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 第34~36章、申命記 第1~2章

民數記 第34~36章
申命記 第1~2章


靈修教材: 2020 40天禁食禱告
2022-02/08讀經:民數記 第三十四章

✍️ 2022-02/08 讀經:民數記 第三十四章

✟受感的話語:
A:迦南的境界(民數記 34:1-12)
34:2 你吩咐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迦南地,就是歸你們為業的迦南四境之地,
34:3 南角要從尋的曠野,貼著以東的邊界;南界要從鹽海東頭起,
34:6 西邊要以〔大海〕為界;這就是你們的西界。
34:7 北界要從大海起,劃到〔何珥山〕,
34:10 你們要從哈薩以難劃到示番為東界。
34:11 這界要從示番下到亞延東邊的利比拉,又要達到基尼烈湖的東邊。
34:12 這界要下到約但河,通到鹽海為止。這四圍的邊界以內,要作你們的地。

B:美地的承受者(九個半支派)(民數記 34:13-15)
34:13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說:「這地就是耶和華吩咐拈鬮給〔九個半支派〕承受為業的;
34:14 因為〔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按著宗族受了產業,〔瑪拿西半個支派〕也受了產業。
34:15 這兩個半支派已經在耶利哥對面、約但河東、向日出之地受了產業。

C:指定分地的人和指定9支派的首領(民數記 34:16-29)
34:16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34:17「要給你們分地為業之人的名字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
34:18 又要從每支派中選一個首領幫助他們。
34:19 這些人的名字:〔猶大支派〕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
34:20〔西緬支派〕有亞米忽的兒子〔示母利〕。
34:2〔便雅憫支派〕有基斯倫的兒子〔以利達〕。
34:22〔但〕支派有一個首領,約利的兒子〔布基〕。
34:23 約瑟的子孫〔瑪拿西支派〕有一個首領,以弗的兒子〔漢聶〕。
34:24〔以法蓮支派〕有一個首領,拾弗但的兒子〔基母利〕。
34:25〔西布倫支派〕有一個首領,帕納的兒子〔以利撒番〕。
34:26〔以薩迦支派〕有一個首領,阿散的兒子〔帕鐵〕。
34:27〔亞設支派〕有一個首領,示羅米的兒子〔亞希忽〕。
34:28〔拿弗他利支派〕有一個首領,亞米忽的兒子〔比大黑〕。」
34:29 這些人就是耶和華所吩咐、在迦南地把產業分給以色列人的。

✟受感的啟示:
一、上帝因愛量給我們地界
他從一本(血脈)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使徒行傳 17:26) 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使徒行傳 17:28 )

上帝以愛為旌旗帶領我們走在祂的心意中,我們能到的疆界(生活的腳步),上帝都已經定準了,從這些看似高山低谷的環境中,我們會遇見基督、長出基督,上帝也用我們裡面的基督去建造教會和弟兄姐妹的生命;〔以弗所書 3:18-19〕提到「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詩篇 16:5-6〕「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我們的產業就是基督,整個迦南地的出產,都是基督的豫表;迦南地的東界是深谷和死海(如同基督愛之深),西界是地中海的海岸線(如同基督愛之長),南界是曠野(如同基督愛之闊),北界是利巴嫩高山山脈(如同基督愛之高),願我們一生都能在上帝的手中,與眾聖徒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讓上帝的一切產業充滿我們。

二、產業是給那群與上帝有親密關係的人(九個半支派)
當我們與上帝有親密的關係,就能領受從天上來的基業;比較愛主願意服事的人,能享有美地之福,至於與世界沒有分別的基督徒,就會住在河東之地。

三、上帝揀選的領袖,主責和協助分地為業
要成為上帝使用的領袖,必須與神同行,並內住在基督裡。
上帝揀選的領袖有祭司「以利亞撒」和「約書亞」,這是上帝親自選召的;
其他8人是協助者,他們的名字都很特別:
以利亞撒-神所幫助的。
約書亞-神所拯救的。
迦勒-有才能的。
示母利-神聽見。
以利達-神所喜愛的。
布基-口。
漢聶-神的恩典。
基母利-被神高舉。
以利撒番-神所保護的。
帕鐵-神拯救。
亞希忽-尊嚴的弟兄。
比大黑-被神救贖。

上帝與祂的僕人親密,必將自己的約親自指示他們,雖然分地是用抽籤的方式,但卻是上帝的指示法則…我們是否願意成為上帝的出口,是有才能的,是上帝高舉的,是上帝保護的,是上帝喜愛的,是滿有恩典的,是上帝常垂聽禱告的;常常經歷神救贖,成為有尊嚴的祭司呢?相信我們都已經蒙召,都願意回應Yes!

✟禱告和回應:
主啊!願我們能像迦勒和約書亞那樣專心跟隨你,你就將美地賜給我們為基業;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我們,使我們真知道他,並且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使我們知道主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主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願主將迦南美地的基業賞賜給我們,願我們能專心尋求主面如同神的眾僕人,願我們蒙福能一生一世在主殿中瞻仰主的榮美,奉主耶穌的名禱告。


靈修教材: 神同在讀經
3/17讀經進度

1. 民數記 33-34
2. 路加福音 4:1-30
3. 詩篇 35:7-10
4. 箴言 11:15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2023-07/08_得地為業

【民數記 34:1-29】
|得地為業|

本書自開始就盼望著進入迦南,現在是制定法例,為佔領迦南作規則的時候了。

自本章至36章一共記載了五大規劃:一、三十四章1-15節釐定應許之地的四界。二、三十四章16-29節指定分配土地的人。三、三十五章1-8節指定給利未人的城邑。四、三十五章9-34節指示如何潔淨所得之地。五、三十六章1-12節規定,各支派分得的土地不可轉讓給他族。

本章第13-14節記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說:『這地就是耶和華吩咐拈鬮給九個半支派承受為業的;因為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按著宗族受了產業,瑪拿西半個支派也受了產業』。」神的心意就是讓每個祂的百姓都當有「產業」。如同大衛所說:「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十六6)每個人都有神給我們的恩賜、使命及獎賞,每個人都可以為神得地為業,都有屬靈的產業、屬靈的得勝、屬靈的果子獻給祂!盼望每個基督徒都能得地為業,豐豐富富進入神的國。

第17-18節神對摩西說:「要給你們分地為業之人的名字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的約書亞。又要從每支派中選一個首領幫助他們。」接下來第19-29節詳細記錄每一個把產業分給色列人之首領的名字。因此,這段經文也讓我們看見,領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使人得產業」,鼓勵每個人「看好自己、為主發夢」,也「看好每個人,為他們圓夢」。幫助神的百姓好好服事神,得著神給他們屬靈的産業,是每個牧者很重要的事奉。盼望每一個服事神的基督徒,不僅我們自己得著豐盛的屬靈產業,我們也能幫助神交託給我們的羊群,得著神要給他們的屬靈產業。

◆回應
主啊!謝謝祢給我美好的產業,我要認真地得著祢預備給我的所有產業。我要「看好自己、為主發夢」,也要「看好別人、為人圓夢」。

◆背經
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得後書 1:11)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信心支取應許

【出處】https://www.tpehoc.org.tw/2023/11/09/num-day40

【經文】民數記34章1~29節

以色列人所蒙的應許是迦南地,流奶與蜜之地(參申十一9),是屬地的、暫時的,有其一定的範圍。本章1至12節描述了南界(參3~5節)、西界(參6節)、北界(參7~9節)、東界(參10~12節),後來約書亞就參照相同的邊界,將這片土地分給九個半支派(參書十五~十九章),因為有兩個半支派已經在約但河東定居(參15節)。

但是,如今因著神的愛與憐憫,「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的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參弗一5),叫我們因信入基督,就藉信心支取了「神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義。」(參羅四13)因此,亞伯拉罕不但成為以色列人的父,也成了信心之人的父,而「這奧祕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參弗三6)

弟兄姐妹們!迦南地是影像,是屬地的產業,是短暫的,有其一定的地界。基督是美地本物的真像,是屬天的基業,是永遠的(參來九15),是包羅萬有的。「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阿們)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參林後一20)讓我們以信心支取應許,叫神因我們得榮耀。

另外,迦勒當時已有八十歲了(參書十四10),雖然他們都是各支派的首領,但都順服約書亞和以利亞撒的帶領。五年後,迦勒來向約書亞請求,將神藉摩西應許的希伯崙山地賜給他為業,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參書十四6~15)。讓我們因著信,專心跟隨神,支取祂的應許。

【回應】
哦!主啊!是的,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禱讀】希伯來書11章39~40節
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靈修教材: 每日親近神
誰知道?

閱讀: 傳道書6章12節,7章13-1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民數記34-36章;馬可福音9章30-50節

順利時要喜樂;患難時當思考。上帝使這兩樣都發生。—傳道書7章14節,和合本修訂版
據說古時候邊塞有一名老翁,人稱塞翁。他失去了一匹珍貴的馬,鄰居都為他的損失感到遺憾,但塞翁並不難過。他說:「誰知道這對我不是件好事呢?」不久之後,丟失的馬竟帶著一匹馬駒回來。當鄰居前來道賀時,塞翁說:「誰知道這對我不是件壞事呢?」後來,他兒子騎這匹馬駒時摔斷了腿。這看來的確是件壞事,可是當軍隊來到村莊徵召所有的壯丁去打仗時,塞翁的兒子由於瘸腿而豁免。參軍的青年最後大都戰死沙場,塞翁的兒子卻幸免於難。

這是諺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教導我們壞事可能轉為好事,反之亦然。此種古老的智慧與傳道書的作者所觀察到的極為相似:「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6章12節)確實,我們誰都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禍」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而「福」也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每天我們都會面對新的機會、喜樂、掙扎和痛苦。身為上帝摯愛的兒女,我們可以全然信靠祂的主權,並且倚靠祂走過所有的順境或逆境,因為上帝使這兩樣都發生(7章14節)。在我們一生所有的事件當中,上帝都與我們同在,並應許祂會慈愛地看顧我們。

你能想到一個因禍得福的例子嗎?
你如何在逆境與順境中,專心仰賴上帝?
至高的上帝,謝謝祢掌管我的生命。
求祢幫助我在順境或逆境中,都能讚美祢。
我深信祢使萬事互相效力,要讓愛祢的人能得益處。
作者: 謝葆芳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今天的閱讀經文可能會讓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認為傳道書的作者「傳道者」(1章1節)是個宿命論者。悲觀的思想似乎是他的主軸:人生都是「虛度」,我們的日子像「影兒」一樣轉瞬即逝(6章12節);好事和壞事都會發生(7章14節)。但不少聖經學者提出了另一種觀點,讓我們留意這位傳道者的呼籲:「你要察看上帝的作為」(7章13節),以此提醒我們仔細觀察上帝過去和現在如何在世上動工,「因上帝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13節)誰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困難呢?除了上帝,誰也不能。當我們思想上帝的特質和作為時,我們便能看到祂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當我們相信上帝的美善,我們就可以在「遇亨通的日子」心懷喜樂(高興歡喜);在「遭患難的日子」仍能謹記,這也是上帝所給的(傳道書7章14節)。

柯愛莉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