?這篇詩的作者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神的兒女「應當仰望神」,不論得時或不得時都要稱讚神,因神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當這個意念若能持續下去,相信我們這個「人」的生命必會改變。(王牧師)


靈修教材: 詩篇 靈修心得筆記
聽聞鐘聲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today/2022/12/12/聽聞鐘聲

【經文】詩篇43篇

《聖誕鐘聲》改編自1863年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所寫的詩(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是一首很不尋常的聖誕歌曲。這首歌的第三節並沒有描述聖誕的歡樂和欣悅,而是悲嘆地哭泣道:「我垂低頭無限失望,我說平安蕩然無存,頑強眾生嘲笑、憎恨:地上平安歸與世人。」但到了第四節,這樣的哀嘆卻轉為盼望,並向我們保證:「神不死亡,也不睡眠,邪惡必敗,正義必勝,地上平安歸與世人。」

聖經中詩篇的哀詩也呈現出從悲嘆轉為盼望的模式。就像詩篇43篇,詩人一開始就向上帝呼求,自己遭遇仇敵的攻擊(1節),以及上帝似乎早已忘了他(2節)。但這位詩人並沒有停留在悲嘆中,他仰望著這位自己無法完全理解但仍然深信的上帝,吟唱道:「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上帝,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上帝。」(5節)

我們在生活中常經歷困境,使我們有許多悲嘆的理由。但如果我們讓這種悲嘆把我們引向那位使人有盼望的上帝,那麼即使我們傷心落淚,卻依然可以喜樂歡唱。

【思想】
此刻你有何憂愁掛慮?
上帝如何藉著聖經中的話語,
使你在現階段的生活中擁有盼望?

【禱告】
天父,當我在生活的重擔下苦苦掙扎時,我向祢呼求。請提醒我,我的幫助是從那位造天地的創造者而來。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4/9 讀經進度

1. 約書亞記 9
2. 路加福音 17
3. 詩篇 43
4. 箴言 12:25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NLCC_08_02_20

新生命靈糧堂 小組分享材料(0802)
[話語分享]: 疫情中神的旨意 <生命的分享>:在這段疫情中, 有沒有一件令你喜樂的事 ?為什麼?
帖前 5:16-18「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 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什麼是神的旨意?就是上帝要你有的生活方式。你有沒有想過上帝要你我怎麼 生活?我們是按世人的方式生活?還是按神的方式生活?
保羅在這段經文提醒我們神期待我們應該有的生活方式,或是生活態度,有三 方面:1.常常喜樂 2.不住禱告 3.凡事謝恩。我們若是按著這樣的方式來生活, 就是行在神的旨意中。
神是喜樂的神 詩 43:4「我就走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裏。」 喜樂是我們的力量 尼 8:10「...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喜樂是良藥 箴 17:22「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1.喜樂是一種觀點,是一種看事情的方式。 來 12:2「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 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耶穌能喜樂,是因為他知道他所忍受的這一切會帶來什麼結果。而不是他正在 經歷的事實,耶穌從來沒有失去他的觀點,眼光,他知道現在的痛苦會帶來什 麼樣的結果。耶穌知道他的受苦是有目的的(pain with purpose),有目的的受 苦,和沒有目的的受苦是完全不同的。 <生命的分享>:最近甚麼事讓你心煩? 什麼事讓你情緒上上下下?為何事?
怪不得心情一天到晚起起伏伏,你是否可以喜樂決定於你的觀點,你怎麼看事 情?我們怎麼看待這次的疫情?
2.是一種決定和態度,不是感覺。 腓 4:4「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這裡保羅再一次特別強調,我再說!很少在聖經中提到“我再說“,可見喜樂 的重要性。喜樂是天堂珍貴的物資。
保羅在監獄中如何能喜樂?因為保羅深信喜樂是一種決定,是一種的態度。我 告訴你一個喜樂的秘訣,如果你想要有喜樂的人生,你就多想一些令你喜樂的 事,多想一些正面的,積極的,美好的。
腓 4:8「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 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我要告訴你如果你要喜樂,就不要一天到晚在比較,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 想。你不可能一天到晚在和別人做比較,而會有喜樂。享樂可能和喜樂有關, 但是喜樂絕不是取決於享樂。。
雅 1:2-4「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 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 欠。」 這並不代表我不會遇見困難,或是傷心的事,流眼淚,但是一點都不影響我們 生命裡的喜樂。彼得鼓勵我們在試煉中是一個最好成長的機會,因為試煉是會 發展你我的性格,培養我們的毅力,會鍛鍊我們的耐力。 <生命的分享>:你覺得想正面的,看積極的,對你來說是容易?還是很難?
3.喜樂是可以每一天的 詩 16:11「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 永遠的福樂。」 大衛在這裡告訴我們生活充滿喜樂與祝福的秘訣,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我 對齊神有多少?
大衛知道當他的心與神對齊的時候,不單是充滿喜樂,所有美好的事都會發生 在你的周圍。大衛所說的「面前」,其實就是「神的同在」(Presence),神的 同在一直都在,問題是在於我們是我們把自己的位置(Position)調整對齊於 神。大衛深知這個秘訣:
詩 16:8-9「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 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我們的心不要因為全球經濟的危機,或是不可預知的未來而感到不安,惶恐。 不論環境如何?你的心每一天是可以充滿喜樂的。 <生命的分享>:怎樣才能與神的心意對齊? 每天擺在我們眼前的事什麼?


靈修教材: NLCC小組教材
安度人生風暴

閱讀: 詩篇43篇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16-17篇;使徒行傳20章1-16節

求祢發出祢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詩篇43篇3節
在1999年7月16日,小約翰·甘迺迪駕駛的小飛機墜入大西洋。調查人員判定,事故起因是一種稱為「空間迷向」的常見失誤。當飛行員由於能見度低而迷失方向,忘記依靠儀器幫助他們成功到達目的地時,就會出現這種現象。

當我們航行在人生的旅程時,有時也會因各種翻天覆地的變故而迷失方向,像是罹患癌症、痛失至親、失去工作、被朋友背叛。當我們遭受意想不到的打擊時,往往會感到迷失和困惑。

當我們陷入在這樣的景況時,可以試著用詩篇43篇來禱告。在這首詩篇中,詩人承受了極大的壓力而感到無助和失落,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身邊充滿了罪惡和不公義。他在絕望中呼求上帝賜下明確的指引,幫助他安然度過困境,前往所渴望的目的地,就是上帝的居所(3-4節)。詩人知道,自己會在上帝面前重獲盼望與喜樂。

那詩人懇求上帝用什麼來指引他呢?詩人懇求上帝用真理的光引導,並以聖靈表明祂的同在。

當你感到迷惑和失落的時候,上帝那信實的引導會藉著聖靈和祂慈愛的同在,帶給你安慰,並照亮你前面的路程。

你正經歷何種使你迷失方向的景況?
今天你要求上帝如何引導你呢?
天父,感謝祢沒有讓我獨自面對充滿挑戰、使我迷失
的景況。今日求祢幫助我能全然讓祢指引我的腳步。
作者: 夏莉珊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詩篇43篇是歷經人生患難的詩人向上帝發出的深切祈求,因上帝能介入並施行拯救。我們也當留意詩人思緒的進展,以便更深地明白禱詞中的懇求。

在第1節中,詩人表明他需要幫助,並在遭受迫害時宣稱自己清白無辜:「辨屈」表明詩人無故受到攻擊。然後詩人表示,自己來到上帝面前,卻感到被祂丟棄。這意味著,「詭詐不義」之人的迫害(1節)、詩人懇求上帝拯救,以及詩人感到上帝無動於衷,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不斷。在第3節中,詩人再次求上帝介入干預,並表明當他的懇求蒙應允,他就能來到上帝面前獻上讚美(4節)。詩人在結束禱告時,提醒自己,仍要繼續仰望、信靠上帝(5節)。

韓傑盛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上帝賜下喜樂

閱讀: 箴言15章13-15、30節 | 全年讀經進度: 詩篇43-45篇;使徒行傳27章27-44節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言17章22節
無論蔓欣去到哪裡,總是會試著對別人微笑。她常用這種方式來關懷那些需要看到友善臉孔的人。大多時候,對方也會報以真誠的微笑。但有一段時間,蔓欣需要按照規定戴上口罩,她察覺自己的嘴巴被遮住了,所以沒有人能看到她的笑容。這讓她感到很難過,但她想,我不應因此停止微笑,或許別人能從我的眼裡看到笑容呢!

這個想法確實有些科學根據。微笑時除了嘴角兩邊的肌肉上揚以外,還牽動眼角周圍的肌肉。怪不得華人常用眉開眼笑、喜眉笑眼、笑眼瞇瞇等詞語,來形容面帶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箴言也提醒我們:「眼中的光采使人心快樂」(15章30節,新譯本)以及「喜樂的心,乃是良藥」(17章22節)。很多時候,上帝兒女所展現的笑容是源於我們擁有上帝所賜的喜樂。這份喜樂會不斷在我們的生命中流露出來,當我們鼓勵那些背負重擔的人,或與正在尋找人生答案的人分享上帝的話語,甚至在自己經歷苦難時,我們仍能綻放笑容,展現喜樂。

在人生看似黑暗的時刻,我們要選擇喜樂。讓你的微笑成為希望之窗,讓人看見上帝的慈愛,以及祂在你生命中,與你同在的光芒。

還有哪些經文談到因上帝而得的喜樂?
內心的喜樂如何有助於身心靈的健康?
親愛的上帝,祢所賜的喜樂是我的力量。
求祢使我成為向人傳揚祢愛的福音使者。
作者: 凱辛蒂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學者們認為,箴言的內容大多是由所羅門彙編,而他也是聖經中下一卷書(傳道書)的作者。不過,這兩卷書似乎包含一些相互矛盾的信息。箴言說:「心中喜樂,面帶笑容」(15章13節)。傳道書卻說:「我指嬉笑說:『這是狂妄』」(2章2節);「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7章3節)。哪種說法正確呢?

傳道書的寫作方式是從只為今生而活的角度著眼,因此帶有晦暗的含義。然而,箴言也沒有忽略生活的複雜性,因為箴言還說:「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14章13節)。兩卷書都有持平之論。箴言包含對生活的明智忠告,並幫助我們選擇能帶來生命的智慧之路。傳道書則總結說:「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2章13節)

葛庭墨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
2月7日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祂。」(聖經詩篇四十三篇 5 節)

  有甚麼理由叫我們憂悶呢?有兩個理由,可是只有兩個:第一,如果我們還沒有得救,我們就有理由憂悶; 第二,如果我們已經得救了,而仍活在罪中;那麼,我們一定會憂悶的。

  除了這兩件事情以外,我們就沒有理由可以憂悶。一個正常的信徒,如果憂悶,是一件可怪的事; 因為一切的事我們都可以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來告訴我們的神。我們一切的需要、我們一切的困難、 我們一切的試煉、只要相信神的大能和神的愛,樣樣都可以過去的。

  「應當仰望神。」,讓我們記住這句話:我們沒有一個時侯可以不仰望神。不管我們的需要何等多, 我們的難處何等大,我們的指望何等小,我們的責任只是仰望神;結果,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仰望並不是徒然的。 到了神自己的時侯,幫助來了。

  在我已往的七十年又四個月中,我已經試過幾百、幾千次;仰望神並沒有一次失敗的!

  當我以為幫助再沒有可能來的時候,幫助就在這個時候來了;神有千萬個不同的方法,千萬個不同的時間, 可以幫助我們,祂不受任何限制。

  我們只消把我們的事情擺在神前,帶著小孩子那樣的簡單,傾心吐意地對神說:「父神阿,我本來不配求你聽我的禱告, 但是為了我主耶穌基督的緣故,求你答應我的祈求,也給我恩典使我能安靜等候你的時候。我深信你必在你自己的時候, 用你自己的方法,為我成就。」

  「因我還要稱讚祂」。多禱告、多運用信心、多讚美、多忍耐等候,結果就是很大、很豐富的祝福。 我有這樣的經歷何止千百次,所以我要繼續自勉說:「應當仰望神」。--莫勒(George Muller)


靈修教材: 荒漠甘泉
2月9日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耶穌卻一言不答。」(聖經馬太福音十五章 23 節)

「祂…必…默然愛你。」(聖經西番雅書三章 17 節)
  一個受苦的神的孩子讀到這兩句話,或許會希奇。你正在渴望主安慰的聲音「你們可以放心」(約翰福音十六章33節), 或者「不要怕,因為我與你同在」, 可是等了許久,一點得不著甚麼,「耶穌卻一言不答」。

  當神聽見我們哀聲哭訴的時候,祂的心常頂難受,因為祂看見我們還是這樣軟弱、這樣急躁,還不能懂得祂不答的美意, 我們的目光還是這樣短視。

  主的不答,並非是拒絕,乃是表示祂的默許和深深的同情。

  失望的基督徒阿,「你為何憂悶?」(聖經詩篇四十三篇 5 節)即使祂靜默不答,你「還要稱謝祂」。讓我們聽一個故事, 並仔細領會裏面的教訓。一個基督徒夢見三個同作肢體的姊妹跪著禱告。她看見主漸漸走近她們。

  當祂走到第一個姊妹面前,祂臉上帶著榮光和愛,俯下身去,用頂溫柔、頂甜蜜的聲音安慰她、勉勵她。

  隨後祂走近第二個姊妹身邊,只伸出祂的手來在她額上一按,點點頭走了。

  最末後,當祂走過第三個姊妹那裏,祂一聲不響,連看都不看,就去了。那個作夢的基督徒自言自語的說道:「第一個姊妹, 一定靈命頂深,所以主頂愛她;第二個姊妹也不錯,可是不及第一個;第三個姊妹,一定在甚麼事情上得罪了主,深深地傷了主的心, 所以主不屑睬她。」

  「我不知道她究竟作錯了甚麼?為甚麼主對待她們有這麼大的不同呢?」當她正在猜疑之間,主站在她旁邊說:「無知的婦人! 你完全誤會我。那第一個跪著禱告的女人最軟弱、最幼稚。她時刻需要我的扶持與眷顧,否則她在我的窄路上簡直一步都不能行。 她時刻需要我的愛和幫助,否則她就會失敗、跌倒。」

  「那第二個跪著禱告的女人較好得多,她有較強的信心和較深的愛,我能夠信任她在無論甚麼環境中因我而站住。」

  「那第三個跪著禱告的女人,(就是我似乎不去注意,把她略過的那一個,)她的靈命頂高、頂深,她的信心和愛心鼎大、頂強, 我正用一種猛烈的方法訓練她,為著她將來最高、最聖潔的事奉。」

  「她已經完全認識我,完全信任我,她不需要能聽、能見、能摸、能感覺的幫助。她不因我所安排給她的環境而喪志、灰心、跌倒。 雖然理由不能通過,天性不能佩服,她還是絕對順服我,因為她知道我的用意是為她將來永遠的榮耀,我所作的,她如今雖然不知道, 後來必明白。」

  「我默然愛她,因為我愛她的心不是言語所能表達的,也不是人心所能領會的。」

  如果你知道祂默然的奧祕,讚美祂,祂就會「行奇妙的事」(聖經出埃及記卅四章 10 節),因為每一次祂收回恩典,就是要你更認識、 更愛那賜恩者。——選


靈修教材: 荒漠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