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謊言背後的可笑假設
1. 因為我還不夠完美,我不能期待被醫治。
2. 像這種疾病,神不能也不願意醫治。
3. 因他受鞭傷,我凡事都能得醫治,就這個病除外。
4. 耶穌的醫術不太行!
5. 耶穌受死付出代價,只能醫某些特殊的病,不包括我這種病。
6. 透過忍受這個病痛,我才能學會特殊的功課。
7. 有些疾病就是不能超自然痊癒。
二、真理:沒有任何疾病大到無法得醫治。
1. 畢士大池旁,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立刻痊癒。(約5:5-9)
2. 生來瞎眼的瞎子,去西羅亞池一洗,完全看見(約9:1-9)
3. 四個人抬來的癱子,不但罪得赦免,而且完全恢復得醫治。(可2:2-12)。
4. 百夫長的僕人癱瘓躺在家中受苦,在耶穌宣告他得醫治的那一刻得到了醫治。(太8:5-13)
5. 耳聾舌結的人立刻得醫治,耳朵得開,舌結解了,說話清楚了。(可7:32-37)
三、心意更新的宣告
1. 神的恩寵是我的盾牌,疾病不能碰觸我。
2. 叫耶穌從死裡復活的靈,現在使我必死的身體活過來。(羅8:11)
3. 我的健康是有感染力的,當我經過病人,他們會得醫治。
敬拜是心靈與上帝的相交,表現在生活上,就是敬虔。法利賽人原是一些追求敬虔的猶太人,但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敬虔的生活變成拘守人的傳統,神的心意被許多人的解釋所掩蓋。
主耶穌今天卻很直接的指出,這種善是一種「偽善」,這種敬拜是枉然的敬拜;因為他們用嘴唇的尊敬代替心的尊敬,他們用屬靈的外貌(人看得見)取代屬靈的實際(神所喜悅的)。
其實神的道並不是難遵守的,靠著主的憐憫和幫助,只要我們真心向著神,主會使我們靈命愈來愈長大成熟,生活也愈來愈多結出聖靈的果子。我們並不是靠著外面的儀式或是人的遺傳來討神的喜悅, 人的遺傳往往取代神的心意。約翰說,我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我們心裏,並不用人教訓我們(約壹二27),就是要我們常聽裏面聖靈 的聲音,而不是照人的遺傳,屬人的教訓。願我們在主裏有一個真實的敬虔,是照著聖靈的新樣,而不是照儀文的舊樣,是以內心為主, 而不是重外貌。
禱告:
親愛的主,求你賜我清潔的心、正直的靈,除去一切屬人的遺傳,來真正的敬拜。謝謝你!
神是聖潔的,也要祂的兒女是潔淨的,詩篇廿四篇說:「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祂的聖所,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
神知道「心」是生命的燈,心若清潔,全身都瞭亮,心若污穢, 全身都黑暗。主耶穌告訴我們,神看重的不是手的乾淨,也不是洗手的儀式,而是人心中的清潔。
食物是針對身體的需要,它不能使人心靈清潔,也不能使人心中污穢,所以不管多神聖,多繁複的儀式,都不能使人心更乾淨。
神要的是心中的清潔,心中若有任何的污穢 - 苟合、偷盗、凶殺、姦淫、貪婪...等等,只有真心的悔改,祈求主的赦免和幫助,才能得潔淨;主要的不多、不難,但也不能被漠視、被混淆。心中的潔淨才是真潔淨,心中的敬虔才是真敬虔,心中的順服才是完全的順服。
主耶穌說:「你們都要聽我的話,也要明白。」可見這個裏外的分別是多麼的重要,求主幫助我們生活中多一點真實,少一點虚假; 多一點真心,少一點儀式。
禱告:
求主幫助我與你的關係,更多是真實的、直接的、從心中所作的,而除去我看重外貌的虚假,使我在你面前蒙你潔淨、蒙你保守。
主耶穌是滿有憐憫的主,也是一位大有智慧的人生導師。對於這位外邦的婦女為她女兒求醫治,不僅彰顯大能,只用一句話,超過空間的距離,就趕出那邪靈,並且也點出信心的重要。
他對那婦人說:「因這句話」,你的女兒就得釋放,因為這句話是信心的表現。她承認在神的恩典中她是不配的;事實上不僅她不配, 也沒有人配,信心必看見神的偉大以及自己的渺小。
接著她又說:主只要一點掉到桌子底下碎渣兒般的能力,就足夠釋放她的女兒;她對主無比的大能體會得多深,以致於她的祈求是多麼迫切而堅定,這就是信心。信心又必帶來信心的果效,就是神的大能彰顯,所求於主的必然得著。
主對於另一位聾舌結的人來求醫,則是充滿了憐憫,被醫治時是「望天嘆息」,不只醫治了那人的身體,祂的愛也摸著了那人的 心。
今天主仍是那位滿有智慧、憐憫的大能醫治者,讓我們用信心把自己的需要帶到主面前吧!
禱告:
親愛的主,謝謝你是如此的愛我,求你今天全然的醫治我,釋放我,使我經歷你的大能。謝謝你!
假敬虔與真重生
馬可福音7:6-8耶穌說:「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
默想:有敬虔的外貌並不等於有敬虔的內心;一個能在行為上無可指謫的人,也並不表示內心就一定是聖潔。在教會或生活中,裝模作樣的教徒不少,但那些生命在基督裡被煉淨與改變的真門徒卻不多。或許如同耶穌所說的:「被召的多、選上的少。」我們必須正視自己的屬靈生命,究竟只是外貌上的敬虔、為追求肉體的慾望和滿足而敬拜?抑或是內心真誠的悔改、渴慕的是耶穌基督和神的國度?或許我們可以在人面前假裝得很像敬虔的基督徒,但神卻是鑒察人心並按著內裡的誠實來待我們。
禱告:主啊!我必須誠實面對內心,或只是虛有其表的敬拜?或是真心悔改與委身地愛祢?這關乎真正的重生,也決定了我的敬虔是否有意義。求祢不斷地提醒我、保守我,讓我不是跟著宗教的遺傳和規條混日子,而是跟著祢的腳步走永生的道路。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連結至官網獲得最新消息:https://www.tgcga.org/
小心被污穢人的心思所污穢
馬可福音7:14-15耶穌又叫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聽我的話,也要明白。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
默想:外表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大多數人重視外表所呈現的,我們也常常從一個人的外貌來評斷他。但人心隔肚皮,人心裡如何我們很難測透,然而人心裡的惡才是使我們受到傷害和危險的關鍵。所以,不要只有粉飾外表的美善,要想辦法煉淨內心的思想。一個內裡良善與聖潔的生命,不僅可以得到神的喜愛和拯救,也必帶給身邊的人得造就的益處。更要謹慎的是,不要被一個人假冒為善的外表所蒙蔽,若他不能使你更正面地思考、不能促使你更愛神、不能幫助你更趨聖潔,反而使你更負面、更苦毒、更墮落……,那就遠離他吧!
禱告:求主幫助我,從那些心裡思想污穢的人群中被分別為聖出來。幫助我,把我放在一群正面、積極、信心、聖潔、公義、良善、正直、盼望、愛……的基督門徒中間,使我可以從這樣的人身上得造就、得幫助,使我有能力在面對心裡污穢的人時影響他們,並把他們帶到主的面前得改變。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連結至官網獲得最新消息:https://www.tgcga.org/
恩典的神蹟
馬可福音7:33-35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
默想:聖經描述那耳聾舌結的人,是被人帶到耶穌面前,不是他自己要求耶穌醫治,而是帶他來的人求耶穌醫治他。有時候我們自己軟弱、不想禱告、不知所措的時候,若身邊能有一個把我們拖去找耶穌的朋友,是何等地重要!對耶穌來說,醫治和趕鬼並不稀奇,但你身邊要有一個敬虔的屬靈同伴卻是難能可貴,因為他可能是讓你得到恩典神蹟的關鍵。無論你處在什麼樣的光景,只要你有機會被帶到耶穌面前,或你能把需要的人帶到耶穌面前,就必經歷恩典的神蹟!
禱告:慈愛的救主,當人們把生病的、軟弱的、有需要的人帶到祢面前時,祢總是以憐憫為念,醫治和釋放了許多人,使人們經歷恩典的神蹟。願我身邊也有那願意拖著我到祢面前的好夥伴,也讓我成為把人帶到祢面前的好朋友,使我們都經歷祢恩典的作為,進而經歷重生的喜悅。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連結至官網獲得最新消息:https://www.tgcga.org/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2022/06/09/拒絕強辯
【經文】馬可福音7章6-13節
一名交通警察指示一名司機停車,然後問她是否知道行車被攔下的原因。她困惑地說:「我不知道!」警察溫和地告訴她:「女士,因為妳開車時發簡訊。」「不是!」她抗議道,還舉起手機作證,「你看,我是發電郵!」
當地的法律禁止開車時傳簡訊,但並不是用手機發電郵就能鑽法律漏洞!因為這條法規的重點是防止人們開車不專心。
耶穌指責當時的宗教領袖拘守傳統,造成更嚴重的漏洞。耶穌說他們「竟巧妙地廢除了上帝的誡命」,並引述「要孝敬父母」的誡命,指出他們的錯謬(馬可福音7章9-10節,當代譯本修訂版)。這些富裕的領袖披著虛偽的敬虔外衣,棄自己的親人於不顧。他們宣稱自己的金錢已獻給了上帝,所以無須奉養年邁的父母。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核心:「你們承接遺傳,廢了上帝的道」(13節)。其實那些宗教領袖並不尊崇上帝,因為他們沒有孝敬父母。
強詞奪理有時也能以巧妙的說辭使之隱晦難辨。藉由這樣的說辭,我們避開了該負的責任,將自私的行為合理化,抗拒上帝明確的命令。其實我們這麼做,只是自欺欺人罷了。願我們能珍惜耶穌所提供的機會,將自私的傾向轉化為聽從聖靈的引領,以遵行天父美好的教導。
【思想】
你會為自己的哪些行為辯解?
你的這些辯解是否與聖經的智慧相符?
【回應】
上帝啊,求祢給我明智的辨別力,讓我不再為罪找理由。幫助我能順從聖靈,活出愛、真理及聖潔。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today/2022/11/11/問題的源頭
【經文】馬可福音7章14-23節
在1854年,倫敦有數以千計的民眾喪生,大家猜測:這一定是惡劣的空氣所致。事實上,當時的泰晤士河污水橫流,受到夏季異常高溫的曝曬,散發惡臭,致使倫敦臭氣熏天,這就是史上所稱的「大惡臭」。
但約翰•斯諾博士的研究指出,受污染的水所造成的問題,最嚴重的並不是散發惡臭的空氣,而是霍亂大流行。
世人早就意識到另一個危機,一個臭氣熏天的危機。我們生活在一個敗壞的世界,但我們常常認不清這個問題的源頭,總是治標不治本。完善的社會制度和政策固然有所助益,卻無法終止社會亂象的根源,那就是人類充滿罪惡的心思意念!
耶穌說:「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馬可福音7章15節),並不是指身體上的疾病,而是指我們的屬靈光景。祂還說:「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15節),意指潛藏在我們內心的一切罪惡(21-22節)。
大衛寫道:「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篇5節),他的哀嘆是所有人共同的心聲。因此大衛禱告:「上帝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10節)。每天,我們都需要耶穌藉著聖靈為我們所造的那顆新的心。
我們必須讓耶穌潔淨心中的罪,而非治標不治本。
【思想】
你在哪些方面治標不治本,沒有讓耶穌徹底淨化源頭?
你要如何與人分享福音,宣揚耶穌為你成就的美事?
【禱告】
天父,求祢保守我的心,幫助我專注於聖靈的引導。
【出處】https://traditional-odb.org/today/2023/02/20/真理與傳統
【經文】馬可福音7章8-13節
一位年輕的媽媽在做滷水鴨時,會將整隻鴨子切成兩半之後,才將鴨子和滷料放進大鍋裡一起煮。她丈夫問她為何要把鴨子切成兩半,她回答說:「因為我母親一向都是這樣做的啊!」
然而,丈夫的疑問卻激起她的好奇心,於是她詢問母親這個傳統做法的由來。母親告訴她,因為家裡的鍋子小,所以需要將鴨子切成兩半才能放得下。這個回答令她啼笑皆非,因為她自己有許多大鍋子,將鴨子切半根本是多此一舉。
許多傳統的由來都是因著某些需求而開始的,但代代流傳卻無人質疑,最後就成了我們慣常的做法。人們想遵循傳統是很自然的事,在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也是如此。當他們看到有人似乎違反宗教規條,便深表不滿(馬可福音7章1-5節)。
但耶穌對法利賽人說:「你們拘守著人的傳統,卻離棄了上帝的誡命」(8節,新譯本)。祂表明傳統習俗絕對不能取代聖經的智慧,一個人若真心渴望跟隨上帝(6-7節),就會更看重自己內心的態度,而非僅限於外在的行為表現。
我們對任何極為看重且嚴謹遵守的傳統習俗,都應該經常審視,權衡它是否與真理一致。上帝所啟示我們真正需要的真理,永遠超越一切的傳統習俗。
【思想】
你堅守哪些傳統習俗?
這些習俗符合聖經中的教導嗎?
【禱告】
天父,求祢幫助我遵行祢的命令,願意棄絕任何抵觸聖經真理的傳統習俗。
【馬可福音 7:24-37】
|信心偉大的母親|
這段經文記載一位外邦的婦人,她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她帶著謙卑、迫切的心,俯伏在耶穌的腳前,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她的女兒(25-26節)。第27節記載,耶穌卻對她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喫。」古時猶太人稱外邦人為「狗」,原是一種蔑視的稱呼,但後來成為一種口頭禪,有如中國人稱白種人為「洋鬼子」。而耶穌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丢給狗喫」,並不是蔑視那希利尼婦人,而是藉此表明祂事工的輕重與次序,祂來原是要使救恩先臨到猶太人,之後才是外邦人。
第28節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這希利尼婦人不因主以「狗」比喻她而見怪,反倒甘心站在「狗」的地位向主求恩,終於得著耶穌恩典的垂顧。是的!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不但如此,我們看見這個外邦的母親有著比猶太信徒更偉大的信心:
一、她相信耶穌寬廣的大愛
雖然她是「外邦人」,但她仍然相信這位宇宙萬有的主宰愛每一個祂所創造的人,她相信就算她只是卑微的小狗,耶穌也會眷顧她。是的!神的愛不分種族、性別、身分、地位,祂看顧弱勢的群體,看顧孤兒和寡婦,也看顧無依無靠的窮人。
第32-35節記載耶穌醫好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以致眾人分外希奇,說:「祂所作的事都好,祂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吧也叫他們說話。」(37節)耶穌所做的都甚好,祂的慈愛何其美好!
二、她相信耶穌浩大的能力
這位外邦的婦人相信,只要耶穌願意給她「碎渣兒」的恩典和能力,就可以醫治她的女兒,這是何等大的信心啊!
耶穌再次被一個謙卑、迫切,並且有信心的外邦人所感動。願我們學習這位外邦的婦女,成為讓耶穌感動的人。
◆回應:
主啊!謝謝祢!祢所作的事都好,祢的大愛、大能總是無條件地臨到每一個謙卑、誠心向祢求告的人,我要成為那常常讓祢感動的基督徒。
◆背經:
眾人分外希奇,說:他所做的事都好,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吧也叫他們說話。(馬可福音 7:37)
【馬可福音 7:1-23】
|真實的信仰|
第5節記載法利賽人和文士質問耶穌:「你的門徒為甚麼不照古人的遺傳,用俗手喫飯呢?」耶穌就責備他們是「假冒為善」的人,耶穌指出他們的信仰是虛假的。在耶穌的眼中,什麼樣的信仰才是真實的信仰呢?
一、用心靈敬拜神
第6節耶穌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說:「這百姓用嘴脣尊敬我,心卻遠離我。」耶穌看重心靈的敬拜,而非外在儀式的敬拜;看重內在的聖潔,勝過外面的潔淨。第15節耶穌說:「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因為從外面進入的,「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又落到茅廁裡」(19節),但「從裏面,就是從人心裏,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裏面出來,且能污穢人」(22-23節)。
今天是一個富裕的時代,因此人不再求吃飽,而是追求吃得健康,每天我們都會收到許多有關「如何吃得更健康」的訊息,多到如汗牛充棟。關心這些固然是好,因為我們也必須為了神,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然而,我們更需要關心我們裡面出來的東西,因為那才真正會污穢人,帶著極大的殺傷力!
讓我們除了注重「外面進入」的東西之外,更要留意清除和對付我們裡面隱藏的「惡念、苟合、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
二、用真理敬拜神
第7-8節耶穌責備法利賽人「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責備他們「離棄神的誠命,拘守人的遺傳」。真實的信仰是堅守神「真理的道」,而非被一些人的吩咐、遺傳使我們的信仰僵化,扭曲。
今天也有許多教會的遺傳及人的道理,使得教會無法成長,沒有活力,失去吸引力。神的道是活潑有功效的,是充滿吸引力和活力的,願我們只按真理敬拜神,讓神的教會更有活力和自由。
◆回應:
主啊!求祢天天光照我裡面的「惡念、苟合、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我要更看重留意及清除這些不討祢喜悅的東西,勝過我吃進去的東西。我也要只按真理敬拜祢,讓祢的教會充滿活力和自由!
◆背經:
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馬可福音 7:15)
敬拜詩歌:祢信實廣大Great is thy faithfulness (讚美 0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KIqmdfHSk
一、安靜:祢是滿有慈愛憐憫的主,我要全心投靠祢。
二、讀經:馬可福音 7:24-37
1. 重點說明:
主耶穌是滿有憐憫,也大有智慧的生命導師。對這位為女兒求醫治的外邦婦人,不僅彰顯大能,只用一句話,就趕出污鬼;祂也有智慧地幫助那婦人在一個對外邦人不友善的環境裡不屈不撓,衷心懇求耶穌,她的堅持和信心得到耶穌由衷的讚許和醫治的恩典。而耶穌對另一位耳聾舌結來求醫的人,充滿了慈愛,祂醫治時「仰天嘆息」那一幕,不只醫治了那人的身體,也摸著了那人的心。
2. 鑰節:眾人分外希奇,說:「祂所做的事都好,祂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巴也叫他們說話。」(可 7:37)
三、默想:
■耶穌非常讚賞這位外邦婦女的信心,請從她的言行中,歸納出她的信心表現。(v.25,v.27-v.29)
■耶穌如何醫治耳聾舌結的人?(v.33-v.35)眾人對此有何反應?(v.37)
■眾人從耶穌的大能、智慧和慈愛中,忍不住讚美道:「祂所作的事都好」(v.37),我曾否經歷過耶穌的美好?這過程曾經歷哪些困難?(人的攔阻、嘲諷、質疑…)是什麼力量幫助我堅持不放棄?
四、禱告:主啊,不畏他人的眼光,惟願單單仰望祢,願我更深經歷祢的美好,也保守我的信心更加堅定,因祢是用笑臉幫助我的主。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馬可福音 7 章 24-37 節
敬拜詩歌:除祢以外 (讚美之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BVnhqJCgI
一、安靜:主啊!我愛慕祢,甚於世上一切可喜愛的!
二、讀經:馬可福音 7:1-23
1. 重點說明:
本段經文是有關追求敬虔的教導。法利賽人原是一些追求敬虔的猶太人,但後來卻將敬虔變成拘束人的傳統,使神原來美善的心意被扭曲。主耶穌因此直接指出這種虛有其表的偽善,並痛斥法利賽人用嘴唇尊敬神,心卻遠離神的虛假,所以拜神也是枉然。祂進一步教導眾人,特別是門徒,神要的是心裡清潔的人,因為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的。
2. 鑰節: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可 7:23)
三、默想:
■法利賽人責備門徒是根據什麼?(v.3-v.5)這根據和神的道有何衝突?耶穌如何回答他們?(v.6-v.13)
■真正污穢的源頭是什麼?(v.15,v.23)
■耶穌所教訓的和法利賽人所追求的何等不同,請省察我們在服事上所追求的是哪一種?我們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看重外表的敬虔超過了內心的實際?
四、禱告:求主賜我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五、安息:與主交談後,靜止在神之內,並在神的愛中安息,讓神的愛變化我們的生命。
六、記錄:
今日讀經進度:馬可福音 7 章 1-23 節
閱讀: 耶利米哀歌3章19-26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民數記20-22章;馬可福音7章1-13節
[上帝]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耶利米哀歌3章22-23節
我弟弟天寶自小患有嚴重的癲癇症,在進入少年期後病情更是變本加厲。每天夜裡都是弟弟和我父母極其痛苦的時刻,因弟弟的症狀一旦發作,經常可持續6個多小時。當時,醫生們找不到任何一種治療方法,既可緩解天寶的症狀,又能使他在白天至少有一段清醒的時間。我父母在禱告中向上帝呼求:「上帝啊,上帝啊,求祢幫助我們!」
儘管天寶和我父母在情感或身體上備受折磨,但他們都從上帝得著足夠的力量,面對每個新的一天。我的父母更從聖經中得到安慰,其中包括耶利米哀歌。先知耶利米對巴比倫人摧毀耶路撒冷表示哀痛,並求上帝記念他如苦膽般的痛苦(3章19節)。但耶利米並未失去盼望,而是謹記上帝的慈愛,因祂的憐憫每早晨都是新的!(23節)對我父母而言,也是如此。
無論你面對什麼難題,要知道每早晨上帝都是信實的。衪每天都會更新我們的力量,也賜下盼望。有時,祂更會解除我們的痛苦,像對我的家人一樣。幾年之後,有一種新的藥物能使天寶不會在夜間持續發病,這不但讓我的家人可以享受一夜好眠,也使未來充滿盼望。
當我們心靈憂悶時(20節),讓我們謹記上帝的憐憫每早晨都是新的。
上帝曾如何扶持你度過種種困境?
你如何幫助那些正處於患難中的人呢?
上帝啊,祢的愛永不離開我。當我感到乏力和絕望時,
求祢叫我思想祢的慈愛和憐憫。
作者: 潘艾梅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耶利米哀歌這卷書沒有特別說明作者是誰,但我們仍有理由相信是耶利米寫的。耶利米作先知長達47年之久(公元前627-580年),他向悖逆、不信的猶大國說預言。耶利米親身經歷巴比倫軍隊毀滅耶路撒冷而寫下這卷書,為耶路撒冷的慘痛遭遇哀哭。當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圍困耶路撒冷長達兩年(公元前588-586年),列王紀下25章1-4節描述這座城慘遭圍困的絕望光景。耶利米親眼目睹這座城和聖殿終被毀滅(耶利米書52章12-27節)。在耶利米哀歌中,先知用五段極富情感的哀歌或葬禮悼詞,來描述百姓的苦難及其原因。但是,先知也寫出他們在絕望中的盼望。這位合理地審判百姓不忠的上帝,仍然是賜人盼望、憐憫人、以信實待人,並且施行拯救的上帝(耶利米哀歌3章21-33節)。
沈啟智(特約作者)
閱讀: 約書亞記1章1-9節 | 全年讀經進度: 民數記23-25章;馬可福音7章14-37節
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約書亞記1章8節
南蘇丹的克利科族主教尼戈(Semi Nigo)用「戰爭頻傳,遙遙無期」,形容他的教會渴望擁有克利科語的聖經,但卻一再被延誤的情況。事實上,在這之前,他們未曾有過克利科語的文字印刷。幾十年前,尼戈主教的祖父勇敢地開始翻譯聖經的工作,但因戰爭和局勢動盪而使翻譯事工一再受挫。然而,儘管他們所處位於烏干達北部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難民營屢屢受到襲擊,主教和信徒們仍堅持進行聖經翻譯事工。
他們的努力不懈終於有了成果。將近三十年後,在一個激動人心的聖經奉獻禮中,克利科語的《新約聖經》被交到難民手中。有位事工顧問說,克利科人的決心是難以言喻的。
克利科人的這種毅力正反映了上帝對約書亞的要求,要他堅持到底。上帝對約書亞說:「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約書亞記1章8節)。克利科人同樣也是堅持不懈地進行聖經的翻譯。有位翻譯員說:「現在當你在難民營看到克利科人時,大家都面帶微笑。因為聽見並明白聖經真理帶給他們盼望。」願我們像克利科人那樣,永不放棄尋求聖經中的力量和智慧。
什麼能幫助你堅持讀經?
他人如何幫助你更明白上帝的話語?
慈愛的上帝,求祢使我更加渴慕去尋求、
學習和瞭解祢的話語,
永不放棄尋求明白祢的智慧。
作者: é›·ç¿ éœž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關於嫩的兒子約書亞的背景,我們所知有限,但他顯然是一個信靠上帝的人。出埃及記17章9節首次提到約書亞,當時摩西吩咐他帶領以色列軍隊與亞瑪力人爭戰。出埃及記24章13節說,約書亞是摩西的幫手和同伴。後來,約書亞也成為十二個探子當中的一位,奉差遣去探察應許之地(民數記13-14章)。最重要的是,上帝揀選了約書亞接替摩西的工作,帶領以色列民進入應許之地(申命記3章28節)。
柯貝爾
分享者:张俊贤牧师
日期:03.03.2025(星期一)
经文:马可福音 7:14 - 23
链接:https://youtu.be/MyVnxkrYZUA