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及委身

參考經文:《 尼希米記12章1~47節》

那一天,我們獻了很多祭;民眾都非常高興,因為上帝使他們大大地快樂。婦女和孩子們也參加慶祝。耶路撒冷的歡樂聲在老遠的地方都聽得見。(尼希米記12章43節)

尼希米列出猶太人遷居至耶路撒冷後,增加的人口清單,也可以說是一份族譜名單。這不只說明生命的延續,也讓人窺見上主在歷史中的恩典,提醒猶太人緊密的手足親情之外,更要讓大家謹記這一切都是上主的恩典。值得一提的是,尼希米特別記錄祭司家族的名單,強調和過去祖先們的連結,注重歷史的傳承。在細心保存歷史資料的同時,也寫下各支派的宗教職務及聖殿事奉,分工合作,讓聖殿功能正常運作,建造同心敬拜上主的團體,這個團體也吟唱和傳遞上主奇妙的作為。

在耶路撒冷的城牆修築完成之後,百姓們舉行歡喜熱鬧的慶典,等於是完工奉獻的感恩禮拜。經文所描述的莊嚴典禮、歡樂氣氛,彷彿帶著我們置身在當時盛大的儀式,聽著祭司吹著號角、彈奏各樣樂器,耳中縈繞著利未人詩班高聲頌揚、敬拜上主的聖樂。

透過今天的經文重新檢視我們的實況,教會通常也會經歷建堂、獻堂等過程。那麼,弟兄姊妹有沒有同心協力、分工合作,讓每個事奉一環扣著一環?我們有否同心建造教會,使教會成為敬拜上主的場所?還是在教會裡,只看見固定的同工參與服事,而非全體會友投入建造教會?更進一步來說,教會在現今世代是否繼續吟唱和傳遞上主奇妙的作為?還是在教會裡只聽得見互相批評的聲音?

猶太人除了注重血統,更對自己的歷史引以為傲,換句話說,那就是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同樣的,我們是否對自己教會的歷史及傳統感到認同?如果我們不去努力記錄和傳講,很容易就會遺忘這份對信仰的認同感,進而失去對自己教會的認同,結果只看見別人的教會成長、其他教派的模式,忘記自己的優點,實在可惜。

失去歷史感,也會喪失信仰!基督信仰並沒有脫離歷史的脈絡之外,在教會歷史中,絕對能夠看見許多上主奇妙恩典的故事。事實上,教會傳統也並非代表一成不變,強迫別人只能遵照傳統、照單全收。其實傳統不見得不好,只是需要願意去認識傳統背後的意義,看見並傳承美好的部分,在傳統中去感受上主的帶領和力量,喚醒我們對教會的委身。

默想:

我的教會充滿什麼樣的聲音?我認識並認同自己教會的歷史及傳統嗎?

祈禱:

守約施慈愛的上主,願祢幫助我,讓我在教會以讚美取代批評、以鼓勵代替責備。願祢的愛激勵我們眾人,能夠同心建造教會,認識教會的歷史及傳統,再次看見祢在當中的恩典及帶領,並以祢為樂。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靈修教材: 新眼光讀經
2023-02/21_歡樂行告成禮

【尼希米記 第12章】
|歡樂行告成禮|

詩人曾經說過:「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一二六5)。現在終於到了歡呼的時候了!今天,許多教會在舉辦一些活動的時候,習慣了要吹號、吹角。你知道嗎?當初祭司們吹號的習慣是從何時開始的嗎?是始於大衛王的時代,大衛在敬拜時加入音樂。他很可能也將樂器放在聖殿內。當初聖殿被毀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樂器一併擄走,直到以色列人回歸,才將這些樂器歸還他們。

就是在歡呼、吹號、吹角這樣的時刻,仍然需要管理和秩序。我們要看看他們是怎樣管理的:

一、管理稱謝的事
第1-43節提到管理稱謝的事。在創造之初,神就賦予亞當管理責任,管理、治理一定範圍內的事情。從尼希米對建造聖城有負擔開始,經過許多的内憂外患,不但完成了城牆的建造,也經歷了靈性的更新,到了要行告成之禮的時候,尼希米仍然不忘管理的重責大任。第24節說:「利未人的族長是哈沙比雅、示利比、甲蔑的兒子耶書亞,與他們弟兄的班次相對,照神人大衛的命令,一班一班地讚美稱謝」。他們管理的非常好,分為二隊稱謝的人,第31節說:「我帶猶大的首領上城,使稱謝的人分為兩大隊,排列而行:第一隊在城上往右邊向糞廠門行走」;第38節說:「第二隊稱謝的人要與那一隊相迎而行」。

二、管理庫房的事
第44-47節提到管理庫房的事。熱鬧有序的告成之禮行完以後,接下來的是要管理庫房的事了。「當日,派人管理庫房,將舉祭、初熟之物和所取的十分之一,就是按各城田地,照律法所定歸給祭司和利未人的分,都收在裡頭。猶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職,就歡樂了」(44節)。有管理,有效率,就有歡樂。以後的各樣聖工都有保障。祭司利未人遵守神所吩咐的,並守潔淨的禮。歌唱的、守門的,照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的命令也如此行。

◆回應:
主啊!我願意在祢的家中規規矩矩的照著次序行,清清潔潔的事奉祢。

◆金句:
耶路撒冷城牆告成的時候,眾民就把各處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歡歡喜喜地行告成之禮。(尼希米記 12:27)


靈修教材: 清晨嗎哪
8/2 讀經進度

1. 尼希米記 11-12
2. 哥林多前書 2章
3. 詩篇 85:8-13
4. 箴言 20:16-18


靈修教材: 讀經計畫
尼希米記 12:27-47

敬拜詩歌:恩典之路 (讚美之泉 (14))
https://youtu.be/0Q444bzsehU

一、安靜:凡投靠祢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因為祢護庇他們;又願那愛祢名的人靠祢歡欣。
二、讀經:尼希米記 12:27-47
1. 重點說明:
城牆重新修建完成,除了向神認罪、重新立約、宣讀律法外,也有歡慶的一面。以色列人分成兩隊繞行城牆,他們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吹號,歡歡喜喜行告成之禮。以斯拉和尼希米也分別在兩個不同的隊伍中。神使他們大大的歡樂,甚至連遠處都能聽到耶路撒冷的歡樂聲。
2. 鑰節:那日,眾人獻大祭而歡樂;因為神使他們大大歡樂,連婦女帶孩童也都歡樂,甚至耶路撒冷中的歡聲聽到遠處。(尼12:43)
三、默想:
■以色列人為什麼歡樂?(v.27a、v.43、v.44)他們如何表達他們的喜樂?(v.27b)
■他們喜樂的源頭為何?(v.43)
■為什麼獻大祭會喜樂?而我最近有什麼事因神而感到喜樂?我如何表達我對神的感恩?
四、禱告:主阿!求祢使我有一顆敏銳的心,能察覺祢在我身上的種種恩典,並能勇敢的說出我的感謝與讚美。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尼希米記 11-12 章


靈修教材: 靈修日引(舊約歷史書下:王、代、拉、尼、斯)
大於我們的困難

閱讀: 約伯記40章15-24節 | 全年讀經進度: 尼希米記12-13章;使徒行傳4章23-37節

你且觀看河馬。我造你也造牠。—約伯記40章15節
你能想像恐龍活著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嗎?有巨大的尖牙?全身佈滿鱗片?拖著長長的尾巴?藝術家凱倫·卡爾(Karen Carr)以巨幅壁畫重塑這些已經絕種的生物,其中一幅全景圖甚至超過6米高、18米長。由於太過巨大,還需要出動一組專業工作人員分區設置,才能將它陳列在位於奧克拉荷馬州的薩姆·諾貝爾自然史博物館中。

站在這幅壁畫前,很容易就令人感到自己在恐龍面前就像個侏儒。當我讀到上帝所描述的巨獸「河馬」時(約伯記40章15節),也有同樣的感覺。這個大傢伙嚼草如牛、尾巴粗壯如樹幹、骨頭似銅管。牠在山崗上笨重地走動、吃草,偶爾停在水窪裡小憩一番。當河水泛濫時,牠的眼皮連抬都不抬一下。

除了那位創造主之外,無人能馴服這不可思議的巨獸(19節)。當約伯遭逢困境,他的生命被烏雲籠罩之際,上帝提醒他這個真理。那時,悲傷、困惑和挫敗遮蔽他的視野,使他開始質疑上帝。但上帝的回應幫助約伯看清事情的全貌,讓他明白上帝大於他所有的問題;上帝的大能足以解決約伯靠自己無法排解的困難。最後,約伯終於向上帝承認:「我知道祢萬事都能做。」(42章2節)

你最大的難處和那位造物主相比,何者較大?
你對上帝的看法如何影響你解決問題的方式?
親愛的上帝,我相信祢能幫助我去面對眼前的難題。
當困難似乎要將我壓垮時,
求祢幫助我能全然相信祢的大能和美善。
作者: 史珍妮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約伯在痛苦中(約伯記1-3章)試圖明白為什麼自己要遭受那麼多苦難。上帝沒有解釋祂為什麼允許邪惡存在,或為什麽允許人類遭受苦難(4-37章),而是對約伯的疑惑提出質疑,令約伯啞口無言。上帝問約伯,是否知道世界及其中一切受造物是如何被造、如何被掌管和治理?約伯記38-42章不是解釋人為什麼要受苦,而是啟示上帝的身分和本質!上帝清楚表明,祂就是創造主(38章)、維繫者(39章),也是受造萬物的主宰(40-42章)。約伯不需要完全明白上帝的行事方式,因為無人能做到這一點(以賽亞書55章8-9節)。他只需要謙卑自己(約伯記42章1-5節),全然信靠上帝,並敬畏祂、尊崇祂(37章23-24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


靈修教材: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